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PA | 特效公司从定位到技术人员确定,各位老板你选对路了吗?
由中国影视后期产业联盟(CPPA)举办的第三期行业沙龙-特效制作流程分享,于11月22日圆满举办,现场有十几位业内老师对特效行业影视工业化进行了不同主题的分享和探讨。如果你没有机会到现场,现在请看现场实录分享。
说到CG制作、模型资产、贴图、动画、特效、灯光、渲染、合成……这些工作,虽然每个公司都差不多,但是流程各不相同。所以,对于那些无论要做特效公司还是CG公司的老板来说,如何正确选择流程体系是门大学问。
金锡在行业里已经是多年的专家了,但他最初是在铸造厂做工艺设计师。出于对CG行业特别的兴趣,自学CG,做了模型师,之后又自学灯光渲染合成、脚本,成为了灯光渲染师。2010年二月在Base做了一年协调人,三年流程TD和两年流程主管。之后来到MORE公司,搭建了MORE的1.0系统。再后来加入到Digital Domain China公司,担任TD总监。现在他与朋友一起成立了专门做TD服务的公司——厦门创影视角科技有限公司。在此次沙龙中,金锡分享的主题是《视效公司如何搭建适合自己的流程系统》。
以下为文字实录(为了方便阅读,有做整理编辑),文章配图来自金锡
下面从三个方面讲解:
一、公司规模和自己的定位
二、有了定位和规模之后,流程方案该怎么选
三、如何实施
公司规模的定位
第一:在公司定位和确定规模的时候,要先看清楚自己做这个项目的性质,是做外包还是做自己的IP、电影或电视剧。
一般,外包公司很少只做一个公司的外包,他们通常很多项目会同时进行,这两个特点造成了流程系统兼容性比较大。面对外包甲方可能提出的要求,这时,不光要考虑自己的流程,还要考虑怎么跟公司的流程对接。如果多个项目同时进行的话,每个项目的标准可能不一样。所以,如果你是做外包公司的话,花在每个不同项目兼容性上的工作会多很多。
第二:所做项目的性质,是电影、电视剧还是广告?
相对来讲,电影比电视剧、广告的流程应该更规范一些。因为电影周期较长,各个流程规范化比较好,而且投资也比较大。而电视剧和广告的分工会越来越不精细,电视剧相对电影会差一些,但广告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分工,两三个人就能搞定一个项目(这里指的是绝大部分的小广告,与大型广告还是有区别的)。
一般,影视公司很少只做电影项目,有的公司做电视剧之余偶尔也会做一些广告。这种情况下,如果用电影的流程做广告就会很痛苦。因为电影分工比较细,每个流程都是拆开做的,而广告修改比较频繁,每次修改都要全流程跑一遍。所以,每种项目会有自己不一样的特点,要看清楚公司做项目的性质。
第三:考虑公司是做全流程还是部分环节。
如果做全流程,可能就需要一个专业的人总体设计,它有十几个环节,每个环节的数据交接问题都是需要考虑的。如果只有部分环节,相对来说,这方面就不用考虑太多,只要满足这几个环节的需求就可以了。
第四:关于公司的规模。
很多公司的基本流程“靠吼”,这种公司的流程不可能做的特别的规范,因为公司人员比较少,分工也不一定特别详细。在设计的时候,要有一定的灵活度,如果要分模型、材质、贴图流程的话,人员较少的公司可能一个人就能搞定。如果超过50人的公司,最好要有一个流程系统,不然公司制作的稳定性很难保证,这是个大问题,加班比较多造成人员流失也比较大。对于100人以上的公司,如果没有一套系统和制度,就很难管。
第五:考虑有没有分公司。
如果没有,就比较简单,如果有的话,而且不同分公司要做同一个项目,这时不同城市之间传输数据以及信息的互相沟通就变成了一个相当大的问题。
