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九位女导演和她们的作品可能会颠覆你对电影的看法
不知道为什么,似乎只要提到导演这个词,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所联想到的都是男性。而只有说到具体的影片名或者单独某个人的时候,才会反应过来“哦!这个导演是个女的”。的确,导演是件苦差事,耗费大量的体力和精力,有时候作品的创作甚至需要花上十几年的功夫。不得不承认,在这个行业里确实男性人数远高于女性。
然而,这并不代表女性导演的创作会受到限制,世界上有诸多非常优秀的女性导演,她们在作品上展现出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让观众惊叹不已。接下来,是杨明明导演所推荐的九位她最钟爱的女性导演及作品。而你,是否也曾被这些作品所惊艳过?
作者简介
杨明明,独立导演、编剧、剪辑师。2012年导演作品《女导演》,2016年为电影《长江图》担任剪辑师。
近期盘点我私人的女导演嗜好,不定期发布数位女导演和她们的电影(排名不分先后)。偏爱不选择流行的面孔,深刻的人格魅力,多种可能性的人生。
1、克劳迪雅·洛萨 Claudia Llosa——《伤心的奶水》La teta asustada
这是一个关于女孩如何摆脱成长恐惧,以及家庭宿命的故事。秘鲁女人粗旷的线条。
虽然偏爱不需要音乐的电影,电影本身即成音乐,但是这部电影除外,民间即兴歌谣成为重要道具,歌谣本身就是内容,却直抵情感目的。低吟重复的歌谣让生者(女儿)和干尸(母亲)在音乐的高度上互动。
各种生动寒酸的婚礼,几乎呈现出整个秘鲁的家庭生活面貌。她在自己的阴道里种了土豆,在即兴的歌谣里她唱道——“只有恶心行为才能阻止那些恶心的人”。在贫穷中生出的迷信,从没这样美丽和心碎。
2、茱莉亚·李 Julia Leigh——《睡美人》Sleeping Beauty拥有哲学和法学的双学位的导演Julia Leigh, 没有从事一天法律工作,而是成为了一个小说家,著有《The hunter》《Disquiet》,在英美广受好评。导演自称《睡美人》这部电影是受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马尔克斯的《忆我如忧伤妓女》以及川端康成的《睡美人》(都是描述老男人和年轻女人睡觉的故事)启发而进行的创作。
这部电影用童话的外衣(片名具有国际性的家喻户晓)颠覆了童话本身,它探讨了美丽的价值,所有的王子都是睡客——猥琐,荒疏。在影片结尾,通过目睹死亡真相,唤醒了美丽却极端消极的女孩儿。本片气质冷峻,但美丽即便再极端消沉,也还是美丽,挡不住的绝艳。
这里不得不说,因无神论者以及科学论者对美有着别样的解释,比如生物学角度观察者将“适者生存”的结论也同样扣在“美” 的概念上——他们说“美”总是利于生存的,物竞天择的幸运者,或者惯于从上下文去推测时代的审美特征,然后将其归类,破除美的永恒性。我认为这些都是对美的不完全尊重。美,美人——一个拥有思想的生物,蕴藏着世界所有的秘密,即便被生命赋予的关于外表的馈赠,在它领受责罚的现实面前并未得到一丝特殊宽待。女主人公集美丽的主体与客体为一身,观影时,我并没思考道德立场,而是思考美的功能,美的命运。
3、侯达·本亚闵纳 Houda Benyamina——《女神们》Divines
今年的一个惊喜,相比同出戛纳的另一位女导演Andrea Arnold 的《美国甜心》,《女神们》从题材上显然有着更明确的政治正确,但是这位法籍的阿拉伯裔女导演靠真刀实枪夺得了Cannes的金摄影机奖(最佳处女作)。如果说《美国甜心》在展现质感的同时还拥有浪漫和希望,而这部电影随时处于激烈与危险的边缘,却丝毫没流露出想博得任何人同情的痕迹,只有真实的生活,年轻人在残酷生存现实前的生命力展现达到了罕见的强度。
除了Tony Gatlif神级电影中的舞蹈,《女神们》的现代舞段落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好的将舞蹈与人心,环境,故事情节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电影。联想到其他几部影片(不包括歌舞片还有所有印度电影。。。)。《狗牙》中大女儿跳的变态舞——畸形生命的衍变史;《对她说》里的“穆勒咖啡馆”——极度反协调的肢体观念带来强烈叙事效果,pina和阿莫多瓦简直是痛苦的一奶同胞;《低俗小说》乌玛瑟曼的“you never can tell”。这些都不及《女神们》出现的舞蹈段落——世界级的恋爱段落出现在影片第54分钟。
