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影像新势力年度计划名家讲坛之王丹戎:电影的声音是设计出来的


微影像新势力年度计划名家讲坛之王丹戎:电影的声音是设计出来的



大家好,感谢影视工业网给我这个机会跟大家聊聊声音设计的事。刚才这段就是我以前做得那个片子《集结号》,我说把声音先关了让大家看一会儿,感觉一下无声的感觉,然后我们再放有声的。

这个无声的段落和有声的锻炼是感觉不一样的,节奏和情绪的感受完全不一样。这个片子估计大家都看过,应该是07年 08年的片子,08年年底。那个时候我们做得这个战争片,当时我想法就是能做一个跟以往不同的,与以往不同的中国战争片的声音。

那么今天讲的这个主题是:电影的声音是设计出来的。我为什么想这么讲?就是说通常大家会管我们叫录音师、录音的。但是我觉得录音这两个字实际上是动词,它不是一个创作的概念。电影的声音是设计出来的,我们可以精确到每一秒,每一格,这个声音怎么摆、有对白 、有效果、 有音量、音量是多少?放一个什么样的效果?放一个什么样的爆炸?放一个什么样的脚步声?这个都是要做选择的。那么这个过程,我认为它是一个设计过程,而不止是录制过程。录的概念只不过是对所有的声音素材的输入这么一个动作,或者说是一个过程,这是我的一个看法。

这个声音跟电影的关系里面比较重要的是前期的介入。在一个项目立项以后,肯定一般都是编剧、导演、如果定了主要演员可能也会一起讨论。那么我作为声音设计,我希望我们的电影能够在最初的剧本讨论阶段,包括摄影美术和我们的声音部门一起介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根据剧本故事内容,作为声音专业的专业人员给导演、给编剧提供一些我们声音可以做的可能性,或者说他们可能在文字描述上就一句话就带过了,比如“现场多少人”这样,还有那种描述性的语言。但是对于声音设计,他会很敏感的在这个字里行间感受到一些声音的体觉上的东西,对影片、对故事有一种推动,再一个就是说我们在剧本创作阶段,我们会为后期的制作和设计建立一些声音的支点,比如说《赵氏孤儿》里边我做那个婴儿的哭声。婴儿的哭声很难录,然后我们会做很多的准备,最后是用了三个婴儿的哭:一个是有一位录音师他拿录音机把自己儿子的声音录下来,还有我们去了海淀妇产医院录了一些,刚出生的婴儿和几天以后的完全不一样,刚出生的气特别短,然后倒气的这种感觉,之后再录再大一点多几天了他就又不一样了,因为他的肺部适应了呼吸了。这些声音的设计都是在前期做好准备,然后我们在剧本和结构里边有些跟导演商量某些点,这样声音的制作就有支点了,如果没有拍到或者说没有一个空间没给这个可能性,我们后期很难往上贴,而且贴的就比较假。

再一个我们可能录音部门要参加选景,去现场看声音条件、声场环境噪音什么的,做一些提前的准备。有些房间如果是很空旷的话,需要长时间在那儿拍戏,可能要做一些声学的处理,这都是我们要做的准备工作。

第二部分讲讲声音的设计思维。首先讲一下这电影声音的 三大元素: 对白 、音响、 音乐这三个部分。那么它只是三大类,实际上内部涵盖了很多的细节。对白主要是人物对白,故事里边的对白说话,另外还有旁白。比如主要演员可能作为一种内心的独白。音响的部分也是纷繁复杂,第一是点声源音效。比如说电话铃、门铃、开门关门。这些属于点声源的一些效果。日常生活的环境声,就是我们在不同的室内、室外 、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里边的那个特定情境的环境效果,那种人类在空气声里都要生场声这样的一种效果。特殊音效就是通常我们作为比较复杂制作的这种,比如枪声、武打、还有一些科幻效果,这些属于比较特殊的。还有一些特定情境和某一个镜头的特殊设计,这都属于特殊音效。

音乐有两种类型,一个是我们作为本片的作曲做的这种原创的音乐,这是通常是一种主观的气氛的音乐。还有一些客观音乐,比如说收音机、CD机、或者是什么广播喇叭,从这里边传出来的这种我们叫做有声源音乐。这就是声音的三大元素。

同期录音我们在现场拍摄期主要做的三件事,一个是同期对白的收录。那么我们拍戏的时候可能走的各个环境里,我们要把特定的一些环境效果的环境声要录下来,可能是有五声道的,四声道的或者更多声道的。这是环境声。

