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辑手记]《推拿》剪辑心得:剪辑台上永远存在的可能性!

12 月 12 日晚 8 点,点击这里加入中国剪辑师社群看直播


  本届台湾金马奖斩获6项大奖的电影《推拿》娄烨导演,剪辑师:孔勁蕾、朱琳共同完成,在此朱琳为我们分享一篇剪辑心得,讲述在后期过程中的一点一滴。

〖关于朱琳〗

2007 年-2010 年:师从剪辑师孔劲蕾,任职于唐德影视后期公司。学习并实践参与多部电影及电视剧制作。
2010 年-2012 年:师从香港剪辑师林安儿,创建红蜜蜂剪辑工作室。与异彩影视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参与剪辑以及制作多部电影。此期间开始独立剪片至今。
[剪辑手记]《推拿》剪辑心得:剪辑台上永远存在的可能性!

[剪辑手记]《推拿》剪辑心得:剪辑台上永远存在的可能性!
--------------------------------------------------
影视工业网专稿,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作者:朱琳
--------------------------------------------------

点击穿越:《推拿》完整幕后专题

《推拿剪辑阐述 —— 剪辑这部戏几乎要榨干自己所有的想法为了得到更好的!

那天在柏林首映,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大荧幕《推拿》,当我们的演员从红毯走进影院跟观众鞠躬致意时,我特别激动。看完全片后,走出影院见到娄烨导演时,真是非常没出息的热泪盈眶,有种生完孩子的感觉。当时编剧马英力老师,毕飞宇老师,郭晓冬老师黄轩黄璐等等他们都在,都跑来拥抱我。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推拿》而所获。这也是这部戏带给我的最大收获。

言归正传,《推拿》的剪辑过程是我个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佳创作之路。有很多剪辑的理论是我们从学校和书本里都能获得的,可是并没有那么多机会让你可以真正去实践它,在剪辑这部戏的时候,你几乎要榨干自己所有的想法为了得到更好的,甚至有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的东西不够用了,拼命地每天去补充,去充电。每天的学习和观摩是很重要的,久而久之你自己的收获会让你震惊。

“像没剪过一样” 我经常形容剪片子就是打磨雕塑,大部分的电影会打磨的光滑亮丽,让你摸上去很舒服,质感如牛奶般润滑。导演跟我说他要像没剪过一样,也就是你看完电影会觉得这个片子啊剪辑也就一个月吧,那我可能就算成功了。这是《推拿》该有的质感,是那种可以摸得到得感觉,不是光滑,是真实,是避免剪辑的圆滑影响它本该有的质感。当我们在剪片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影片选择合适的剪辑手法。

剪辑台上永远存在可能性。《推拿》给了我很大的创作空间,也带给我很大压力促使我不断的尝试,不断地推动自己挖掘,不断地翻阅素材。现在的我对于大素材量有着变态的挚爱,好像素材量很大就会觉得自己很富足一样,因为你总能从里面找到你想要的那个动作,那个眼神,那个瞬间。所以当你遇到一部大素材量电影的时候,应该感到幸运,哇,好丰盛的材料啊。《推拿》基本快定剪的时候,我们停了下来,因为我们知道故事现在是一个怎样的脉络,怎样的情绪,然后开始看素材,所有的素材统统再看一遍,这样会意外收获很多“恰当”的镜头。现在我剪片子的过程中,剪定某场戏后,再翻阅素材,寻找适合我改变后的情节需求,总是会有收获。

感谢我们演员的专业表演,还有那些非职业的盲人演员,特别棒!好的表演让你的剪辑空间无边无际,你不会被束缚,不会举步维艰。《推拿》每一个演员都让你感动,让你觉得那就是他们,最真实的他们!我相信每个看过电影的人都会为之感动的,《推拿》是一部温暖的电影。

◆ 拍摄阶段如何与导演沟通

《推拿》从开机到杀青,截止到定剪,历时一年零三个月左右吧,我一直都在,这是我最骄傲的事情,当然也是目前我跟过的最长时间的一部戏。

也是因为这部戏爱上了南京。在拍摄期间,我是不到拍摄现场的。其实对于剪辑师来说,你在现场的意义并不是很大,除非是一些动作的戏份。不去现场的好处就是每天看到拍回来的画面是新鲜的,带着全新的第一感受去体会去选择,去挑选最打动你的部分。起初导演不打算让我看剧本,只看素材,后来特别早看过了剧本,等开拍的时候几乎也忘记的差不多了,然后完全从已经拍完的素材里去寻找感觉,这个挺好的。你会发现你的第一感觉是最准确的,就像恋爱一样。

