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120帧、4K、3D是如何被外媒打脸的:续
按
李安导演的最新电影《比利 • 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改编自 2012 年本 • 方汀(Ben Fountain)写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年轻士兵(乔 • 阿尔文饰演)在家乡的感恩节中场秀表演中,努力地调和着战时的痛苦经历和在洋溢欢快的极端爱国主义氛围中挣扎的心情。
电影采用了每秒高达120 帧的高帧速率,并结合使用了 3D 技术和 4K 高清摄影机拍摄。
10月14日纽约电影节的首映会上,评论家们努力试图消化电影特别的 “超现实” 观影方式。
可以清晰而直接的呈现电影战场场景,同时又让观众在观看表现日常生活的画面时,获得了一种奇怪的夸张视觉体验。
而这甚至不会让观众对斯蒂芬 •马丁(Steve Martin 剧中演员)凄惨的表情引发更进一步的思考。
戳此阅读上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120帧、4K、3D是如何被外媒打脸的
原文:《李安新作<比利 • 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难以置信的高帧率拍摄技术引发批评界战争》(Critics Do Battle With Ang Lee’s 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and Its Incredibly High Frame Rate)
http://www.vulture.com/2016/10/critics-battle-ang-lees-billy-lynn-frame-rate.html?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nymag%2Fvulture+%28Vulture+-+nymag.com%27s+Entertainment+and+Culture+Blog%29
文:哈莉 • 基弗(Halle Kiefer)
译:曾宇莎
校:Solemn
以下是对该片先进的视效技术的评论摘录:
“怎么观看该片呢?由于少数电影院预先给屏幕配备了特定播放格式,这个问题不会很棘手。
但为了纽约电影节专门安装这种屏幕,至少对于观众来说,特大的高画质和高分辨率的显示屏让他们的眼睛对电影的超现实画面产生了一些疏远感。
李安和电影摄影师约翰 • 托尔(John Toll)在电影中大量使用透明的边缘和紧密的特写镜头,这些都异常地有穿透力。
但我发现,就像技术的创新时常会使我沉醉于电影的剧情一样,有时这些先进技术也会让我出戏。
我必须说,相比起经验丰富的老戏骨,这种拍摄形式对年轻的演员更加友好。对不起了,斯蒂芬 • 马丁。” ——大卫 • 鲁尼(David Rooney) 《好莱坞报道者》(The Hollywood Reporter)
“乔 • 阿尔文饰演的新兵,作为身经百战的战争英雄,实际上在荧幕之下流血流泪。
当国歌响起,他的脸上泪如泉涌,这个动情的画面深深的烙印在了我脑海里。那一瞬间,你能感觉到林恩听到国歌时受到的触动,经历着回到战场的那种恐惧,并且对激烈的职业橄榄球比赛的放纵感到多么的不安。他布满血丝的双眼仿佛说尽了千言万语。但也有一些其他过度使用技巧的时候。当比利的战友拍对方的背时,听着一个又一个的笑话大笑或伸手取一瓶杰克(Jack 一种酒)时,这些动作让人觉得太过刻意。他们的小动作太滑头,就像在看一出高中戏剧表演。”
——布伦 • 特朗(Brent Lang) 《综艺》杂志(Variety)
“根本上说,比利 • 林恩只是一个专注于表现忠诚的带头人角色,当他勇敢的面对战争后遗症而被称作英雄时,把人物不断的痛苦表演的很精彩。如果有时剧本的质量参差不齐,它们可能只适合在舞台上表演。但是电影制作人决定用 3D 画面,4k 分辨率和 120 帧每秒的技术拍摄整部电影,产生了超现实的图像,重击了过去荧屏主流的常规形式,来实现雄心勃勃的三连跳。除了一个例外——电影中一个有名无实的情节。一场令人眼花缭乱的橄榄球中场秀将人物冲突带到了最为显著的位置——比利 • 林恩勉强看起来比高端电视提供的可能性更让人印象深刻。无论新型的数码相机能产生多少创意的可能性,这种结果永远不会完全让它成为个例。”
——埃里克 • 科恩(Eric Kohn) 《独立连线》(Indie Wire)杂志
“这是一个有趣的概念,凭着使人物情感更加浑然天成,故事涉及更多东西的思想,在真实的场景里使用高帧速率的技术来拍摄一个电影。但讽刺的是,新奇的技术最终使电影感觉更像是一个构想。某些特定场景人物间的情感表现感觉被侵犯了,在华丽的电影科技之中要去感受人物感情就变得十分艰难。有时可以说,这是一部古怪的,常常在讲述一两个重点却几乎没有生气的电影。太多时候它尴尬地弥漫着一种矫情,而李安决定用这种方式来拍摄电影只会显出更多的不足。电影就像是一场演奏会,而这里有相当大一部分奏错的音符来自于新人,当一个音符奏错,这个错误就会被无限放大,它会像一声巨响,比平时响亮无数倍。”
——本杰明 • 李(Benjamin Lee) 《卫报》(The Guardian)
“在《比利 • 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中,大多数的场景,人物都站在前景的框架里而背景将会失焦。
站在前景的人物因为画面超清的缘故看起来像是从亮光纸质的杂志上剪下来的一样。
近年来有一些电影使用让人身临其境的 3D 图像,获得了成功。
但在李安的这部电影里,超清的 3D 画面时常看起来很怪,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拍的录像带。”
——丹 • 卡拉汉(Dan Callahan) 《TheWrap 》杂志
“比利 • 林恩有其特点,但应该点名批评这部电影意料之外的愚蠢行为,便是尖端技术削弱了情感画面。
它别扭的外在,不仅使这部电影成为平庸之作,还使它沉浸在令人失望的浅薄之中。
李导明确地想要展现超现实画面,但他们破坏了电影,电影也没有老老实实按着,关于我们是谁,我们的责任和奉献,这样的节奏来走。
李安无疑是一个有远见的电影人,但他电影中高敏感的可视清晰度产生了令人分神的不快。
这种不悦的分神使观众的眼睛,无法跟上一个没有识别力和人工经验的画面。”
——罗德里戈 • 佩雷斯( Rodrigo Perez) 《播放列表》杂志(The Playlist)
本文为作者 solemn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83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