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制片人从一部30万的低成本网络电影做起

2015-03-26 21:28
很多刚入行的朋友都会问我如何拿到这个行业的“入场券”,从而完成从菜鸟到大佬的华丽转身?这个时候的你没有人脉资源,没有大的资金,大公司大导演也不带你玩。你该怎么做呢?我会说,想做一名优秀的制片人,先老老实实从一部投资30万的低成本网络电影做起吧!
互联网让影视圈的信息透明化,解决了这个圈子信息不对称的最大问题
在以前,一个新人进入这个圈子,你会发现这个圈子最大的问题是信息不对称。忽悠,骗子,水分都太多。刚入行的新人能接触到的大多是一些竞争中的失败者,他们并没有退出,而是成了寄生在这个行业的职业骗子。都是能耐人,都是万事通,不经意间透露自己昨晚又跟哪个大导演吃饭,随后又给你看和哪个女明星的亲密合影。然后又你一本正经的谈上亿票房的大项目。这个问题困扰了行业很多年,都没有办法解决,因为外行和热钱太多,这些人总能扎一笔钱活三年的。
但是,如今影视行业互联网化后,信息变得透明化。说不定马上会有一个APP就像淘宝一样,把整个行业的人和公司以及剧组都搬到了网上,大家每个人都有公开的信用评级,一搜索这个人就能把他参与过的业绩都在线匹配,并有合作过的人的点评打分,让骗子无所遁形。以后随着信息越来越公开,行业门槛越来越低,这个行业会把这一类人新陈代谢出去。。
不要膜拜精英,你要相信自己可以
进入这个行业首先要有自信,信心是你进入行业的第一个要剧本的技能。这个行业很多非科班出身的大佬都是野蛮生长出来的。阻碍你在这个行业提升和发展的不是你不懂导演和不懂行情,而是你不自信,被别人牵着走。
在以前,你做一个电影项目只能去依赖一个导演,虽然导演也有很多局限性,但你只能是完全信任他,影片的命运也完全依赖在他的身上。你跟这个行业的各个专业工种都无法顺畅沟通,你自己也生怕是被人诟病你越权了,或挑战导演权威了。所以你经常如履薄冰,还要经常采取迂回战术。
而现在和未来,这个行业讲究的是大家参与的产品经理模式。整个行业的趋势正是由于专业门槛的降低,各个工种会聚合到一个人身上,例如你要懂创作,懂宣传,懂发行,懂导演,懂制片,懂设备。等等。以前你是不得不干,现在是理所当然要干。以前是你不得已而必须全面掌控,结果干着干着不小心成了全才。而现在是你一开始就要学着全方面掌控,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以前你懂得多,干得多会有舆论压力,说你外行指挥内行。现在随着信息的透明化,破解了导演等专业知识的垄断权力,做一个全产业链管理者是每一个出品人、制片人的必备技能。并且这个技能很有用,能让你走一条小成本逆袭的道路。
小成本网络电影是对传统大片的“破坏性创新”!
