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色不能总靠惯性,需要静下来想一想

2019-09-06 16:02

Edb0a318b9a1a8d5bb2cbf884e715124大家好,这是Real Film Show的第四支。准确的说今天的这个不能称之为Show, 应该是BREAKDOWN。BREAKDOWN讲的是一种可以被拆分的细节。


比方说:The accountant gave a breakdown of the expenses。會計给出一份開支明細帳。


所以,当Breakdown这个词用于一种演示的时候,它的特点就是非常细致的,一层层去演示一个效果的形成过程,不论调色还是VFX领域,这都是一种通用的方法。






也许有人会问,我的天,一个画面要调那么多层?那,100个镜头的片子什么时候能调完。实际上没有那么夸张,这是第一次为大家呈现Real Film的一个完整的流程。所以,我就把其中所有的变化层,都呈现给大家,这个过程在我们实际工作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固定的东西,并不需要这么大量的调整。


对于Real Film来说,这样的胶片模拟技术,可以让你拍摄的数码素材,非常的接近胶片拍摄的感受。但,我并不认为胶片感是一种风格,在我看来,它是形成某几类风格的一个更为基础的质地。所以,我们在调色的时候,依然要去对你的影像风格做风格化的设计。


目前大家看到的这个样子,我脑海里,经历了两个版本,才产生了你现在看到的。


第一个版本,比较实在,现场是个冷暖组合的底子 + 明确的光线方向。所以,第一个版本做的比较写实,甚至还略微的加强过冷暖。(当时一想到这样的画面,我就迅速反思,也许这真的是变形金刚时代的后遗症)总之,我怎么想都不觉得有什么趣味。于是很快pass了这个思路。


第二个版本,我静下来重新想。画面里的人物和环境给我一种感觉,让我想起一部西班牙语的同性题材电影,好像是今年在柏林还拿了个奖。后来去豆瓣搜索,才明确了记忆。






我上网看了一些关于这部电影的图片后,一下子明白思路了。做成“红青”或者有人称之为“品青”关系的画面,也许会更有意思。大面积的墙面,其实是可以变成任何颜色的。固有色的红衣服也是明确无疑的。那么就在后续的调整中,不断的去把色彩强度,色相,和面积关系调整到我希望的样子即可。大概想到这些之后,我开始动手。


最后一刻,在反差上,到底是往下沉一点,还是薄透一些,我稍稍纠结了一下。也许是过去调一些厚重感受的影片太多了,最近想薄透一些。



可是现在写这些文字,看着截图,似乎觉得还是不太对,应该厚重一些。另外,现在看来,暗部的红色稍微多了一点点,应该再少一些,让红色的比例再变小一些,现在还是有些平稳了。


嗯...哈~~~总是这么纠结。不过我也宽慰自己,总会越来越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Relax。


不过实际上来说,这些纠结就是调色的最后一步,就是你需要咬着牙,去确认你的色彩之间的融合关系和比例关系到底是如何的。在我看来,多一点少一点都会难受。大家看到的最后一刷,就是做的这个调整。


我和大家分享这些,也是想说,Real Film不是万能钥匙。调色终究是需要调色的。Real Film 他提供的只是一个胶片感的基底。对于调色来说,我们要保持不断的深入学习,与人讨论,以及持续的坚持练习。


最后,要感谢我们公司的设计小妹妹,为我们设计的新标识。





本文为作者 HomeBoy Cine Studio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15593

HomeBoy Cine Studio

点击了解更多
HOMEBOY 电影数字洗印厂是一家专注创意、品质、技术流程的后期调色公司,调色业务涵盖剧情片、广告、MV;前期DIT;最终合片、影院DCP打包。 更多作品及信息,请查看官网: http://colorgrading.cn
扫码关注
HomeBoy Cine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