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独具匠心的摄影成就了影片本身(一)
自电影诞生以来,一代代电影人在不懈地开拓探索中形成了约定俗成的电影文法。然而总有些另类的天才勇于尝试打破规则,用独特的摄影风格重新定义影片。正如小津安二郎在解释跳轴拍摄的时候所言“我尝试违反文法,之后发现那根本不是文法。”这一期,我们就来谈谈那些个性鲜明的电影摄影。
01VERTIGO
希区柯克的经典电影《惊魂记》(Vertigo)尤为注重心理上的震撼,伴随着它而诞生的Vertigo Effect(Dolly Zoom)摄影技法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这种镜头设计由艾尔明·罗伯特所发明,通常称作滑动变焦或推拉变焦。顾名思义,这是一种推轨和变换焦距并行施用的视觉效果,奇妙的是摄影的视觉主体在保持基本相同大小的同时,场景中的其他对象会急剧改变透视关系,从而造成恐慌或晕眩的观影体验。
如此极具张力的视觉手法颇受后辈电影人的青睐,弗朗索瓦·特吕弗的《朱尔与吉姆》Jules and Jim(1962)、斯蒂夫·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Jaws(1975)、马丁·斯科塞斯的《愤怒的公牛》Raging Bull(1980)等电影大师的作品中都曾恰如其分地重现这一技巧。它通常被运用在:表现人物的心理或生理状态、烘托人物人生中重大的转折、辅助表达人物的突然醒觉、暗示潜在危险等等。
02韦式美学
韦斯·安德森式美学在影片《布达佩斯大饭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不仅仅是归功于其独树一帜的高艳视觉设计,也源自于其精巧有趣的摄影理念:追求极致养眼的中心视点构图、妙趣横生的快速摇摄以及隐喻年代的摄影遮幅技巧。
韦斯·安德森同他的御用摄影师罗伯特·耶欧曼广泛使用平衡式对称构图,多见诸于建筑和自然风光,体现场景的空间感和庄重感。▼
此外,在保留中心视点的基础上妙用其他元素使画面呈现出失衡对称,不仅加强了画面冲突点,给予相应的暗示意义,还适宜地为影片增添了些许幽默氛围。
快速摇摄早已是人尽皆知的韦斯·安德森式标志性镜流。长摇风格既带动了影片节奏,还将夸张的人物关系勾勒出来。人物塑造显得更为荒诞鲜活。
最后,韦斯·安德森用不同的摄影遮幅展现相应的年代使这部美学电影平添一分历史的厚重感。▼1932年 4:3 古斯塔夫和zero的故事,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历史
1968年 2.35:1 作家与zero相遇在布达佩斯大饭店
1985年 1.85:1 作家讲述写作的灵感来源
03刻意留白
当下,轨道车、摇臂、斯坦尼康等辅助摄影叙事的器械工具不断更新、日愈完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修女艾达》 Ida 的诞生无异于返璞归真。全片以静态镜头序列见长,超九成场景为脚架锁定状态的静止镜头(Shot on a locked off tripod),这种以美轮美奂的静帧摄影来叙说故事的方式着实有些遗世独立的感觉。正是这种压抑沉缓的镜流,搭配画面构图的非常规性留白使得 Ida 的摄影别具一格。
▲ 构图的刻意留白建构起整个故事的力量对比。影片中的人物作为表达主体却往往安置在镜头的角落,他们的肢体甚至非常规性地被拦腰截断,以一种屈就的姿态出现在视觉画面中,象征着渺小的人物只能在这时代里被吞噬挤压。与构图对应的则是叙事上的留白。艾达的姨妈——旺达自戕的场景令人久久难以释怀。一切来得突如其然,没有额外的音轨用于渲染自杀前的诡谲,没有征兆暗示她即将赴死,她只是默默点了支烟,浸没在古典乐中,转身穿上裘衣,从容而稳健地跃下窗台。沉闷厚实的撞地声为Mozart曲子敲下骇人心魄的一个音符,一切留白定格,只剩烟灰缸里暗自燃尽的烟。毫无推拉摇移的长镜头视角冷静得令人不寒而栗。
未完待续。
大峰最近都在做什么?
文章下方,识别二维码,关注大峰传媒
回复关键词:005 看最新一期大师班到底是什么
回复关键词:007 了解大峰最新微信课
回复关键词 008 报名电影摄影入行班
回复关键字 009 了解如何加入西安站workshop
本文为作者 北京大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76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