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 封闭空间里的创造者们(附志愿者招募)
「封闭空间是很多年轻导演和编剧会选择上手的一个电影设定,因为封闭对于制片人来说,意味着更低的成本。在限定的场景中完成普通电影所有冲突与人物转变的导演和编剧,也显得更有商业头脑,更有才华…」
在限定的条件下,往往能催生出更加精彩和紧凑的故事。在空间或者时间上设置一个牢笼,8 小时,从零开始构建一个封闭世界。像他们一样,燥起来…
「如戏用户:达人捷」
回忆起那天的比赛,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念头是:“明明完成了一件厉害的事并而且拿到奖励,居然都不能放肆地开心,我们这个职业的压力还真是大呀。”摊手。
好剧本都是一样的,烂剧本却各有各的不幸。
经历了这奇妙的一天后,我顿悟了许多事:
其一,我想,我必须立刻停止自我攻击,以及习惯性的妄自菲薄。事实上,我要为自己和团队以及我们的故事感到骄傲。
我啊,身为编剧,再也不会为自己的故事不是“大师之作”而向任何人说“抱歉”了!
不再把谦虚当成唯一美德,而要捍卫我故事的尊严,据理力争。
开玩笑,U can U up !
经过这8小时的鏖战,我更加确定——没有人是天才,且没有人可以要求另外一个人,递交完美的作品。
不管时限是 8 小时,还是 80 小时,甚至 800 小时。包括自己。
搞创作,必须跟自己和解,不然只有拖延症会在门外等你。
我需要享受写作这个过程,不需要扮演一个完美的作家!
我就是不完美,so what?那并不妨碍我干成一件很牛逼的事。
其二,我队配合。
我们组最大的特点应该是:开开心心来,开开心心走。
对,带起泡酒的人是我,开场就露出野餐气场的就是我们组。嘻嘻。
(ps,忘记要拍照结果我穿错衣服啊,照片里我好肥,但其实我本人是有腰的!身材是很好的!天地良心!)
比赛前一周,身为大姐姐我请大家吃了顿饭顺便认认脸,事实证明这太明智了——伟大的友谊果然产生自请客吃饭。第二回见面大伙儿已然不拿自己当外人了。
我们组更是逆天地在不知道第三幕剧情走向的情况下,完成了第二幕向第三幕转折的衔接戏。(感谢胆大心细的阿淼!)
事实上,我们组在交稿前一分钟,仍不确定故事的结局。
没人知道这故事最后会怎样——因为我们一边写,一边在推翻。我们不怕否定,因为总有更好的在后面,时限面前,不得不壮士断腕,但没关系,我们看到了它的雏形,看到了它的潜力,就像看到了自己的一样。
而令人感动的是,宣讲结束后我们收到了好几张公司代表的名片暨邀请,不得不说,他们真有眼光啊!^_^
至于团建方面我得到了什么经验?那应该是——
1. 信任我的队友,让 ta 自己折腾自己,你别折腾 ta;
2. 呵护队友的情绪,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说到底,我们是朋友啊,朋友应该把朋友看得比结果更重要,队长的心尤其不能乱;
3. 我们一起吃肉所以我们一起挨打,荣誉共享,压力共担,不搞特殊化,因为每个人都很特殊。
我们只有珍惜当下,未来,才会大有可为。
第三,如戏团队。
令我感到意外地好呢!
这个团队里的人都有一种平静的默契感,俗称淡定。气质很好,接触起来很舒服,没那些浮夸的人际表演,单这一点已秒杀大多数传媒企业。
不急不躁,但细节都做得很好,虽然不知道谁是处女座,但观众席的椅子居然都摆出了弧度……显然,审美和自律都是在水准之上的。
而且,每个人都很尽力——那气场似乎在说,他们相信自己在做的事情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你在经历,你在成长,你在相信并被信任。他们会越来越好的。^_^
唯一的尴尬是戴黑框眼镜的同学太多,而且穿着统一,令我等脸盲症患者反复认错人,实在是私密马赛。
哦,顺便再说一下,我们组得到的奖品是台老高级的电风扇,造型充满科技感,有种提前活在未来的感觉。
谁选的礼物呀?太会挑啦!感谢感谢!