以前如果你运作了一部小成本电影,你可能会觉得低人了一等。殊不知对于刚入行的新人和新公司来说,你必须使用“破坏性创新”的策略,才是对抗大公司的唯一正确路径。学会了“破坏性创新”,你在商业模式上就变成了高人一等!记住,重点不是“低成本“,而”破坏性创新“。
传统大片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正面竞争没有成功机会。就连阿里巴巴这样的超级大土豪也是花了200亿,却没仍然没占据电影产业的话语权。因为大家只是把你当做是金主,你只是跟着影视大佬后面的跟投者,并没有主控。那么是否你主控一部大片就可以了?还是不行,因为你主控的项目有很大概率不是好项目,你面临与主流传统大片的正面竞争,亏损的几率很大,结果你还是亏了更多钱却掌握不了话语权。
就连阿里巴巴都是这样,那么作为一个“四无新人”的你呢?所以你要避开与主流公司的正面竞争,其实电影市场的各个细分类型片市场远远没有得到满足。例如90后网生代观众,例如三四线城市和农村观众,例如儿童电影,青春期少女电影,等等,很多类型都是空白的,或者说接近空白。
其实恐怖片就是对主流电影的破坏性创新,网络微电影也是一种破坏性创新。你不要想着去和大公司去正面竞争,也不能按照传统导演的思维去投资他们所谓的低成本,这种用二流明星三流团队做的电影血本无归的几率更大!所以你不要去抢大家都看得见的一线市场,你要专门去服务一个新市场,例如网络市场的年轻观众和三四线城市和农村观众,他们对你的作品要求较低。也就是我经常说的“用二流人才,在三流市场,做一个一流公司”。
从一部20万到50万的低成本网络电影做起
互联网让电影拍摄设备大大降低,一个全民拍电影的时代已经到来,摄影设备和后期设备都不再是限制你创作的因素。今天的一两万的相机都比十年前的胶片摄影机像素要高,随便一台笔记本电脑都比93年《侏罗纪公园》的特效处理效果要强大。可以说现在唯一考验的是你的想象力和你对市场的洞察。例如笔者在2013年运作的一部60分钟的网络电影《几宗罪》,就是10万的现金成本,基本上采用单一场景,3天的拍摄时间,成片后就在各大视频网站上发行,总点击量过亿。拿到了进入这个圈子的入场券!
当然,并不是每部微电影都是10万块钱能拍下来,现在主流的网络电影(60分钟)的制作费在30万左右。作为第一部电影,你尽量要让投资人收回成本,大家还有下次合作的机会,信息社会你最大的资产是你的信誉。我也经常看到有很多人都在做着一开始就注定收不回成本的电影,并且给投资人大包大揽。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这样做了就注定了以后你将长期混在三流的圈子里。随着互联网时代信息越来越公开化,扎钱这种行为会越来没有市场。
如果是为了保本和赚钱,并锻炼和实践行业经验。那么你花个30万以内拍摄一部60分钟到90分钟的网络大电影,拍之前可以跟“一起拍电影”咨询一下,我将免费帮你解答各种问题,帮你找到影片定位,我敢80%以上确保你的投资安全。成片后可以到各大视频网站进行全网发行,现在各大视频网站都在扶持这一业务,盈利模式主要是第一个月的5块钱一次的付费点播,和一个月之后的CPM分账模式。一般来说,优秀的网络电影都能有几十万的发行收入。
但我也见了太多的影片颗粒无收的情况,拍的也不错,但就是因为不了解市场,不知道观众为什么会买单。所以一定要先了解市场,找准定位,多学多问。否则你亏了钱,和合作伙伴翻了脸,也没获得一丁点经验。
学会提前判断市场,其实做市场调研很简单!
如果你是土豪不在乎钱,可以一边拍一边总结经验教训。但是如果电影的赔赚对你很重要,那么你一定要先了解市场,其实做市场调研也很简单。例如去爱奇艺、优酷等几个主流视频网站的电影频道去观察,首页都是哪些网络电影在给大图推荐?播放排行榜上的网络电影都是哪些类型?为什么是这些题材的会火?它们拍的怎么样?为什么有的拍的很糟糕,点击量却很高?都是哪些元素吸引了观众?例如海报、片名,或者某段剧情、某个演员。为什么有的拍的还不错,但是点击量却低的可怜?想一想都是那些人在看这些电影?是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或者是县城农村的小镇青年。等你观察一段时间,再多和人请教交流,你会了解市场规律的。
一般情况下,导演的处女作都是导演自己最想拍的本子。而对一个制片人或一个影视公司来说,第一部片子一定是要去选择市场上缺少但观众却刚需的电影类型,这样才有可能保本。
等你如果你成功运作了几部30万的网络电影,那么你就可以进阶到下一步,从一部300万到500万的低成本院线电影做起了。
(待续:《优秀制片人从一部300万的低成本院线电影做起》)
本文为作者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6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