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音画关系

音画关系是视听艺术得以成立的基础。可以说视听艺术所使用的任何艺术手法都离不开声音和画面,而对声音与画面的关系的处理是建立和开拓视听艺术表现手法的重要领域。

一、音乐与画面
视听艺术的声音由语言、音乐、音响三部分组成。语言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传达信息的主要手段,它具有精确的语意性;音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的生活空间充满了音响,它具有逼真性,能够给我们传递信息,是我们感知事物的依据。音乐是声音中最优美动听的,它是从声音中提炼出来的“乐音”,是人类情感的流露。虽然没有语言的严密逻辑性,没有音响的逼真性,但音乐在表达人类感情和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时是任何其他艺术元素无法替代的。声音与画面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它们有时同步,有时交叉,有时补充,这是由它们各自的特点决定的。它们彼此形成声画蒙太奇。音乐与画面的组合就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视听艺术是人类艺术史上表现手段最复杂,表现内容最丰富的艺术形式,音乐与画面的结合,肯定会为电影和电视带来意想不到的视听冲击。

二、画内音乐与画外音乐
就音乐的音源是否处于画面当中来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把电影中的音乐分为画内音乐与画外音乐。
画内音乐是指音乐的音源来自屏幕的画面之中。它可以是由人、乐器、或者是任何发出声音的装置(留声机、录音机等等)发出声音。

电影《第五元素》中的那个外星人在歌剧院唱的一段凄美动人的歌曲——多尼采蒂的意大利歌剧咏叹调《香烛已燃起》,歌曲后半部穿插了节奏明快的《女神之舞》。这段演唱是观众从画面中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可以说是非常典型的画内音乐。就这首歌曲本身而言,其独特的表现技法足以使这首歌曲令人难以忘怀:主声部为美声唱法,但是配器和配乐却是地地道道的流行音乐;演唱者虽然不是什么大牌明星,但是她优美的音质足以打动每个人的心。在欣赏的同时,你会禁不住的感慨:世界上最美妙的乐器莫过于人的声音。女伶的表演将人声同乐器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使人觉得音乐不再有主次声部之分。此外,这看似安详和谐的乐曲,却巧妙地烘托了舞台后正在发生的激烈枪战,悲壮之中又不乏幽默,对故事情节的推动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电影中的音画关系
电影中的音画关系
影片《生日快乐》中小米的钢琴演奏、《不能说的秘密》中周杰伦、小美的钢琴演奏都相应的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电影中的音画关系
与画内音乐相对应的是画外音乐,它是指音乐的音源来自屏幕的画面之外。也就是说制观众只能听到音乐声,但是在屏幕上看不到音乐的发出者。
影视中音乐绝大多数属于画外音乐。人们也习惯了这种“隐性的”音乐。但是,画外音乐并不是一开始就被人们所接受的。在默片时代,一般情节的故事片加上字幕,就可以解决对白问题,但对于情绪、气氛等问题却一筹莫展。电影就想尽办法让它有声音,于是由现场的钢琴师或小型的乐队藏于银幕之后现场即兴配乐。尽管音乐的音源并没有出现在银幕的画面之内,但却是人们在现场可以看到的钢琴或乐队,可以说这是一种介乎画内音乐与画外音乐的之间的配乐方式。当电影音乐由现场音乐变为画面同步播放的录音以后,画外音乐就正式出现了,但是许多人对此并不适应。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逐渐接受了它,不再对这种只能听到音乐看不到音源而困惑了。
与画内音乐相比,画外音乐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电影电视剧的创作者往往使用画外音乐为画面作铺垫、渲染。许多音乐赋予剧情更为深刻的含义和内涵。
画外音乐与画面结合时,也是不一定是音画完全同步,也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画外音乐所表现的情绪是针对画面中正在演绎的情节,即在同一时空中。电视剧中的画外音乐多是如此;二是画外音乐超越了具体的时空,但同时又表现出一定的时空的连续性。也就是说音乐本身具有一定的表现意义,它在不同的时空穿梭。
与画内音乐相比,画外音乐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电影电视剧的创作者往往使用画外音乐为画面作铺垫、渲染。许多音乐赋予剧情更为深刻的含义和内涵。
画外音乐与画面结合时,也是不一定是音画完全同步,也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画外音乐所表现的情绪是针对画面中正在演绎的情节,即在同一时空中。电视剧中的画外音乐多是如此;二是画外音乐超越了具体的时空,但同时又表现出一定的时空的连续性。也就是说音乐本身具有一定的表现意义,它在不同的时空穿梭,如在影片《辛德勒的名单》开头就是画外音乐与画画内音乐的转换:
纳粹军人在克拉科夫对当地的犹太人进行登记。就在犹太人七嘴八舌地报出他们的名字的时候,一段轻松诙谐地圆舞曲飘荡了出来,逐渐掩盖了犹太人的声音。这时的圆舞曲就是画外音乐,很快这种圆舞曲变成了带有背景交流声的单声道音调,画面出现的是一个正在整理打扮的男人的身影。他喝着酒,打着领带,数着现金,别上纳粹的徽章,准备出门。在他出发之前,顺手把桌子上的收音机关掉,音乐嘎然而止。显然这时的音乐就是画内音乐。
电影中的音画关系
电影中的音画关系
在音乐的使用上,这是一个典型的画外音乐转化内音乐的方式。音乐转为画内音乐,出现了发音源——收音机。后一段音乐即背景音乐,它交待了辛德勒的身份,更进一步揭示了他的心情——轻松愉快。
画内音乐与画外音乐进行转换时如果结合的好,会达到极好的艺术效果,否则,会弄巧成拙。