「如戏用户:kingfisher」
题目是「封闭的空间或者时间」。
可以选择网络剧或者电影,很巧的是五个队伍都选了电影。(事实证明写电影真的比网络剧吃力很多很多。)
我们组选择了秦始皇陵墓的故事场景,讲述了一场秦始皇陵墓内的撕逼大战。
吃了长生不老药的秦始皇从墓穴里醒来,和陪葬的工匠,总管,妃子,侍卫,互撕的故事。他们拥有同一个目标,那就是逃出生天,但是阶级地位的悬殊让他们无法达成一致,每时每刻,他们的地位和关系都在发生变化。
写这个剧本的时候,我们会感觉有点难以把控人性黑暗面的度,也很难在短短的 90 分钟剧情和单一的场景里完成主角秦始皇的转变。
这方面做的很好的《恐怖直播》,以及《彗星来的那一夜》,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发生了足够有戏剧张力的事件,并且促使主角去进行自己的选择。
“如果你的主角的主动性不够,那么一定是你对他的伤害和冲突不够深。”
这一点就涉及到,当我们在写封闭题材的时候,该如何从一开始就想到如何应对不能自由切换场景的挑战:
1. 主角的同伴和对手可以是同一批人,并且与主角的差异足够大,最好有着激烈的矛盾冲突。
2. 主角遭遇外部的冲击是同时发生在封闭空间内和封闭空间外的。
3. 主角的矛盾冲突既有和自己一贯“舒适”的价值观遭到自我怀疑和“不适”的矛盾(人物内部矛盾),又有自己和他人之间的矛盾(人物外部矛盾),还要有外部事件对他造成的冲击(人物与环境的矛盾)。
4. 场地可以平凡普通,但情景(situation)不可以。《狙击电话亭》选择了最普通的美国大街上的一个电话亭,却设计了“主角被迫要打电话告知妻子自己有外遇否则就会被远程枪杀”这一情景,迅速建立起矛盾冲突和戏剧张力。
5. 尽快让主角认清现状,认清自己的困局,这个困局可以由环境带给他(比如《电锯惊魂》中被锁在房间里),也可以由对手带给他(比如《恐怖直播》里被威胁要炸桥),但是主角一定要快速认清自己的困难,并开始尝试着手解决它。(用一种错误的方法)
6. 封闭空间的有趣性,在于“在特定的条件下逼迫主角做出选择”,如果你发现你的主角离开你设计的圈套,仍然会做出同样的事情,那么你需要删掉重写。他一定是在你创造的独特的牢笼中散发出人性的光辉(或者邪恶),就像《迷雾》的结尾,不把主角逼到开枪自杀,编剧不会善罢甘休。
7. 人物要有吸引力,封闭空间意味着更少的角色出场,主要角色(一个或几个)要有能够吸引观众的特质。《活埋》全程只有一个人,除了情节设计,人物角色的魅力功不可没。观众想看到主角逃脱封闭空间,喜欢主角,因为观众感受到主角身上有自己的某方面共性。
一些比赛时候的体会,纪录下来,分享给大家。
「如戏·故事+」活动我已经参加了两期,不才,两期都拿了第一。
然而我必须要说的是,这个比赛让我收获的更多的是认清自己的现状与不足。
一些评委老师的意见让我印象深刻:
“封闭空间是很多年轻导演和编剧会选择上手的一个电影设定,因为封闭对于制片人来说,意味着更低的成本。在限定的场景中完成普通电影所有冲突与人物转变的导演和编剧,也显得更有商业头脑,更有才华。”(可惜五个组没有任何一个组的成本控制的很小)
这个活动,我推荐给所有希望进入电影行业,并有志于成为职业编剧的年轻人去参加,这是一个学习的平台。职业编剧也可以去,更多的是去考验自己极限,和展示自己的才华。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和朋友一起聊,聊了几个小时,觉得自己的创意和脑洞已经直杀诺兰,比肩沃绰斯基了,然而落到实处,并没有几个人坚持把创意写成完整的剧本或提案。
那么来参加「如戏·故事+」的比赛,因为你会逼迫自己在 8 小时内完成限定的命题。不论名次与否,你讲得到自己创作的完整故事,并能够当晚展示给业内人士,聆听他们的宝贵意见。万一,有人现场看上了,当场签你,也不是不可能。
经验不足,各位见笑。
支持「如戏·故事+」,这是一个很棒的舞台。
几句题外话:1. 我作为组长决策出现失误,因为题目自由度很大,我们组在前四个小时出了四个类型的电影大纲,并且在下午两点时放弃了大家都认为可操作性更强所需成本极低的新选题“爱情类型片”,着实是个遗憾。
2. 我组一直保持着口号式的命名方式,第一期叫《战斗吧!两厘米》,第二期叫《奔跑吧!秦始皇》,可能之后还会出现《开车吧!司机》,《变身吧!美少女》或者《吃屎吧!傻逼》。
3. 故事+这次的场地太高大上了,唱歌的九爷太美了,主持人太机智了(雾),评委们太大咖了,别组美女太多了。
4. 饭太难吃了,我第二天肠胃炎都犯了。
以上。
「如戏用户:点点」
应邀来回答啦~~有一种在“知乎”答问题的感觉,不过来参加故事+收获还挺多~~
简单说三点:...
