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帅,去拍一部给90后看的文艺片吧,包您赚翻!

2015-05-10 11:40
(接上一篇《如何拍一部赚钱的文艺片》)

王小帅导演最近很郁闷,但是抱怨院线经理和观众不识货完全没必要。这次票房失败了没有关系,只要你下一部能拍出卖座的电影,现代人还是很现实的。就像姜文,拍了个《让子弹飞》大家把他捧到天上,拍了个《一步之遥》大家又能把他骂到沟里。

互联网时代,没有怀才不遇这回事,选择大于努力。
之所以很受伤,是因为您自己的选择。有些事只要您想开了,一切迎刃而解,您的选择要大于您的执着和努力。
做人要顺势而为,因为没有人能打败趋势,包括姜文、包括您,包括所有人。
当然,我并不是要你选择跟顾长卫一样拍个《微爱》去彻底转型。您不需要妥协!因为互联网化的今天,其实才是文艺片真正的天堂。互联网让信息足够流通,可以接近零成本把全国各地喜欢文艺片的人聚拢出来。所以这不是个让文艺片绝望的时代,相反,正是文艺片的春天!

不要悲观,每个时代都有一定比例的文艺片爱好者!
每个时代,人群中总有特定比例的人会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不管是60后、70后、80后,还是90后,这小部分人都有高于身边人品位的一些爱好,例如文艺电影,文艺小说,歌剧话剧,严肃音乐。除了刚需,他们还需要独特的消费行为来标榜这种与众不同,正如韩寒的粉丝会瞧不起郭敬明的粉丝一样。并且,在互联网化普及的今天,让更多你意想不到的90后和三四线小镇青年也有了文艺需求,只不过他们正逐步体现出来消费实力。
唯一的问题是,您的文艺片是拍给60后、70后这些人,这是您您20年前刚拍电影时预设的目标观众,但可惜这一批人绝大多数早已经不进电影院了。换句话说,之前您认为的“主流”观众,其实早已经变成了今天的“非主流”观众。是的,您拍的电影在今天主流观众看来其实是 “非主流”。

文艺片导演首先要完成从“作品思维”到“用户思维”的转变
您的电影不卖座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它是文艺片,而是因为它不是拍给90后观众看的。现在,连给30岁以上观众看的商业片都卖不动,更何况是您的艺术片?
所以我想说的意思是:赚钱的电影不分文艺还是商业,而是分是不是拍给90后主流观众看的。如果您愿意为90后拍一部他们喜欢看的文艺片,相信我,您会赚翻的。
您时刻要记住中国电影观众的平均年龄只有21.4岁,所以你最好调研一下,90后都喜欢哪些文艺片类型?都喜欢看哪些文艺类的小说?
只有明白观众,才能引领观众。
按照导演的思维,世界上的电影就分艺术片和商业片两种。
但是按照观众的思维却不是按类型分,而是按年龄:分主流的年轻观众和非主流的中老年观众。适合90后的不管是文艺片和商业片都会卖座!不适合的则无论文艺商业都很难卖座。
属于90后的文艺片是刚需,市场急缺

一部电影的票房是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文艺片如果供应多了,就卖不上价,自然票房就低的可怜。
几十年来,电影市场充斥着大量给70后、60后和50后看的文艺片,所以文艺电影供应泛滥,并且电视里、网络上也到处都可以免费看到。但是,给90后年轻观众看的文艺片却一个也没有!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空白市场。
市场缺什么,就一定卖座!如果能做好90后喜欢的文艺片,那么王小帅导演,您一下子就可以从500万票房俱乐部跨进5亿票房俱乐部。也就是《致青春》、《左耳》那样的票房体量。
现在市场青春片奇缺,所以一千多万制作成本的《左耳》就能卖到4亿多。
同样,市场更奇缺给90后看的优秀艺术片!不管是少数部分人是真心喜欢艺术片,还有很多人是为了显示自己的逼格,或是为了陪女朋友去看。满足这些年轻观众的文艺片对您来说其实是小菜一碟。在于您的选择,去服务90后,而不是60后、70后或80后,对于90后来说市场上的文艺片都是拍给上一代人看的,在他们眼里就跟老古董一样。
所以,要想让文艺片更卖座,根本问题不是文艺和商业哪一个元素多一点或少一点?而是要找到90后观众喜欢的年轻基因才是王道。
您不需要向市场妥协,只需要去了解观众。文艺片也可以用“用户思维”去拍摄。顺势而为,去服务现在的主流年轻观众吧,毕竟每一个时代都是属于年轻人的!

王小帅是“青春文艺”电影的领军人,却一直在抱着金饭碗乞讨
我喜欢您的《十七岁的单车》、《青红》和《我11》。
现在不是流行青春题材吗?并且也不是流行“大IP”概念吗?
您的《我11》就是最好的IP、最好的青春题材!
接下来您可以做成系列,一年拍一个,先拍《我12》,然后再拍《我13》,接下来再拍《我14》,一直可以拍到《我17》,然后就可以再拍《16岁的单车》、《15岁的单车》、《11岁的单车》。。。把青春题材拍下去。
但是一定要拍成《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样的生猛的,荷尔蒙的,并带有政治情怀的青春!真的,我保证能卖5亿甚至是10亿票房,赶超《致青春》7亿,《匆匆那年》6亿,《左耳》4亿多,都不在话下。
其实王小帅才是“青春怀旧”文艺电影的领军人,却像是一直在抱着金饭碗乞讨。青春电影是未来一个时期的刚需,不仅没有泡沫,并且票房还有巨大容量,超过100亿都没问题。光线就是靠《致青春》、《匆匆那年》这样的青春片树立一线地位的,并且还成立了“青春光线”品牌专做青春片。
还需要彷徨吗?
又回到开头那句话,世俗的成功,其实仅仅在于您的选择。
本文为作者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64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