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宠剧特别策划之编剧篇:在审美疲劳的临界点,甜宠剧如何打破“偏见”?

2021-12-11 10:27
一直以来,甜宠剧都有着稳定的观众群体,尤其会受到年轻女性的喜爱,但这一备受市场青睐的题材在口碑层面却并不占优势。截止目前,口碑最好的甜宠剧也没能达到8分的优秀线,这样的口碑反馈在其他题材类型里并不多见。
 
从观众对甜宠剧的评价来看,槽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千篇一律的爱情,单调重复的人设,以及不接地气的故事。有意思的是,这些“槽点”也是让垂直受众欲罢不能的看点,颇有“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的意思。


作为甜宠剧特别策划的第二篇专题,我们独家采访了甜宠剧小爆款《奈何BOSS要娶我》的编剧彭易颖和韩雨婷,从剧本源头来探寻甜宠剧让观众审美疲劳的根源,以及为了突破题材桎梏,甜宠剧主创们都有哪些尝试。

经典情感模式,是“槽点”更是看点
 
情感模式相对单一,是甜宠剧无法规避的槽点。尤其是在甜宠剧迎来数量爆发的现在,千篇一律的爱情故事,看了开篇就能知道结局的故事走向,正在快速消耗观众的观剧耐心。也正因为这样,反套路的甜宠剧总能出奇制胜抢夺用户注意力。
 
青梅竹马、破镜重圆、契约爱情、强娶豪夺、伪兄妹、师徒恋、男强女强……仔细来看当下的甜宠剧,几乎都围绕着这些情感模式展开。在这些模式里,又以契约爱情和师徒恋最受欢迎。比如,在今年口碑出圈的《变成你的那一天》是契约爱情、爆款《传闻中的陈芊芊》和《奈何BOSS要娶我》同样主打契约爱情。


一方面,这些看似千篇一律的情感模式用极具辨识度的风格,让圈层用户快速找到契合自己口味的甜宠剧,另一方面,这些固化的情感模式犹如创作模板,让观众在沉溺其中的同时产生审美疲劳。
 
甜宠剧御用的情感模式到底有何魅力?为何受到编剧偏爱?
 
以甜宠剧小爆款《奈何BOSS要娶我》里的“契约爱情”为例,在编剧彭易颖看来,契约爱情之所以从韩剧《浪漫满屋》开始经久不衰,是因为它自带戏剧性的前提。“从观众的角度,契约爱情这种模式很戏剧化,你知道这两人终将相爱,但相爱之前的对抗和冲突才是更有意思的部分。我想这是这种模式经久不衰的原因吧。”。


“其实契约和爱情是一个矛盾的存在,契约比较冰冷无情,爱情比较柔软走心,把这两种不可能的东西揉在一起,更能凸显‘霸道总裁爱上我’式的浪漫,在观剧的过程中,观众因此能够感受到爱情的爽感。”编剧韩雨婷补充道。

包括契约爱情在内的其他经典情感模式,精准地满足了观众的“少女心”和对美好爱情的浪漫幻想。但事实上,这些情感模式的魅力远远不止于此。

编剧韩雨婷表示,这些情感模式不仅存在于甜宠剧中,以爱情为主的戏剧同样如此。比如经典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男女主角就是同窗关系的性转恋爱模式,而《罗密欧与朱丽叶》则是男强女强式的家族对抗之戏。这些经典的人物关系至今仍然有着强大的戏剧魅力。

但相对固定的情感模式,也让人设难免单一,相比其他题材,甜宠剧留给编剧的创作空间并不大。在现有的固定模式下,主创们又该如何自我突破?

在编剧彭易颖看来,尽管偶像剧跟现实生活在环境和背景设定上存在着差异,但其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悬浮。“我们有一个创作准则,就是剧中的背景设定或情节再夸张,但人物逻辑和剧情逻辑不能悬浮,必须要落地。”

谈到甜宠剧的创新,编剧韩雨婷认为,与其谈创新,不如先做好提质。“其实我们发现,当你越想去做没有做过的东西,创作往往会越脱离初衷。对甜宠剧而言,不一定非要创新,起码要先做到提高品质。”在她看来,与时俱进的创作观应该是结合现代人生活的思想变迁,融入新的世界观到甜宠剧中。在制作层面上,也应该脱离墨守成规,找到一条突破甜宠剧同质化瓶颈的出口,这才是甜宠剧赛道的创作者需要努力的方向。

由此可见,只要创作者们“有心”,正在进入审美疲劳期的甜宠剧,依然有着很大的创作空间。即便是在固化的情感模式下,也依然可以“老瓶装新酒”,发酵出新口感的甜爽故事。

简单的定位,也能有走心的表达
 
主题不深刻,是甜宠剧被诟病的另一大问题。但客观来说,让甜宠剧看起来不够深度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作品定位。对甜宠剧的定位并没有固定的标准,从平台的角度来看,主要描写甜甜恋爱的男女情感戏,被统一归类为甜宠剧。
 
也就是说,主题深刻直击人心人性的作品,往往会被划归到其他题材。从这个角度来看,从甜宠剧的概念诞生起,这个题材就意味着“简单而美好”,就连“简单却虐心”的情感剧,也不会被归为这一范畴,比如《东宫》和《琉璃》。


