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X200测试视频3——附个人对色彩的一些想法

2015-09-30 14:46
搬运自Viemo


觉得能跟着剧组工作四处奔波也是件挺长见识的事,河流,草原,教堂,高山,在移动运动中体会生命的意义。

我来聊聊色彩~
这段DVX200的测试视频中,V-log模式下拍出来的画面乍一看不能再灰,但通过后期的调色,画面色彩就变得很“实”,而应该每个人看到的色彩也不尽相同。拿我自己来说,我个人是弱视眼——也就是两个眼睛一个近视一个远视,这让我双眼无法一起成像,也就永远无法享受到3D电影的效果,而两个眼睛因为有视差,比较直观的发现远视的右眼要比近视左眼的色彩“亮度”和“自然饱和度”要低,这也让我有了双重色彩标准...而每当夜晚降临,由于瞳孔进光减少,看东西也会觉得愈发昏暗,而双眼都有散光因此在看光点的时候就会发散或者有重影...还别说,有时候夜晚走着看看路边光点,效果还挺迷离,自带滤镜~人眼在大自然中的色彩辨析能力并不是最强的,许多动物能看到波段不同的光——螳螂虾(皮皮虾)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当然不是我们吃的那种)

虾蛄敏锐的眼睛中有12个光感受器(以下简称光感器),而人类只有3个。虾蛄身上12个光感器的排列决定了它们处理颜色的器官并不是大脑而是眼睛。人类有一双低配的眼睛,但却有一个具有强大处理能力的CPU大脑。猛虾蛄与斑琴虾蛄虾蛄的光感器集中分布于眼睛中部地带,被一些较简单的细胞包围着。它们的眼睛似乎永远都在扫描它们的生存环境,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它们在给自己的世界着色。过滤光线
虾蛄体内有能够过滤光线的细胞,其光感器里有5、6个用于接收紫外线,研究人员正试图找出这些特殊的视色素。研究人员发现,当虾蛄的眼睛吸收紫外线以后会发射极微弱的荧光,而这对人类来说是可视的。其滤光器是由一种叫MAAs的类菌胞素氨基酸构成,这种氨基酸在海洋生物的表皮上很常见,一般用于吸收紫外线,虾蛄却用它来吸收眼睛中的特定紫外线光波。不同的滤光器负责不同的光线,特定波长的光波在虾蛄的眼睛里是分区吸收运用的。虾蛄只用2个视色素就能检测多个波长,并通过消除光谱的无用光波减轻它们眼睛感光的压力。这是一个跟人类完全不一样的视觉系统。
——以上引自百度百科
这是能看到多少颜色啊!完全无法想象。不过有着那么多未知等着自己去探索,还是很兴奋的!

有时间再好好去学习学习色彩,有机会来好好聊聊色彩:)
本文为作者 倪雷尔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70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