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3D影片的观看(上)

2012-10-13 23:13
    之前的贴子里说了点3D前期拍摄时的一些参数控制和设备,这次说说最终的观看环境吧,之前写的内容大家愿意聊聊的朋友比较少,这次聊点和大家都相关的,希望能和给位朋友多交流。
    在3D的影片中,观看设备或是监看设备,对于影片效果的影响应该是远远大于2D的。原理方面有很多文章都做过解释了,简单说就是在不同大小的屏幕上观看相同的3D影片,立体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小弟看到有些拍摄现场,导演戴眼镜看着24寸的3D监器说:“立体效果很好。”小弟就很不理解了,难道拍的片子都是在24寸屏幕上播放的吗?如果大家对这个有异议的话,可以百度一下“立体电影”这个词。(顺便吐槽下,之前看到一些讲解3D的文章的内容,在百度百科里基本都写了。像原理介绍,制作流程,观看方式,立体格式什么的。大家有空也可以去看下,百度百科还真挺强大的。)
    现在还是言归正传,我们一般情况下能看到3D的影片机会已经比较多了,像影院,3D电视,3D电脑(包括3D显示器,笔记本,平板电脑),3D手机。这些不同的播放设备和方法都会产生不同的立体效果,如果平时体验较少的话,至少小弟我是不敢去拍摄在相应环境下播放的影片的。就像如果一生中只进过几次电影院观看电影的人去拍摄电影,只看过几次电视节目的人去拍摄电视片,大家是不是会觉得有点不靠谱呢。但在3D影片的拍摄和制作中,是不是也是相同的道理呢?大家在拍摄3D电影和电视影片前,有多少的3D观影体验,看过多少部好的3D影片,多少部不好的3D影片,从而决定自己的拍摄和制作标准呢?
    那么先从影院说起吧。之前看到很多朋友抱怨去看3D电影时效果不好,没立体感,头晕,画面昏暗等等,小弟完全相信会这样,但前提是这些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是影片本身拍摄的问题?影院放映环境的问题?观看时所坐位置的问题?甚至是观看时的身体和心里状态的问题?有人确实看《阿凡达》时会头晕,也有人看了《画皮2》或《太极》会头晕,那么这头晕的产生原因是不是相同的呢?是不是反正有人看《阿凡达》,《雨果》都会头晕,那我拍的片子大家看了头晕也就不是个事了?
    比如说同一部3D电影,在不同的电影院,不同的影厅中,坐在不同位置上,不同的人去看,都会有不同的感受。首先,大约每6个人就有一人存在一定程度的立体视觉缺陷,我有一个眼睛散光的朋友,看大部分3D影片都会头晕。其次,也说过挺多次了,观看3D影片就像学骑自行车,需要一个过程,看的次数越多,也就会越适应。然后是位置的问题,这很简单,一定要坐在影院中间的位置,如果怕头晕,可以坐的靠后一些,一定不要坐在影院的边上。下面就是要说下不同的影厅了,这才是主要想说的,前边可以说都比较跑题了。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商业3D电影的影厅主要有IMAX影厅,DMAX影厅,RealD影厅,Dolby影厅,XpanD影厅。也许还有其他的,但小弟没去看过的就不说了。这些放映技术的具体技术参数都是用百度可以轻易查到的,小弟不想发Ctrl_C,Ctrl_V的帖子。更多的是要说下个人感受和对3D观影的影响。
说说3D影片的观看(上) 说说3D影片的观看(上)  
    先说IMAX吧,小弟身在北京,因为离家近的原因,多是去双安华星的2号厅看IMAX。IMAX影厅可以说是观看3D电影最好的选择,当然需要电影是专门以IMAX3D标准拍摄的。现在大部分有IMAX版本的3D电影都会以IMAX的银幕大小为3D参数标准,所以在很多小厅自然无法得到最好的立体体验。大家都知道3D影片的立体效果是和屏幕大小紧密相关的,而20米以上的大银幕可以获得的立体感受,要比小银幕好的多。IMAX3D眼睛是偏振方式的,有很大的视野,也比较轻,对亮度的影响也较小。所以大部分影片还是首推IMAX影厅,特别是很多在用RED拍摄4K以上影片的朋友,至少也应该多去看看相应画质的影片吧?
