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宣传片 创作手记 上海蓝朕3D
3D宣传片 创作手记 上海蓝朕3D
上海蓝朕3D制作总监 王威鹏
寒冬里的一天接到哥们电话问我他们准备拍一部宣传片,是否可以做成3D的,怎么做,是先拍出来然后再用后期做还是要拍的时候就要拍成3D的。我简单的跟他解释了几句,前期拍成2D的,然后后期转成3D的技术叫2D转3D,《画皮2》《十二生肖》就是这么做的,而还有一种是前期就拍成3D的,像《阿凡达》《少年派》就是这样,接着他问我两者有啥区别,我说区别很简单,2D转3D是可以做,但是要基于强大的后期技术支持,比如《3D泰坦尼克》,人家15年前就把所有的CG数据分层保留下来,再把一部分没有分层的素材用类似抠像的方法把人物,前景,后景都剥离开然后再做3D效果,国内虽然有些公司是做2D转3D的,大多数是用一些固化软件直接用电脑算法做个大概的3D视差来达到所谓的3D效果,这个流程类似于视频转码,效果其实出屏入屏都做不大,还有一些高端公司专门做院线电影的,他们到确实是用外国的2D转3D技术,但这样做一部片子下来一般小成本电影肯定受不了,等于全片做特效了。所以我推荐用现在被业内称为REAL-D 3D的方式,也就是前期用双机模拟左右眼的方式拍摄3D。
我知道这哥们听的云里雾里,当然,3D毕竟是新技术,大家都是刚刚接触,难免从业多年的人也对其感到陌生和惧怕,我跟他说你先别纠结于怎么拍3D,你先来看看拍出来的3D是否符合你们的制作要求。哥们带着导演,制片等工作人员来看我们之前拍摄的3D影片,导演是上海一家著名4A公司的,从事宣传片拍摄多年,其中很多都是政府的项目,季导很低调,但对影片质量要求非常严格,看了我们的3D影片,季导说:看样子我们以后都要拍3D了,这效果绝对是2D无法超越的,并不是说什么题材适合拍3D,什么题材不适合拍3D,2D到3D的进步其实就像黑白到彩色的进步,在起初刚出现彩色电影时候,两派还发生过争执,讨论电影变成彩色后增加了什么和削弱了什么,但如今已经没人讨论了,因为彩色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除了一些艺术家为了特殊效果而去追随黑白影像之外,普罗大众都进入了彩色影像的时代,3D也是一样,目前就是大家还在争论一部影片到底应不应该用3D,或是这个题材适不适合拍3D,等到3D以后普及到所有影片都是3D,并且都是裸眼3D的时候相信大家也就没人会去争论了。
季导又详细的做了导演阐述,问了我们一些3D拍摄和2D拍摄的区别,包括筹备,分镜头,制片计划,制作流程,后期剪接等等,最后季导决定与我们共同拍摄他的第一部3D宣传片。在此后的筹备过程中经常能接到季导兴奋的电话,询问我们这个是否能做出屏,那个是否能做入屏,对于片中每个场景的3D呈现都有自己的观点,当然,作为一个3D影片的导演这些都是必须的,3D导演和2D导演思考的角度会有所不同。
正式开机后也同样遇到很多磨合问题,3D的安装,调试比2D慢,要先知道拍摄什么镜头,什么景别,再由3D工程师确定IO和夹角,传统宣传片带有很多的随机性,可能拍着拍着一群大雁飞过,导演要求快拍大雁,但此时的IO和夹角还有焦距正处于拍摄大全景的状态,等把所有参数调整到拍摄飞鸟的状态时大雁早没了,包括落日也是,必须要提前有制片计划,全组做好准备等落日,而不能拍着拍着发现太阳不错,再重新调整参数拍落日,那样就来不及了。季导专门为3D的拍摄设计了一个意象化的角色,这个角色和红色丝绸会贯穿全片,很多段落也是用丝绸作为出屏部分。
季导给了我们不少拍片思路,不愧是经验丰富的老牌导演,他的观点也给了我们不少启发,目前我国3D正处在发展的开端,是需要有个铺路的过程,在我国3D元年之际,我们出产了3部3D作品,并且还有一部正在策划,也应该算是3D量产级了,在这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是很多的,不过习主席的话我很喜欢,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想帮助3D事业发展就要做出点成绩来,目前确实有太多的老牌导演希望做3D,但却不敢尝试,一方面是对技术控制没把握,再一方面怕增加预算,给客户或者收益带来不必要的问题,所以一些业界老朋友只要想尝试3D制作的,我们坚定支持,对于一些对技术控制没有把握的,我们有良好的2D制作口碑做基石,我们制作的微电影《三克的梦想》在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几乎所有的微电影大赛都有斩获。我们会同时给客户提供2D版和3D版,往往2D版是来保底的,3D版就可以作为试金石。对于资金不足的,我们可以用2D的制作价格帮你做3D,为的不是别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3D制作,参与3D制作,等待裸眼3D被完美解决的时候,3D就会渐渐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