另外,TD和IT,这两个职位是不用考虑技术支持团队规模的,一般在比较小的公司会由一个人全权负责。如果你不想找太多的技术支持,这就需要找一个经验比较多,可以自己能独挡一面的人。但是,如果想找很多TD或者IT一起工作,那就要有部门的制作流程,很多流程是为制作部门服务的。
流程方案选择
公司的规模、性质确定之后,流程方案可以做一些选择,下面讲几个大家接触很多且有时候比较困惑的例子。
1、 操作系统
在中国,大部分人用的是Windows系统,如果系统出了问题不用找IT也能够解决。因为它很多是靠图形操作的,必须手动单个机器逐一解决,于是Windows在大规模维护的时候,就比较麻烦。还有一个操作系统是Linux,它的特点是很多东西都是用命令代码实现,所以在大量运维的时候就比较容易,一个脚本就能搞定。但是Linux系统用的人比较少,使用必须经过培训。一般来讲,找个很懂Windows系统的特效师,他自己就可以搭网络,但是找个很懂Linux系统的制作人员概率就很小,必须找个特别懂的人才能发挥这个操作系统的优势。
2、 管理软件
国内离不开CG Teamwork和Shotgun。在2010年底,我在Base的时候就开使用Shotgun,它功能特别强大、特别灵活,但是用它就需要有TD维护。如果公司没有有经验的TD维护,就比较困难。相对来说,CG Teamwork搭建软件就比较快。举个例子,如果管理软件需要10个功能,CG Teamwork上全都有,而Shotgun就只有5个,另外这5个必须找人开发。所以公司TD很少或者没有的话,用CG Teamwork就是很好的选择。另外,Shotgun要比CG Teamwork贵得多,价钱也是很重要的考虑因素。现在Shotgun在国内装本地很麻烦,需要在云端运行,它的速度有时没有保证,这可能是Shotgun目前比较大的问题。
3、 制作软件
前三款软件除了功能强大,它的二次开发也很容易,尤其是Houdini跟Nuke。Katana是灯光流程的软件,提供灯光工具和渲染工具,还需要挂三方渲染器等信息。它没有做模型或者动画的功能,完全就是打灯,所以在进入灯光之前,公司必须把流程做的很规范。用这个软件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它会推动公司往标准化路线上走,但是它的学习成本比较高,用的人还比较少,国内应该只有追光在用。最下面有一句话:“不生产资产,是资产的搬运工”,实际上它不能产生几何体的数据,只是流程上做了一些改变,从而使得灯光渲染的效率变的很高。
Hiero,这个软件最近两年用的比较多,和Nuke差不多。它打开之后和剪辑软件比较像,有时间轨道、音频轨道,但实际上它不是剪辑软件,是个镜头管理软件。它有一个模板,模板里可以指定一个标准化的路径,只要文件名称、路径绝对标准,它直接就可以显示出来,还可以切换每个镜头的版本。
4、 项目文件结构
左边是比较传统项目的不同数据存储位置,一般我们比较习惯在win上挂X盘、Z盘,然后里面挂镜头资产、项目号、类别。而右边,相当于倒过来,把资产、镜头、工作、文件、渲染输出放在最外面,把项目放到里面。这种可能不是特别常见,但是这种也有它的优势。比如shot-work要放的是镜头的工作文件,这种文件相对较小,存储量也少,而现在公司设计考虑到一个服务器满足不了需求的情况下,就要买三个存储。但是,如果在公司硬件条件很好的情况下,这时就可以分别购买一个性能快,但是比较小的存储放shot-work镜头工作文件;买一个性能快、存储量大的,放渲染输出文件;再买个中间存储量没有那么大,速度也没有必要那么快的放资产文件;也可以找一个更慢的存储放temp的文件等等。
