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布光连载二——布光入门——转自《数码影像时代》
连载一网址:http://107cine.com/stream/6852/
2-1-0布光本意
电影制作已经走过110年,今天,摄影机和照明设备已经进入家庭,到处可以看到旅游摄影、婚庆摄影、运动会摄影等景象。高清数码摄影微型化、智能化以及高感度在大众生活中的普遍运用等,从物理指数来看,确实普通家用照明,不需要刻意去布置灯光也能够记录各种各样的影像。如同某些广告鼓噪的那样“一支蜡烛能够拍摄电影”。
但是,这样拍摄的影像为什么不像电影或电视广告一样给人很深的印象呢?初步接触拍摄的同学们认为:没有钱来租借灯光设备,一切都无从谈起。这种想法不完全正确,灯光师通过布光技法创造美观的、给人留下印象深刻的影像,其原因不是经费,而是他们具有自由支配光线的技法。通过布光处理,景观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那么,动手布光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打光是保证必须的光亮
在光亮不足的环境下不能随心所欲拍摄。灯光可以提高环境的亮度,保证必要感光亮度。
打灯光是促使颜色鲜艳
影像的颜色和拍摄时充足的光照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要是没有充足的光亮,无法指望颜色饱满;要是睹处没有基本光照,所拍出的影像就会黯然失色。
另外生活中光线分布复杂,被称作为“色温”的问题客观存在,需要布光来解决。
打灯光是视觉创意
导演对光效的设想是一种场面调度,称“视觉诱导”,光线的安排是不可缺少的。灯光可以改变所拍摄的事物,并且让现有的生活影像发生很大的变化。“拍摄对象的影像是由灯光来决定的”,这一说法一点也不过分。
例如一个坏人把抢对准了一个女孩,不同布光处理,其心理冲击是不同的。
如果把以下的饮料水照片给孩子看,问那边好喝,一般的回答是右边的好喝。因为右面的通过改变自然光的处理,具有表现“好喝”饮料的创作意图,也就具有布光意志。
为什么我们的东西不如画报那样漂亮,不如电视广告那样影像鲜明?这是因为我们不能支配光线,没有摆弄光线的能力。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光线和学习打光技法,我一边介绍实例,一边介绍相关知识和诀窍,从各种角度渐渐地揭开打灯光的面纱。
2-1-1观察光源
电影布光和演播厅布光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的。
演播厅是为了制作电视节目,照明工作程式化,灯光一排排地吊在架子上,光位可以自由选用,光量控制用遥控开关操纵,有点像制造产品的车间。电影故事的环境是春夏秋冬,天南海北,对于现实生活人居环境的光线特征需要观察和理解才能把作品搞好。
现实生活的照明光源大体可以划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两大类。自然光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太阳光。人工光中有钨丝灯、日光灯和公路上的水银灯。
在影视灯光领域中,影视场面有必要明确和设定“光源”环境。特别是人工光源的场合,是钨丝灯还是日光灯?不同的设定所产生的气氛会完全不同。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场景,前景有三条马路,两侧马路是蓝色的,中间的马路是黄色的。假如我们选择在这里拍电影,如果“光源”不明确,稀里糊涂地拍摄一个一个的镜头,连接起来会乱七八糟,发生跳光现象。
即使剧本设定夜景,那儿是灯火通明的大街,还是月光的世界,其布光的方法也大不相同。
因此,首先要确定这个场面和环境应该是什么光源。我们应该学会观察千变万化的光源。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认真地观察形形色色的光源特征,特别是人工光方面,霓虹灯、烟花、火光、电脑屏光等。为了更真实地表现这些场景气氛、只有去观察那种场景光源。
