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制片人从一部300万的低成本院线电影做起

2015-04-03 23:47
( 接上一篇《优秀制片人从一部30万的低成本网络电影做起》)
如果你成功运作了几部30万的网络电影,那么你可以进阶到下一步,从一部300万到500万的低成本院线电影做起。
从一部300万到500万的低成本院线电影做起
如果你一开始就有机会从几千万的大片做起,那么祝贺你,你非常幸运。但由于几千万的中等投资电影和几十万、几百万的低成本电影是两个体系,前者还是传统的制片模式,而后两种属于互联网属性很强的破坏性创新电影类型,从商业模式上有本质不同。
所以还是建议你从30万网络电影入门做起,因为30万的网络电影和300万的低成本院线电影未来要统一成为一个范畴。300万低成本院线电影是30万网络电影、微电影的升级版模式!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都正在推广“网络院线”,最终要打造在网络院线和传统院线可以同步上映的电影模式,而不是网络必须等院线下线后才能播出。甚至是网络要提前于院线的上映,就像美国的Netflix计划在2015年10月率先在网络上播放《卧虎藏龙2》。所以网络院线未来会成为和传统院线相提并论的一个大票仓,值得电影人们关注,这个市场也是年轻电影人们出头的机会所在。
所以只要你的300万的低成本院线电影项目能过视频网站这一关,视频网站一般会几十万甚至一百万以上来买单,甚至全投。可以是版权买断方式,也可以是保底加分成方式,就不仅仅是30万级别的网络电影那样纯分成合作了。
另外如果你的电影是IP化,也可以开发游戏的话,游戏公司也会买单。一般也是可以给到几十万到一百万以上的保底加分成的费用。所以你的电影一开始就必须是IP模式,类似动画电影《十万个冷笑话》就是最典型的案例。它以200多万制作成本最终博得1.2亿的票房,万达影业负责发行。蓝港互动做的手游发行,最高日充值达到500万,按这个速度,一个月流水过亿。要知道,开发一款普通的手游比电影投资还便宜,也就是几百万而已,但收益却是十倍于电影,并且生命周期有一年以上,比起电影只有一个月来说要长出许多倍。
300万投资的低成本电影要采用“破坏性创新”模式
有人会担心,一般300万的投资也就是一个小数字电影,以前这种影片的盈利模式只有卖给央6或找地方政府赞助。没有明星,没有大场面,故事传统,这在真正的票房市场上往往成为炮灰。
其实大可不必担心,我们一定是新玩法。现在300万投资的低成本电影不能走传统的老路子,一定要走一条“破坏性创新”的新道路。再强调一遍:重点不是“低成本“,而是”破坏性创新“!不要担心自己成本低,觉得低人一等。只要明白了破坏性创新的道理,你在商业模式上就高人一等。就好比麦当劳的食物虽然很便宜,但是商业模式和市场价值却远超五星级大饭店。另外你还明白了电影票房的高低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而不是投资驱动的,你就有信心以小博大!最终可能像《十冷》一样用300万博1个亿的票房。就算只有一两千万的票房,只有3到5个点的排片,也就盈利了。
你首先要采取用户思维,避开与传统类影片的竞争,去满足观众有强烈刚需但是没有被满足的电影类型。300万的电影没有明星,没有大场面,那么你干脆从传统的导演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哪些类型片不需要明星大场面也有人去看?哪些观众群体愿意看你300万的小制作而不嫌弃你?你首先想到的是恐怖片和动画片,对吧?其实还有很多!成功一定有办法。不是所有影片都适合300万的投资,也一定是有特定的类型适合这个范围。
那么都是哪些适合呢?我试着找出一些来。这些类型必须是刚需,必须是大片没有解决的用户痛点。例如《十万个冷笑话》,其实真正的卖点是喜剧电影,而不是动画电影。它的大卖,还有综艺电影的大卖,都说明了中国喜剧类型太缺了。所以徐峥、宁浩的电影可以卖到10亿以上。而《十冷》找到了喜剧这个新的市场和新角度来切入,它解决了国内成年观众不看国产动画的大问题!所以尽管它会被专业动画人嗤之以鼻,但是在商业模式上它意义深远。而专业动画片最大的悲剧在于动画人所极致追求的却并不是观众所迫切需要的,换句话说,国产动画电影一直都没有抓住用户痛点!