如果公司项目越来越多之后,经常面对服务器满了,有什么办法?如果按左边的结构放置,就会面临文件可能每个服务器上都有,比较乱的问题。但是如果按照右边的逻辑进行拆分,就相当于把每一种文件对应存储服务器硬件,来进行不同需求的存储,结果就会不一样。
5、 版本号的问题
版本管理涉及到有版本号、没有版本号。比如,第一天做了第一版,第二天做了第二版,提交以后,下游组要调文件,路径里就有版本号。如果更新了版本,就需要艺术家手动更改一下路径变成最新版,还需要有判断能力该不该更新,因为更新到最新版,就有可能造成之前的修改出问题。所以,第一个有版本号的文件要控制更精细的过程,它需要艺术家的判断力足够强。
下面这个比较简单粗暴,永远有一个文件没有版本号,它是最新的文件。当你重新开文件之后,就指到最新文件上,不用担心没有用到最新的文件。当然这样就会有一个问题,比如绑定做了很大的修改,把一个名给改了,这时候如果关了Maya再开之后,就会发现之前有些动画效果变了。因为它是强制更新的,但是它的好处就是可能在90%情况下你会很省心,但是有10%可能会出问题。所以,这两个完全看公司的习惯,以及艺术家对版本控制的把控能力。
实施方案
开发工具这个流程最大的问题就是推动力。
所有的东西都为项目服务,作为项目总监对于把控流程、怎么开发工具、怎么提高生产的稳定性、生产效率,如果不能很好的把控,就很难推动项目。还有态度问题,是否非常强烈的认为自己可以开发一些系统、写一些软件,来避免一些错误或者提高项目的稳定性。另外,还有艺术家的工作习惯问题,有时候发现这个工具不错,但是很难推动。还有一些艺术范儿很强的人,不喜欢按照规矩来,可能也没有流程的概念,做完就完事了,他没有工具的习惯,所以还是用默认的工具。这两个是流程系统推动好坏的特别关键的问题,比工具本身或者用什么技术更为重要。
最后一个是实施人。
前面工作做完之后,现在就需要定谁来做了。所有行业都一样,最终办事还得找对人,如果找不对人,不管多么牛的东西,也很难搭建。一个是主要实施人,一个是IT,还有TD。IT主要负责比如存储服务器、网络搭建、账号管理、权限管理等。TD是核心,需要进行软件测试评估、选用哪些软件、搭建框架、写流程工具负责测试推进还有工具代码的维护。
最后总结:从开始定位公司的项目规模,再选流程方案,最后再找人做这件事。
说到CG制作、模型资产、贴图、动画、特效、灯光、渲染、合成……这些工作,虽然每个公司都差不多,但是流程各不相同。所以,对于那些无论要做特效公司还是CG公司的老板来说,如何正确选择流程体系是门大学问。
金锡在行业里已经是多年的专家了,但他最初是在铸造厂做工艺设计师。出于对CG行业特别的兴趣,自学CG,做了模型师,之后又自学灯光渲染合成、脚本,成为了灯光渲染师。2010年二月在Base做了一年协调人,三年流程TD和两年流程主管。之后来到MORE公司,搭建了MORE的1.0系统。再后来加入到Digital Domain China公司,担任TD总监。现在他与朋友一起成立了专门做TD服务的公司——厦门创影视角科技有限公司。在此次沙龙中,金锡分享的主题是《视效公司如何搭建适合自己的流程系统》。
以下为文字实录(为了方便阅读,有做整理编辑),文章配图来自金锡
下面从三个方面讲解:
一、公司规模和自己的定位
二、有了定位和规模之后,流程方案该怎么选
三、如何实施
公司规模的定位
第一:在公司定位和确定规模的时候,要先看清楚自己做这个项目的性质,是做外包还是做自己的IP、电影或电视剧。
一般,外包公司很少只做一个公司的外包,他们通常很多项目会同时进行,这两个特点造成了流程系统兼容性比较大。面对外包甲方可能提出的要求,这时,不光要考虑自己的流程,还要考虑怎么跟公司的流程对接。如果多个项目同时进行的话,每个项目的标准可能不一样。所以,如果你是做外包公司的话,花在每个不同项目兼容性上的工作会多很多。
第二:所做项目的性质,是电影、电视剧还是广告?