好吧,对不起,又开始任性滴逗比了,我其实是个严肃的人,做 presentation 的时候基本能感受到吧?虽然在过程中被抓拍到了一张看起来比较有“血性”的表情照,但是本质上我还是一个很淡定(?)的人。
先说说活动吧,组织得“有条不紊”,因为听说有好吃的,所以就组团来参加比赛了,结果不管有多少好吃好喝的当天我都无视了,开脑洞是一个非常需要集中注意力的过程,所以吃的竟然没有越过脑洞控制我的中枢神经~
场地很有逼格,氛围也很和谐,唯一不太好的就是座椅舒适度欠佳,写到后面我的腿真的不受控制了(不是要抖腿,而是想盘腿),直接在椅子上盘了个腿,最后实在硌得慌,还是注意形象放下来了。但是!这肯定影响了我的发挥,末梢神经距离大脑太远,血液回路太长,导致了大脑暂时性短路。
队友们其实分工与合作都还蛮顺利和愉快的,问题就是大家脑洞开大了,怎么圆都圆不回来。
《博徒》这个题目名字都是从某日本电影中“借鉴”过来的,因为全体都在为圆这个故事而努力,根本没有时间想名字,想想凑合用吧,当然这种比较任性的取名方式最后还是遭到了评委的诟病。
个人写作的速度非常快,经常一小时 3000 字的量都是信手拈来,但是这也直接导致了作品质量欠佳。参加完「如戏·故事+」也一直在检讨自己这个毛病,决心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可是第二天上班写文,又被迫提速到了一小时 4000 字的写作量,呵呵,可能不会再爱了。有没有只需要速度对质量要求不高的活儿,我可以接一个,保证没有最快只有更快。T_T
我们的故事其实还是受太多美剧和好莱坞电影的影响,可能因为偶们这组对于商业性的东西更加偏好,所以这种拼凑感愈加强烈,故事表面上听起来挺唬人,实际上还是有很多经不起考究的东西。时间不够也不允许我们在故事深层次上埋一些点或者完善它的内核,如果这个故事有朝一日能够见诸银幕,我一定会亲自把它的灵魂装进去。
至于解决一个人身体里每个部分的画面表达,张小北老师和黄海老师的话真的有听进去,也觉得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文字影像化个人觉得在编剧阶段确实是能够解决一些或者说打好基础的,一边为导演二次创作提供灵感和依据,另一边,这也算是对编剧基本功的考验吧。我没做好,但是希望以后能够做得更好~
差不多就是这样了,感觉当天自己 presentation 做得蛮好,下来之后好几家公司找过来想要挖角什么的,可是我一定要声明一点:我是靠才华,不是靠嘴(脸)!虽然自己说出来都有点恶心到了~不过对自己当天嘴炮放得如此顺溜还是有点意外的,可能当时内心戏是:I\'m Jobs~I\'m coming for ya~ 真的不能再说了,又想起自己回答评委问题时那个屌屌的表情了,当时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表情,至今是个谜……
就这样,谢谢如戏团队的每个人,希望我们能写出更多好的故事,给咱们这个病态的市场来几针有用的抗生素,这种有意义的活动一定要办下去,一定要声名大噪,一定要冲出亚洲走向宇宙~~如果有时间也有机会,要准备充分再杀回「如戏·故事+」,下次一定来吃空你们!
「如戏用户:牛玲玲」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编剧比赛,一听规则就兴奋的不得了,觉得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好玩的事儿~以至于后来兴奋地记错了日子,请错了假(没错我就是周末还请假的单休狗)…
作为新人,就连基本功还在不断巩固的时候,我倒是没有什么多大的得失心。但我们队的小伙伴们为了在比赛当天不把时间浪费在寒暄上,提前组织了一次聚餐。就是那一次,我发现达达、淼淼、涛哥和小禾都是那么好的编剧,能和他们一起努力完成一个故事该是多么只得期待的事儿。这不是做个游戏而已,我们都很认真。
比赛那天,我们就在香槟“碰!”的一声中炸开了脑洞…
故事居然就是限定时空,主办方之前的提示包未免也太赤裸了一点!分明是漏题包啊!好吧这不是重点,回到比赛当中…要想在限定的时空里爆发出最强的戏剧张力,就必须要有特别的人物、特殊的环境、紧张的时间和那么一点巧合。为了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玩起了小时候时间、地点、人物的连线游戏。接下来的讨论过程当中,大家的灵感不断啪啪啪,产生出各种听起来都还不错的想法。最终我们都拜倒在达姐前卫的高概念故事核下,一个关于网络世界盗窃身份的故事。这个概念新颖且充满了浓浓的欲望,让人一听就着迷。
由于窃取身份这一概念需要严密的逻辑和技术支撑,甚至涉及到哲学的终极奥义“我是谁”……于是我们花了太多的时间来维护这个牛逼的概念,而导致没有足够的时间打磨故事。达姐在最后的冲刺过程中明显肾上腺素爆炸,大家各司其职努力让最后的成品更好。但就在快要完成的时候,我们发现故事似乎有点跑题。但顾不上那么多,我们抱着就算跑题也要做最牛逼的故事的心继续冲刺。
终于,我们无比忐忑地把这个热腾腾的早产儿送上了演讲台。
我们听着每一位演讲者或紧张或侃侃或妙语连珠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体会评委或犀利或留情或胜读三年书的点评,和一起奋战到最后的伙伴们一起站上领奖台…全部的意义就在于那一刻,我们心里装的是最纯粹的故事,我们在做一名编剧最该做的事。感谢那天每一个冒险的、激进的、深沉的故事,让那一夜意义非凡。
「如戏用户:小七」
很有创意的竞赛制度,过程很愉快也很纠结。
创作是件烧脑的事。有的大师几年的时间创作一部作品,其实更多的是在想而不是在写。
八小时创作一个大纲,不仅有人物,梗概还要做出 PPT,换以前我一定觉得匪夷所思。但事实上人的潜力巨大,每个人心中都有小宇宙啊小宇宙!
