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同桌的你》制作过程——专访摄影指导:刘寅 摄影师:赵明

2014-05-21 11:40
影视工业网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电影《同桌的你》讲述的是一对青春懵懂的同桌从初中、高中再到大学的甜蜜初恋和青葱记忆。该片由年轻团队打造,新锐导演,年轻摄影师,年轻演员,从台前到幕后都洋溢着青春的气息4月25日于全国上映;5月10日,荣获“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大奖”;截止到目前,这部中小成本影片,票房已突破四亿,口碑票房双丰收。

年轻主创
摄影师——赵明,富有热情的摄影师,
摄影指导——刘寅,经验丰富的80后摄影师
导演——郭帆,中国第七代电影导演,80后新锐电影导演。
制片——杜杨资深电影制片人。

访谈精华语录
刘寅:“我们想年轻人拍东西,别太规规矩矩的那种,尽量能我们发挥的就发挥。”
刘寅:“年轻人拍片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坚持,坚持和妥协之间要平衡好。”
明:“所以你的激情永远跟着这个团队去走,默契越来越好,遇到问题大家一商量就解决了。”
赵明:“有时候得根据演员,即兴地去抓一些东西。”

内容提要
一、《同桌的你》年轻团队如何协作并克服困难。
二、《同桌的你》拍摄与制作的细节大揭秘。
三、《同桌的你》的总结及团队合作的感想。



在影调的设定上,拍摄前与导演如何沟通?

前期跟导演肯定在一块都聊过这些事儿,大概的一个结构。然后我们拍片子,很多阶段,回忆的、现实的,有美国部分的,国外的,国内的,每一个部分都会有一个调子设计。导演的想法,就是把现实的部分,画面感不要太强,可能平一点,颜色单调一点,回忆的部分要加强它,饱和度和色彩全都提上去,所以我们拍之前就定了这个调子,回忆的部分,可能色彩斑斓,五颜六色,整体的饱和度都比较高,包括反差,现实的部分呢,就会平一点,以冷调子为主。为什么这样呢?一般我们想以前的事儿,可能好的东西记得比较深,坏的东西,也就把它淡忘了,回忆都是想好的东西。其实片子里面,有很多有关系的台词,我们尽量把回忆美化。美国部分冷调子,拍的时候,也在想,要不要做得光平一点,怕人家说我们光做的平怎么样的,后来不管了,就要这种气氛,美国部分,就是为了突出男演员美国生活的不如意,在外边同学看,可能觉得他在国外多牛,其实自己在外面才知道这种事儿,所以我们拿调子来压他。
再现《同桌的你》制作过程——专访摄影指导:刘寅 摄影师:赵明

拍摄现场,摄影组又是如何协作?

赵明:其实这个我是觉得,我俩做这个片子,这有一个主和次,刘老师整个把控调子,整个拍摄的大局,我是一个执行,OK就行。再说,其实在工作当中,可能会谈到一个私下和工作现场状态的问题,私下是特别好的朋友,但是我们到了工作的现场,有时候沟通,就是过去一个眼神,他想要的东西,我心里很明白,简单的说一下这个东西,心里就明白了。

刘寅:因为现场每一场戏,场景看了以后,怎么样做机器运动,什么样的光效,我们都会商量一下,包括谁的好就听谁的,包括导演我们都一块聊。每个片子,一定会有一些分歧,因为每个人的审美观点不一样,我和导演,包括跟赵明我们都会有不同的想法,但是毕竟这个片子是导演的片子,我们有好的想法提给他,他接受就OK。因为这是他的片子,我们一定要服从他的意思。我们现场合作气氛特别好,因为导演跟我也是特别好的哥们。一般有好的意见提出来,大家想,觉得哪一个好,就执行哪一个。有的时候现场觉得,拿不定主意,到底哪个好,就拍两个。

拍摄期间遇到的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刘寅:其实我们也算是中小成本吧,肯定是很多地方受限制。然后天气在厦门拍的时候真的是很头疼,因为我们进度特别紧张,下雨很多戏就拍不了,有的时候调内景,调内景就没得拍。而且最后有一场,肯定会出彩的一场戏,是水下的戏,就因为在厦门最后快杀青了。
杀青了三四天拍那场戏,结果就连续下雨,后来就给舍弃了,当然后来看的成片还好,没有太大影响,对整个故事结构没有太大影响。因为我一直在说我们是年轻人,现场有什么问题,我们都不怕,就怕你没问题,没问题就麻烦,有问题我们就想办法来解决,解决的好就好,解决的不好,也要过得去。因为我们特别真诚的拍这个片子,不怕外边人说骂你,或者怎么样,也经得起他们表扬。所以拍这个片子,觉得自己再上一层,不是说技术上一层,就是心态能更好一点。其实年轻人拍片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坚持,坚持和妥协之间要平衡好。

