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斯底里的爱丽丝 – 迷幻主义电影

2015-01-04 22:46
作者:林思
悲伤的贝拉多娜片段(恶魔在村庄降下瘟疫):


2014年11月刊的电影手册(Cahier du Cinema)发表了一篇关于“psychédélisme”的文章。这个词意思为服用幻觉剂后的幻觉状态,借用迷幻摇滚(psychedelic rock)的说法可以翻译成“迷幻主义”。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嬉皮运动中,致幻剂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也出现了一系列迷幻主义电影。12月,电影手册在脸书上每天推出一部经典电影片段来介绍迷幻电影,以下为其中部分电影名单:

1 潜行者 Stalker (1979)塔可夫斯基
2 内心的伤痕 La Cicatrice Intérieure (1972) 菲利普·加瑞尔
3 灵魂大搜索 Altered States (1980) 肯·罗素
4 扎布里斯基角 Zabriskie Point (1970)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5 冬日的葬礼 More (1969)巴贝特·施罗德
6 尸体解剖 Autopsy (1975)阿曼多·克里斯皮诺
7 夜深血红 Profondo Rosso (1975)达里奥·阿基多
8 出租车司机 Taxi Driver(1976) 马丁·斯科塞斯
9 2001太空漫游 A Space Odyssey(1968) 斯坦利·库布里克
10 逍遥骑士 Easy Rider (1968)丹尼斯·霍珀
11 悲伤的贝拉多娜 (1973)山本映一

上面这些影片都是六七十年代诞生的,其中有科幻片,犯罪片,动画片,恐怖片等等。所以不能简单地把某某影片归类为迷幻电影( Psychedelic film),因为不是电影中有服用致幻剂的情节就算是迷幻电影。实际上,迷幻电影不能被称作一个电影类型,简单说,它是一种感觉。
歇斯底里的爱丽丝 – 迷幻主义电影
如同致幻剂能给人带来形式上和感知上的双重幻觉,迷幻电影也可以带领我们从一种意识状态跨越到另外一种意识状态。这种“致幻剂效果”提醒我们电影不仅仅是用来讲故事的工具,它还可以把我们带入一种状态,一种精神状态,情感状态和生理状态。迷幻电影同致幻剂一样,可以催眠观众,把观众引到自己的频率,并尝试向观众传达一种体验。这种体验在观看娄烨的《苏州河》时存在;姜文在《一步之遥》中也做了一些尝试,然而中国电影总体还是很缺少迷幻主义探索的。
歇斯底里的爱丽丝 – 迷幻主义电影
迷幻主义在源头上是浪漫主义最极端的表现。浪漫主义先后披着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和迷幻主义的外衣出现。当然今天这个词已经稍显过时,但是它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充斥着我们的梦境,那个幻想与妄想的国度。有人认为迷幻主义是对现实的逃避,这是不正确的。其实迷幻主义是对自由和理想最强烈的追求,然而自由不是绝对的,所以迷幻主义总是带着一种无能为力的悲观色彩。
歇斯底里的爱丽丝 – 迷幻主义电影
电影手册推荐的那些影片在国内很难看到(没有资源,视频网站也没有),其中大多数电影对国内影迷来说是陌生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登陆其脸书官方账号一探究竟,保证让你眼花缭乱,脑洞大开。如果你对我们提供的片段感兴趣,也可以留言咨询。
本文为作者 要有电影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58997

要有电影

点击了解更多
要有电影是一群热爱影视的年轻人创建的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立志成为海内外电影人交流的平台。我们发布新鲜辛辣的影视评论,发布最新的海内外电影资讯,推荐新奇特别的电影。
扫码关注
要有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