我所在的王雪组一共三人,两台电脑,唉!不容易啊不容易!从几个故事创意的讨论到全部推翻,在仅有的时间内选择最安全最保守的打法,这与我们团队在赛前决定创新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也许是过于紧张,也许是时间问题,也许是自己给自己过多的压力,总之,最后的作品是大家都不满意的。但无论如何,我们在人数少,任务重,压力大的前提下,团结合作坚持将完善的作品呈现出来了已经很满足。在当天看,那已尽了我们最大努力。
在限时限题现场的创作中,我们团队三个人都各自发现了自身的问题,这是非常有价值的收货。
当天在对其他团队作品的鉴赏中,我也发现了编剧行业里大多数新人的心态问题--浮躁。话不多说,自己懂就好了。嘿嘿~~
很喜欢冠军得主的几个姑娘,就是不知道哪个是哪个,真想认识一下。好的创意难找,但是在已有的类型中找到好的突破口也是不容易的事!!!敢想敢做,有勇气有毅力,贵在坚持,在新思维的基础上后天努力学习写作技巧,分析好市场,判断准类型片,新人的机会早晚会来的。
这次比赛只参与讨论没有参与执笔大纲是很遗憾的,希望以后有机会吧,再次挑战如戏的“变态赛制”。
「如戏用户:赵鹤松」
1、建议把晚餐环节修改为一个可以所有队员坐在一起吃饭的过程,增加大家的交流。
2、建议围观的观众来后,大家能快速看完剧本梗概或者世界观,然后各自选择支持的队伍,这样能让观众参与进来,一块帮选手们讨论,准备评委提问之类的。
总之整个过程还是很好玩的,对于下期去参赛的朋友们,友情提示,现场不供应含酒精饮料及垃圾食品,请自行准备。
「如戏用户:张小禾」
喝了点小酒跑过来回答,词不达意不要见怪~
碰巧比赛当天我们组也喝了酒,达达姐事先就通知过我们,会带一瓶香槟过来。本来对于这瓶酒是写作中途开还是宣布名次后开我们还有争论,但万万没想到比赛刚开始我们就喝光了……五个酒鬼。
这次活动给我了一个非常棒的体验,主办方从场地到各种细节都做得很到位,五位小伙伴一见如故,整个过程都嗨得飞起。像我这种半年才抽一包烟的人,那天被涛哥拉着连抽三四根,也是太兴奋了的缘故。最后的结果也让人满意,不过如果我们故事再完善些,应该可以争取更高的名次。技不如人,享受过程吧。
说回比赛相关,这次的题目有个槽点:在网络剧和电影中任选其一,然而给出的两个题目明显是电影的体量。封闭空间写成网络剧,容易陷入单调乏味的境地,因为观众对于新的一集是有期待的,就连《越狱》《迷失》这样的神剧也做不到单单一个场景。多线叙事放到网络剧里则显得无足轻重了,同样是体裁的原因,剧集的战线天生就拉的够长。不过这两个题目确实考验剧作技巧。
参加本次比赛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在于评委了。黄海老师关于“主角光环”的一番论述真是醍醐灌顶,就冲这段点评,我也觉得此行不虚。而且张小北老师和黄海老师我仰慕已久,这次不仅见面还能出现在同一张照片里,想想眼泪都要掉下来。
感谢如戏举办的这次活动,祝「如戏·故事+」越办越好。
「如戏用户:王博」
比赛之后五小时我就一头扎进剧组,开始了三天一共睡十二小时的史诗般战斗。以至于比赛当天的记忆已经失去了。谢谢你们帮我回忆起这么多,貌似我还上去演说了。。正在看大家的评论,没错那天真的是好棒。年轻人们力量很大。~~
我所在的王雪组集体对我们的故事不满意,原因是没创意。所谓缺啥喜欢啥,看别人的都觉得特好。
组委会制造了比赛需要的看似轻松实际紧张的气氛,以至于一切荣耀都来得气势如虹。对于我个人来说,比赛最大的意义是看到了更多创作的可能性。就这样吧,让青春绽放出炸药包一样的光芒。
在限定的条件下,往往能催生出更加精彩和紧凑的故事。在空间或者时间上设置一个牢笼,8 小时,从零开始构建一个封闭世界。像他们一样,燥起来…
「如戏用户:达人捷」
回忆起那天的比赛,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念头是:“明明完成了一件厉害的事并而且拿到奖励,居然都不能放肆地开心,我们这个职业的压力还真是大呀。”摊手。
好剧本都是一样的,烂剧本却各有各的不幸。
经历了这奇妙的一天后,我顿悟了许多事:
其一,我想,我必须立刻停止自我攻击,以及习惯性的妄自菲薄。事实上,我要为自己和团队以及我们的故事感到骄傲。
我啊,身为编剧,再也不会为自己的故事不是“大师之作”而向任何人说“抱歉”了!