赵明:我记得我们拍亨利那场戏,其实那场戏是特别大的一场戏,当时我们面临着转向,当天晚上这个戏必须赶完,其实那场戏特别大,最后刘老师决定,我们最后面临什么问题呢?真的没有什么时间,好多东西用轨道,用遥控图来拍,最后当机立断决定,直接肩扛,那么那场戏统统撘臂肩扛下来。

刘寅:所以出来感觉也不一样,那场戏一是机器运动比较难做,第二个是光,好像是白天加一个通宵,在一个特别大的教堂,全都是玻璃和镜子,主要是玻璃窗,从外边打这几个玻璃窗就费劲了,很难把它做到像白天一样。所以我们那一天就加了很多18KPA,可能这边五六个18KPA,那边五六个12KPA那样打,那场戏真的费了很多精力。

主持人:室内的光线,感觉光线全都是做出来的。

再现《同桌的你》制作过程——专访摄影指导:刘寅 摄影师:赵明

刘寅:
对,教堂里面,可能一大半都是这样。当然都是小镜头,大镜头一般都会在有日光的给它抢掉,一些大的运动都抢掉,一些小的镜头,我们晚上来补,就这样。

赵明:因为那个是拍高速,拍高速要求肯定比普通要求高。其实那个已经补了那么多灯了,你想把这个东西,想要特别理想,可能性不大。当我们拍的时候,我们已经意识到了,你拍这个,有时候随意,可能根据演员,即兴的去抓这些东西。但是他大的东西都知道,但是有些细节的东西还得靠去抓,但是当你抓的时候,你会意识到一点什么呢,有些死角,光是死角,你拍着了,你说你要还是不要。那个时候其实没有什么要不要的事儿,只是你把这个东西拍完就OK了,但是不是说,我们不想做好,是真的没有时间了。就像你打完一个光,拍完以后,你会看到后边那个光,那个死角是不舒服的。但是你能站在那调整吗?那时候演员面临也是一个问题,考验也挺大的。

刘寅:
寅:那场戏成片都知道是多大的量了,应该是一天一夜拍完的,正常那场戏,最起码一个星期的量来拍它,但是我们面临转场,转到厦门还有其他的问题,没得拖了,就必须要把它弄完,当时也跟导演在商量,没有办法,硬着头皮来,想办法来补救,其实也不算补救,你拍出来是另外一种感觉。

赵明:其实反而觉得更真实了。

刘寅:对,就是那几个窗户讨厌,窗户后期他们也帮了一些忙,把外面拉高一点,让它毛一点。有一些特别麻烦,因为那个光不好调,因为我们镜头都是运动的,要特效,要把整个窗户整个抠出来,然后再整体去提,很费劲的。

再现《同桌的你》制作过程——专访摄影指导:刘寅 摄影师:赵明

全片是用什么机器拍的?

刘寅:《同桌的你》用了很多机器,主要是艾匹克,然后用了1DC,包括5D一点点。

主持人:主要是什么?

刘寅:5K。可能观众看,觉得不是一个特效大片,其实我们特效特别多。因为现在建筑的问题,环境的问题,天气的问题,对我们天气影响特别大。所以里面没办法,必须要后期花钱拿特效来补一些东西。IK、5K正好有这个空间,你要普通的2K拍,后期做完特效再回来,就影响很大。

主持人:就是场景那个,阳光光线特别好,那个有加辅光吗?还是直接现场光就是那样?

刘寅:实际上拍的那天,是刚下点儿雨,阴天,有点儿好处,我们不用把地弄湿了,所以特别好。但是没有光,散射光只有散光,两列树,马路两边,我们在一边加了很多灯,像24头可能就七八个,还有一万,这些,肯定是有光做的,要不然出不来那种光感。其实我们看片的时候,看远处,能看出破绽出来,因为我们毕竟不是特别大的成本,树林只有一段有光,后边的底子,还是散射光为主。如果很大的制作,可以再长下去,就更好了。但是我们已经尽我们可能了。

主持人:前面就已经设定好了,还是到现场以后,可能会有一个灵机一动?

刘寅:前期有设计,但是是简单的,比如说这一场是昏,导演写一个黄昏,就跟导演聊,你大概想要什么样的感觉,导演就说,我们去现场看环境来做,有的时候,拍之前想的特别好,但是去了现场是没法实施的,那都没用。其实50%以上,60%是在现场做的决定。

主持人:高考,有一个坐在那里复习的那个,时间不断的往下减,有一场是身边很多人就在流动,他是正常在复习那一场是怎么做的?

