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调音台设计大师──路普·尼夫先生专访之三

2014-08-27 16:13

世界著名调音台设计大师──路普·尼夫先生专访之三

博主原创

1 笔者与尼夫先生告别前合影

程:下面的问题可能同模拟技术没有直接联系。如今花样繁多的声音压缩系统,什么MUSICAM之类纷纷出笼。您对此有何见解?*

尼夫:我不是数字技术工程师,但可以说,这些压缩技术的作用是节省记录空间,或省钱和省时间。例如用于新闻、信息和电话通讯等场合,但不适用于音乐。

程:如今,DAB数字音频广播正在试行中。可能采用MUSICAM之类的压缩系统,要损失不少声音数据内容。我认为,丢失数据达四分之三、五分之四或七分之六,就是损失了声音质量。但竟然有人声称,经过压缩的声音不逊色于原始声音。我不这么认为。

尼夫:您完全正确。人们现在追求舒适,安于现状,往往被经济利益蒙住了眼睛(程插:是蒙住了耳朵)。事实上,技术发展就像登山,人们往往爬上了一个山峰就说到了顶。其实不远就有比它更高的山峰。这也是参考点的问题,无论是判断声音质量,还是决定买设备,你首先要确定参考点。你的参考点选错了,当然也会引进没前途的设备。商业利益、商人、广告、宣传媒介很容易影响你的参考点。举个例子,有两个人同从伦敦驾车去普次茅斯(英国的一个城市)。一个目的很清楚,就是要到普次茅斯,于是他就开到了。而另一个开出不远就听人家说他的汽车不好,于是开始换车,从这个牌子换到那个牌子,他的目的已不是驾车去普次茅斯,而变成为开车而开车了。这就是参考点的变化。数字化技术目前并不成熟,如果盲目引进,一旦真专业标准定下来,例如几兆赫采样频率和1比特流等,可以使音频频响为100千赫时,你们又怎么办?我是个比较“模拟”的人,但并不反对数字化。只是我要的数字化,必须比现在的模拟技术好。“快餐”不能代替“正餐”,千万不要把“快餐”当“正餐”来吃,把目前的过渡技术当作永远。

程:请教一个问题,您认为未来的调音台需求应该是怎样的?

尼夫:我认为大型调音台的需求慢慢会减小。十年前,大台子像NEVESSL之类,每年售出约30台。现在NEVE公司卖掉了,我不知道SSL销售如何,AMEK9098大概有23台的定单。这不要紧,许多大型广播机构仍要很多调音台,如加拿大的CBC广播公司等。近年来个人的家庭录音室越来越多,主要是用合成器、MIDI,当然是“数字”化的和一些简单的音响器材。然而,消亡得也很快。因为制作质量不好,同时也因竞争激烈。其中赚不到钱的就只好收摊;赚到钱的看到事情的严重性,把提高声音质量为宗旨,购入高质量的调音台。如AMEK82689068等中小型台子。为改进质量,也必须添置一些优质EQ(均衡器)和话筒放大器。我看未来录音棚化大钱买设备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商业利益不大。而大型广播系统有可能买大型设备,同样是因为商业利益的缘故(笑)。所以,我想人们会追求路数少、质量高、有遥控话筒放大器(笔者注:话筒放大器一般都在台子上部,录音师要伸长了手去调整,很不方便。)和有单独监听、但成本低的调音台。这是我未来设计的方向。

程:您上面说大的广播公司买大型优质调音台,我不大明白。录音公司是靠制作音乐母带和出版唱片,现在是CD片,来赚钱回收成本。我想广播台买这种台子不是做播出用的吧?

尼夫:广播公司,如加拿大的CBC公司的确用来做直播。虽然广播的指标是有限的,但作为音频链的第一关,就是话筒和台子。要最好的话筒、最好的话筒放大器、最好的调音台。因为在音频链中,好的信号从头传到尾,坏的信号也从头传到尾。如果进来的信号经过台子变坏了,后面无法补救。这像拍照一样,一旦底片拍坏,在暗房中怎么也处理不好的。原始信号录坏了,后期用什么办法也修不好的,尽管现在有各种编辑机、效果器、均衡器、压缩器等等,也无济于事。前面是好的,即使后面用现在的数字设备也没关系,因为原始信号是好的。

程:中国十几年前就引进了NEVE台子和SSL台子,化了很多钱。但成本是否回收就不清楚了。据了解,因为低质制品泛滥和盗版猖獗,使得我国的好台子无法发挥作用。

尼夫:我参观了几个录音棚,你们有很好的录音设备、甚至很贵的数字设备、很好的棚子和很好的录音师。为什么把事情都留给日本人去做?为什么不邀请名交响乐团、名指挥家来演出和录音,而要搞非法的,令全世界反感的翻版活动呢?这对中国的形象有严重的损害。

程:非常感谢您给我这样难得的机会,使我能听到您英明的见解和给予的中肯意见。但您还要准备明天的讲话,我的同行们正期待和欢迎您明天的精彩演讲。

尼夫:谢谢!那是我的荣幸。请允许我说明一下,我的许多观点不知道能否被人理解,然而很清楚,您是理解的,我十分高兴。

程:再次表示感谢!明天再见!

本次访问因时间和尼夫先生身体关系,就到此结束了。第二天演讲完后,我请尼夫先生给我们的读者写几句话,尼夫先生稍微思考了一下,写了以下的题词。

路普·尼夫先生于1995511日在北京的题词

2 尼夫先生题词原件

Greetings to my fellow professional engineers in China.

During 55 years I have found it is more important to find out about motivation - why we do things - than just what we do.

I have been speaking today about A POINT OF REFERENCE which means not only that you must build upon your experience of real music - not reproduced music - so that your POINT OF REFERENCE has value in your profession but in the same way you will be able to exercise your talent for creating beauty - music, engineering or any other creative process, because you are, in turn, creating in the image of the Creator, God, who created you.

Rupert Neve

大意如下:

各位中国音频专业人士,你们好!

55年的生活经历中,我发现:找出我们为什么做事的动机比起只是做什么事要重要得多。

今天我讲的是“参考点”,它不仅意味着你必须在脑海中建立你对真正音乐(而不是重现的音乐)的感受,这样你的“参考点”在你的专业中才是有价值的。而且,同样有了这种感受你就能行使你的才智去创造美的事物,如音乐、技术或其它创作过程。因为轮到你来以造物主(上帝)的形象创造事物。

<签字>

路普·尼夫

【全文完】

后记

我选择这篇采访作为在《影视工业网》的第一篇文章,其原因是,虽然采访尼夫已经过去快20年,但是影视声音的问题仍然存在,而很多是跟“参考点”是否建立、建立得是否正确有很大关系。希望读过的朋友也重读这篇专访,再次深思自己的“参考点”何在?我想“参考点”只是A POINT OF REFERENCE 的一种翻译,其实“基准点”,甚至“立足点”也都是都可以采用的。本人英文水平有限,如果有更恰当的翻译,也希望指正或补充。谢谢!

本文为作者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53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