喜欢本片对成长的态度—— 尽可能的犯错,然后得到惩罚。然而令人心痛的是,这位少女(本人对少女时代的年龄上限为20岁)决定用金钱换取尊严,用命去换取金钱,最后得到惨痛的惩罚,影片在以烈焰为背景的惨烈哭泣声中戛然而止。
4 刘伽茵——《牛皮1》,《牛皮2》
在艺术中对幻想的尊重带来勇敢的品质,开启神圣的时刻。无法将《牛皮》做任何归类,它是刘伽茵24岁的天才之作。这种深刻来自于对生活的严肃思考。 2005年自媒体并不发达,国内很多人忽略了这部作品。2万元人民币的制作费,大名鼎鼎的MK2出品。有了《牛皮》,请中国男导演不要吹牛¥逼,某些男导演动不动脑子来月经,实在让人难以忍受。
5 麦温 Maïwenn——《警员》 Polisse | 《我的国王》 MON ROI
吕克贝松的前女友(exwife?),关键是吕克贝松真没有她拍的好(我知道吕克贝松是谁。。。)幸亏分手了!一定是他跟不上她的步伐。
我更尊重直面真实困境的女性,Maïwenn与时代同步,描摹普通事物及复杂生活的能力极强,《警员》已经充分证明这一点。而《国王》面对的是相对简单的题材,影片呈现却沉重无比。同时这是一篇关于爱情的论文。欣赏一下里面的长段独白(影片四分之一处的小高潮,不是全片最精彩的内容,而是体会一下对于山盟海誓不轻言放弃的最俗气的爱情是如何被拔高的)
我们是否该摧毁一切? 仿若如此世界能焕然一新?仿若如此就能迎来初日朝阳?还能再一次迎来拂晓?事情的真相是,那早已被摧毁的,根植于心;让我们颓然失望的,是我们的自由。我们要破釜沉舟,孤注一掷地去爱, 奋不顾身。只有穿越了爱情一切的考验,才敢直面毁灭。必须要见识过所谓权威的不堪一击,经历过巨大的风暴,才能在这一刻,陪伴在你身旁。必须先狠狠地活过 狠狠地摧毁过,千千万万次,才能伴你身旁不再虚度。当爱情新生如玉,纯净清澈时,它一名不文,这是无可辩驳的。当动荡,变故和机遇突如其来的时候,我们必须挺身而出,毫无畏惧。去寻觅那深情动人的言语,举动,回眸,相望吧!是啊,这就是我的爱人。相信我,我不会虚度这一刻,这一分钟,我都会在那里守候。因此,我向你们断言,我们会是笑到最后的赢家。
爱法国电影的原因,那些原因就像电影里描绘的女性,有天资,聪慧,精确,也庸常。此刻不提肃穆与神性,因我不能无视它们细微到尘世中做人的每一次困惑与快乐,那种浪漫,既强大又柔弱的生命 相反 这才是值得信赖的依据
6 乔丹·斯科特 Jordan Scott——《裂缝》Cracks
同是名导的女儿,雷德利·斯科特(《天国王朝》《角斗士》)的女儿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教父》)的女儿好像更耐人寻味一些。
在英国,有一所女校,远离外面的世界,更远离男人。费雅玛所有的友善都源于贵族习惯的养成,这让其它女孩儿觉得她不够真诚,她们只会从聊家常和愚蠢的游戏中获得安全感。这位贵族小姐并不急于表现,确切地说,她从不表现,但就连坐在那里安静的喘气,也会被人嫉妒,她们想要成为她。
费雅玛用“饼干纸魔术”和一个童话故事残酷地拉大了其它女孩和她的距离(就连饼干纸都有贵族的玩儿法,但关键是你得吃过那种饼干,才能有那种饼干纸)。最终,她没有躲过因被迷恋与嫉妒而造就的激情下的死亡,所有其它女孩也都成了共谋,杀死她就拥有了她。
最优美的时刻—— 背景是文学课堂的朗读声(作家鲁多尔夫·洛克尔在《六人》一书中描写斯芬克斯时写到)——“它的目光里既没有恨,也没有爱,幽深迷离,仿佛正浸沉在酣梦中。冷傲的嘴唇缄默无言,唇边浮现着一丝永恒沉默的微笑。。。。费雅玛在朗读声中乘小船漂洋过海。
7 杰茜卡·豪丝娜 Jessica Hausner——《卢尔德》 Lourdes
无神论女导演拍的关于神迹的电影。以圣徒虔诚眼泪告终的人生一定幸福,不论曾经是怎样的苦难。在上帝统一的时间秩序中,人们只需担心祷告这件事情。
《卢尔德》中先是展现神迹(一个常年瘫痪的女人通过神迹度假村的神圣护理站了起来,并能独自行走)。然后再将神迹放置于人的担忧之中(神迹能持续多久?),这样一来,神迹就不再是真的神迹,在信仰中,当你处于中立状态时,就已经是对信仰的否定。好比热恋中的人,如何接受“我再考虑考虑”这样的言语呢?
