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绣》纪录片的创作手记--调色部分

2015-03-24 15:45
片子拍出来后,邀请老朋友调色师李文涛帮忙做了调色。调色部分的手记也自然是由文涛撰写。

 《苗绣》纪录片的创作手记--调色部分
《苗绣》纪录片的创作手记--调色部分
初次为苗绣调色,是一个大约1分钟左右的版本,较短的篇幅和节奏感很强的剪辑节奏,本身项目又是时尚圈发起的,当时自己的第一感觉应该把画面呈现的更加浓烈和风格化一些,整个调子偏暖,苗寨人大多身着蓝色或紫色服饰,我在中间和亮部层次赋予了暖黄的倾向,互补的色彩对比产生了比较强烈的视觉效果。

在数个工作日后拿到10分钟完整版本后,看完后和之前版本的感受区别还是很大的,整个影片多了一份隽永悠长的气韵,更完整的展示了苗寨和苗绣艺术的原生态风貌,将之前版本的浓烈的色彩风格放到10分钟的篇幅中就有些刻意,和影片传达的意境很难契合,很多生动的色彩细节也极有可能被人为的色彩倾向掩盖掉。

那么是否能寻找到一个更符合影片的色彩风格将很大程度影响到最终影像的传达,幸好,导演王羽成在听取了我的建议后,在考虑过预算时间客户沟通等诸多问题后,决定在最大程度上支持调色师对影片的色彩来一次改头换面。
那么在这样一部同时包含了原生态文化和现代时尚元素的影片中,该用何种色彩来表现呢,在我的想象中,最终呈现的画面应该是纯净,自然的,古朴不失活力,符合东方审美意境的,在忠实还原色彩的基础上还应有一些表现性的意味在其中,色彩对比关系是含蓄和经得起反复品味的。
《苗绣》纪录片的创作手记--调色部分
在调色中,大的操作思路是首先确立主基调,把整体上处理为以饱和度略低的近似色---青蓝绿为主的调子,视觉上给人自然隽永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又强化一些局部小面积的色彩来加强整体色彩关系的对比,包括肤色,服饰,房屋中的一些暖色,这种色彩间的对比强度是相对较弱、服从在整体基调之下的,但对画面仍起到了增加活力的作用。
《苗绣》纪录片的创作手记--调色部分

《苗绣》纪录片的创作手记--调色部分

 因为少数民族服饰和国内南方自然环境的特点,片中的色彩多略杂且饱和度较高,需要对整体饱和度做一点抑制,让其保持在视觉上舒服不刺激的程度,同时对画面中的局部,包括对绿色的植物,各种颜色的服饰等等都做了各自程度不同的饱和度或色相调整,这样的调整本身不会影响到整体色彩倾向,同时可以加强或减弱画面局部的色彩对比关系,对活跃画面有很大帮助。现在调光软件内部色彩精度一般都达到了32bit Floating,也大多内置了色相映射,色相映射到饱和度等曲线功能,所以很多情况几乎不用手动的进行选色工作,就可以快速的实现对某个色彩的单独调整,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调色师的效率。
《苗绣》纪录片的创作手记--调色部分
《苗绣》纪录片的创作手记--调色部分
《苗绣》纪录片的创作手记--调色部分
 苗绣作为包含一定商业诉求的纪录片视角的作品,和一般意义上纪录片不同的是,此种类型的调色既要有符合纪录片美学的自然风貌,但同时仍要在此基础上,为影片赋予色彩的个性,当然这种个性是含蓄而不张扬,需要慢慢体会和品位的。
最后要特别感谢本片导演王羽成,尤其对于前后版本色彩进行如此大的调整,导演也在时间预算都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予以了最大程度的支持与信任,调色工作才得以顺利完成。


本文为作者 羽成光影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6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