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绳上的魂》2个月跨越西藏2000多公里,讲述救赎故事。

2016-07-22 16:57

First青年电影展的创始初衷是持续发现与推选青年电影人首作及早期电影作品,近几年在国内越来越受到关注。第十届First7月21日在西宁市开幕,并放映了开幕影片,张杨导演的《皮绳上的魂》。下面跟着小编在蓝天白云,清凉、透澈的西宁,走个几步,看看这个十岁的影展,如何发出自己的“另一种声音”吧。

采编:影视工业网王璐
版权归影视工业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皮绳上的魂》2个月跨越西藏2000多公里,讲述救赎故事。
(第十届First影展在西宁城西区力盟商业街的星美影城开幕

《皮绳上的魂》2个月跨越西藏2000多公里,讲述救赎故事。
(星美影城First影展工作台

First青年影展到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和影展本身颇为搭调。在这些热情的工作人员环绕下,会突然觉得自己是不是老了……哈哈

《皮绳上的魂》2个月跨越西藏2000多公里,讲述救赎故事。

First首席执行官、联合创始人李子为在开幕式介绍到,本届影展无论是收到的报名影片量,还是媒体注册量,与往年相比都呈三倍增长。今年一共收到了来自40个国家的1307部影片,最后入围的有51部。另外,有67家电影公司报名创投部分。开幕式不到1小时,但前期的物料、初审片子、复审片子、沟通联络,大量工作,这帮年轻人做得真心不错,拿到这样设计精良、用心的卡片,感动,为您们点赞。

《皮绳上的魂》2个月跨越西藏2000多公里,讲述救赎故事。

开幕影片是张杨导演的《皮绳上的魂》。影片改编自西藏作家扎西达娃的两部小说《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和《去拉萨的路上》。故事总共三条线,寻找小说中主人公的作家、重生的猎人塔贝、走了十几年复仇路的兄弟二人,三条故事线穿插行进,最后交待原委,颇有轮回意味。因而,时空交错的故事结构成为了本片的一大特点。

《皮绳上的魂》2个月跨越西藏2000多公里,讲述救赎故事。

如何完成“时空结构”是改编难点
张杨导演在影片放映后的交流环节说到,《皮绳上的魂》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小说本身的时空关系很好,但作为短篇,改编成2个多小时的电影,内容不够充实,所以决定融入小说《去拉萨的路上》中世代复仇的故事。那如何把两个故事很好的融合,让时空结构在保留神秘性,不断调动观众好奇心的情况下,同时完成故事的叙述,就成为了改编的难点。

8个拍摄地,你没见过的西藏模样
张杨导演介绍,影片的剧本07年完成。然后自己开着车,把西藏大部分地区跑了一遍,走了很多游客不会走到的地方。当看到阿里地区的札达土林时,他知道自己找到了小说中的“莲花生大师掌纹地”……就这样一路,基本完成了选景工作。《皮绳上的魂》的摄影指导是郭达明,影片的摄影很美,镜头用很多俯视的视角,将西藏一望无际的大漠,大漠中净而静的湖泊、零星的人家,漫长的公路一一展现。

《皮绳上的魂》2个月跨越西藏2000多公里,讲述救赎故事。

在西藏拍电影是张杨导演的梦想,九几年的时候就有了这样的想法。2014年影片开拍,150人左右的大组,2个多月的时间,跨越2000多公里,共8个拍摄地,完成了这个关于救赎的故事。如影片中的台词,也是小说《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中的文字,“在纵横交错的掌纹里,只有一条是通往人间净土的生存之路”。

下面是小编采访张杨导演问到的三个问题,奉上。
《皮绳上的魂》2个月跨越西藏2000多公里,讲述救赎故事。

影视工业网:07年完成剧本,14年开始拍摄,期间剧本有什么改动吗?
张杨导演:没有特别大的改动,大部分是细节上的修改。14年开始拍摄的时候,再一次把拍摄地走了一遍,在细节上更准确的掌握了景色的面貌。同时,通过同时期进行的《冈仁波齐》的拍摄,对藏人生活的质感、细节,有了更准确的把握。所以到《皮绳上的魂》时,剧组工作人员在这方面可以说是专家了,这样拍摄起来信心更足。

影视工业网:07年剧本完成的时候如果就可以启动项目,从您自己的心境和创作上来说,最后呈现的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张杨导演:07年如果开拍的话,到不了现在这么理想。因为07年的时候,还有很多客观条件达不到。比如当时阿里整个的路还是土路,去一趟7天,回来7天。按照转景的数量来算,在当时的情况这个电影至少要拍三四个月以上。现在公路修好了,拍摄时间就相对压缩了。还有,07年大部分都在拍胶片电影,需要大量的灯光、器材才行。现在电影数字化,设备变轻了,灯光量变少了。所以对比如《冈仁波齐》这样的电影,才有了30人小分队将其实现的可能性。现在还可以边拍边剪,技术条件提升了很多。

从个人来说呢,经过这段时间的沉淀有很大的帮助。我在中间拍了两年别的戏,感觉稍稍有些迷茫。比如跟现在火爆的电影市场怎么结合的问题,一直有点找不到一个最好的途径,平衡点。经过沉淀,再去西藏拍电影的时候,可能把这个事儿看得比较明白了。就是,更需要遵从自己的内心,不要太管商业、市场这些外在的东西,要拍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

影视工业网:您说电影里“作家”的身份更像自己。电影里作家格丹通过写小说的方式,完成自己的救赎。您觉得“拍电影”是您一种救赎的方式吗?
张杨导演:我觉得,作家一般都会有这么一个过程。像格丹,他如果真的生活在小说中的概念里,把自己想象成笔下的主人公的时候,是会迷失在自己的小说里。写作到一定程度,很可能会陷在里面,拔不出来。格丹似乎感受到真实,感受到自己笔下的人物真实存在,有点迷幻在这样的一个概念里。

我自己在拍电影的过程中,也会有这样的一个疑问。我们拍的东西到底是真实的吗,传达给观众的到底是什么,离真正的真实有多远。或者说,你觉得拍一个纪录片就真实了吗?还是说我们虚构一个故事,那这个虚构的故事里,真实的部分是什么。作为一个导演来说,有时候会考虑这样的问题。

我自己觉得这一路,恰好用《皮绳上的魂》和《冈仁波齐》这两个电影,去探讨了这样一个事情。《冈仁波齐》用纪录式剧情片的方式拍摄,非常贴近纪录片,你感觉也非常真实。但其实都有导演设想,选取、截取瞬间,重新编排的过程,更准确的说其实是制造出来的真实。《皮绳上的魂》也一样,它是一个完全虚构的故事,甚至包括它的时间、空间。但反过来说,它可能呈现了另外一种真实。不是现实意义上的,是心理上的。

本届First影展还会有很多影片展映,小编也看不过来,大家对哪部更感兴趣,可以留言呀,小编代劳。
疯狂8mm单元,
11部影片,展映日本导演园子温、矢口史靖等青年时期的作品,《男之花道》、《雨女》等。
《皮绳上的魂》2个月跨越西藏2000多公里,讲述救赎故事。

惊人首作单元,四部导演处女作
《皮绳上的魂》2个月跨越西藏2000多公里,讲述救赎故事。


学院精神单元,来自9所电影院校的12部学生短片
《皮绳上的魂》2个月跨越西藏2000多公里,讲述救赎故事。

另外还有“主竞赛单元入围”、“西宁镜像”、“特别展映”单元等。期待本届影展出现佳作。



本文为作者 啤酒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8125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