有趣的是,这一群来祷告的病人及家属都是天主教徒,影片通过“神迹”的窗口呈现了信仰者(更包括非信仰者观众)对信仰本身的疑问——这神迹为何没发生在我身上?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很贱,也不虔诚,但是却能得到好运。是什么样的作用力可以促成奇迹?如果不能在像卢尔德这样的地方祷告就不能得到神迹,那上帝为什么还是上帝。
影片围绕卢尔德奇迹的讨论最终指向原初问题:上帝在,为何有苦难,为何不能赐予所有需要的人奇迹。然而,上帝最突出特点就是“冒犯”,虔诚有福的信徒如羔羊,顺从为何?无冒犯,则无圣经。导演的立场十分聪明,观众不论是信仰者还是非信仰者都能在本片找到理由为自身的立场作辩护,虽然导演本人是无神论者,但直到影片结束,你都不敢断定她偏向“根本不是神迹”这个结论。
8 罗内特·艾尔卡贝兹 Ronit Elkabetz——《诉讼》 גט - המשפט של ויויאן אמסאלם
对于这位女导演 先附上一张图:
这是她主演的以色列电影《乐队造访》(ביקור התזמורת)的剧照,没错,她同时是以色列非常出色的女演员, 2016年4月不幸因癌症去世,52岁。每当看见这张脸,总能瞬间体会到犹太民族的悲伤。
《诉讼》是罗内特·艾尔卡贝兹导演,主演并同时兼任编剧的作品,故事讲述离婚程序本身。这部电影的完成离她死亡的时间还有两年。本片所有的拍摄场景都在离婚现场(类似于我们的民事法院),单一场景的拍摄形式令人印象深刻。
电影的创作背景:在以色列,只有母亲是犹太人,他的后裔才被视为犹太裔,犹太婚姻(不论结婚与离婚)被视为与犹太教拉比共同裁决的结果,婚姻对他们来说极为严肃。在离婚面前,丈夫拥有比裁决人更大的话语权,犹太律法明文规定,只有丈夫才有权提出离婚要求。
神借先知口说「我必聘你永远归我為妻……」犹太律法的两个派别 School of Shammai和School of Hillel派,前者认為只有当妻子不忠时,丈夫才有权提出离婚;后者较为宽松,认為只要丈夫觉得妻子所做的不合他心意,就可以提出离婚,但这些主语显然都是男人。
9 安德里亚·阿诺德 Andrea Arnold——《鱼缸》Fish Tank | 《美国甜心 》American Honey
她的电影脏,脏得漂亮。《美国甜心》的女主角萨莎·莱恩( Sasha Lane)甚至就可以代表导演的审美本身,脏,强壮,有些坏,但绝对在其后献上善良。
阿诺德的电影从来不回避穷人的欲求,她能将所有欲求变得可爱,哪怕是稍微有点可耻的欲求。她早期的短片《黄蜂》(Wasp),年轻的单身母亲需要恋爱,需要性,她用自己长得像维多利亚贝克汉姆的优势和别人打架,勾引男人,把自己的孩子们仍在酒吧外面。从那一部影片起,她的女主角们都具有能当行为艺术家的天赋,但同时她们的不管不顾都是暂时的,只为享受天性向往的自由。她电影中的社会底层人物从不呻吟,她们掷地有声,懂得快活,有尊严,有希望。
♥️ 导演很喜欢卡通贴纸,从《红色之路》到《鱼缸》再到《美国甜心》,她的每一部电影都有贴图出现。附上《美国甜心》中一对在车窗玻璃上的gummy bear
然而,这并不代表女性导演的创作会受到限制,世界上有诸多非常优秀的女性导演,她们在作品上展现出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让观众惊叹不已。接下来,是杨明明导演所推荐的九位她最钟爱的女性导演及作品。而你,是否也曾被这些作品所惊艳过?