不再把谦虚当成唯一美德,而要捍卫我故事的尊严,据理力争。
开玩笑,U can U up !
经过这8小时的鏖战,我更加确定——没有人是天才,且没有人可以要求另外一个人,递交完美的作品。
不管时限是 8 小时,还是 80 小时,甚至 800 小时。包括自己。
搞创作,必须跟自己和解,不然只有拖延症会在门外等你。
我需要享受写作这个过程,不需要扮演一个完美的作家!
我就是不完美,so what?那并不妨碍我干成一件很牛逼的事。
其二,我队配合。
我们组最大的特点应该是:开开心心来,开开心心走。
对,带起泡酒的人是我,开场就露出野餐气场的就是我们组。嘻嘻。
(ps,忘记要拍照结果我穿错衣服啊,照片里我好肥,但其实我本人是有腰的!身材是很好的!天地良心!)
比赛前一周,身为大姐姐我请大家吃了顿饭顺便认认脸,事实证明这太明智了——伟大的友谊果然产生自请客吃饭。第二回见面大伙儿已然不拿自己当外人了。
我们组更是逆天地在不知道第三幕剧情走向的情况下,完成了第二幕向第三幕转折的衔接戏。(感谢胆大心细的阿淼!)
事实上,我们组在交稿前一分钟,仍不确定故事的结局。
没人知道这故事最后会怎样——因为我们一边写,一边在推翻。我们不怕否定,因为总有更好的在后面,时限面前,不得不壮士断腕,但没关系,我们看到了它的雏形,看到了它的潜力,就像看到了自己的一样。
而令人感动的是,宣讲结束后我们收到了好几张公司代表的名片暨邀请,不得不说,他们真有眼光啊!^_^
至于团建方面我得到了什么经验?那应该是——
1. 信任我的队友,让 ta 自己折腾自己,你别折腾 ta;
2. 呵护队友的情绪,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说到底,我们是朋友啊,朋友应该把朋友看得比结果更重要,队长的心尤其不能乱;
3. 我们一起吃肉所以我们一起挨打,荣誉共享,压力共担,不搞特殊化,因为每个人都很特殊。
我们只有珍惜当下,未来,才会大有可为。
第三,如戏团队。
令我感到意外地好呢!
这个团队里的人都有一种平静的默契感,俗称淡定。气质很好,接触起来很舒服,没那些浮夸的人际表演,单这一点已秒杀大多数传媒企业。
不急不躁,但细节都做得很好,虽然不知道谁是处女座,但观众席的椅子居然都摆出了弧度……显然,审美和自律都是在水准之上的。
而且,每个人都很尽力——那气场似乎在说,他们相信自己在做的事情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你在经历,你在成长,你在相信并被信任。他们会越来越好的。^_^
唯一的尴尬是戴黑框眼镜的同学太多,而且穿着统一,令我等脸盲症患者反复认错人,实在是私密马赛。
哦,顺便再说一下,我们组得到的奖品是台老高级的电风扇,造型充满科技感,有种提前活在未来的感觉。
谁选的礼物呀?太会挑啦!感谢感谢!