2-1-2色温
色温是一种表述“有色光”的方法。
最通俗的解释,色温就是“光的味道”。低色温是红色味道,高色温是青色味道。
生活中的光线都具有偏色特性,称“有色光”。人们已经养成习性是把“有色光”看成“无色光”。任何人都无法看到“有色光”。即使戴上有色眼镜,这个世界光影仍然“感到正常”。即使长时间佩戴有色眼镜,适应后也会感到没有颜色了。
我们从炭火发光现象中发现,只要加强火力,炭火就会从红色-橙色-黄色-白色,依此发生变化,由此人们知道有色光和温度存在着一定关系。这就是“有色光”消失的现象。
通常人们测量温度是用“摄氏温度法”,有人称它为“撮某”,也有些人用“华摄温度法”,也就是“华某”,还有人用“凯氏温度法”,也就是“凯某”。“凯某”是以地球上物体最低温度作为“零度”的计量系统,称“绝对零度”,我们知道地球上物体最低温度是摄氏温度零下273°,这就是所谓的“绝对温度”。“凯某”的想法是既然物体的温度和发光颜色有关,那么就应该从“绝对零度”开始研究。以后当人们谈论光的颜色就采用“凯某”的作法,这就是“凯氏温度法”。记号K,简称“色温”。也有称“色温度”。
因为光线色温和影像颜色有关,一般数码照相机的菜单上都有色温设定。如:3200K;5500K。
研究表明,发光体温度越低,颜色越红,发光体温度越高,光颜色越蓝。艺术专业的学生们知道上述基本道理就可以了。
我们生活中的光源都是有颜色的,请看如下示意图:
我们拍电影需要一个稳定的“有色光”,不然拍到的影像一会儿红味道,一会儿蓝味道,没法欣赏。一般我们选择稳定的“有色光”,有高色温光源5500K和低色温光源3200K这两种。于是制造灯泡的商人就制造了用于拍摄电影的两种灯泡。随着影像文化的普及,高色温光源5500K和低色温光源3200K作为两个标准也渐渐普及,成为影视常识,并且利用这个“常识”可以玩弄一番“光色”,给影像添加味道。
高色温光源5500K
太阳光直接照射的情况下,大约5500K的色温度,这种光叫“日光”,所谓“阳光直射”,是太阳直接照射时的色温度。多云天气,日光通过云层时,色温度大约达到6000K以上。
低色温光源3200K
钨丝灯的光源的基本色温是3200K,但是灯炮长时问使用会老化,其色温就会降低一些。
光源是有色温的,分为“日光型光源”和“灯光型光源”二个种类,也叫做“高色温光源”和“低色温光源”。
实际生活中光源很微妙。日光灯可分为白色、昼白色和昼光色。在影视制作中有比较专业的日光灯,以A的数量来评价荧光管,AAA表示级别高,称为3A荧光管,其色温比较好,大约是4500K-4800K。这些色温值,因灯管寿命和清洁等因素会有所变化。
2-1-3正光源的概念
正常光源如彩虹由七色组成,彩虹是自然光的分解现象。
摄影的“正常光源”概念,是指通过校正“有色光”,可以正确还原物颜色的光源。例如数码摄影机上都会有自动白平衡,设定之后可以把“有色光”自动校正成为“无色光”。
玩弄色温(WB)
在数码摄影中可以利用色温特性来再现特定的光源,这是色差运用技法。
具体做法是在调整白平衡时,用偏暖色的白纸作为“白标准”来拍摄,摄像机会偏向冷色调;同理,用偏蓝的白纸作为“白基准”来调整“白平衡”,摄像机会偏向暖色调。也可以在制作后期通过电脑来调整画面的颜色。
如果想再现月光的味道,可以依靠照明来表现。照明光线比摄影机“白基准”色温提高1000K-2000K,颜色会发蓝。画面带有蓝的冷色调,可以明白地表达夜晚气氛。
如果你想要再现爱迪生电灯泡的味道,例如,设定场景为饭店、酒吧等,这些场所的布光,常常比“白基准”色温降低500K左右(3200-500=2700K)。设定场景为商品展现厅也要降低色温。事实上,许多高档商店内部安装调光设备,在商品范围把照明降低一些色温来吸引顾客的眼球。专家认为:用桔黄色光线作为记忆色来展现商品,其效果最好。实际上,影视制作中常常利用商店原有照明条件,调整3200K色温让环境有一点红色的味道。
2-1-4光的度量衡
拍电影要利用光线,那么我们就要知道光是什么东西。
人类和灯光打交道有170万年历史,证据可查于中国云南的元谋人遗迹,而我们正真对光的认识只是百年的事情。
这里介绍一些与布光有关的知识。
光的亮度