刘寅:机器上很容易,很多人是这样拍的,叫降格嘛!其实那一场最难搞的就是光效,其实当时想的是,可能两个轮回,白天到晚上,再到白天。因为那边有一大片窗户,窗户外面怎么来搞,这是特别头疼的一个事儿,我们就在窗户外面放了一个18KPA,然后加了轨道,最早还想可能拿一个PAO过来这样做太阳的运动什么的,后来那个地方限制我们没办法了,就放一条轨道,加了一个很高的腿,放在18KPA来模仿太阳的运动,给里面光效,然后再配合屋里灯的开关,就是这样做的。

影片中大量俯拍镜头的运用有特殊含义吗?

刘寅:有。因为我们把回忆部分,当时想的拍的特别美好。其实他回忆生活中,也有一些不满的地方,也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就拿镜头来压他一下,俯拍有一点压的感觉。不是说每一个镜头,全都是之前设计过的,有一些为了交待人物关系,或者运动,然后就觉得,我们虽然成而不高,但是尽量想做得好一点。其实你拍一个电影,看它的俯拍镜头多少,能看出这个电影有没有钱。反正尽我们的可能,把它往大一点拍。

主持人:海边散步的那个烟花镜头是实景还是棚内拍摄?

再现《同桌的你》制作过程——专访摄影指导:刘寅 摄影师:赵明

刘寅:
那个实景加棚里面拍的。实景我们是在厦门海边,其实光感不是特别好。烟花都没有,都是后期做的。然后那边那一片建筑物,它是有LED灯的,但是你们可能看不出来,上面本来的LED灯,所有的光,我们都是后期给它改的。因为牵扯到广告乱七八糟的事儿,这就是导演后期花的很多工夫,改这些东西。之前我们设计过,可能会更好一点的镜头,气氛更强的,比如说两个人站在海滩上,背景是建筑物,后边是烟花,前边是海水,海水反的全都是烟花,会很好看。因为后期周期比较紧张,有一些取舍特别心疼的就给它去了。但是现在看已经很理想了。

主持人:我看有一个一个镜头,因为光线当时是怎么处理的?

刘寅:我们用了很多LED灯,因为烟花五颜六色,肯定不能用普通的钨丝灯来做它的这种光,普通的就是拿一些灯来加颜色纸,但是我们希望它有一些变化,变化多一点。正好阿莱出的一些新的LED灯,我们就尝试,效果还可以。但是也配合了很多大的灯,因为这个灯亮度稍微差一点点,配合很多大灯,加颜色来做。

主持人:林一被隔离以后那个镜头,是搭的景吗?

刘寅:其实就是搭了一个屋子,外面走道什么的,还需要找实景来拍。这个就牵扯到搭的景,跟实景怎么样连接的问题。里面有好多,比如说从一个特写代出环境来,都是我们来做的,来过渡的。从一个地方变换到另外一个地方。里面也做了好多隐性的转场的东西,这也是我跟导演当时商量的,因为他可能比较喜欢这些东西,我们想年轻人拍东西,别太规规矩矩的那种,尽量能我们发挥的就发挥,就是这样。

主持人:楼道奔跑那一场戏,镜头多嘛,灯光当时是怎么处理的?

刘寅:灯光其实还好,主要是楼道的两端,中间的走廊那我们就想让它层次多一点,就是一个光驱一个光驱一个光驱这样,不要太平了,其实就是屋顶上装了一些灯,稍微加了一些颜色纸,来找它那个色温。然后走廊的两边,走廊有一个拐弯的地方,有一个大窗户,那个地方我们花了心思来想,怎么样来做。其实走廊的每一端光的颜色,都有一定的寓意。他往那边跑是跑向希望,那边跑,可能是另外一种意思,所以我们两边的颜色是不一样的,当时应该是一边是红的,一边是蓝的。病房又想做一点稍微病毒的感觉。就是走廊里面加了一点点绿,就是这样。

再现《同桌的你》制作过程——专访摄影指导:刘寅 摄影师:赵明

主持人:
有一些高速镜头,高速镜头当时怎么处理的?是直接,还是按照场景来处理的?