「如戏用户:kingfisher」
题目是「封闭的空间或者时间」。
可以选择网络剧或者电影,很巧的是五个队伍都选了电影。(事实证明写电影真的比网络剧吃力很多很多。)
我们组选择了秦始皇陵墓的故事场景,讲述了一场秦始皇陵墓内的撕逼大战。
吃了长生不老药的秦始皇从墓穴里醒来,和陪葬的工匠,总管,妃子,侍卫,互撕的故事。他们拥有同一个目标,那就是逃出生天,但是阶级地位的悬殊让他们无法达成一致,每时每刻,他们的地位和关系都在发生变化。
写这个剧本的时候,我们会感觉有点难以把控人性黑暗面的度,也很难在短短的 90 分钟剧情和单一的场景里完成主角秦始皇的转变。
这方面做的很好的《恐怖直播》,以及《彗星来的那一夜》,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发生了足够有戏剧张力的事件,并且促使主角去进行自己的选择。
“如果你的主角的主动性不够,那么一定是你对他的伤害和冲突不够深。”
这一点就涉及到,当我们在写封闭题材的时候,该如何从一开始就想到如何应对不能自由切换场景的挑战:
1. 主角的同伴和对手可以是同一批人,并且与主角的差异足够大,最好有着激烈的矛盾冲突。
2. 主角遭遇外部的冲击是同时发生在封闭空间内和封闭空间外的。
3. 主角的矛盾冲突既有和自己一贯“舒适”的价值观遭到自我怀疑和“不适”的矛盾(人物内部矛盾),又有自己和他人之间的矛盾(人物外部矛盾),还要有外部事件对他造成的冲击(人物与环境的矛盾)。
4. 场地可以平凡普通,但情景(situation)不可以。《狙击电话亭》选择了最普通的美国大街上的一个电话亭,却设计了“主角被迫要打电话告知妻子自己有外遇否则就会被远程枪杀”这一情景,迅速建立起矛盾冲突和戏剧张力。
5. 尽快让主角认清现状,认清自己的困局,这个困局可以由环境带给他(比如《电锯惊魂》中被锁在房间里),也可以由对手带给他(比如《恐怖直播》里被威胁要炸桥),但是主角一定要快速认清自己的困难,并开始尝试着手解决它。(用一种错误的方法)
6. 封闭空间的有趣性,在于“在特定的条件下逼迫主角做出选择”,如果你发现你的主角离开你设计的圈套,仍然会做出同样的事情,那么你需要删掉重写。他一定是在你创造的独特的牢笼中散发出人性的光辉(或者邪恶),就像《迷雾》的结尾,不把主角逼到开枪自杀,编剧不会善罢甘休。
7. 人物要有吸引力,封闭空间意味着更少的角色出场,主要角色(一个或几个)要有能够吸引观众的特质。《活埋》全程只有一个人,除了情节设计,人物角色的魅力功不可没。观众想看到主角逃脱封闭空间,喜欢主角,因为观众感受到主角身上有自己的某方面共性。
一些比赛时候的体会,纪录下来,分享给大家。
「如戏·故事+」活动我已经参加了两期,不才,两期都拿了第一。
然而我必须要说的是,这个比赛让我收获的更多的是认清自己的现状与不足。
一些评委老师的意见让我印象深刻:
“封闭空间是很多年轻导演和编剧会选择上手的一个电影设定,因为封闭对于制片人来说,意味着更低的成本。在限定的场景中完成普通电影所有冲突与人物转变的导演和编剧,也显得更有商业头脑,更有才华。”(可惜五个组没有任何一个组的成本控制的很小)
这个活动,我推荐给所有希望进入电影行业,并有志于成为职业编剧的年轻人去参加,这是一个学习的平台。职业编剧也可以去,更多的是去考验自己极限,和展示自己的才华。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和朋友一起聊,聊了几个小时,觉得自己的创意和脑洞已经直杀诺兰,比肩沃绰斯基了,然而落到实处,并没有几个人坚持把创意写成完整的剧本或提案。
那么来参加「如戏·故事+」的比赛,因为你会逼迫自己在 8 小时内完成限定的命题。不论名次与否,你讲得到自己创作的完整故事,并能够当晚展示给业内人士,聆听他们的宝贵意见。万一,有人现场看上了,当场签你,也不是不可能。
经验不足,各位见笑。
支持「如戏·故事+」,这是一个很棒的舞台。
几句题外话:1. 我作为组长决策出现失误,因为题目自由度很大,我们组在前四个小时出了四个类型的电影大纲,并且在下午两点时放弃了大家都认为可操作性更强所需成本极低的新选题“爱情类型片”,着实是个遗憾。
2. 我组一直保持着口号式的命名方式,第一期叫《战斗吧!两厘米》,第二期叫《奔跑吧!秦始皇》,可能之后还会出现《开车吧!司机》,《变身吧!美少女》或者《吃屎吧!傻逼》。
3. 故事+这次的场地太高大上了,唱歌的九爷太美了,主持人太机智了(雾),评委们太大咖了,别组美女太多了。
4. 饭太难吃了,我第二天肠胃炎都犯了。
以上。
「如戏用户:点点」
应邀来回答啦~~有一种在“知乎”答问题的感觉,不过来参加故事+收获还挺多~~
简单说三点:...