作者简介
杨明明,独立导演、编剧、剪辑师。2012年导演作品《女导演》,2016年为电影《长江图》担任剪辑师。
近期盘点我私人的女导演嗜好,不定期发布数位女导演和她们的电影(排名不分先后)。偏爱不选择流行的面孔,深刻的人格魅力,多种可能性的人生。
1、克劳迪雅·洛萨 Claudia Llosa——《伤心的奶水》La teta asustada
这是一个关于女孩如何摆脱成长恐惧,以及家庭宿命的故事。秘鲁女人粗旷的线条。
虽然偏爱不需要音乐的电影,电影本身即成音乐,但是这部电影除外,民间即兴歌谣成为重要道具,歌谣本身就是内容,却直抵情感目的。低吟重复的歌谣让生者(女儿)和干尸(母亲)在音乐的高度上互动。
各种生动寒酸的婚礼,几乎呈现出整个秘鲁的家庭生活面貌。她在自己的阴道里种了土豆,在即兴的歌谣里她唱道——“只有恶心行为才能阻止那些恶心的人”。在贫穷中生出的迷信,从没这样美丽和心碎。
2、茱莉亚·李 Julia Leigh——《睡美人》Sleeping Beauty拥有哲学和法学的双学位的导演Julia Leigh, 没有从事一天法律工作,而是成为了一个小说家,著有《The hunter》《Disquiet》,在英美广受好评。导演自称《睡美人》这部电影是受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马尔克斯的《忆我如忧伤妓女》以及川端康成的《睡美人》(都是描述老男人和年轻女人睡觉的故事)启发而进行的创作。
这部电影用童话的外衣(片名具有国际性的家喻户晓)颠覆了童话本身,它探讨了美丽的价值,所有的王子都是睡客——猥琐,荒疏。在影片结尾,通过目睹死亡真相,唤醒了美丽却极端消极的女孩儿。本片气质冷峻,但美丽即便再极端消沉,也还是美丽,挡不住的绝艳。
这里不得不说,因无神论者以及科学论者对美有着别样的解释,比如生物学角度观察者将“适者生存”的结论也同样扣在“美” 的概念上——他们说“美”总是利于生存的,物竞天择的幸运者,或者惯于从上下文去推测时代的审美特征,然后将其归类,破除美的永恒性。我认为这些都是对美的不完全尊重。美,美人——一个拥有思想的生物,蕴藏着世界所有的秘密,即便被生命赋予的关于外表的馈赠,在它领受责罚的现实面前并未得到一丝特殊宽待。女主人公集美丽的主体与客体为一身,观影时,我并没思考道德立场,而是思考美的功能,美的命运。
3、侯达·本亚闵纳 Houda Benyamina——《女神们》Divines
今年的一个惊喜,相比同出戛纳的另一位女导演Andrea Arnold 的《美国甜心》,《女神们》从题材上显然有着更明确的政治正确,但是这位法籍的阿拉伯裔女导演靠真刀实枪夺得了Cannes的金摄影机奖(最佳处女作)。如果说《美国甜心》在展现质感的同时还拥有浪漫和希望,而这部电影随时处于激烈与危险的边缘,却丝毫没流露出想博得任何人同情的痕迹,只有真实的生活,年轻人在残酷生存现实前的生命力展现达到了罕见的强度。
除了Tony Gatlif神级电影中的舞蹈,《女神们》的现代舞段落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好的将舞蹈与人心,环境,故事情节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电影。联想到其他几部影片(不包括歌舞片还有所有印度电影。。。)。《狗牙》中大女儿跳的变态舞——畸形生命的衍变史;《对她说》里的“穆勒咖啡馆”——极度反协调的肢体观念带来强烈叙事效果,pina和阿莫多瓦简直是痛苦的一奶同胞;《低俗小说》乌玛瑟曼的“you never can tell”。这些都不及《女神们》出现的舞蹈段落——世界级的恋爱段落出现在影片第54分钟。
喜欢本片对成长的态度—— 尽可能的犯错,然后得到惩罚。然而令人心痛的是,这位少女(本人对少女时代的年龄上限为20岁)决定用金钱换取尊严,用命去换取金钱,最后得到惨痛的惩罚,影片在以烈焰为背景的惨烈哭泣声中戛然而止。
