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调音台设计大师──路普·尼夫先生专访之一

2014-08-25 11:33
世界著名调音台设计大师──路普·尼夫先生专访之一

版主原创

 

图1 尼夫先生(左)和笔者

写在前面

作为一名影视声音工作者,无论是搞硬件(设备),还是软件(录音),最最主要的是要建立自己的“参考点“。”参考点“这个词的来源,就出自1995年对尼夫先生的采访。因此我想把此文作为给影视工业网的第一篇博文,这就是我想建立的参考点。


正文

  1995511日,由台湾福茂公司和北京平平科技公司假座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一次有历史意义的专业音频技术交流会。本人有幸应中央电视台、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和平平科技的邀请,专程赴京参加交流。东道主还特意为我安排时间同今次交流会的两位世界级大师级的外方主讲──路普·尼夫(Rupert Neve)先生和安迪·孟罗(Andy Munro 先生──会谈。因此,“世界广播电视”和“音响世界”杂志的老编都希望我对此作报导(当然各自侧重不同)。我不是职业记者,因此没有什么戏剧性的问答。我只是以一个普通音频技术人员和音响爱好者的身份,带着我们行内人士常有的疑问,同被访者作些请教和探讨。这里我将今次对尼夫先生的专访中有关专业领域的对话写成本文,供本刊读者共享。众所周知,英国的尼夫(NEVE)调音台一向以优异卓绝的音质而闻名于世,凡是以音质为追求目标的制作单位,无论是录音公司、广播台、电视台、还是电影制片厂,主调音台的第一选择总是NEVE。七十至八十年代,NEVE几乎独霸顶级调音台的天下。今次来京的尼夫先生正是NEVE公司的鼻祖。在将他的NEVE公司转让之后,尼夫先生开始他独立设计人的生涯。他给欧美很多名厂设计音频设备,尤其是调音台和均衡器。英国AMEK公司特请他设计该公司第一台顶级调音台即AMEK 9098,使AMEK 也跻入超级调音台制造公司的行列(即NEVESSL AMEK)。

10日下午,尼夫先生抵达北京后,稍事休息,就在其下榻的宾馆接受了我的访问。

程:尼夫先生,您好! 我从1971年开始设计和制造电影后期用各种调音台,早听说NEVE是世界著名的调音台。我第一次见到NEVE调音台,是1984年在位于香港岛的CROWN录音公司。印象最深刻的是电动推子,即调音台在自动控制时,不用电压控制放大器(即所谓的VCA),而是被操纵的推子可以直观地看到它在移动和所处的位置。但当初您为什么要采用电动推子这种形式呢?

尼夫:正如您所看到的那样,每一只推子都好像有无形的手在控制它。这是许多有经 验的录音师提出的要求。录音师与推子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当调音台根据录音师预演时的调控位置来程序控制时,录音师习惯性地一边监听,一边看着有关通路的推子。如果一切正常,才能放心。而VCA在实现这一控制时,推子是处于任意位置的,使录音师比较茫然。另外一个因素是,推子是调音台音频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对所选的元器件十分苛刻,像推子这样音质要求很高,又必须非常耐用的关键部件,用一控制电路来代替是不理想的。

当初最大的难题是用什么办法来实现推子的精密运动控制。我向工程师们提出这个要求时,有一位自告奋勇要用气动控制,因为他的亲戚开气动设备厂。要是这个设想成功, 推子在运动时就会嗤嗤作响并冒出蒸汽(大笑)。后来有一家英国专业推子工厂承担了开发工作,花了大约两年时间,终于送来了电机驱动的样品。试用结果满意,很快就扩大电动推子的生产。

接着的问题就是用什么来控制。当时还没有微电脑(Micro Computer,或称微型电子计算机),一台电脑要占几间房。后来发展到用温氏(温彻斯特)盘作存储,但体积大且速度极慢。尽管有很多问题,但我觉得电脑是控制技术的方向,因此仍下了很大功夫去研究它在调音台自动控制中的应用。当然不时有这样的念头:是不是在技术上走得太快了?录音师是否能接受?我把样机送到一著名录音公司,请录音师试用。早上十点送去的,几小时以后,他还在研究,忙到茶不思饭不想。终于在晚上八点左右,他满面笑容地从棚子里出来对我说,这真是个了不起的创作工具,你根本不用担心,它什么都能做。

程:这段故事我们还从来没听说过。业内人士都称您为世界级调音台设计大师,十分 擅长现代调音台设计。过去设计和生产了像NEVE这样的优秀产品,现在又帮AMEK公司。该公司以前也生产了几种有一定知名度的产品。我想知道,AMEK哪些型号的产品是您设计的?比如MOZARTSCORPIONMATCHLESS等。

尼夫:不不,MOZART台子上,只有RNRupert Neve)模件是我设计的。另外,我设计了称为MEDICI的均衡器。它是质量奇高、价格奇贵的均衡器(笑)。然后,设计了9098台子, SYSTEM 9098均衡器和RCMA(遥控话筒放大器)等。不久将推出新的压缩/扩张器,它是以我的旧型号设计为基础加以革新,使之性能大大提高,即更小的失真、更低的噪声。另外两种规模稍小、价格也稍低的多轨录音调音台9068也即将在今年十月于纽约AES展上面世。 还有什么呢?反正设计的东西很多,还有很多东西要设计(笑)。

程:您设计了这么多的产品型号。那么,请问您在设计的时候,是以声音质量,即人耳听到的音乐性为第一考虑,还是以采用先进技术为第一考虑?比如,人们认为NEVE更音乐性一点,而SSL则更技术性一点。是不是这样?

尼夫:许多年以前,我设计的是电子管的混音设备。当晶体管出现时,客户向我打听它会发出什么声,我说不知道。于是,我大胆地试用了这新种事物。电路形式仍采用同电子管一样的单边电路,声音很好。推挽电路有很显著的交越失真,而单边电路没有这种失真。 因此,廿多年来,我一直采用单边晶体管放大器。

1975年我把公司出售以后,仍然继续搞设计。1977年左右,我接触到IC(集成电路)。 它更方便、价廉和小型。由于台子越来越复杂,因此需要的电子电路也越来越2多,你不可能再用体积大的晶体管、大块电路板什么的。在用IC起初,电路性能很好,就是说声音很好。后来出现了双电路、甚至四电路IC,性能就不那么好,就是音乐性差了。我追求声音好,所以还是用回老的单边电路,为此还开发了滑动偏置单边放大器。它始终工作在单边范围内。

程:那么您现在仍然用的是单边电路。(尼夫插:单边电路技术。)是用晶体管还是其它器件?

尼夫:是晶体管和IC混合的。根据我多年的经验和录音师及发烧朋友的意见,电路形式是影响声音的主要原因。无论是用电子管、晶体管还是IC,只要是单边电路,声音就没什么差别。关键是过去十几年出了不少音质低劣的设备,人们认为是器件问题。于是出现复古思潮,以为回到最原始的状态最好。放大器一开始是电子管的,于是客户向生产厂要求定做电子管放大器。工厂当然一口答应,要赚钱么,客户要什么都得做,还得说是好主意(笑)。

(未完待续)

本文为作者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53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