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另眼看《何以笙箫默》:经纪人Out了 ?

2015-01-15 14:47
如是 | 导读

果然学法的都不能好好看剧。最近团队所有成员都在追《何以笙箫默》,边看边做案例分析。可比起照片所有权的问题,我们更在意的是艺人萧筱、经纪人凯文与代理律师何以琛三人的关系反映出来的娱乐圈「去经纪化」趋势。

近日由顾漫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何以笙箫默》在东方卫视黄金档与各大视频网站热映。

在第2集里有这样一个情节:酷爱耍大牌的模特萧筱因不满摄影师赵默笙所摄照片,而撕毁了与其所在杂志社合约,并赌气扬言要告此杂志社。当她就此事咨询经纪人凯文与代理律师何以琛的时候,经纪人默默无语而何律师则建议以杂志社违约为出发点进行私下协商。

专栏 | 另眼看《何以笙箫默》:经纪人Out了 ?

无独有偶,在第7集中,萧筱不实艳照流出,当摄影师赵默笙找到可以澄清此事的原片证据时,经纪人凯文愤而决定起诉发表这些照片的所有五家媒体,何律师则建议仅针对首家发布照片并最具影响力的杂志社——品嘉进行起诉。
上述情节让人眼前一亮——当艺人出了问题,帮忙解决问题的不是经纪人,而是律师。而且何以琛的危机处理能力明显胜出经纪人凯文。

专栏 | 另眼看《何以笙箫默》:经纪人Out了 ?

合约事件中,何律师不仅迅速在合同中定位了涉及杂志社违约的条款,私下协商解决的建议反映出其出色的公关思维能力,而经纪人凯文则只能在一旁默默地打酱油;艳照事件中,何律师再次巧妙结合了法务与公关思维,主张应走司法途径表明强硬态度,并考虑到萧筱作为艺人的工作性质有必要与媒体维持良好的关系,最终提出了具体且有针对性的起诉建议。

经纪人两次都在解决方案的讨论中落为律师的配角,虽然从剧情上看可能是编剧为了突出何以琛「主角光环」的需要,有故意这样设计之嫌。然而当我们跳出剧情,会发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浪潮拍来,这一剧情正逐渐化入现实。
不管这是不是编剧的有心栽花或无心插柳,编剧所反映的情节却是真实的——中国正面临一个「去经纪化」的发展趋势。

在娱乐圈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信息不对称,经纪公司就像包办一切的大家长。艺人,尤其是在新人阶段,必须依赖经纪公司帮忙打理各种事宜。因为,这些公司享有艺人通向娱乐圈入口的渠道资源。如果没有他们的斡旋、沟通,新人们多半只能揣着明星梦,然后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在娱乐圈混得风生水起。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经纪公司的角色正在消解。不管是大明星,还是想要进入演艺圈的新人都可以很轻松的被联系到。社交网络媒体打通了原本单向通行的合作渠道,让合作需求可以迅速直达每一个艺人。

艺人能否获得机会,不再依托其经纪公司的强势,而是靠自己的头脑。你会发现,除了完全的新艺人,真正「久经沙场」的,是那些对自己的事业前途有着清楚的打算、希望将事业前途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精明艺人——他们明确自己的戏路、知道怎样做人、知道怎样从导演那里争取合作机会。这样的「成功艺人」,同时兼任自己的经纪人,联系业务、策划公关、制定商业发展路线,只需要一个听命于自己的助理帮忙处理日常事务。

专栏 | 另眼看《何以笙箫默》:经纪人Out了 ?

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让他们和他们的作品得以更直接地收获粉丝从而提高影响力。一旦他们能够有能力吸引粉丝,他们在谈判中也会取得更加优势的地位,粉丝和影响力也是他们可以获得更多机会的筹码。

因此,当原本掌握渠道的中介被颠覆,艺人便会经历了一次角色转换。要想在这场独立运动中玩得更好,初出茅庐之后,考验艺人的就是能否配置更加专业的资源,商务处理能力、谈判能力、合同风险把控、危机公关处理、专业技能提高,甚至是语言能力都成为娱乐圈的进阶砝码……这时候艺人需要聚拢提供这些资源的小伙伴,来处理「麻烦事」——《何以笙箫默》中的萧筱,就是找到了既懂得娱乐圈游戏规则,又精通法律的何以琛。

互联网的巨大影响下,传统经纪公司业务正在被拆分,其中间人的角色正在失去先前保持很久的不可替代性,影视业艺人的去经纪化或将成为行业趋势。

专栏 | 另眼看《何以笙箫默》:经纪人Out了 ?


图|范青 文|郑仪
本文为作者 如是娱乐法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59591

如是娱乐法

点击了解更多
如是娱乐法是由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生创办的娱乐咨询服务机构。团队专注于娱乐领域的法律服务,为影视、音乐、演出、新媒体等娱乐产业提供最专业的法律服务、商业咨询与产业政策咨询,旨在中国文化产业改革的市场背景下,为文化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保驾护航。
扫码关注
如是娱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