自古以来,东西方都以蜡烛为基准来度量光的亮度能,称“烛光”,汉语叫“支光”。例如:1支光、2支光、3支光……N支光。
爱迪生发明灯泡以后,中国人把“支光”和电灯瓦数的概念联系起来,至今还有“这盏灯是100支光”,“一支光也能拍电影”的说法。
随着科技发达,灯泡发光效率获得提高,一个瓦数的灯光可以发出许多“支光”。于是需要对光亮有个统一的说法。1967年国际度量衡协会规定:白金熔点1774°作为光源,它的60万分之一面积(m2)的光量度为]“烛光”,单位康迪拉(cd),称“原始依据”。
按照这个“原始依据”发生了如下光的度量关系:
光源亮度(光度)-物体受光度(照度)-物体反光度(辉度)-人眼感光度(感度)
对于电影布光工作,物体受光度(照度)概念是最重要的,也是容易发生误解。
“照度”的定义是单位面积的受光密度。
照度和光源的关系和距离有关,距离越大照度越小,距离越小照度越大。同照度,由于光源距离不同,会形成“照度反差”。
计算公式为:照度=距离-2
同学们都知道淋浴现象,距离出水口越远,淋浴水的密度越小。从物理量来说,光的密度和水的密度是样的道理,光的密度越小越,其照度越弱。
因为,照度=距离-2,依据教学公式可以知道:
距离1、2、2……n(米);
照度1-2、2-2、3-2……n-2(1x)威指数递增,即1、1/4、1/9……
“照度反差”现象对布光非常重要,灯光师就是利用“照度反差”原理在银幕空间上制造明暗效果。
2-1-5亮度的物理和心理
一般而言,物理上的照度和反映在心理上的亮度之间存在着二倍比例关系。
你在拍电影时只要说,“我要增加一倍光量”,或者“我要减少一倍光量”。这样你就可以获得你心理上所需要的亮度。
在第一章我们已经知道“明暗级别”,实际上就是心理亮度的度量方法,在布光中也非常重要。银幕上的亮度级别是照度的2倍关系。数学公式为N平方。
另外,现代公共社会生活的照度都有国际标准。文化游乐场所的照度标准如下(1986年国际标准):
照度可以用照度计或曝光表来测量。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公共照明,必须达到规定标准。
按照上述公共照明标准,数码摄影机感度500的设定(光圈F2,照度75LX)可以满足文化游乐等场所拍摄。
现代城市公共场所的方方面面,都有所谓的国际标准。公共照明也是如此,例如机场、体育馆、大商场、超市等等,拍摄前要查阅相关资料,这样就可以做到心理有数。
2-1-6频闪问题
有的数码摄影机可以设定拍摄频率。例如24P、25P、30P等。如果设定不当会发生画面频闪现象(Flicker),行帮语称“非加非”,原来是指有规律的闪光。
上述原因是荧光灯和水银灯是利用气体导电发光,所以有忽明忽暗现象。电源频率和摄影机的快门频率不一致,画面的光线会产生如电扇一样的闪动光影。中国大陆地区的民用电源周波数在50Hz时,摄像机设50i或者25p没有问题,设定24P模式会发生频闪现象。台湾地区电源周波数在60Hz,摄影机设定60i或者30P没有问题。
2-2-0布光基本道具
在商业电影制作中,灯光出租公司提供的器材价格偏高,对于学生来说太昂贵了。其实许多东西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加工获得的,在此介绍自制道具的做法。
2-2-1反光板
反光板,一般也叫“锡箔板”,它是反射光线的器材。特别是大晴天,可以发挥太阳光的反射威力,自制反光板可以利用的材料有白色的文具纸,它和镜子和塑料板不一样,呈现漫反射光线,光感柔和,是合适的反光道具,家用装饰品商店和文具商店都有出售,有时还非常便宜。
另外还有一种学名叫做“聚苯乙烯泡沫板”的材料(EPS板),俗称“泡沫板”、“米菠萝”。原来是防振保温材料,建筑材料商店里有出售,非常便宜。如果帖上银色纸片,正面是强反光,反面是柔反光,物尽其用,非常方便。
2-2-2灯具
夹子灯
夹子灯携带方便,有灯罩和灯泡组成,其特点是灯座上有一个大夹子,可以夹插入或者夹在家具和建筑结构上面。其插口是螺旋型,灯罩大约50元左右。
夹子灯的灯座是螺丝口规格,适合任何家用螺丝口灯泡拧灯座上。图例上的爱迪生灯泡如同葫芦形状,后面一半涂有反光银膜来提高光照效果。还光三基色摄影灯,125W价格在40元左右,最近LED节能灯发展迅速普及,图中像葵花形状的LED灯大概150元。