相对来讲,电影比电视剧、广告的流程应该更规范一些。因为电影周期较长,各个流程规范化比较好,而且投资也比较大。而电视剧和广告的分工会越来越不精细,电视剧相对电影会差一些,但广告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分工,两三个人就能搞定一个项目(这里指的是绝大部分的小广告,与大型广告还是有区别的)。
一般,影视公司很少只做电影项目,有的公司做电视剧之余偶尔也会做一些广告。这种情况下,如果用电影的流程做广告就会很痛苦。因为电影分工比较细,每个流程都是拆开做的,而广告修改比较频繁,每次修改都要全流程跑一遍。所以,每种项目会有自己不一样的特点,要看清楚公司做项目的性质。
第三:考虑公司是做全流程还是部分环节。
如果做全流程,可能就需要一个专业的人总体设计,它有十几个环节,每个环节的数据交接问题都是需要考虑的。如果只有部分环节,相对来说,这方面就不用考虑太多,只要满足这几个环节的需求就可以了。
第四:关于公司的规模。
很多公司的基本流程“靠吼”,这种公司的流程不可能做的特别的规范,因为公司人员比较少,分工也不一定特别详细。在设计的时候,要有一定的灵活度,如果要分模型、材质、贴图流程的话,人员较少的公司可能一个人就能搞定。如果超过50人的公司,最好要有一个流程系统,不然公司制作的稳定性很难保证,这是个大问题,加班比较多造成人员流失也比较大。对于100人以上的公司,如果没有一套系统和制度,就很难管。
第五:考虑有没有分公司。
如果没有,就比较简单,如果有的话,而且不同分公司要做同一个项目,这时不同城市之间传输数据以及信息的互相沟通就变成了一个相当大的问题。
另外,TD和IT,这两个职位是不用考虑技术支持团队规模的,一般在比较小的公司会由一个人全权负责。如果你不想找太多的技术支持,这就需要找一个经验比较多,可以自己能独挡一面的人。但是,如果想找很多TD或者IT一起工作,那就要有部门的制作流程,很多流程是为制作部门服务的。
流程方案选择
公司的规模、性质确定之后,流程方案可以做一些选择,下面讲几个大家接触很多且有时候比较困惑的例子。
1、 操作系统
在中国,大部分人用的是Windows系统,如果系统出了问题不用找IT也能够解决。因为它很多是靠图形操作的,必须手动单个机器逐一解决,于是Windows在大规模维护的时候,就比较麻烦。还有一个操作系统是Linux,它的特点是很多东西都是用命令代码实现,所以在大量运维的时候就比较容易,一个脚本就能搞定。但是Linux系统用的人比较少,使用必须经过培训。一般来讲,找个很懂Windows系统的特效师,他自己就可以搭网络,但是找个很懂Linux系统的制作人员概率就很小,必须找个特别懂的人才能发挥这个操作系统的优势。
2、 管理软件
国内离不开CG Teamwork和Shotgun。在2010年底,我在Base的时候就开使用Shotgun,它功能特别强大、特别灵活,但是用它就需要有TD维护。如果公司没有有经验的TD维护,就比较困难。相对来说,CG Teamwork搭建软件就比较快。举个例子,如果管理软件需要10个功能,CG Teamwork上全都有,而Shotgun就只有5个,另外这5个必须找人开发。所以公司TD很少或者没有的话,用CG Teamwork就是很好的选择。另外,Shotgun要比CG Teamwork贵得多,价钱也是很重要的考虑因素。现在Shotgun在国内装本地很麻烦,需要在云端运行,它的速度有时没有保证,这可能是Shotgun目前比较大的问题。
3、 制作软件
前三款软件除了功能强大,它的二次开发也很容易,尤其是Houdini跟Nuke。Katana是灯光流程的软件,提供灯光工具和渲染工具,还需要挂三方渲染器等信息。它没有做模型或者动画的功能,完全就是打灯,所以在进入灯光之前,公司必须把流程做的很规范。用这个软件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它会推动公司往标准化路线上走,但是它的学习成本比较高,用的人还比较少,国内应该只有追光在用。最下面有一句话:“不生产资产,是资产的搬运工”,实际上它不能产生几何体的数据,只是流程上做了一些改变,从而使得灯光渲染的效率变的很高。
