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之殇:评点那些战争题材的艺术电影
《修女伊达》
修女伊达 Ida
导演: 保罗·帕夫利克夫斯基
编剧: 保罗·帕夫利克夫斯基 / 丽贝卡·伦科维茨
主演: 阿伽塔·库莱沙 / 阿伽塔·特泽布霍夫斯卡 / 乔安娜·库里格 / Dawid
Ogrodnik / Jerzy Trela /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波兰 / 丹麦
语言: 波兰语
上映日期: 2013-10-13(伦敦电影节) / 2013-10-25(波兰)
片长: 80分钟
又名: 依达的抉择(台) / 修女艾达 / 艾达
剧情介绍:虽然这是一部小格局的电影但仍不失许多亮点,影片最大的亮点源自于影片独特的摄影,将人物至于画框底部的三分之一处,令人眼前一亮。高逼格的构图与影片整体的冷色调摇相辉映,影片讲述了一位叫做伊达的修女从小生活在孤儿院里在得知自己父母在二战中惨遭杀害的隐情后,与姨妈旺达一起踏上了寻求真相的历程,这期间信仰的冲突日益明显,而旺达和伊达究竟谁才能靠信仰活下来?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深究与思考的问题。
《铁皮鼓》
铁皮鼓Die
Blechtrommel
导演: 沃尔克·施隆多夫
编剧: 沃尔克·施隆多夫 / Franz Seitz / 让-克劳德·卡瑞尔
主演: 马里奥·阿多夫 / 安吉拉·温科勒 / 大卫·本奈特 / 卡特琳娜·塔巴赫 / 达尼尔·奥勒布里斯基
类型: 剧情 / 历史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西德 / 波兰 / 法国 / 南斯拉夫
语言: 德语 / 波兰语 / 俄语 / 意大利语 / 希伯来语
上映日期: 1979-05-03
片长: 142 分钟 / Germany:
162 分钟(director's cut)
又名: 锡鼓 / 拒绝长大的男孩 / The Tin Drum
剧情介绍:作为“德国新电影运动”的代表作品之一,施隆多夫的这部电影颇具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主人公奥斯卡在他三岁时知道了自己母亲与舅舅的不伦之恋,从此开始“拒绝长大”并且拥有了一种“超能力”:高声尖叫,甚至可以将玻璃震碎。随着战争的爆发,奥斯卡的母亲,舅舅,父亲相继去世,在父亲的葬礼上,奥斯卡叫了一声爸爸随即丢掉了一直伴随他的“铁皮鼓”而后又开始长高。影片处处透露出极其荒诞的元素,看后令人不寒而栗,轮回的宿命通过儿童的视角微妙地表现出了战争的残忍与恐惧。
《钢琴家》
钢琴家 The Pianist
导演: 罗曼·波兰斯基
编剧: 罗纳德·哈伍德
主演: 艾德里安·布洛迪 / 托马斯·克莱舒曼 / 艾米丽雅·福克斯 / Julia Rayner / Jessica Kate Meyer
类型: 剧情 / 传记 / 历史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德国 / 英国 / 波兰
语言: 英语 / 德语 / 俄语
上映日期: 2002-05-24
片长: 150 分钟 / Spain:
142 分钟(DVD edition)
又名: 战地琴人 / 钢琴战曲 / 钢琴师
剧情介绍:可以说《钢琴家》这部电影是我目前为止最喜欢的一部战争电影,在推掉《辛德勒的名单》的片约后,罗曼波兰斯基最终还是勇敢地接下了这部“二战题材”的电影,波兰斯基本人就是二战的受害者,而如何摆脱《辛德勒的名单》的光环,拍出一部不同凡响的战争电影?在这一点上波兰斯基的表达更趋于“人性化”影片的主人公史标曼不再是品德高尚拥有丰功伟绩的大英雄,面对战争的迫害使他萎缩成一只“仓鼠”每天暗无天日地活着,在战争面前我们都是普通人,在战争面前不仅我们的生命受到了威胁,最可怕的是我们的信念也在逐渐溃败。
《朗读者》
朗读者 The Reader
导演: 史蒂芬·戴德利
编剧: 戴维·黑尔 / 本哈德·施林克
主演: 凯特·温丝莱特 / 拉尔夫·费因斯 / 大卫·克劳斯 / 詹妮特·海因 / 苏珊娜·罗莎 /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德国
语言: 英语 / 德语 / 希腊语 / 拉丁语
上映日期: 2008-12-12(美国-limited)
片长: 124 分钟
又名: 为爱朗读(台) / 读爱(港) / 生死朗读
剧情介绍:一部《朗读者》为凯特温丝莱特赢得了奥斯卡影后,凯特在《朗读者》中的表演可圈可点,但本片还有一点值得玩味:作为一部战争题材电影,影片并未涉及血雨腥风的战争场面而将中心聚焦到一段不为人所知的秘密情人关系上,而后汉娜的忽然消失,在审判席上米夏再一次遇到汉娜,但已物是人非,这是一场灵魂的审判,正所谓宽恕“不可能宽恕的”才是真正的宽恕,影片以细腻的人物刻画令人难以忘却。很喜欢影片的结尾设计:人到中年的米夏带着自己的女儿(米夏与女儿的关系并不是非常亲近,他与妻子很早就已离婚)来到汉娜的墓前,他无言而视,最终导演似乎将战争的伤痕抛给了下一代身上,但我认为这更像是一种“绝望中的重生”,生活还将继续,我们应该正视战争的烙印重新审视现在的生活。这才是战争带给我们的真正意义。
