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部重要的烂片

2016-10-19 10:45
为什么说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部重要的烂片

李安导演的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既是电影制作的进步,也是一次沉痛的教训,提醒人们创新必有代价。这是部看上去很美的烂片。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预告片

原文:Why Ang Lee’s ‘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Is an Important Mess (Opinion)
http://variety.com/2016/film/news/ang-lee-billy-lynns-long-halftime-walk-2-1201890156/
文:布伦特·朗(Brent Lang,《综艺》杂志资深电影&媒体记者)@BrentALang
译:武秀
校:Solemn

该片以120帧每秒、4K清晰度、3D效果拍摄,制作迅速,是此类制式影片的开山之作。
李安导演曾称之所以选择这一制式,是为了得到令人爽利的影像。
而在周五的纽约电影节上看过此片首映后,我可以告诉大家,高帧率给影像带来了瞬间令人森然与不安的极端真实感。

影片始于一间昏暗的酒店房间,主人公是一位士兵,被电话铃声吵醒。他睡过了头,就在他掀开被子,身着内衣下床时,观众却想要移开视线。
这情景如此私密,“你就在那儿”的临场感如此凸显,使得观众感觉自己跟偷窥狂似的。
虽是与众不同,可这种浸入式的观感却是把双刃剑。
此种例子在电影中俯仰皆是,你可以体会到李安导演和其公司对于技术的用心,想证明技术上的无限自由与可能。

在周二首映开场前几小时的早餐会上,李导说高帧率长于拍近景特写,这也是他满意高速拍摄的部分原因。
的确,新人乔·阿尔文(Joe Alwyn)作为战场上负伤的战争英雄,几乎要破屏而出。
在国歌声中,泪水淌落他的脸庞,那场景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那一瞬,你感受到了林恩对战争之恐怖的反思,被这首爱国旋律深深打动,同时也不满于职业橄榄球赛中遍布他周遭的娱乐气氛。
他充血的双眼中包含了很多内容。

但这种制式暴露出一些场景的出戏问题。当战友们彼此勾肩搭背,开怀大笑或伸手去拿杰克·丹尼尔威士忌的时候,动作的设计痕迹太重,过于做作。感觉像是在看校园青春片。李安和制片人马克·普莱特在早餐会上提到了这样的问题,演员表演时力求自然真实。这也意味着不会化妆(奥斯卡应该颁给史蒂文·马丁以示鼓励)也没有范围过大的走位。

“没法取巧,”普莱特说,“对表演上的任何矫揉造作都会影响观影感受。”

为什么说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部重要的烂片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剧照

还有另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由于高帧率和3D使景深更深,所以可以明显看出球场那场戏中临时演员在假装交流其实并未出声。

不化妆这一点,阿尔文无疑受益最多。
这多半因为他是新面孔,而其他演员则要承受没有装扮的弊端,特别是加内特·赫德兰(Garrett Hedlund)。
他扮演比利的指挥官,别扭的措辞和呼之欲出的紧张让人觉得表演心不在焉。
有时给人一种彼得 潘扮演胡克船长的感觉,可地点却是在你家客厅里。

当然,开场战争戏的精彩片段无疑是成功的,比利冲破敌军火力,营救倒下的同伴,场面震撼人心,感觉就像虚拟现实一样。远超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和科波拉在《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中的手笔。相较之下,他们的战争场面像是演戏,而李安这部片子则是真刀真枪,捕捉到了危险环绕的压迫感与暴力的冲击性。在比利与敌人格斗,生死一线,眼看匕首要插进脖子的时候电影的所有限制都消失了,这一刻的残酷感受是其他影片不能给予的。

在当天各种发布会上,李安导演一直在讲对于这一技术 “心虚”,承认自身仍然在努力争取驾驭它。毕竟,它改变了场景照明方式,表演方式和片段的制作方式。

“我们才刚开始”李安说。“它是一种很美好的方法,可以试试。”

他说的没错,我们还有很多要做的。
为什么说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部重要的烂片
本文为作者 solemn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83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