最适合300万低成本院线的几种影片类型
低成本电影全靠题材和故事,来吸引有刚需但一直没有被满足的类型片观众,所以你要去找市场空白点,去抓观众真正的痛点,只要你是用户思维,其实很容易就能想明白。必须是网络化、IP化、和高度类型化。
1、 低成本文艺片
文艺片的春天就要到来了!低成本文艺片首先要选择类似《白日焰火》的类型,有完整的故事性,一定要重口味。碎尸,悬疑,怀旧,并且面摊上吃面突然吃出个人的眼球来,结局有几重翻转。千万别不疼不痒,你看娄烨的《天注定》就是重口味,深刻!当然你首先要保证别被禁,政策线得拿捏准。这是电影人首先要做的功课。
2、 悬疑片
这里面指的不仅仅是“鬼片”,还有惊悚片,悬疑片,侦探片。既包括B级片,也包括故事高度反转的烧脑电影。另外低成本软科幻片也暂且放在这一类型中,这一大类型都有共同的一个男性死忠粉丝喜爱。
3、 喜剧片
可以是《疯狂的石头》,也可以是《十万个冷笑话》这样的低成本动画片。接下来的《万万没想到》、《煎饼侠》也都是这一类,一定要高度网络化、年轻化的新式喜剧,口味比传统宁浩、徐峥、王晶的喜剧要更重。
4、 青春怀旧片
一般2000万到3000万制作成本的《同桌的你》和《匆匆那年》可以卖到4到6亿。那么300万制作的,只要新人角色选得好的、颜值高,卖几千万甚至过亿也不是难事。这个类型最适合推新人。据说九把刀《那些年》制作费刚开始也就是2000万台币,折合400万人民币而已。虽然后来超支了,最多也在1000万人民币以内。
5、 青少年题材
美国迪斯尼就有一大批这一类的电影,例如《乖乖女是大明星》,讲述的都是十几岁青春期少男少女的青春类型片。中国电影观众平均年龄21.4岁,也就是大学三年级的年龄。同龄人一定爱看同龄人的故事,所以校园题材的大学、高中、初中的青春期电影肯定大有市场。其实《小时代》的观影主力就是这个人群。中国这个市场还是空白,青春怀旧电影很大一部分票房来源也是校园题材这一需求。
6、 儿童片
这个类型也不需要明星。即便有童星片酬也不会太高。早年的《霹雳贝贝》和《小兵张嘎》都是优秀儿童片代表,另外前些年周星驰的《长江7号》也是。春节档《爸爸的假期》本来是最有可能引爆的儿童片,但其定位在老爸上,萌娃在里面没太多存在感,所以票房可惜了。
7、三四线城市观众
三四线城市的票房已经超过一线城市,并且比重会越来越高。而这几年新增的三四线城市观众有区别于一二线城市观众的喜爱类型。它们其实就像是电影行业的小学生,刚刚入门,需要培养几年才能有大学生一样的口味。而电影好比是教材,大多数传统导演理所当然认为是卖给大学生看的,而没考虑小学生的口味和接受能力。如果想提高它们的欣赏水平,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给他们更多通俗、肤浅的电影才能让他们一步一步提升起来。
只要你采用破坏性创新,用互联网思维,那么视频网站和手游公司都会是你坚强的后盾,可以购买的你网络版权, IP可以做游戏,并且还配合你的推广。加上你的电影市场紧缺,你的情怀又打动了一些猫眼、大众点评这样的在线售票网站,愿意跟你合作帮你推广和票补,你就发达了,随便给你几百万的投入你回收成本就有望了。
有了这三大互联网关键合作伙伴:视频网站、游戏公司和在线售票网站。传统院线会更锦上添花!宣发费先不用考虑,把钱都花在制作上,只要拍的好,现在各大影视公司都在抢夺好项目,会有人抢着帮你垫资发行。最终形成一套“网络化、低成本、快速度、成批量”孵化IP的商业模式,你的商业价值就不比一线影视公司低,很快你能成为一线大佬!美国狮门影业就是靠低成本B级片系列起家的,有了这些成功模式作为参考,有时候你不需要去追求成功几率很低的创新,只需沿着别人走过的路即可。
本文为作者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62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