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工作经验总结之 ——营销发行的8个逻辑错误(一)

2015-01-05 10:08
先来段视频活跃一下气氛




编者按:这是一个做电影发行起家的电影公司管理者写的,看文之前请先行思考他的立场和角度。如有观后不适,纯属坐姿不同!
我鄙视机场火车站的书店里常常播放的所谓“成功学”。那都是鬼扯!
成功往往不能复制,只有失误可以学着避免。看多了很多商业谈判,其实最后你就知道“成功人士”告诉你的成功原因往往不是最本质的原因。要么是冠冕堂皇的格言,要么是马后炮的经验。他们也不是不想说成功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只是有时候他们不能说、不想说或许他们自己也不清楚。
国内的大部分电影发行从微观上讲没有模式可循,只有经验可凭,说到底每个片子和每个片子都不一样,其实也真的用不到微观上固定模式。还是那句话,该做的事情都做对了,结果一定不会太坏。错误人人都犯,只要能避免重大错误即可。
总结10个常犯的逻辑错误如下:
1.“我想观众喜欢... / 观众肯定喜欢......”
电影宣发看起来直接面对的是院线和影城,但事实上直接面对的还是观众。如果一切宣发的工作都能在观众身上直接产生效果,那么院线和影城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很多时候和院线影城做不下来工作,是影片的宣传或品质有问题,牛不喝水强按头,工作当然难做。
宣发的前期一定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依据影片的素质判断观众,从而制定宣发策略。有个时髦的词儿叫“精准营销”。但制定发行策略的时候最常犯的错误就是“以自己之心度观众之腹”,常见口头禅包括“我想观众喜欢... / 观众肯定喜欢....../ 他们肯定有兴趣看......”。说白了,这个逻辑错误是越俎代庖、是想当然、是不负责任、是教条的经验主义、是强奸民意、是自欺欺人、是不尊重衣食父母。(谁骂观众是傻B谁才是傻B)
对一部电影来说,“观众”这个词代表的人数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上千万,以后一定会上亿的。凭什么就靠“我觉得”来下判断?这个逻辑错误常常会导致宣传点的偏离或者发行策略的偏离。在拿到全片到选定档期之前,需要对市场的数据收集和分析需要理性并严谨的推理,在明白了整体局面之后,才有”我觉得”的权利。
PS:经验并非不可以当作论据,但不能仅以经验当作论据。说到底这是职业态度的问题。
2. 强强联手的发行
强强联手是我们常常听到的一句话,但我更欣赏马云说过的一句话,大意是:强强联手未必加倍强大,因为两强相争必有损伤,双方都太想达成自己的目的或价值实现。不要和强者合作,要和渴望成功的人合作,为了成功他会妥协,有妥协才有分工。这话说白了,是要找能互补的合作者,而不是已经是强者的合作者。
发行的强强联手诚如我们看到的,动不动就是五大院线,八大院线,十大院线联合等等噱头。如果只当这是一个业内宣传点,那么这个点可以用,至少能对同期的小片有些震慑效果。如果真的指望这样的“大力出奇迹”,那就等着歇菜吧。每一个大的发行公司都不缺方法、策略、人手和领袖气质。如果小片做发行,要和大发行公司合作,结果就是要么店大欺客,要么妥协求全。而大片做发行,因为大影片本身一定会具有气场的先天优势,因此最需要的不是各自为政的地方强势,而是统一的、说哪儿打哪儿的直接指挥。强强联手,在前期的资金投入、分配比例等诸方面需要复杂的谈判,有时候费钱费力都不说了,浪费的时间都搭不起。谋事行力可用众,号令马首只堪一。从来没见过没有舵手的船能划得快的!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不论好坏,总好过没有方向。强强联手是一种想象中的完美状态,他出现是偶然,不出现是必然。不要被想象蒙蔽。
3. 我们的目标是“力求完美!”
老板经常要求我们做事的时候力求完美!我恨这句话!姑娘化妆可以力求完美,做营销发行怎么力求完美?“一定要力求完美”就意味着结局不能完美也不会完美,意味着在这个人领导下的工作会变成以个人意志和审美为最终目标的工作,而不是有客观目标和流程的工作,而且这句话在我看来是要求不明确不明朗不现实的意思。与其说一切力求完美,不如直接说我要票房过亿,我要媒体单位达到500个,我要招商收入超过2000万。
