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信仰不死︳绝地重生
每看《一代宗师》都会泪潸衣襟。其中那句被广为传唱的台词“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官方英文翻译为“never
give up the faith”(这句翻译为我们理解这句台词以及这部电影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与视点),后来刷了一遍3D版之后再加上昨晚又看了一遍才对电影中台词文本的字字珠玑有了更深刻的体味。2D版本以时间为主要叙事主线所以对于观众而言更多的感觉是在于武林整体的消逝与破败感,观众更多能把握的是一种潜在的“感觉”但3D版观众普遍反映“看着故事更顺了一些”这关键点在于两个版本讲故事的方式不同,因此或许3D版本更加逼近人物内心,对于人物的深层理解也渐渐浮出水面,宫二的“替父报仇”宫宝森对于后代的传承,叶问的“一生传灯无数”这些无非都是一种信仰的坚持,功夫两个字“一横,一竖”传承的秘笈在于坚守信仰,信仰不死才能绝地重生!
宫宝森的信仰︳造时势,传灯
对于宫宝森的描写并非电影主线,或许我们对他的了解也是知之甚微,影片中他几乎没有太多“浓墨重彩”的打斗场面,但是他却是令同道之人敬仰的前辈,这重点不在武艺有多高深,重点在于宫宝森对于武艺当中“礼”字的理解,面对晚辈叶问的“回击”宫宝森自认为输的心服口服,他并没有选择固步自封,而是真的成全新人“出头”宫宝森的信仰在于想要靠自己一己之力努力造时势,传灯后代,即便是碰到马三这种“无信仰”之人他更是愿意为了除掉他搭上自己的性命。
宫二的信仰︳替父报仇(家族信念)
形意与六十四手合并才是祖上的规矩,规矩不能变。片中宫二独自一人在一间破败的寺庙中独语那段描写重点还在于佛灯这个关键性元素的注入,在影片结尾我们也同样可以看到佛灯犹在,只是人去楼空,今非昔比,但是,有灯就有人,这是习武之人大同的信仰。这也同样是宫二心中的信仰所在,这种信仰体现在宫二对于“礼数”的把控。第一次去找马三,她并未破门而入,而是念道“我敬你是师兄不闯你屋子”火车站那场戏,宫二本已打败马三,但是老姜还冲着马三大喊“马三,说话!”习武之人要输就要你输的心服口服,这是个礼节,不仅要肉体战胜你,精神上也要摧毁你。宫二行事就是“有板有眼”讲究“既撑得起面子,又赢得起里子”《一代宗师》中对于“礼数”的刻画既不张扬也并没有半点遗漏而是点到为止,余味犹存。叶底藏花一度(面子),梦里踏雪几回(里子)无非是人生的一种信仰抉择,获去或留,自有选择。宫二亦或是王家卫影像中的落寞踟蹰的坚守者,这一点与《阿飞正传》的阿飞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只“无脚鸟”用固执的坚守永久的封存了自己的回忆(如《一代宗师》中所有角色几乎都有照片留念但宫二却没有,或许她只想活在自己的岁月里不曾醒来)
叶问的信仰︳见众生
整部电影最终真正做到“见众生”的只有叶问。在全篇设计里,章子怡是一把刀,叶问是刀鞘。一个男人装下了一个女人的一生。最后宫二成了里子,叶问成了面子。一个成为里子的人,一辈子都见不了众生”叶问对于武艺的传承体现在一个道具上就是那件大衣上的纽扣,叶问将纽扣交给宫二不仅仅是想看六十四手同样也是对宫二感情的含情表达,最终宫二将纽扣转交给叶问不失可以看作是对于武艺的一种再传承的精神。金楼中叶问与宫宝森对战那场戏,叶问用一句“所谓大成若缺,有缺憾才能有进步”彰显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观,这也表现出了叶问不俗的作为,叶问反转大众思想,认识到了世俗的羁绊,将众人所追求的名利看为一种阻碍的思想,这在抗日战争的戏份中有所体现:叶问不屈服与日本人,即便是跨不过生活这座“高山”也同样选择“拒食日本米”这是叶问的选择与信仰。
马三的无信仰︳世俗的选择
马三是本片中最大的反派,他的“无信仰”重新解构了电影的价值观,马三在火车站那场戏中戏谑道“都什么时候了,还在这耍猴戏”与其相对的是像宫二这样的“规矩人”。因为信仰缺失,马三投靠日本人,他的行为是对中国“礼乐”的解构,是一种文明缺失的表现,也正是王家卫在电影中反复蹉跎表达的立场“对消逝武林的慨叹”。
一尊尊残缺的佛像,忽明忽暗的佛灯交相辉映所映照出来的是宗师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守,林林总总的万物亦如过往云烟般消散开来。明朝袁宏道说过,人生最难得,唯趣而已。不计较成败,专注一件事,已觉得值得。诚如是。
本文为作者 于宏照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75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