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涛:什么叫做「影视责编」

2015-07-13 12:05
本文作者/如戏 ID:朱志涛
注:本文版权归「如戏」用户所有,转载请与如戏君联系

朱志涛:什么叫做「影视责编」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部电视剧或者电影的片头字幕上有:文学策划、文学责编、剧本统筹等类似职位。
这个职位通常与编剧署名挂靠的最近,却往往容易被忽视。

事实上这个职位通常负责剧本的选题或者剧本内容的质量把关,是影视剧创作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角色。

影视责编、策划(在国外又被称为剧本医生),在国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在剧本质量上话语权与制片人相当,通常由剧本创作经验丰富的编剧或对剧本创作规律和技巧相当娴熟的专业人士担任。

在国内,一部剧的题材、风格、主题通常是制片人来决定,而当制片人找到自认为合适的编剧后,责编的工作便开始介入,责编通常要代替制片人或者公司主管与编剧进行业务层面沟通。理想状态下,一个好的影视剧责编不仅能够让编剧在创作时拥有一个好的创作心情,同时能够及时发现剧本中存在的问题,并与编剧商讨解决的方案。

而事实上,国内的影视责编、策划在编剧地位提升的同时,并没有得到更多的重视。主要原因大概有两个:

一是国内责编的专业程度不够。很多影视公司聘用的责编或文学策划事实上都是经验不足毕业生或仅仅从事过文字工作,对剧本本身的创作规律就不是很精通,在对剧本提所谓修改方案时,更多的是凭借自己的阅读感受、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判断,而不是尊重剧本基本的创作规律。

这就容易在开剧本会是发生“我觉得这个剧情应该是这个样子的”而编剧则可以认为”剧情也可以这个样子啊“,这种凭直觉提意见的责编在国内影视公司十分常见,也容易引起专业编剧的不满,编剧认为责编应该是对我的剧本加分的,而不是找一帮不太懂行的小毛孩子对我指手画脚,所以国内责编本身整体质量不高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二是责编价值无法直观体现。优秀的责编在整个创作团队中,是实至名归的幕后英雄。一部剧的成功,或许能够让演员、导演、编剧甚至制片人在行业内外迅速打响知名度,甚至名利双收,但很少有人会去关注一部成功的剧背后,剧本责编是否贡献了力量,而且也确实没有办法判断。

一个责编的作用有多大?事实上,编剧心里是最清楚的,往往有些编剧喜欢自带责编或者推荐自己用过的责编,这其实是对责编上一部剧的工作给予的最大的肯定和认同。

由于影视责编在国内的劳务价格普遍偏低,普通的几千一集,顶级价格也不过一两万,相比编剧动辄十几万、几十万一集的价格相距甚远,而通常责编都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甚至于在很多情况下需要自己动手修改剧本,或者剧组开机后代替编剧进组发扉页(增加剧本戏量),所以经验较为丰富或人脉相对广阔的责编很多转型成为了编剧,且不乏成功之人。

这也造成了一个现象,公司终于通过几个项目培养出一名优秀的责编,然而没过多久,责编便自立门户自己转型写剧本了,所以在大量影视公司中都存在影视责编始终处于一个青黄不接的问题。

行业当中较为知名的影视责编甚少,这也和我刚才说的原因二有关,但常在行业内开剧本会,通常大家心目中都会有一些比较认可的影视剧责编。

以我个人的经验,相对来说,大型影视公司的文学总监在充当责编的角色会相对称职一点,抛开一些主要负责购买影视版权的负责人,很多文学总监、策划总监、创作总监还是比较专注于剧本本身的质量,而且大多数都是中戏、北电、军艺、上戏等专业院校文学系、导演系毕业,本身拥有创作基础和专业素养,事实上,这一部分人是影视公司最具内容价值的财富。

总的来看,影视责编在国内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剧本医生“一词如今在行业里也会被偶尔提到,但真正被影视剧创作视作不可或缺的一环还远没有。

如何提升影视责编的专业门槛?怎样让影视责编的地位和价值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这些问题都有待行业一步步走向成熟后慢慢解决。
本文为作者 如戏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67031
「如戏」有一个理想——为全世界的影视行业从业者提供一个温馨的客栈。在我们看来,所有正在、准备乃至曾经为电影奉献着青春和热情的人,都是如戏小栈的客人。
扫码关注
如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