特殊效果就是很难在生活中找到的这种声源。比如说我们遇到一些爆炸、或者说特殊设计的一些镜头的声音。遇到的这种事件,那些声音一定要尽量多录一些回来。也许是不好用,但是最起码我们知道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声音,在后期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各种办法把它做出来,合成出来。比如一把步枪打的时候,我们大概支了二十个话筒,远近、 前后 、左右、 上下。话筒布置的位置都不一样,就是说他放一声响,我们因为的录音机,可以录出更多的素材。影片拍完以后到了后期,经过剪接、粗剪 、中剪 、这几道工序以后定稿了。我们进入到声音的后期制作阶段,那么我跟我的团队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开准备会。我觉得这个是很重要的,比实际工作具体做一个什么声音更重要。这个准备会就是大家一起看片,然后整体的讨论片子的风格、一些细节的设计。在这个会上我们说出这个总谱设计,就基本上能够确认对白、效果、音乐的这个大概的框架,那么这几个部门就开始准备工作。因为我们是几个部门同时在工作,这就牵扯到一个制作过程的任务分割的过程。对白部门首先要做的(我这儿没写)就是同期声,同期的对白回来以后,要进行编辑,对白录音录完了以后,我们要做口型的编辑,这是对白编辑。然后再跟同期声结合起来做一个最终的对白定稿。

动效录制、动效编辑。动效这点我解释一下:动效就是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专指的这个拟音的动效。比如脚步声、包括锅碗瓢盆、这些都可以算做动效录制。通常我们一个影片要做个十五天到二十天,做好了动效的录制然后做编辑。比如说盔甲是带皮子的,那么它的声音就有皮子的部分,布的部分和金属的部分,还有脚步声。那么这一个人走起路来就能有七轨或者十轨的声音。这些不同音质的东西都需要做编辑,把它这个行动轨迹做的比较自然,这种在动效录制的素材里边做取舍就是动效编辑的工作。

音响效果这部分也是分三个方面吧。音效编辑,就是刚才咱们说的点声源的这些效果的编辑,还有环境声的编辑(环境声编辑主要是这种空气气氛的编辑)、特殊效果制作。所有这些声音的编辑工作做完以后,我们进入到预混这一步。因为声音的混录分两种:一个预混,一个终混。其实我觉得预混的过程是一个最艰苦的过程,而且预混的时间也长。我们在预混的时候,要把所有的对白、效果、 音乐分别做出,所有的工作在预混阶段按俗话说就是“把所有的声音都收拾干净了”。声音做得高级它不是说用音量很大或者说让你产生生理的刺激听觉的刺激才觉得它好,而应该是说这声音听着很舒服,听感上很大但实际上不刺耳,这叫做得就高级。然后我们才进入到终混。终混才请导演到混录棚一起工作,这样我可以不停的一段一段的仔细听下来,等着导演提意见,然后我们再调整。比如说比例。对白 、音乐的效果的比例这些通常在终混的时候讨论,这是一个享受完美的过程。这样我们就完成了一个声音的后期制作。在完成这一个流程之后还有一些任务,母带制作这个就不再多说了。
 
 
下面说第三部分:就是声音设计。这个属于比较虚一些的部分吧,我就讲讲自己做电影的一些体会。在声音设计的过程中有个原则就是声音设计要融入全片的风格和故事。观众不能因为听到你的声音出戏,声音做出来也不能抢戏。因为还有表演、还有画面、色彩、亮度……电影是一个综合的互相合作的艺术, 声音制作设计的意义在于你在最关键的场次最特定的一些情境里边把你想表达的声音的效果和你声音设计的一个组合呈现给观众。这是我觉得比较重要的。我们体会就是:一个片子从头到尾每一个声音每一段声音都做得特别好,你整个看下来就没觉得哪儿好。它需要有亮点,让观众让业内的同行能记住的亮点。有了,这个片子的制作就是成功的。声音设计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本身。细节决定成败。比如现实题材的电影,我们设计的这个出处从哪儿来其实全是大家在生活中体会的。你比如说你去后海去南锣鼓巷,我从烟袋斜街那里边一进去,我觉得特别吵,我要习惯那种感觉记住这种声压级给我的压迫,这种东西你记住了知道那感觉了,也许在将来某些影片里边需要一种压迫感的时候你会想起来那个声音的一个成分,或者说总的一个音色音效的感觉。然后你可能从你的素材库里去找相应的一些东西能够表现出来。要高于生活本身:那可能就是说对于你这个场景这个特定的一个故事,你可能还需要添加一些这个故事本身需要的声音素材,所以它高于生活。

声音设计过程中有个原则,就是声音的焦点。我们知道画面是有焦点的,摄影是有焦点的,实际上声音也是有焦点的。声音焦点,就是一定要注意你这个影片的情感的焦点。创作人员想让观众感受到的那个情感的点,是紧张的也好、抒情的也好、还是内心的自我的也好……通过声音的焦点来传达给观众。再一个就是关于声音素材。我们不管走到哪儿都会录很多的素材。声音素材我们也有好坏之分,合适是原则。是否合适在于在这个设计里边你是否选择了最合适的素材放在那儿。我的一点体会是它本身的这个音色、音质要好。再一个它的景别要合适。声音的景别实际上是说话筒离当时这个发声体的距离。这个景别要合适,你才是一个合适的声音。

最后我想说的就是声音设计是一种表达,它反映你的态度,你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个体会或许是每个行业都一样的体会。包括摄影、美术……比如说你了解了很多年的好朋友,(十年二十年),你会发现他的作品一点一点的在随着他的人的经历、情感经历、生活经历在发生着变化。所以说它跟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变化是有关系的。你这个人的格局是多大,你做的作品就多大。在生活中你本身是个大气的人,可能你的作品也会是大气的。这点是说我个人的一点体会。


微影像新势力年度计划名家讲坛之王丹戎:电影的声音是设计出来的
现场观众提问:

请问一下就是在微影像里面,声音的设计你是怎么考虑的?

