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二流人才,在三流市场,做个一流公司(一)

2015-03-09 20:57
相信每个人都有吐槽国产恐怖片的经历,一个又一个的烂片,还是有人心甘情愿一次又一次的被骗。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恐怖片这么烂?还有人去拍,还有人去看,那么是谁在拍,谁在看?又是处于什么心态去看?
因为国产恐怖片市场就是是典型的“三流人才在三流公司服务三流市场”,所以才被大家诟病。一流大导演和大公司都不屑拍这种片子,所以恐怖片这个没有天敌的市场,成为新公司和新导演入行的敲门砖,因为它风险较小,所以一些三流人才三流公司也能在里面折腾。但由于没人把它当做一个长久的商业模式,大家都是去投机取巧一把,所以恐怖片水平长期以来没有长进。所以但凡有二流人才进来就能做的很好!例如《京城81号》算是二流人才二流公司在一个三流市场做出了一流票房的奇迹。如果是一流人才做恐怖片会怎么样?如果当年周星驰的《回魂夜》放到现在,并能够公映,相信票房能过10亿没问题。
大公司的模式:用一流人才在一流市场做一流公司
一般的国产大片的模式就是一流人才在一流公司服务一流市场。但是这个模式竞争激烈,尤其在一二线城市这个一流市场会面临好莱坞大片的正面竞争。加上这两年大片盲目扩张,低水平恶性竞争,又加上市场在转型,所以这两年不断有大片和名导折在里面。这中间也出现一批二流人才在二流公司做的一流大片,但往往死很更惨的烂片就是这种情况下诞生的。
何为一流、二流、三流市场?其实这是个世俗的定义,主要是按照所谓的“一流公司和人才”所定义的。在这里为了通俗理解,我们暂时按这个说法,并无贬义的意思。所有B级片市场,以恐怖片为代表都算是三流市场;所有95后网生代观众,尤其十几岁少女脑残粉丝群体都算是三流市场;所有三四五线城市和农村市场也算是三流市场。其实,市场没有几流之分,三流市场赚来的钱也是人民币,和一流市场赚来的钱是一样的汇率,不分高低贵贱。
那么又何为一流、二流、三流人才或公司?也照样是一个世俗的定义。顾名思义,一流公司是华谊、光线、乐视、博纳、万达、中影等一线公司;二流公司其实应该叫二线公司,其他中小公司和新公司算是三流(线)公司,当然还有一些不入流的公司。一流人才按照世俗的定义算是一流公司的大佬、核心人才以及二流公司的老总本人;二流人才算是一流公司的骨干人才和二流公司的核心人物,三流人才算是一二流公司和三流公司的其他人才。我们暂且这么给个定义吧,不必过多在意。因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一流的,自己只不过是暂时没成功而已。如果按照好莱坞的定义,中国所有的电影人可能都是二三流的。
逆袭大公司的模式:用二流人才,在三流市场,做个一流的公司!
其实像顾长卫拍出的喜剧片《微爱》,这种情况就是“一流人才在一流公司服务三流市场”,这种创新才是最值得鼓励和尊敬的,但这种能想明白并拉下脸来去做的情况少之又少。
影视圈三流人才的发展道路有两种,少数人通过努力成为二流人才和一流人才。但悲剧的是,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很多人成了职业忽悠和骗子。这种人给外行人的感觉是他生活在一流的圈子,人脉广泛,八面玲珑,认识冰冰、艺谋和中军中磊,天天谈的是过千万甚至过亿投资的大项目。。。。。。
而二流(线)公司的悲剧是在于,以为自己跟一流公司的差距只是钱和运气的关系。其实不然,一流公司和一流人才不仅仅是具备一流的专业技术水平,还意味着他们有一流的人脉和资源,以及市场对它们额外的奖励形成的各种“光环效应”,有超高的股价,有花不完的融资,有强大的抗风险能力,亏个一两部也毫发无伤。可惜大部分二流公司不愿意承认这种差距,所以跟一流公司的竞争策略往往去选择弄个超一流的大项目,来硬碰硬竞争,但结果往往惨败。很多票房惨败的大片就是这样诞生的!
影视行业长期以来之所以盈利水平不高,就是很多优秀的人在做没有太大机会的事情,总以为自己的运气不佳,其实是没有选择正确的道路。而所谓人的成熟就是从对这个世界的客观规律有所敬畏开始,只有首先承认这个规律,并熟练运用这个规律的人才能成功。而那些有能力却只崇尚个人能力的人,往往都混的郁郁不得志。其实二流公司要想超越一流公司,靠项目上的竞争几率不大,最应该做的是选择和一流公司不同的商业模式,用商业模式的优势来弥补自身在人才、资金、项目和各种资源上的各种不足。简单来说,就是用二流人才,在三流市场,做一个一流的公司。
其实所谓几流,只代表这个级别暂时的江湖地位,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会实时变化。二流人才只要能连续做出成功的电影,也自然成了一流人才;而三流市场只要潜力足够大也有一天会成为一流市场,例如现在的三四线城市的票房已经超过一线城市,并还在继续增长中。而之前所谓的一流公司、一流人才,如果赶不上时代,也会沦落为三流人才和三流公司。已经有种种迹象表明这类情况已经在发生过程中了。
我们知道,宁浩和徐峥之前算是二流人才,他们的《泰囧》和《心花路放》火了一样,也就成了一流人才。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爸爸去哪儿》和《跑男》这样的综艺电影,就是典型的二流人才在三流市场做一流的票房。当然,这些团队和电影IP目前还属于电视台,如果公司化的话,这个商业模式就能做成一流公司。美国狮门影业其实最早只是一个二流公司,它就是靠定位三流市场,用二流人才做出了一个一流的公司,实现了逆袭,挤入六大行列。
(待续)
本文为作者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61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