近几年,随着剧集市场进入类型化赛道,越是风格鲜明、受众需求明晰的题材,越是受到市场青睐,甜宠剧正是其中之一。换句话说,类型化风格突出的甜宠剧,有着异常明晰的观剧需求,这样的定位也让甜宠剧的剧本创作有着自己的标准和体系。
 
谈到甜宠剧的创作定位,韩雨婷表示,“甜宠剧主讲的就是爱情,反映的是大家对爱情美好的希望和期待。所以在创作层面,不会有那么多现实的事情去打破这份美好。”

在相对简单的爱情主线下,甜宠剧有着自己的价值,在彭易颖看来,“其实对于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来说,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而甜宠剧能让他们释放对情感的需求。他们或许不喜欢自己恋爱,但可以在电视剧里看别人恋爱,就像‘恋爱代餐’。”
随着竞争的加剧,甜宠剧赛道来到新的节点。传统创作模式下的甜宠剧,已经越来越难吸引到观众的注意。创新或提质,都成为摆在甜宠剧主创们眼前的难题。
 
在编剧彭易颖看来,想要提升甜宠剧的品质,首当其要还是得深挖人物。“我们国产剧现在大多都聚焦在男女主的情感关系上,而韩剧已经在开始讨论第二、三、四层关系了,它的人物因此才会更加立体,世界观也会更加夯实。而且他们的每一部剧都有一个很好的立意或主题,我们的剧却还缺乏这方面的思考。”
 
让人欣喜的是,回望过去的这一年,国内的甜宠剧已经有类似的尝试了,比如今年6月播出的《变成你的那一天》,除了探讨男女主角的爱情之外,还涉及到了性别置换带来的两性思考,比如以女主视角展现的男主原生家庭创伤,以及从男主视角展现的女性生理期痛苦等,引发观众共鸣。


除此之外,在主题中加入现实意义的元素,也是创作端提质甜宠剧值得尝试的方向。韩雨婷表示,“如若我们的甜宠剧也有更深层次的内核,在制作上不局限于‘小而美’。那么在未来的道上,甜宠剧的质量也可以做到像正剧一样好。”深耕甜宠剧多年,编剧彭易颖认为甜宠剧应该有更高的标准,“好的甜宠剧要人物逻辑自洽,剧情流畅,让观众有高代入感。再往上一层的标准就是观众不会看完即忘,能够在很多年后,仍会为中间的某个桥段或者某个情节感动。比如说现在只要下初雪,大家就会想到《来自星星的你》,希望我们未来的作品也能带给观众这样的回味。”
可见,看似陷入桎梏的甜宠剧,其实还有着相当大的挖掘空间。

编剧常背锅,入行须谨慎
 
在甜宠剧被诟病的吐槽声中,演员和编剧大概是承受火力最多的主创。在不少网友看来,只要剧不好,一定是编剧不给力。


对于这种舆论导向,彭易颖相当无奈,“我们有一些剧的设定是女主特别穷,需要到处借债度日。结果(镜头)一转,女主住着200平的大房子,这是非常矛盾的。还有女主的妆容,无论任何时候,不管她是刚落水还是说睡了一觉醒来,永远都是全妆,非常出戏,但这种制作上的 bug,通常会被观众骂编剧不懂常识。”

为其他制作环节背锅并不是编剧最难的事,更难的,是在创作上的身不由己。“编剧把剧本交出去之后,其实就完全脱离我们的掌控了。而且我们写剧本,还需要结合导演或者其他人的一些建议。也就是说,虽然我们的职业叫做编剧,但我们却无法行使完整的编剧权利,这是一个很无奈的现状。”韩雨婷透露。
 
这样的境遇不仅是甜宠剧编剧的烦恼。前段时间,《斛珠夫人》的编剧之一成钏转发了自己曾经发布夸赞帝旭缇兰的微博并@另一位编剧,吐槽自己笔下的人物已物是人非。包括编剧余飞在内的很多知名编剧,也相继呼吁电视剧海报要为编剧署名。

与电影以导演为主导不同,电视剧一度被称为编剧的艺术,而剧本也因此被称为电视剧的灵魂。但事实上,国内目前的创作环境下,电视剧的成色并不全取决于编剧。在这样环境下诞生的作品,即便是剧本出现问题,也并非全都是编剧的责任。

背锅、缺乏话语权,在这样的环境下,编剧该如何提升职业素养?在彭易颖看来,编剧首先要保持对职业的敬畏之心,其次要深入生活。“去生活吧,不要闭门造车,要真正深入到生活中去,了解大家都在做什么,在想什么,喜欢什么,他们所面对的困境是什么。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大家都有共鸣的作品。”

编剧韩雨婷也分享了自己的职业经验,“除了不断学习,在创作中也要调整自己的视角,在编剧之前我们首先是一名观众。剧本创作是个很主观的东西,有人说编剧是剧本的灵魂,但我觉得编剧应该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进行创作,这样的作品才会属于观众。”



本文为作者 Vlinkage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41840
数据解读娱乐产业
扫码关注
Vlink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