Hiero,这个软件最近两年用的比较多,和Nuke差不多。它打开之后和剪辑软件比较像,有时间轨道、音频轨道,但实际上它不是剪辑软件,是个镜头管理软件。它有一个模板,模板里可以指定一个标准化的路径,只要文件名称、路径绝对标准,它直接就可以显示出来,还可以切换每个镜头的版本。
4、 项目文件结构
左边是比较传统项目的不同数据存储位置,一般我们比较习惯在win上挂X盘、Z盘,然后里面挂镜头资产、项目号、类别。而右边,相当于倒过来,把资产、镜头、工作、文件、渲染输出放在最外面,把项目放到里面。这种可能不是特别常见,但是这种也有它的优势。比如shot-work要放的是镜头的工作文件,这种文件相对较小,存储量也少,而现在公司设计考虑到一个服务器满足不了需求的情况下,就要买三个存储。但是,如果在公司硬件条件很好的情况下,这时就可以分别购买一个性能快,但是比较小的存储放shot-work镜头工作文件;买一个性能快、存储量大的,放渲染输出文件;再买个中间存储量没有那么大,速度也没有必要那么快的放资产文件;也可以找一个更慢的存储放temp的文件等等。
如果公司项目越来越多之后,经常面对服务器满了,有什么办法?如果按左边的结构放置,就会面临文件可能每个服务器上都有,比较乱的问题。但是如果按照右边的逻辑进行拆分,就相当于把每一种文件对应存储服务器硬件,来进行不同需求的存储,结果就会不一样。
5、 版本号的问题
版本管理涉及到有版本号、没有版本号。比如,第一天做了第一版,第二天做了第二版,提交以后,下游组要调文件,路径里就有版本号。如果更新了版本,就需要艺术家手动更改一下路径变成最新版,还需要有判断能力该不该更新,因为更新到最新版,就有可能造成之前的修改出问题。所以,第一个有版本号的文件要控制更精细的过程,它需要艺术家的判断力足够强。
下面这个比较简单粗暴,永远有一个文件没有版本号,它是最新的文件。当你重新开文件之后,就指到最新文件上,不用担心没有用到最新的文件。当然这样就会有一个问题,比如绑定做了很大的修改,把一个名给改了,这时候如果关了Maya再开之后,就会发现之前有些动画效果变了。因为它是强制更新的,但是它的好处就是可能在90%情况下你会很省心,但是有10%可能会出问题。所以,这两个完全看公司的习惯,以及艺术家对版本控制的把控能力。
实施方案
开发工具这个流程最大的问题就是推动力。
所有的东西都为项目服务,作为项目总监对于把控流程、怎么开发工具、怎么提高生产的稳定性、生产效率,如果不能很好的把控,就很难推动项目。还有态度问题,是否非常强烈的认为自己可以开发一些系统、写一些软件,来避免一些错误或者提高项目的稳定性。另外,还有艺术家的工作习惯问题,有时候发现这个工具不错,但是很难推动。还有一些艺术范儿很强的人,不喜欢按照规矩来,可能也没有流程的概念,做完就完事了,他没有工具的习惯,所以还是用默认的工具。这两个是流程系统推动好坏的特别关键的问题,比工具本身或者用什么技术更为重要。
最后一个是实施人。
前面工作做完之后,现在就需要定谁来做了。所有行业都一样,最终办事还得找对人,如果找不对人,不管多么牛的东西,也很难搭建。一个是主要实施人,一个是IT,还有TD。IT主要负责比如存储服务器、网络搭建、账号管理、权限管理等。TD是核心,需要进行软件测试评估、选用哪些软件、搭建框架、写流程工具负责测试推进还有工具代码的维护。
最后总结:从开始定位公司的项目规模,再选流程方案,最后再找人做这件事。
本文为作者 胡萝北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96933
胡萝北
点击了解更多
影视工业网编辑
关于人类一切&*%¥……&*语言,我都喜欢码成字
电话:15524145505
邮箱:chenyiyao#cinehell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