刘寅:高速镜头我们之前有沟通画好分镜,然后会提前设定好一些东西,高速一般都是导演之前想好的,但是我们拍的过程当中,可能在成片里看是正常速度的经常,我们现场拍的时候,都是高速拍的,这样细节更多一点。后期你可以重新做节奏点会方便很多。但是对前期拍的要求高一点,光一定要够亮,掌机一定要抓的准。

赵明:其实拍楼道那个挺费劲的,为什么说费劲呢?因为本身楼道就特别窄,人又多,大家也是希望那个气氛要出来,他们跑的速度绝对不会按照我们的机器,跟你机器跑的,而是他放开了跑,你想他放开了跑是什么感觉,你的机器有多快跑多快,那面临后面的东西就是你刹不住闸,我们后面那么多人,结果下一台车,因为我们想的办法就是把那个东西加在一个板车上,当时拍的时候我就觉得是这样。

刘寅:还有很多穿梭的镜头,我们也设计过,比如说斯坦尼康加上一个平衡车,其实就是楼道太窄,没办法来实现。后来用我们这种办法,也算土办法来做的。因为跑的太快了,实在是太快了,根本追不上。而且本来斯坦尼康就挺重的,你觉得它收起来臂挺小的,其实楼道很窄的,你再一穿过人的话,可能就撞了,对演员也不安全。

赵明:每条导演还看了,演员一点是扎的,跟我们扎一堆,全抱在一块。

刘寅:前面一个车推着,可能是到哪,演员往前跑,我们车就跟着,只要一喊停,全都撞上。

再现《同桌的你》制作过程——专访摄影指导:刘寅 摄影师:赵明

在美国取景拍摄跟国内何差异?

刘寅其实去国外拍还好,没有遇到特别大的困难,但是小困难肯定是有的,工作人员交流一些问题,我们出国拍是小团队,没办法在国外搞很大的阵仗,所以有的东西就从简,从简要找到导演要的那种感觉,还好他要的这种感觉就是落魄,因为他在美国的生活不是很如意。而且去国外拍用的是1DC,当时1DC刚出来,4K也够,方便很多。片子里有很多抓拍的镜头。包括在美国有很多美国的空镜,都是我们每天出发的时候,我手里拿一台机器,导演手里拿一台机器,我们坐不同的车,在路上随意的拍,有的时候随意拍的东西,比你刻意拍摄东西,更有感觉一点。虽然可能有的镜头没有焦点,或者是光不好看,但是那些都是次要的,对一个故事来说,感觉是重要的,里面很多空镜都是导演拍的。

再现《同桌的你》制作过程——专访摄影指导:刘寅 摄影师:赵明

年轻团队协作拍电影的感想

刘寅:其实我就想说现场这种工作的状态和气氛,特别好。我们年轻人又是比较好的朋友,有什么事儿就说什么事儿,肯定是把自己最好的想法,拿出来一块交流,而且自己有十分的力,肯定出十分的力,不会说我跟你关系不好,我不管你。所以都是特别真诚的去拍这个东西。当然这肯定得谢谢导演给我们这个机会,虽然是这么好的朋友,其实现在拍片的机会很多,但是一块去做这么一件事儿,特别认真的去做一件事儿,百分之百的力拿出来去做一件事儿,挺不容易的,有这么一个机会。

赵明:我觉得信任感特别关键,我们在一块,说白了最开心的就是这块,大家彼此信任。好多东西拿过来以后,说白了,我们拍别的拍,信任度不会这么大,但是这个片子,我觉得是信任度特别高的,他对我特别信任,什么东西他过来一看,OK,你不用想的太多,你把你手上这个东西,你认为OK,我相信他那边也会过,这个让你坚定信心,做这个东西,你激情在,至少你的激情不会被某些东西打掉,所以你的激情永远跟着这个团队去走,默契越来越好,到最后我们遇到问题了,遇到问题大家一商量就解决了,你不会觉得累,真的不会觉得累。

再现《同桌的你》制作过程——专访摄影指导:刘寅 摄影师:赵明

刘寅:
还有其他部门帮助我们,比如说制片部门,就像拍婚礼这场戏,那个教堂,人家需要加那么多灯,真的是需要很大的一笔费用。说提出来,人家想都不想,直接满足,他们对我们都特别好,不像其他的,没钱怎么样的,我们只要是有利于创作你就尽量提,提了之后,一般都是满足你。

赵明:就是谈到信任。大家都彼此信任,这个东西能做到,不能说百分之百,至少能做到80%,把你想要的东西实现了。

刘寅:说一下我跟导演,我跟郭帆是特别好的朋友,我们是多少年的朋友了,其实他给我的机会挺多的,我电影学院毕业,拍的第一个长片是他的。然后后边我认识的我的师父,也是他的戏,后边这个片,也是他给我的机会,我们真的是特别好的朋友。然后要谢谢杜姐、胖胖、刘然(音)她们,真的是给了我们很大的空间。当然有制片组的洪姐什么的,现场都尽量帮我们,帮我们这帮年轻人,说是实现我们的梦想也有点儿过分,就是帮我们把事儿做好,认认真真的做好。应该特别感谢我们的友缘影视,资金比较少,然后要用到的设备又特别多,谢谢老板给我们这么大的支持。

影视工业网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为作者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50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