三、音画的组合方式
音乐和画面的组合,是声画蒙太奇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正确掌握和处理好音乐和画面的关系,对于音乐在电影中能否真正发挥作用或能否发挥充分是重要关键的。
在电影中,音乐与画面的组合方式主要包括音画统一、音画对立、音画并列三种。
音画统一即音画同步,是指音乐和画面的总体艺术风格、时代背景、民族风格的统一,其次是某个片断中音乐和画面情绪、气氛地统一。影片《走出非洲》中,男主人公丹尼斯驾驶着黄色的双座飞机,载着女主人卡琳飞上蓝天,去领略非洲大草原神奇的美景。
电影中的音画关系
音乐在经过长时间的铺陈之后从容地出现,用它那舒展的音调将画面延展得极其开阔,把观众带入仙境。画面上,随着飞机的爬升和景色的变化,音乐的织体在不断地丰满,音色在不断地变幻。当音乐中的情绪积累到饱和的时候,镜头切换成飞机飞行在一片白色鸟群上空的近景,这时音乐一泻千里,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卡琳心中的滂湃激情。在空中,被深深感动的卡琳沉醉地向后坐上的丹尼斯伸出了手……影片运用音画统一的方式将卡琳陶醉在自然的美景与浪漫爱情中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电影中的音画关系
音画统一在视听艺术中是最具有广泛意义的音画组合方式。音乐通过听觉手段加强和深化了视觉形象,使观众看到的画面更丰满更感人。早在有声片时代,好莱坞影片所使用的音画配置方式基本上都是音画统一的。电影音乐作曲家往往会单独为电影中的每一场景创作音乐,而且非常重视画面中细微的动作和情绪的变化,强调音乐在具体场景与画面的协调以及对画面的支持作用。
但是,现在看来这种过分强调音画统一的创作理念,缺少了音画对位与音画平行所带来的趣味。但是,基于当时有声电影刚刚诞生,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合理进行音画配置的重要性,能够熟练使用音画统一已经很不简单了。
音乐作为电视剧中一个戏剧因素参与剧情,推动剧情发展,发挥剧作作用,或揭示人物内心世界,音乐与画面的组合是对位关系。对位法是复调音乐的主要创作技法。复调音乐是两个以上的旋律同时进行组成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在横的关系上,各声部在节奏、力度、旋律线的起伏等方面各自独立;在纵的关系上,各声部形成和声关系。音画对位包括音画对立与音画平行。
音画对立是指音乐和画面在情绪上完全相反。法国电影导演让•雷阿诺说:“就电影配乐而言,我更相信音画对立。如果当话说的是我爱你,那依我看,音乐似乎就应处理成我讨厌你,围绕这个字句的一切应有相反元素组成,这样才更有效果。”音画对立它指的是音乐与画面必须是相反的,画面表现的美,音乐表现的就是丑;即善与丑、生与死、喜与悲、爱与恨等等之间的对立,它给人以更深刻的含义,令人思索,因此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祝福》中当祥林嫂被逼嫁给贺老六的那场戏中就成功地使用了音画对立的方式。音乐是热闹的锣鼓吹打婚庆音乐,画面却是祥林嫂泪流满面欲死拒不结婚的场面,这是喜与悲的对立。
电影中的音画关系
音画对立中的音乐不是写观众已经看见的东西,不是画面的强调与描绘,而是发挥了画面和语言无法表达或难以表达清楚地东西。
音画并列是指音乐与画面同时进行,它可以伴随画面情节,同时通过背离画面所见情节,而以另一种方式解释情结。它是介于音画统一与音画对立之间的另一种音画组合方式。
音乐的陈述方式不可能与画面完全统一、同步。音乐可以以自己的特点来发挥自己的功能,不完全受制于画面的切割,游离画面和画面并列。音乐和画面是貌合神离,表面上各行其是,实际上相互配合的。就如同复调音乐中的各个声部一样,虽然在各自进行,但最终是受纵向的和声牵制的。
电影《小街》中一场戏:夏为俞偷辫子,遭红卫兵、造反派追打,被他们用大皮鞋跺伤了眼睛,住院治疗出院后,夏走出医院,眼睛还缠着纱布,手持一个木棍只身来到大街上,这时大街上是川流不息的游行队伍,夏走在大街上,脑海里浮现了一系列的镜头:骚动的人群、解放军发动进攻、阴阳头的俞、天真的孩子、爆炸。画面节奏非常快,有的是一闪而过。在这种情况下,音乐如果一味的追求音画统一,那音乐就必须与画面同步变化,这样的效果还不如不要音乐。于是作曲家徐景新设计了这样的一段音乐:在急促杂乱的节奏和大幅度渐强的颤音中,响起不安的定音鼓声,在不谐和和弦级固定低音的伴奏下,主题旋律由钢琴高音区断续奏出。这时音乐不是具体画面的表面气氛,而是着力刻画夏的内心世界。音乐与画面同时进行,但是游离了画面,它的出现给观众一种寓意深刻的启示,使观众能更深的理解影片的内容。
电影中的音画关系
无论是哪种组合方式,只要有好的艺术构思和技术上的精心设计,就会取得好的艺术效果。
著名的现代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在谈到音乐在电影的地位和作用时曾说:“电影中的音乐和剧情的关系,同餐厅的音乐同餐桌上的谈话的关系没有什么两样。”在电影音乐最初出现时来看,这种观点是不无道理的。但是,在今天,电视机应无孔不入的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最主要的文化享受,电视音乐已被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音乐可以解释画面,补充画面,可以填补语言的空白,因此,如何发挥音乐的特性,如何使音乐与画面更合的结合,获得做好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效果,是现代电影电视音乐工作者需要努力的一件大事。