力求完美是陷入细节之争的铺路石,必然带来无数的扯皮、重复、效率低下、鸡毛蒜皮和文牍。因为所有的项目开始就不完美,每个人对完美的要求也不一样。宣传和发行有时是互相矛盾的一组食物,你要哪个完美?举例来说,06年《XXXXX》的时候上映后口碑很好,票房大爆,于是有人笑我拷贝洗少了,才洗了108个。当初这片子在各大发行公司转的时候谁敢说洗到40个拷贝以上?不是物以稀为贵,影城未必有那个细心做排场。08年《XXXXX》发完之后,宣传说我们做了300万的宣传你们发行的票房怎么才1000万多点?谁家的发行告诉你宣传和票房成正比的?1000多已经很对得起这部片的质量了。13年《XXXX》发了2700多万,事后又有无数业内专业人士感慨票房不到3500就是发行无能,靠,老板为了省钱找了一个不靠谱的硬盘制作单位,有近1/4的硬盘是片子公映后第三天才到影城的!电影发行做成了补破裤子的裁缝。(又跑题了,变成发牢骚)
完美是一种想当然的状态,只要参与人数超过3个以上的事情就不要妄想完美,无论什么事都是一样!!偶尔完美一次也许可能,同样不要把这种偶然当成必然。发行和宣传,要先找财务上的平衡点,然后把应该做的事情尽量做足。比如控制好时间,不要该发拷贝的时候发现还没核对影城地址;比如控制好预算,不要上映后追加宣传的时候发现一点余钱也没有了。
对我来说,影片如期上映,档期里有3-4个片子,票房收益达到预期,没有出乱子,我的宣传品阵地位置好,看起来很顺眼。院线、影城、媒体大家还都挺开心的,这已经很完美很完美了。
4. 我的老板是傻X
傻X的老板挺多的,但是傻X员工也不少。现在在电影公司各个行业工作的大多是80后甚至90后的年轻人。我常常听到,不,我几乎每天都听到年轻人抱怨自己的直接领导和间接领导是傻X。其实,原因不外乎几个:1、实际上是想抱怨工作太多太麻烦。 2、老板让自己做无聊的小工作,不交付重大工作。 3、老板昨天说这样做,今天又说那样做。4、外来某个不知干嘛的,老板及其信任,对自己员工呼来呵去。 5、交代根本不属于自己的工作。 6、辛苦还得不到“应有”的东西,包括加班费、各种待遇等等。6、觉得老板总是瞒着员工不知道干什么。7、把别人的错算在自己头上。 8、因为不重要的小事大发脾气。9、老板小气,不给钱不教东西。
做员工的没有不抱怨老板的,做老板的也没有不挨抱怨的。以个人经历而论,你好好做事情,其实最终得益的是自己。老板不论因为什么原因成为老板,总有他可取的一处或几处。比如有能力、有好爹地、会投胎、长的漂亮/帅、在05年之前买了很多套房、跟上了互联网的机会等等。当他有其中某一样的时候,也可能同时拥有独断、自大、目空一切、一意孤行、小气等等特点,这!一!点!都!不!矛!盾!!会赚钱不一定人品好,人品好不一定是好老公,好老公不一定长得帅。不要造神!当接触到每一个老板,不要着急下结论,至少观察3个月。如果你认为能相处,那么好好工作,忽略感情因素,公事公办,不要在乎别人的态度、语气、神情,你是来赚钱的,不是来找奶妈或爹地的。如果你觉得不能相处,早日离开,不要等到有积怨的时候。
如果不能离开这份工作,那么让自己相信:老板总会在他的阶层知道一些我不知道的事情,我相信他这么做有他这么做的道理。他没说我可以问,但他不说我就不问。没说和不说是不一样的!你问了他不说就不要问了。但在你确定他“没说”的时候可以问,说不定你的问题会让他认为你积极思考。对任何一个老板,不要真的认为他是傻X,他一定比你精,也一定有办法知道你曾经骂他傻X,只不过看他在意不在意。电影是每个环节都靠人完成的东西,在电影产业里工作比任何行业都更适用豪猪的哲学。太远了冷,要抱团取暖,太近了扎,要保持距离。
人在这个江湖里呆着,谁的眼里都会进点沙子。别说你的老板是傻X,就算为了你自己有朝一日当老板先积点口德吧。

转载标明出处

-----------------------------------------
重头戏来啦,上个广告!~

2015年第一期程小东大师训练营开始招生了!~

电影工作经验总结之 ——营销发行的8个逻辑错误(一)

电影工作经验总结之 ——营销发行的8个逻辑错误(一)电影工作经验总结之 ——营销发行的8个逻辑错误(一)电影工作经验总结之 ——营销发行的8个逻辑错误(一)电影工作经验总结之 ——营销发行的8个逻辑错误(一)电影工作经验总结之 ——营销发行的8个逻辑错误(一)
本文为作者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59002
电影大师训练营,在北京运营,面对新锐电影人提供一系列电影类进阶培训课程,涉及导演、摄影、美术造型、后期剪辑、制片人等方面。 我们坚持所推课程保持高水准+高性价比。这里不光讲什么是好电影,还致力揭秘怎样做出好电影。 电影大师训练营,“How”&“Know How”,让我们共同见证中国电影的未来!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