好吧,对不起,又开始任性滴逗比了,我其实是个严肃的人,做 presentation 的时候基本能感受到吧?虽然在过程中被抓拍到了一张看起来比较有“血性”的表情照,但是本质上我还是一个很淡定(?)的人。
先说说活动吧,组织得“有条不紊”,因为听说有好吃的,所以就组团来参加比赛了,结果不管有多少好吃好喝的当天我都无视了,开脑洞是一个非常需要集中注意力的过程,所以吃的竟然没有越过脑洞控制我的中枢神经~
场地很有逼格,氛围也很和谐,唯一不太好的就是座椅舒适度欠佳,写到后面我的腿真的不受控制了(不是要抖腿,而是想盘腿),直接在椅子上盘了个腿,最后实在硌得慌,还是注意形象放下来了。但是!这肯定影响了我的发挥,末梢神经距离大脑太远,血液回路太长,导致了大脑暂时性短路。
队友们其实分工与合作都还蛮顺利和愉快的,问题就是大家脑洞开大了,怎么圆都圆不回来。
《博徒》这个题目名字都是从某日本电影中“借鉴”过来的,因为全体都在为圆这个故事而努力,根本没有时间想名字,想想凑合用吧,当然这种比较任性的取名方式最后还是遭到了评委的诟病。
个人写作的速度非常快,经常一小时 3000 字的量都是信手拈来,但是这也直接导致了作品质量欠佳。参加完「如戏·故事+」也一直在检讨自己这个毛病,决心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可是第二天上班写文,又被迫提速到了一小时 4000 字的写作量,呵呵,可能不会再爱了。有没有只需要速度对质量要求不高的活儿,我可以接一个,保证没有最快只有更快。T_T
我们的故事其实还是受太多美剧和好莱坞电影的影响,可能因为偶们这组对于商业性的东西更加偏好,所以这种拼凑感愈加强烈,故事表面上听起来挺唬人,实际上还是有很多经不起考究的东西。时间不够也不允许我们在故事深层次上埋一些点或者完善它的内核,如果这个故事有朝一日能够见诸银幕,我一定会亲自把它的灵魂装进去。
至于解决一个人身体里每个部分的画面表达,张小北老师和黄海老师的话真的有听进去,也觉得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文字影像化个人觉得在编剧阶段确实是能够解决一些或者说打好基础的,一边为导演二次创作提供灵感和依据,另一边,这也算是对编剧基本功的考验吧。我没做好,但是希望以后能够做得更好~
差不多就是这样了,感觉当天自己 presentation 做得蛮好,下来之后好几家公司找过来想要挖角什么的,可是我一定要声明一点:我是靠才华,不是靠嘴(脸)!虽然自己说出来都有点恶心到了~不过对自己当天嘴炮放得如此顺溜还是有点意外的,可能当时内心戏是:I\'m Jobs~I\'m coming for ya~ 真的不能再说了,又想起自己回答评委问题时那个屌屌的表情了,当时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表情,至今是个谜……
就这样,谢谢如戏团队的每个人,希望我们能写出更多好的故事,给咱们这个病态的市场来几针有用的抗生素,这种有意义的活动一定要办下去,一定要声名大噪,一定要冲出亚洲走向宇宙~~如果有时间也有机会,要准备充分再杀回「如戏·故事+」,下次一定来吃空你们!
「如戏用户:牛玲玲」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编剧比赛,一听规则就兴奋的不得了,觉得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好玩的事儿~以至于后来兴奋地记错了日子,请错了假(没错我就是周末还请假的单休狗)…
作为新人,就连基本功还在不断巩固的时候,我倒是没有什么多大的得失心。但我们队的小伙伴们为了在比赛当天不把时间浪费在寒暄上,提前组织了一次聚餐。就是那一次,我发现达达、淼淼、涛哥和小禾都是那么好的编剧,能和他们一起努力完成一个故事该是多么只得期待的事儿。这不是做个游戏而已,我们都很认真。
比赛那天,我们就在香槟“碰!”的一声中炸开了脑洞…
故事居然就是限定时空,主办方之前的提示包未免也太赤裸了一点!分明是漏题包啊!好吧这不是重点,回到比赛当中…要想在限定的时空里爆发出最强的戏剧张力,就必须要有特别的人物、特殊的环境、紧张的时间和那么一点巧合。为了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玩起了小时候时间、地点、人物的连线游戏。接下来的讨论过程当中,大家的灵感不断啪啪啪,产生出各种听起来都还不错的想法。最终我们都拜倒在达姐前卫的高概念故事核下,一个关于网络世界盗窃身份的故事。这个概念新颖且充满了浓浓的欲望,让人一听就着迷。
由于窃取身份这一概念需要严密的逻辑和技术支撑,甚至涉及到哲学的终极奥义“我是谁”……于是我们花了太多的时间来维护这个牛逼的概念,而导致没有足够的时间打磨故事。达姐在最后的冲刺过程中明显肾上腺素爆炸,大家各司其职努力让最后的成品更好。但就在快要完成的时候,我们发现故事似乎有点跑题。但顾不上那么多,我们抱着就算跑题也要做最牛逼的故事的心继续冲刺。
终于,我们无比忐忑地把这个热腾腾的早产儿送上了演讲台。
我们听着每一位演讲者或紧张或侃侃或妙语连珠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体会评委或犀利或留情或胜读三年书的点评,和一起奋战到最后的伙伴们一起站上领奖台…全部的意义就在于那一刻,我们心里装的是最纯粹的故事,我们在做一名编剧最该做的事。感谢那天每一个冒险的、激进的、深沉的故事,让那一夜意义非凡。
「如戏用户:小七」
很有创意的竞赛制度,过程很愉快也很纠结。
创作是件烧脑的事。有的大师几年的时间创作一部作品,其实更多的是在想而不是在写。
八小时创作一个大纲,不仅有人物,梗概还要做出 PPT,换以前我一定觉得匪夷所思。但事实上人的潜力巨大,每个人心中都有小宇宙啊小宇宙!