    顺便说下DMAX。^_^基于支持国货的原因,就不说太多了。至少音响效果还是不错的,眼睛是偏振方式,视野较大,也比较轻。但可惜投影是2K的,另外不知是制作方还是放映方好像不是很清楚悬浮立体窗口的存在,结果去双井华星10号厅看DMAX的《普罗米修斯》时,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害得小弟又专门跑去看了一次RealD版的。
说说3D影片的观看(上)说说3D影片的观看(上)
    RealD是在普通影厅里获得较好效果的3D播放技术了,也是采用圆偏振光3D眼镜,而且基本上是可以和家庭使用的偏振3D电视眼睛通用。因为大部分影院都会采用最便宜的3D眼睛,大约也就相当于市场价十几块钱的档次,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用自家电视的圆偏振光3D眼镜,或是买个好点的眼镜去提升下观看效果。例如在望京万达2号厅观看《普罗米修斯》时,效果就是很理想的。
说说3D影片的观看(上)说说3D影片的观看(上)
    Dolby 3D是采用分色原理的3D方式,基本上是对红蓝或红绿3D方式的升级,至少在小弟看来还是有比较严重的偏色,另外眼镜视野也比较小。例如在双安华星的4号厅观看《三个火枪手》,6号厅观看《雨果》时,都有以上的问题。
说说3D影片的观看(上)说说3D影片的观看(上)
    XpanD是快门方式的,这就造成了眼镜很重的问题,另外视野也会很小。虽然自称亮度很高,但至少小弟在双井华星的5号厅看《太极》时还是挺暗的。
    这里补充下,IMAX,DMAX,RealD都是分光式的,Dolby3D是分色式的,XpanD是分时式的。具体技术原理和优缺点大家可以百度百科下立体电影,里边写的已经很清楚了,小弟复制过来撑篇幅也没啥意义。在这里主要说下自己的感受,一般各种技术肯定都说自己的好处,稍后会说到的偏振电视和快门电视时也是同样情况。仅从个人的观影体验来说,首先就是做个好位置了,小弟喜欢坐的比较靠前,来获得更强的视觉冲击力,比如在双安华星的2号厅看IMAX时,基本上都是坐在D排的17号座位,这样才能获得一个标准的评价参照。从亮度来说与各种技术的区别相比,更重要的还是影厅采用多大亮度的投影,如果因为本身投影技术指标和节省灯泡来降低投影亮度,那每种技术看上去都是很暗的。总的效果上,如果有IMAX版本的话,肯定首选是IMAX影厅;其次是DMAX影厅(说白了,DMAX就是屏幕大点的RealD,反正小弟是没看出来有什么比RealD先进的技术),然后是RealD(现在RealD影厅已经很多了),至于Dolby3D和XpanD小弟不是很推荐(XpanD多少还能比Dolby3D好点)。
    之所以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主要是觉得现在不但在3D拍摄质量的评判上没什么标准,就连在3D影片的观看上也没见到有什么标准。一般都是说3D效果好,或3D效果不好、看着头晕、暗,这些简单的评判,到底好在哪儿,坏在哪儿也没怎么看有人说出个所以然来。也就不知道发表评论的人是在哪种3D技术的影厅看的,还是在家里电视上或是电脑上看的。要是这么都没有标准的话,那片子的好坏就只能看谁声音大,吹的厉害了。因为这还不像2D影片,从内容上和大部分技术指标上,在不同的影厅,或是电视、电脑上看的还是差不多的,但3D片子可就差的远了。总之一直觉得自己这么说话挺招人讨厌的,不过还希望大家能谅解。至于3D电视,电脑,和裸眼3D什么的其他观看方式,会稍后在下半部分中奉上。最后贴张近期看过的电影票照片卖萌一下。
 说说3D影片的观看(上)
本文为作者 电动猫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8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