4 刘伽茵——《牛皮1》,《牛皮2》
在艺术中对幻想的尊重带来勇敢的品质,开启神圣的时刻。无法将《牛皮》做任何归类,它是刘伽茵24岁的天才之作。这种深刻来自于对生活的严肃思考。 2005年自媒体并不发达,国内很多人忽略了这部作品。2万元人民币的制作费,大名鼎鼎的MK2出品。有了《牛皮》,请中国男导演不要吹牛¥逼,某些男导演动不动脑子来月经,实在让人难以忍受。
5 麦温 Maïwenn——《警员》 Polisse | 《我的国王》 MON ROI
吕克贝松的前女友(exwife?),关键是吕克贝松真没有她拍的好(我知道吕克贝松是谁。。。)幸亏分手了!一定是他跟不上她的步伐。
我更尊重直面真实困境的女性,Maïwenn与时代同步,描摹普通事物及复杂生活的能力极强,《警员》已经充分证明这一点。而《国王》面对的是相对简单的题材,影片呈现却沉重无比。同时这是一篇关于爱情的论文。欣赏一下里面的长段独白(影片四分之一处的小高潮,不是全片最精彩的内容,而是体会一下对于山盟海誓不轻言放弃的最俗气的爱情是如何被拔高的)
我们是否该摧毁一切? 仿若如此世界能焕然一新?仿若如此就能迎来初日朝阳?还能再一次迎来拂晓?事情的真相是,那早已被摧毁的,根植于心;让我们颓然失望的,是我们的自由。我们要破釜沉舟,孤注一掷地去爱, 奋不顾身。只有穿越了爱情一切的考验,才敢直面毁灭。必须要见识过所谓权威的不堪一击,经历过巨大的风暴,才能在这一刻,陪伴在你身旁。必须先狠狠地活过 狠狠地摧毁过,千千万万次,才能伴你身旁不再虚度。当爱情新生如玉,纯净清澈时,它一名不文,这是无可辩驳的。当动荡,变故和机遇突如其来的时候,我们必须挺身而出,毫无畏惧。去寻觅那深情动人的言语,举动,回眸,相望吧!是啊,这就是我的爱人。相信我,我不会虚度这一刻,这一分钟,我都会在那里守候。因此,我向你们断言,我们会是笑到最后的赢家。
爱法国电影的原因,那些原因就像电影里描绘的女性,有天资,聪慧,精确,也庸常。此刻不提肃穆与神性,因我不能无视它们细微到尘世中做人的每一次困惑与快乐,那种浪漫,既强大又柔弱的生命 相反 这才是值得信赖的依据
6 乔丹·斯科特 Jordan Scott——《裂缝》Cracks
同是名导的女儿,雷德利·斯科特(《天国王朝》《角斗士》)的女儿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教父》)的女儿好像更耐人寻味一些。
在英国,有一所女校,远离外面的世界,更远离男人。费雅玛所有的友善都源于贵族习惯的养成,这让其它女孩儿觉得她不够真诚,她们只会从聊家常和愚蠢的游戏中获得安全感。这位贵族小姐并不急于表现,确切地说,她从不表现,但就连坐在那里安静的喘气,也会被人嫉妒,她们想要成为她。
费雅玛用“饼干纸魔术”和一个童话故事残酷地拉大了其它女孩和她的距离(就连饼干纸都有贵族的玩儿法,但关键是你得吃过那种饼干,才能有那种饼干纸)。最终,她没有躲过因被迷恋与嫉妒而造就的激情下的死亡,所有其它女孩也都成了共谋,杀死她就拥有了她。
最优美的时刻—— 背景是文学课堂的朗读声(作家鲁多尔夫·洛克尔在《六人》一书中描写斯芬克斯时写到)——“它的目光里既没有恨,也没有爱,幽深迷离,仿佛正浸沉在酣梦中。冷傲的嘴唇缄默无言,唇边浮现着一丝永恒沉默的微笑。。。。费雅玛在朗读声中乘小船漂洋过海。
7 杰茜卡·豪丝娜 Jessica Hausner——《卢尔德》 Lourdes
无神论女导演拍的关于神迹的电影。以圣徒虔诚眼泪告终的人生一定幸福,不论曾经是怎样的苦难。在上帝统一的时间秩序中,人们只需担心祷告这件事情。
《卢尔德》中先是展现神迹(一个常年瘫痪的女人通过神迹度假村的神圣护理站了起来,并能独自行走)。然后再将神迹放置于人的担忧之中(神迹能持续多久?),这样一来,神迹就不再是真的神迹,在信仰中,当你处于中立状态时,就已经是对信仰的否定。好比热恋中的人,如何接受“我再考虑考虑”这样的言语呢?