我所在的王雪组一共三人,两台电脑,唉!不容易啊不容易!从几个故事创意的讨论到全部推翻,在仅有的时间内选择最安全最保守的打法,这与我们团队在赛前决定创新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也许是过于紧张,也许是时间问题,也许是自己给自己过多的压力,总之,最后的作品是大家都不满意的。但无论如何,我们在人数少,任务重,压力大的前提下,团结合作坚持将完善的作品呈现出来了已经很满足。在当天看,那已尽了我们最大努力。
在限时限题现场的创作中,我们团队三个人都各自发现了自身的问题,这是非常有价值的收货。
当天在对其他团队作品的鉴赏中,我也发现了编剧行业里大多数新人的心态问题--浮躁。话不多说,自己懂就好了。嘿嘿~~
很喜欢冠军得主的几个姑娘,就是不知道哪个是哪个,真想认识一下。好的创意难找,但是在已有的类型中找到好的突破口也是不容易的事!!!敢想敢做,有勇气有毅力,贵在坚持,在新思维的基础上后天努力学习写作技巧,分析好市场,判断准类型片,新人的机会早晚会来的。
这次比赛只参与讨论没有参与执笔大纲是很遗憾的,希望以后有机会吧,再次挑战如戏的“变态赛制”。
「如戏用户:赵鹤松」
1、建议把晚餐环节修改为一个可以所有队员坐在一起吃饭的过程,增加大家的交流。
2、建议围观的观众来后,大家能快速看完剧本梗概或者世界观,然后各自选择支持的队伍,这样能让观众参与进来,一块帮选手们讨论,准备评委提问之类的。
总之整个过程还是很好玩的,对于下期去参赛的朋友们,友情提示,现场不供应含酒精饮料及垃圾食品,请自行准备。
「如戏用户:张小禾」
喝了点小酒跑过来回答,词不达意不要见怪~
碰巧比赛当天我们组也喝了酒,达达姐事先就通知过我们,会带一瓶香槟过来。本来对于这瓶酒是写作中途开还是宣布名次后开我们还有争论,但万万没想到比赛刚开始我们就喝光了……五个酒鬼。
这次活动给我了一个非常棒的体验,主办方从场地到各种细节都做得很到位,五位小伙伴一见如故,整个过程都嗨得飞起。像我这种半年才抽一包烟的人,那天被涛哥拉着连抽三四根,也是太兴奋了的缘故。最后的结果也让人满意,不过如果我们故事再完善些,应该可以争取更高的名次。技不如人,享受过程吧。
说回比赛相关,这次的题目有个槽点:在网络剧和电影中任选其一,然而给出的两个题目明显是电影的体量。封闭空间写成网络剧,容易陷入单调乏味的境地,因为观众对于新的一集是有期待的,就连《越狱》《迷失》这样的神剧也做不到单单一个场景。多线叙事放到网络剧里则显得无足轻重了,同样是体裁的原因,剧集的战线天生就拉的够长。不过这两个题目确实考验剧作技巧。
参加本次比赛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在于评委了。黄海老师关于“主角光环”的一番论述真是醍醐灌顶,就冲这段点评,我也觉得此行不虚。而且张小北老师和黄海老师我仰慕已久,这次不仅见面还能出现在同一张照片里,想想眼泪都要掉下来。
感谢如戏举办的这次活动,祝「如戏·故事+」越办越好。
「如戏用户:王博」
比赛之后五小时我就一头扎进剧组,开始了三天一共睡十二小时的史诗般战斗。以至于比赛当天的记忆已经失去了。谢谢你们帮我回忆起这么多,貌似我还上去演说了。。正在看大家的评论,没错那天真的是好棒。年轻人们力量很大。~~
我所在的王雪组集体对我们的故事不满意,原因是没创意。所谓缺啥喜欢啥,看别人的都觉得特好。
组委会制造了比赛需要的看似轻松实际紧张的气氛,以至于一切荣耀都来得气势如虹。对于我个人来说,比赛最大的意义是看到了更多创作的可能性。就这样吧,让青春绽放出炸药包一样的光芒。
本文为作者 如戏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68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