另外也可以把夹子灯夹在木杆上,伸到远处给演员“补光”,就像似钓鱼。
LED电瓶灯
在室外或夜晚拍摄时候,有时没有电源,如果使用照明的小发电机当然很好,但发电机声音太大,容易影响别人,所以需要隔开声音。另外,如果录音的话,需要使发电机远离摄影机。要考虑各种各样的事情,轻巧的、机动性好的电瓶灯常常作为首要选择。通常LED电瓶灯电压12伏特,如果还不方便,还可以使用12伏特的汽车电瓶。汽车备用品商店有12伏特灯泡,买来做个小灯具就可以当作拍摄灯光使用。
今天已经进入LED灯时代,这是学生电影的福音,其轻巧方便,光照效率非常高。作为携带式照明灯充一次电可以使用好几小时,这种照明灯也经常被用于婚庆摄影场面中。
永诺牌LED摄影灯,型号:TTV-160,LED灯数160颗,色温:5500K,电压范围9V,价格300元左右。在夜景拍摄时给人物脸部使用的灯具,光度达到4米,100f(lx),ISO800时,光圈F2.8。
三基色日光灯
这是一种摄影日光灯,轻便省电。主要用于调整环境亮度,光质良好,价格约450元。
红头灯
这是一种调焦柔光灯,主要用于人物照明,光束范围可以调整,价格约300元。这是摄影主力的碘钨灯。
2-2-3附件
C型灯架
C型灯架,俗称“魔术腿”,适用于影视照明的大型的附件和重型灯具的悬挂,大小两种规格。大号架最高可伸至3米,横臂长1米,价格约600元。
黑旗板和纸框
黑旗板是用来遮挡光线的工具,可以遮挡不需要的光线。纸框是用来扩散光线,可以获得柔光,尺寸规格60×90cm。黑旗板和纸框可以放在“魔术腿”灯架上使用,价格约150元。
另外,拍摄现场会经常用到文具夹子、描图纸、黑胶布和手套。
有了上述布光道具你就可以试着拍摄小成本电影了。这里介绍影视照明在一般的照相器材城里都可以买的,反光板等消耗品在网上也可以找到。
比较专门的影视消耗品出售单位,如上海地区有艺影公司,上海老沪闵路1488号。
2-2-4布光空间和银幕空间
布光空间有四个,如同几何数学中所规定的四个象限。
光源在银幕空间上只有左右之分。
VL为摄影方向,决定人物和背景的关系。
NL为演员方向,呈现人物造型特征。
KL为主光方向,依据环境塑造人物。
2-2-5布光思路和程序
接下来讲解如何布光的问题。
第一章里我们已经知道好影像的三元素是“侧光”,“明暗”和“立体感”;在摄影现场的工作思路是:1.设定侧光,2.调整明暗,3.强调立体感。
设定侧光的位置和左右方向
摄影机决定了拍摄环境之后,要考虑主要光源的设定位置和左右方向。白天有太阳,室内有外部光线从窗户流入室内;晚上有电灯,这些自然光源的位置和方向成为各种各样电影场景的主要光源。
布光的任务之一是对来自于光源的光线需要补偿,更重要任务是再现观众“心目中的自然”的重要任务。尤其对故事片而言,表现“心目中的自然”的任务特别重要。
没有侧光的光线,大阴天、大雾天,照相机用闪光灯,电视新闻用新闻灯,这种光照大多数没有左右方向,即等量光比较严重的情况,这些光照是不符合观众“心目中的自然”。在实际拍摄中应该尽量避免等量光。
布光的第一步是推敲摄影视点(机位)和演员位置(人位)的关系,主要光源的设定的依据应该从哪里来。
如果房间的窗户在演员的右侧,那么光位应该设定在演员的右侧。学生电影常见的错误是场景中窗户在演员的左侧,可是演员光是右侧光。这不符合观众“心目中的自然”。
窗户在演员的左侧,人物主光应该从左边过来。如果窗户在演员的右侧,人物主光从右边过来,这就符合观众审美心理。下面的照片布光有问题。房间主要窗户在画面左面,阳光也是从左面射到房子里,可是演员的侧光从画面右面过来,不符和观众审美心理。
布光的第一步,推敲安放适当的侧光位置
侧光是从左边还是右边。镜头A,侧光从左边来,不符合观众“心目中的自然”。镜头B,侧光从右边来比较自然。
设想好的主要光源,就叫做“主光”。它就成为打光最重要的基本光(Key Light),这基本设定的位置把握好了,即使一个灯光也可以创造出有表现力的好镜头。
布光的第二步是调节明暗
布光要领是调节明暗。
布光效果的原点是“主光”。确立场景的光源只是决定了主光的方向性,“主光”的位置不同会生成正侧光、斜侧光、上侧光、前侧光、后侧光,这是没有限制的,自由的。
那么,在画面中没有光源依据的环境下,应该依据哪方面来确定新的“主光”位置呢?