如何转型成为一名电影导演?
怎样才能少走弯路,突破瓶颈,快速成为业内导演?
银熊奖得主杨超传授你电影导演的修炼秘诀!

讲 师 :杨 超
电影中的音画关系
杨超,中国新锐导演。199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2000年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就读硕士研究生。2003年至今担任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 “视听语言”和“导演创作”两门专业课的教学工作。在他主持下,国戏影导专业迅速崛起为国内高等影视教育的重镇。

戛纳国际电影节获奖作品
1996年至1997年间,执导了35毫米故事短片《待避》其中《待避》获得第5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电影基石奖,台北电影节国际学生电影银狮奖;
2004年,执导了35毫米电影故事片《旅程》,获得包括第57届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最佳处女作)特别奖、第四届韩国光州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评委会奖在内的多个国际电影节奖项。
《长江图》入围了五大创投——戛纳电影节Atelier,鹿特丹电影节HBF,香港国际电影节HAF,台湾金马影展,法国南方基金——并获得鹿特丹HBF,金马创投和南方基金的资助。成片也顺利入围2016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获最佳艺术贡献银熊奖。而后也入围了包括香港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韩国富川国际幻想电影节等。

课程内容
1.电影无天才-看片量是根本
2.故事的外衣和表演的迷雾-导演的征途是无尽时空
3.好故事,烂故事,非故事(上)
4.好故事,烂故事,非故事(下)
5.类型的方程式
6.三观崩毁无法隐藏
7.某种创世者-用影像开拓人类的视听感受
8.空间-唯一的秘诀
9.某部最新热片的解析
10.导演的工作状态和生存状态

课程时间
5月30号每周二,周四上课晚8点

详情咨询
大峰学院 YV :18510382530(微信同步)
电影中的音画关系
本文为作者 北京大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91871

北京大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点击了解更多
扫码关注
北京大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