编剧想要视觉化创作,需要抛弃哪些想法?

2017-05-13 21:45
许多编剧希望自己的作品形象生动(或者说是“视觉化”创作),却不知道从何做起。希望作品形象生动的原因很明显:电影是视觉媒介,我们应该利用这个特点。诚然,编剧不是导演,也不是电影摄影师,更也不是演员(至少没开拍的时候不是)。“形象生动”是陈述故事的工具之一,比起向你描述什么是形象生动的写作,或许直接点明什么样的创作不形象生动来的更简单。

首先,“视觉化”创作不是告诉导演做什么,这不是编剧的职责,编剧的职责是讲故事。很多人不明白这点,因为拍摄的脚本就是他们读的唯一剧本,用来拍摄电影或电视剧的脚本,意味着是拍摄用的,上面注释着各种镜头类型或场景切换。而写剧本时编剧不会那么做,因为这看起来就像是编剧要自行执导这个项目一样。

制作蓝图

视觉化创作不是导演,同时也不是布景设计、摄影,表演,化妆或者服装设计等。记住,剧本是有效率的蓝图,即编剧不应该把太多笔墨用在描述每个场景、角色和活动细节,这既会降低阅读速度,又占去大量篇幅。如果真的有非常关键的视觉细节,那当然要提到,否则的话就尽量做到表达简洁。

但是,总有些时候,电影或编剧觉得需要用特定画面或视觉风格来表现。某些电影的画面极具感染力,似乎把一切都联系在了一起。想想贯穿《阿甘正传》电影始终的羽毛,象征的就是主角心中坚守的信念——人生既是命运也是机遇。这片羽毛摇曳着将我们带入故事,引领着我们直到我们知道它为何如此重要。或者想想约翰·韦恩的经典之作《日落狂沙》,开头和结尾画面遥相呼应。一扇门开了,我们看到伊森·爱德华兹(约翰·韦恩饰演)。家人热情欢迎他的到来,他一把抱起了侄女。影片结尾,经过漫长的搜寻后,他带着侄女归来。朋友欢迎女孩回来,留下被冷落的伊森站在门口。在这个和平之处并无他一席之地,于是他离去,渐行渐远。门关上。这样的画面时常不是出自编剧之手,而是来自于导演或是主创团队。许多导演坚持认为剧本无需描写地过于生动形象,这样他们就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创意。然而,细节生动的剧本有助于制片人找到潜在的投资商。由此,可以推断出应根据特定的目标观众来创作剧本,这些观点应谨记在心。

规则之外

许多编剧渴望写出令人为之惊叹的视觉画面。切记这些时刻不应脱离角色和他们所处的世界,或者他们的人际关系,他们内在精神上的胜利,或者外在的失败。重要的视觉画面应和对白一脉相承,它们陈述故事,驱动人物或者情节,或者两者都有。所以像写对白一样的写这些画面,简洁且具风格。

有些电影要求从概念层面上来描绘这些视觉画面,比如《生命之树》,《黑天鹅》,或者《珍爱源泉》,这些电影美而不同,生动而形象的画面驱动我们去了解、使我们和角色感同身受。如果你在写像这样的故事,切勿自我沉溺。切记你是在写电影,而不是在写小说。别写成了浮华的散文,或者着墨过多在毫无意义的细节上。术语也一样,不要洋洋洒洒写一堆,好像在展示你拥有一座知识宝库一样。使用正确的而不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词汇。

最后,写给那些坚信描绘生动形象画面是必要的编剧。老实说,对于分辨某人的剧本是独特而又有趣呢,抑或是自我放纵而混乱呢,我没有普遍性的建议。我只能说,为避免出现后面这种情况,写作务必简明扼要。你是在向读者讲述一个故事,而不是自言自语。只要你所描绘的画面不脱离人物和情节,那么也就离优秀的剧本不远了。

好了,以上就是视觉化创作需遵循和摒弃的。希望这篇文章有助于你如何巧妙地在故事中插入生动形象的画面,尤其是在恰当的环境中。毕竟,判断在何时加入视觉描述和视觉描述本身都同等重要。最后,请谨记以上观点。多写,毕竟熟能生巧。然后,按照你的方式修饰这些视觉画面直到恰到好处。
本文为作者 卤蛋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9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