微影像,我们通常现在说是微电影对吧~是一个短片这种成本比较低的一个制作,但是这个设计其实比长片的故事片要难,因为它有可能预算比较低,那么如果你重视声音的制作,多投入一些在上面,或许你会发现它会变得很不一样。你这个微影像的视频里面会变得很丰富。

王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下您怎么看待声音安静的这么一个处理?因为我看过您的不少的作品,好像很少有做这种安静的处理?

安静的概念,就是你要在安静的场景里听到你平时听不到的声音。比如说能听到掉一根针的声音,这样才能说明这环境是安静的。

王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下您对于您的整个片子的动态是怎么设计的?

声压级和音量的动态一般作为人的生理反应它是有一个值的。比如说你想要一个爆炸的声音动态特别大的话,在之前的两秒那个瞬间一定要有一个突然比较小的什么东西,你才能把这个声音把这个动态控制到大的感觉。如同你说这一拳我打出去,如果我不收,我没法再打,再往下是不是没劲了?我只能收回来,再打一拳。打耳膜,打空气的振动也是这个道理。当你收回来的时候再打一个重的,它就一定感觉动态是比较大的,动态小的时候就是我们刚才说的那种静。静的时候你一定要让人听到一些东西你才感觉静,我觉得这个动态的控制还是跟着戏来,跟着这个人物情感的线索吧。

王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下就是声音设计这块,比如说我记得《大腕》里边有一段就是有一个投资界的大颚来出现的时候,葛优说“原来是您那,还能是你啊。”中间有一个声音是做了一个变调处理,我记得直接就下来了,我就想说这些东西的设计思路是在哪儿?就是往哪儿想?我记得还有一个就是群枪里边有一个,突然找不着枪的那一个刹那,他手一摸兜,那摸兜的时候当时出来一个声音,是一个皮具声音摩擦这么一个声音,我想说做这种东西的时候是从哪个方面考虑?

这种特定情境里边的一个延伸,通常可能遇到这种情况我也会绞尽脑汁想,想这人身上穿什么?戴什么了?这东西是什么东西?你比如说穿什么了、戴什么了、这东西可以有什么用?风、玻璃、或者是吱吱嘎嘎那种声、还有屋外的任何东西,你都尽量去想,然后你找一个合理的你可以用得上的去把它发展出来一个音效。

您好王老师,我问两个问题,都是实际制作方面的。一个就是现在新影像(主要是微电影)都是在网络环境下播,我们家里现在的设备什么也是有5.1的音响配套这种环境的,有没有可能说做微电影的时候也做成这种5.1的,造成在网络上播放的时候它的音质听起来效果也非常好?第二个问题就是说如果要是做成这种高质量的微电影的音效效果的话实际拍摄中利用这样的小型的设备的话配什么样的录音器材会比较好?谢谢。

我觉得微电影也是电影。它起码是一个标准化制作,就是从录音这个角度讲,那就应该是背着录音机独立的把声音单独录下来,就像拍电影一样打板,然后声音系统是一个系统,画面系统是一个系统,到剪辑台的时候合板再一起做剪接,这个我希望大家能够做得好一点。因为还是我说的那句话,咱们是微电影,咱们不是纪录片,电影是设计出来的。你所要的所有的东西都要录回来,录回来以后才能做,要不然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全后期配音也可以,但是起码前期你把参考声录下来:演员的一个呼吸、一个停顿这个都很重要。我希望在前期一定要录回来。

回答你第一个问题。在网络上的我们听到音质最大的问题是编码问题,因为在之前我们制作过程中都是显性的这种PCM的这种数字音频,应该是没有问题。咱们是44.1也好,48也好,24比特 16比特都可以,这些都是高质量的声音的。但是你做成网络播放的时候你在编码的时候对画面的声音的那个编码码流的那个设置特别重要。有时候听着那声音特效特别拙劣,MP3的声音特别差,所以我希望最后咱们往网上放之前的那一次编码一定要选择比较好的一个格式上去。

再一个那个5.1的问题我觉得可以。但是一般人现在在家里很难把电脑接个5.1的放在家看电影,家庭影院是这样。它这个技术条件能听着比较好,对于我们这业务学习也好。要是网络播放我觉得5.1现在用不太上,当然有硬盘播放器你让它下载一个5.1的就能播出。也可以做成5.1的。这样你可以作为比如说未来我们还有一些国际的交流还有参加微电影评比活动什么的还是有好处的。
 

本文为作者 影视工业网公开课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7933

影视工业网公开课

点击了解更多
旨在集合影视制作工业化流程中最优秀的创作者,通过公开课的形式分享传播成功的经验和最前沿的思考; 我们期待这样的分享传播能够给行业带来工业化制作的基本常识;同时期待能够在国内推动对工业化制作流程中各环节的基本认知和尊重; 以期对国内影视制作的工业化生态环境的优化有所帮助。
扫码关注
影视工业网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