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十万个冷笑话》成票房黑马 影视众筹究竟能走多远

2015-01-09 20:34
专栏 |《十万个冷笑话》成票房黑马 影视众筹究竟能走多远

如是 | 导读

没有大明星、脱胎于网剧的动画喜剧电影《十万个冷笑话》(《十冷》)在元旦期间成票房黑马,三日累计拿下7660万。此片另一噱头是其官网上打出的「史上第一部众筹电影」,然而当初这部电影的众筹平台,也是中国第一家众筹网站的「点名时间」已经悄然转型,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影视众筹是如何操作的?它能给一部电影带来什么?又能在这个行业里走多远呢?

▋影视众筹:真的是众筹吗?

起源于美国的众筹,可被用于独立电影的融资,其一大亮点在于它可以让影片项目的创作者直接面向观众和粉丝,让他们成为投资者,绕开商业价值的单一衡量体系,活跃影视行业的创造力。

然而在中国,举办过众筹的电影,包括《十冷》、快男纪录片《我就是我》、《小时代3》、《小时代4》、《黄金时代》等,都「不缺钱」。《十冷》在2012年发起众筹时,幕后的万达、有妖气和炫动三家投资方其实均已到位。其最终的募集资金总额虽然达到137万,但众筹在这里更多的是承担了营销宣传和市场调查功能,帮助电影挖掘粉丝经济。

区别于此,2014年阿里巴巴推出的「娱乐宝」、百度的「百发有戏」虽被认为是影视众筹产品,其本质是将电影消费和保险、信托等金融产品捆绑形成消费信托,「众筹」资金也并未相应流入电影项目。

无论怎样,在中国影视行业,众筹不以集资为主要出发点和目的,而仅仅是作为电影商业运作的一个手段。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人用资金换来获得限量周边、提前看到电影、和导演制片人吃饭等回报,更像是加了福利的预售。

▋影视众筹能走多远?

在影视行业中,众筹能给投资人带来的回报,通过预售或点映本身就已经能够提供。但众筹相比预售或点映,需要更长的等待周期,这对于投资人来说,用户体验就相对差了许多。

从既有行业经验来看,影视众筹的成功并不等于最终的影片高票房。起源于2013「快乐男声」决战夜一个众筹赌约的《我就是我》,20天内筹到500万元的先例至今引为影视众筹成功典范,然而或许是因为众筹到上映的时间差使得快男已经严重「掉粉」,又不巧上映时间与《小时代》与《后会无期》相撞,在2014年夏上映时遭遇票房惨败。

《黄金时代》依托「百发有戏」募集资金超过1800万元,百度大数据预测票房可达2.3亿元,但实际票房因片长和文艺类型等因素只有五千万。《小时代》系列和《十冷》的票房表现,也很难归于众筹的举办,而更多是这两者本身稳定的粉丝群体成就了众筹与票房的成功。

这就是因为目前中国的影视众筹模式,都是在投资方资金到位情况下开展众筹。众筹褪去了集资的主要目的,无法让众筹投资人的意见,通过众筹的成功与否直接反应到影片是否制作中去。众筹仅仅是一个宣传手段,决定影片票房的仍然是影片质量、档期等因素。

而中国公众目前的消费习惯,又决定了中国影视无法实践美国的独立制作众筹。因为像Kickstarter——美国最大的众筹网站之一,聚集着的多是各种理想主义者,但国内用户还是偏理性,更加希望看到靠谱的东西。

中国的影视众筹缺乏明确的定位,难以找到独特的卖点。也许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曾孵化《十冷》、《大鱼海棠》等电影的众筹网站「点名时间」,已经选择了转型。

▋结语

被称为众筹电影的许多国内影视项目,其本质更倾向于预售,或是带着预售性质的金融产品销售,而众筹相比预售又需要更长的等待周期。中国消费者模式决定了,影视众筹只能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才开展,这让众筹也无法实现对票房情况进行预测的功能。众筹定位的尴尬、卖点的缺失使其无法在影视行业走的太远,「点名时间」的转型即是一例。来自网剧的大量粉丝成就了《十冷》的票房,即使没有众筹,恐怕结果也是一样。

文 | 郑仪
本文为作者 如是娱乐法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59353

如是娱乐法

点击了解更多
如是娱乐法是由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生创办的娱乐咨询服务机构。团队专注于娱乐领域的法律服务,为影视、音乐、演出、新媒体等娱乐产业提供最专业的法律服务、商业咨询与产业政策咨询,旨在中国文化产业改革的市场背景下,为文化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保驾护航。
扫码关注
如是娱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