首先,我们要考虑:1.侧光发生影子,2.受光面,3.阴影面的明暗反差比例。从物体的形态去考虑侧光的位置来打光,要考虑物体上的反光特点如何。为了很好地传达所拍影像的立体感和质量感,考虑明暗对比度是最重要的工作。
其实,主光的奥妙就是处理影子,然后是处理明暗对比摩。
我们希望光线所到达的地方会产生明暗关系,并且自由处理明暗反差比例。这就所谓控制明暗对比的技能。
布光的第二步是调节明暗:“主光”照到物体的右面,其左面的部分会过于阴暗,这时从右面放置一块反射板来进行补偿。参考如下:
这种方法就“一举两得”,能以一个灯做二种类别的光亮处理法。但是,反光板必须放置在画面以外。如果“机位”设定为全景,反射光无力到达被摄体的位置,这种情况,为了处理阴暗的部分,必须另外增加个灯光采辅助我们处理阴阳关系。
在布光入门阶段,补偿阴暗的光位,不能放在“主光”相反的地方,应该放置到摄影机的正后方。这样正面投射光线,物体投影落到物体后面,利用物体本身来掩盖其影子。因为多一盏灯,必然多一个影子,画面上应该避免发生两个影子。所以辅助灯光放到摄影机背后是理想的。对这个新增加的灯光,叫做“辅助光”,也叫“辅光”(Fill Light)。
布光的第三步是给演员添加逆光,让头发的轮廓从背景中浮现出来
复数灯光的优点:
成为支配地位的“主光”是必须的,如果能够处理明暗对比度,调节“辅助光”亮度就可以创造出更加生活感的世界。
如果再增加一个灯光可以让物体轮廓清楚,并且还可以提高表现力,创造物体的质感、量感和美妙的光泽。基于这样的考虑再增加一个灯光,称为“边光”、也有称“修饰光”、“润色光”、“神韵光”。
这些灯光,从摄影机方向看去,光位处于演员的背后。依据直观,灯光师把从演员的背后照射过来的光线,叫做“后侧光”,俗称“逆光”。
布光的第三步是给演员添加逆光,让头发的轮廓从背景中浮现出来。
增加灯光能够提高影像表现力。但是盲目粗暴地增加灯光,不仅达不到效果,反而会发生问题。因此,学生必须牢记照明基础知识。
散射光线的效果
直接照射物体的灯光,叫做“直接光”。因为没有对光线进行任何处理,所以也叫“生光”。就像我们对没有处理的食物,把它叫作“生食”、“生面”一样。“生光”是强力的,它可以到达很远的地方。容易让人感到“生硬”,具有一种强硬的表征,所以又叫它“硬光”。不过“硬光”不是坏东西,只是因为比较难以对付,直接运用到电影表现上去会显得太生硬。
因此,一般的情况下,打光要挂上一种让光线扩散的材料,使生硬的光线改变成为柔和的光线。这个扩散光线方法是照明实践的必要技巧。
下面的照片就是一个例子。就像这样,用描图纸或石蜡纸挂在灯前,或用半透明的塑料纸贴在一个铁丝框上,挂到灯具照明发光部位。这样生硬的“直接光”透过这些材料就会相当柔和。
另外,布光会产生多余的“影子”,这是核心问题。为了避免“影子”的发生,需要光线柔化技术。
柔化“生光”还可以抑制光线的亮度。光的对比度过大,影像生硬,积极地运用柔化技巧,可以改变光线表征,成为我们想要的东西。
总之,“生食”需要加工才有味道,同样道理“生光”也需要加工才会变成我们想要的“光质”。所谓“光质”就是光的味道。
接下来我要介绍打灯光的基本程序。2-3-0布光顺序
下面是学生在这一章的练习题,要求布光步骤分为两大二步骤:
A考虑基本布光:1.设定主光,2.平衡明暗;
B考虑表现布光:3.勾画轮廓,4.添加光泽。
课题1 设定演员主光
学生作模特儿在演播厅里。这仅仅是灰暗的画面,只有演播厅的工作灯照明。
那么假定画面左侧有工作灯,主要光源就决定为左侧光。安放一个灯看看,脸部有了明暗反差,但是比较生硬。调整主光位置看看,前侧光时演员明暗有所改善,但是已经到了极限,还需要添加“次生光”,需要辅助光来解决问题。
这样所谓的“基本布光”就算完成了。作为新闻记录片拍摄可以得到满足,如果要求画面漂亮就要运用表现布光的手段来完成。
所谓“表现布光”就是在自然的基础上,考虑如何让演员更靓丽,也可以增加一些绘画和戏剧意图的布光方法。根据目的,有称“效果光”和“修饰光”。
课题3 勾画演员轮廓(主光+轮廓光)
基础布光完成以后,演员的脸部有了明暗反差过渡,可是头发还看不清楚,需要在头顶上方安放一个灯位。
为了看清效果,避免干扰,把主光和辅助光关掉为好,专心观察演员的轮廓状态。
这给演员添加头发上的光线,不是必须的,是为了演员好看,就像给演员化妆一样,给头发抹油。
这样(主光+轮廓光),演员的头发到手臂有轮廓光,发生了立体感。可是,人物的脸部缺少次生光,显得生硬。接下来打开辅助光(主光+辅助光+轮廓光),看看演员光的总体效果。
课题4 总体光效果平衡(主光+轮廓光+辅光)
课题5 添加边光
最后是画龙点睛,需要考虑肤色的鲜活感,给演员脸庞增添光泽,会更加好看。这个工作就是用光给演员细致地化妆。
一般来说从反光的位置,按照灯光用途,可以称“边光”、“轮廓光”,其目的是为了在物体上添加“光泽”。因此,边光也好,轮廓光也好,通过调整反侧光的位置有时可以做到“一灯兼用”。
总之,同学们首先要认真考虑现场的自然照明状况,设定背景和演员的明暗对比,一边观察“主光”的特质,设定应有的光位。
然后观察演员脸部阴阳反差,安放反光板的位置。最后我们要考虑依据照明所希望的出现的艺术效果。如有必要,我们还要进步运用“逆光”和“边光”来增加立体感,添加味道。其基本道理和做菜一样。
上面所介绍的学生布光练习题,基本良好。其实灯光师傅有更便捷的布光步骤,参考如下:
1 主光照明
设定侧光方向,给演员投光。其亮度比环境光亮一些为好。
2 轮廓光照明
为了避免视觉干扰,首先把演员轮廓光确定下来比较有利。灯光放在后侧高处。
3 辅助光照明
辅助光位应该放在摄影机后上方,需要加柔光纸,柔化影子,调整演员明暗关系。
4 修饰光照明
增加边光,给演员添加光泽,属于画龙点睛手法。可以和轮廓光兼用灯。
5 背景光照明
常常利用现有的自然光线,视其为自然环境光。
一般布光空间概念图:
这个场景中灯光分工说明:
1 左上方为人物主光,表现人物特征;
2 右反侧为人物轮廓光,勾画人物线条;
3 上侧为辅助光,调整人物影子的浓度;
4 正右侧为背景光,制造背景光束表示故事事件;
5 左右纸张来扩散光线,具有修饰作用,目的是模仿次生光的丰富度,使整体影像更有柔美感。
布光练习
1 模仿伦布朗三点布光法;
2 模仿维米尔以形显光布光法;
3 模仿拉图尔夜光布光法;
4 模仿卡拉瓦乔明暗对照布光法。
本文为作者 银河第三站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