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中尔的故事

2015-07-06 11:26

宋朝时期,理学家朱熹与道学名家白玉蟾同时在一座山上各开一个学馆(古代人喜欢依山傍水办学校,现在人喜欢在城市中央办在平地上),分别授业教育学生学儒和学道德。从修于朱熹的学生和从修于白玉蟾的学生经常在一起交流。白玉蟾的学生在谈到自己老师时非常崇拜,提到教学中发生在学馆内外、自己身内外的许多奇迹,引起了朱熹学生的兴趣和不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奇迹呢?回学馆后就问朱熹:“某某事情,白老师为何能分析得那么准确呢?”朱熹回答:“偶中尔”。“偶中尔”现代语意是“那只是偶然的”、“碰巧的”、“瞎猫子碰到死老鼠——不足为奇”。问的次数和问的学生多了,朱熹一概以“偶中尔”回答自己的学生。“偶中尔”三个字传到了白玉蟾的耳朵里以后,他只是微微一笑。
在一个春天,两个学馆恰巧同时游山踏青。途中大雨滂沱,朱熹和两个学馆的学生们,都纷纷跑到大树下避雨,唯独白玉蟾坦然自若,不避不躲、不慌不忙地在风雨中的山路上,踱步从容而行。不久雨过天晴,大家纷纷从避雨处走出来聚到一处,大家基本都淋湿透了。此时,朱熹却发现白玉蟾虽然在雨中行走半天,全身却找不到一处湿痕,颇为奇怪地问:“你怎么一点也没有淋湿呢,真奇怪?”白玉蟾笑了笑,回答说:“偶中尔”。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引得在场的学生们都朗声大笑起来,一时传为佳话,被后世一代代地传下来了。
这个故事深刻地说明:离开道学,只讲理学,不将“象、数、理、炁”整体地把握住,并且真实地进行体之于身、修之于身的实践,也就丢失了道和儒的根本。抛弃祖先们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那不是在犯罪吗?!重理不重实践,也就僵化了道和儒的思想和实证方法。可惜的是,我国自古流传而下的同步开启人类智识和慧识、双向同步开发的教育方法,自朱熹二程(程颢和程颐)之始,就被无情地阉割在历史的进程之中。
选自中央编绎出版社出版《中华国学道德根》第187页
来源:偶中尔的故事 | 德慧智文化传媒官网
本文为作者 德慧智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66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