《我这一辈子》
我这一辈子
导演: 石挥
编剧: 老舍 / 杨柳青
主演: 石挥 / 魏鹤龄 / 崔超明 / 沈扬 / 李纬 /
类型: 剧情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日语
上映日期: 1950
片长: 120 分钟
剧情介绍:石挥绝对是中国电影史上当之无愧的表演之神,演艺生涯几十年间驾驭了各类角色,在《我这一辈子》中石挥自导自演了这部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电影改编自老舍的同名小说,将视角从清末到五四运动最后再到国共战争这几十年中国的风云变化尽述其中,“我”这个角色俨然是中国老百姓的真实写照,既具有类型化又具有大众化,所谓“窥一隅而观全貌”看后令人感同身受,而石挥神一般的演技也为这部电影增光不少。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Roma,
città aperta
导演: 罗伯托·罗西里尼
编剧: Sergio
Amidei / 费德里科·费里尼
主演: Aldo
Fabrizi / 安娜·玛妮雅妮 / 马塞洛·巴格利埃罗 / Vito Annichiarico / Nando Bruno
类型: 剧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语言: 意大利语 / 德语
上映日期: 1945-09-27
片长: 100 分钟
又名: Rome, Open City
剧情介绍:“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或许很多人在看的时候会想快进,但不可否认影片的现实主义意味还是令人眼前一亮,非职业演员的运用,手持摄影,非人工置景,无限趋近于“真实”每一个画面都令人动容,结尾,孩子们用脆弱的小手搭在伙伴的肩上,悲悯中透着希望,编辑是费里尼,摒弃了一切戏剧性元素,将故事归于自然化,这种浑然的,真实的美丽,无时无刻不在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地下》
地下 Underground
导演: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编剧: 杜赞·科瓦泽维奇 /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主演: 马诺伊洛维奇 / 拉扎尔·里斯托夫斯基 / 米里亚娜·约科维奇 / 斯拉夫科·斯提马科 / 恩斯特·施托兹
类型: 剧情 / 喜剧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 德国
语言: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 德语 / 英语 / 法语
上映日期: 1995-04-01(南斯拉夫)
片长: 170 分钟 / 167 分钟(美国) / 320 分钟(导演剪辑版)
又名: 没有天空的都市 / 地下社会
剧情介绍:就喜欢库斯图里卡的这股“荒诞感”后劲十足,魔幻,怪诞,疯狂,搞怪,各种混搭但又极其深刻,这就是库斯图里卡,也可谓是“鬼才”导演,电影中有很多构图很灵异,演员的表演很夸张甚至是癫狂,影片最令我震撼的是开头一段,炮火毁掉了动物园,在一天一地之间,动物与人共处在一个空间内,荒谬至极。癫狂的人类居然建造了他们所谓的“极乐世界”,也就是永远生活在“地下”暗无天日却异常享受,而留给观众的确是荒诞后的悲凉,毕竟没有什么能比得过一个国家的毁灭更令人绝望的了。
《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江春水向东流
导演: 蔡楚生 / 郑君里
编剧: 蔡楚生 / 郑君里
主演: 白杨 / 陶金 / 舒绣文 / 上官云珠 / 吴茵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47
片长: 192分钟
又名: The Spring River
Flows East
剧情介绍:中国电影史上现实主义题材的杰作,里程碑式的作品。蔡楚生与郑君里共同打造而成,影片中的张忠良可谓是现实主义下的“陈世美”虽然走得依旧是传统“苦情戏”的路线,但是在当时的中国历史背景下,这部电影的诞生是从某种意义上抚慰了战后人民疾苦的心灵,仅凭这一点,就可以配得上“里程碑式的”头衔,再加上白杨,陶金等老一辈艺术家细致入微的表演,使这部电影更具有史诗般厚重的质感,在技术上,这部电影也同样达到了中国电影史上“影戏”成熟的标准,所以,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艺术追求上《一江春水向东流》都具有划时代意义。
本文为作者 于宏照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75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