说起跟导演的沟通,不免想起导演给我起得外号。我属于那种很会倾听的人,基本导演跟我讲的问题或者看法我都能够比较快的抓住重点。然后我会听完他的想法,然后表达我赞同和质疑的地方,再之后就是互相讨论,结果第三个想法就在讨论中产生了,这个过程很奇妙,我很享受。拍摄期间,基本我会三四天剪好一部分戏,然后约导演时间过来看看,然后聊聊。导演是非常自信的人,他相信他所拿到的素材是足够的,这一次拍摄来看片的机会多了一些,因为《推拿》的特殊性,我们跟曾剑老师一起做了很多实验,尝试了很多想法,对于我个人而言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将来在大荧幕上你们就会看到那些神奇的画面。

[剪辑手记]《推拿》剪辑心得:剪辑台上永远存在的可能性!

后期工作,如何与劲蕾老师合作分工?如何满足导演的表达意愿?

孔老师是我的师父,我从08年就跟着她剪片子,孔老师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毕业后就遇到她是我人生最有意义的改变。这次《推拿》我剪完第一稿之后,导演邀请孔老师加入我们,因为素材量实在是太大了。我跟导演一组,孔老师一组,然后我们分头进行,基本出来两个版本后,就开始每周的剪辑会议,当然每次都是一整天的讨论和尝试,这样继续下去时间过得很快。(当然在我帮助导演完成他的版本的同时,我还得有一版属于自己的版本)。

版本的碰撞和交叉会产生很多新的火花,也就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所以也就是传说中的娄烨导演最多版本的电影。这部电影的合作让我和孔老师更加心连心,也让我从孔老师那里学习到很多新东西,新的可能性,真的,无法用言语描述这其中的奥秘。

仔细想了一下,我们的后期时间有一年呢,其实在整个后期时间里根本没觉得这么久,每天都在感叹时间真快。有一点我特别佩服导演,几乎是每三天导演都必须完整地看完一遍全片,版本更新最频繁的时候,每天一遍,我基本每周才能够完整的看一遍,可以粗算一下整个后期过程导演看了不下百遍。

导演经常说,只有通过看完整的全片才能判断你某个段落的修改是否是恰当的。是的,当你觉得某个段落不舒服的时候,也许问题并不是出在那个段落里,也许是前面,也可能是后面,这些都极有可能。《推拿》后期剪辑一直是一个权衡的过程,导演,孔老师,我,每个人提出一个新的可能性,另外两个人都可以给列出一堆会牵扯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一直在尝试一直在创作的原因。

时间的积累,可能性的不断尝试,然后你最终会知道哪个是最好的,再没有别的可能性,再不会比这样更好的时候,基本就是它了。因为我们已经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尝试过了,实现的,未实现的,统统剪过。

◆ 剪辑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如何进行二度创作?

再度创作在《推拿》这部电影里是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的。看过小说的人应该比较了解,整个故事是一个庞大的社会,每个人物都极具魅力,小说最饱满的姿态展现了每一个人,电影就不一样了。我们有了时间限制,有了节奏限制,还有审查限制等等,诸多的因素都要求我们必须再度创作。刚刚粗剪完成的时候,我自己都很吃惊,因为实在是太长了。从开始精剪就开始删减且改变,大约是到了后期中部的时候,每天都是改变,某一个镜头改变一个位置意义就变的不一样,某场戏节奏的变化会影响一连串的蝴蝶效应等等类似的状况层出不穷。说到改变其实挺多的,不过都是细节,希望等大家看到片子之后我再来一一揭秘吧。

我一直认为剪辑是无形的艺术,服务于影片。影片风格决定剪辑风格,剪辑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你剪完的片子引人入胜,让观众感觉到故事的魅力,感受到人物的情绪,当影片结束时回味无穷,忘记剪辑,那么你就成功了。

娄烨的故事是我们生活里自然存在的,他用他的方式讲述给我们听,只要你接受到了你就会被打动,好的电影会让你更加热爱生活,让我们一起期待《推拿》,不会让你失望!

最后再感叹一把,《推拿》整个创作过程让每一个参与者充满激情,每一个跟娄烨导演合作的电影人都会爱上他,正如你们热爱电影一样。《推拿》是一部温暖的电影,是一部拍给明眼人看的电影。

感谢《推拿》!感谢娄烨导演!
[剪辑手记]《推拿》剪辑心得:剪辑台上永远存在的可能性!

本文为作者 中国声音制作者社群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5723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