有趣的是,这一群来祷告的病人及家属都是天主教徒,影片通过“神迹”的窗口呈现了信仰者(更包括非信仰者观众)对信仰本身的疑问——这神迹为何没发生在我身上?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很贱,也不虔诚,但是却能得到好运。是什么样的作用力可以促成奇迹?如果不能在像卢尔德这样的地方祷告就不能得到神迹,那上帝为什么还是上帝。
影片围绕卢尔德奇迹的讨论最终指向原初问题:上帝在,为何有苦难,为何不能赐予所有需要的人奇迹。然而,上帝最突出特点就是“冒犯”,虔诚有福的信徒如羔羊,顺从为何?无冒犯,则无圣经。导演的立场十分聪明,观众不论是信仰者还是非信仰者都能在本片找到理由为自身的立场作辩护,虽然导演本人是无神论者,但直到影片结束,你都不敢断定她偏向“根本不是神迹”这个结论。
8 罗内特·艾尔卡贝兹 Ronit Elkabetz——《诉讼》 גט - המשפט של ויויאן אמסאלם
对于这位女导演 先附上一张图:
这是她主演的以色列电影《乐队造访》(ביקור התזמורת)的剧照,没错,她同时是以色列非常出色的女演员, 2016年4月不幸因癌症去世,52岁。每当看见这张脸,总能瞬间体会到犹太民族的悲伤。
《诉讼》是罗内特·艾尔卡贝兹导演,主演并同时兼任编剧的作品,故事讲述离婚程序本身。这部电影的完成离她死亡的时间还有两年。本片所有的拍摄场景都在离婚现场(类似于我们的民事法院),单一场景的拍摄形式令人印象深刻。
电影的创作背景:在以色列,只有母亲是犹太人,他的后裔才被视为犹太裔,犹太婚姻(不论结婚与离婚)被视为与犹太教拉比共同裁决的结果,婚姻对他们来说极为严肃。在离婚面前,丈夫拥有比裁决人更大的话语权,犹太律法明文规定,只有丈夫才有权提出离婚要求。
神借先知口说「我必聘你永远归我為妻……」犹太律法的两个派别 School of Shammai和School of Hillel派,前者认為只有当妻子不忠时,丈夫才有权提出离婚;后者较为宽松,认為只要丈夫觉得妻子所做的不合他心意,就可以提出离婚,但这些主语显然都是男人。
9 安德里亚·阿诺德 Andrea Arnold——《鱼缸》Fish Tank | 《美国甜心 》American Honey
她的电影脏,脏得漂亮。《美国甜心》的女主角萨莎·莱恩( Sasha Lane)甚至就可以代表导演的审美本身,脏,强壮,有些坏,但绝对在其后献上善良。
阿诺德的电影从来不回避穷人的欲求,她能将所有欲求变得可爱,哪怕是稍微有点可耻的欲求。她早期的短片《黄蜂》(Wasp),年轻的单身母亲需要恋爱,需要性,她用自己长得像维多利亚贝克汉姆的优势和别人打架,勾引男人,把自己的孩子们仍在酒吧外面。从那一部影片起,她的女主角们都具有能当行为艺术家的天赋,但同时她们的不管不顾都是暂时的,只为享受天性向往的自由。她电影中的社会底层人物从不呻吟,她们掷地有声,懂得快活,有尊严,有希望。
♥️ 导演很喜欢卡通贴纸,从《红色之路》到《鱼缸》再到《美国甜心》,她的每一部电影都有贴图出现。附上《美国甜心》中一对在车窗玻璃上的gummy bear
本文为作者 影视人-甜甜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87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