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英国做电影——和强迫症导演拍《犬之岛》是什么感觉?

最早认识Enid(韩倩当时的网名)是在10年前,那时我正在考虑出国学电影的事,素未谋面的她非常慷慨地给了我许多在英国的第一手信息。事实上当时在社交网络上主动找她咨询留学事宜的愣头青着实不少,因为她可以算是最早的一批在伦敦学艺术的中国学生。

那个时候伦敦艺术院校里的中国人还凤毛麟角,Enid就读的圣马丁里面还都是Jarvis Cocker和希腊左派财长Yanis Varoufakis的妻子这拨人。(如果你了解Pulp乐队的Common People这首歌的典故,应该知道我在说些什么)Enid对向她咨询的小朋友总是非常友好地提供尽可能有用的信息,虽然这占用了她很多时间。

她在英国做电影——和强迫症导演拍《犬之岛》是什么感觉?
《犬之岛》剧照

后来我到了英国,班上一个同学在电影院兼职做院线经理,带着我提前好几天看了还没有正式上映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当我沾沾自喜到处炫耀时,Enid轻描淡写地跟我说她参与了《狐狸爸爸》的制作。直到那时我才知道她的具体职业,也知道了从一个半吊子影迷到真正成为影视从业者还有多少路要走。我满眼星星地问她韦斯·安德森真人什么样。她说:“跟他握手时感觉他的手很软。”这句话我一直记到现在。

时间到了现在(嗯,就像《犬之岛》的叙事方法),《犬之岛》成为了韦斯·安德森第一部在大陆公映的电影。虽然早就知道Enid再次参与了这个项目,但是在电影院看到她的名字出现在片尾演职员名单,还是特别地激动。(本来看完这部精彩的视听盛宴已经够让我激动的了)我马上找到她跟她聊了聊,所以有了下面这个访谈。哦对,正式开始前再说一句,请不要再去网上找她咨询留学了,毕竟人家毕业很多年了现在学校什么情况也不清楚,而且资讯时代,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她在英国做电影——和强迫症导演拍《犬之岛》是什么感觉?
韩倩

田宇:这是你第二次参与韦斯·安德森的电影了。因为两部片都是定格动画,而且上一部片的效果也挺好的,所以这次好像各个部门还都是启用了同样的团队。你所在的后期团队是不是也都是上次的同事?

韩倩:嗯,差不多是同一拨人。影视行业一般来说都是找合作过的团队,或者同行的推荐。所以作为个人也要注意,有时有的项目宁可不接,名声也不能做烂。

田宇:我看这次视觉特效总监是Tim Ledbury。他算是负责整个后期的老大了吧?这次也是他拉你入伙的?

韩倩:对,这其实是我第三次跟Tim Ledbury合作,最早我们是MPC同事(注:Moving Picture Company 著名特效公司),所以他对我也有所了解,《狐狸爸爸》是他第一次作为整个电影的视觉特效总监。然后他又制作了蒂姆·波顿的科学怪狗,也基本上是原班人马, 我也参与了合成,最后就是这部。当然这么多年我们经验都有积累有提高,所以他现在是高级视觉特效总监,我从合成师变成了高级合成师。他是一个性格非常英国的人,所以我觉得跟他合作还蛮和谐的。

她在英国做电影——和强迫症导演拍《犬之岛》是什么感觉?
《犬之岛》工作照

田宇:你是什么时候加入《犬之岛》这个项目的?一共做了多久?

韩倩:我是2017年1月加入的。在这之前他们前期部门工作已经做了一年多了。Tim作为特效总监,前期也一直在跟这个项目。我这次一直做到了项目整体结束。所有合成最后版本差不多是2018年1月底结束的。然后送DI出片到柏林电影节。我们合成团队留守了几个(包括我在内)以备最后的修改。不过柏林反响超好,韦斯决定不修改了(大家还蛮意外的,笑)所以我们都是2月底正式结束。

田宇:这种定格动画电影的后期,是不是要比制作玩偶、掰动作拍摄动画这些前期环节稍微轻松一些?

韩倩:我觉得这也要看具体项目,因为韦斯的追求是那种非完美的手工感,很多场景也要尽可能的做实物出来,所以前期制作的比重会比较大。与之对比的是美国Laika出品的《魔弦传说》,他们追求的是非常流畅slick的感觉,片里CG跟后期比重就大。当然前期拍摄也需要很多方面在后期修,所以有利有弊。

她在英国做电影——和强迫症导演拍《犬之岛》是什么感觉?
《犬之岛》剧照

田宇:我看幕后花絮里面说前期制作难度超大。比如Tracy那个人物脸上的雀斑精确到了297个,还要做到所有备用玩偶脸上雀斑的位置都一样。还有寿司那场戏,动画部门就整整用了8个月的时间去制作,可见制作的复杂程度。

韩倩:提到Tracy脸上的雀斑,其实我们后期也有功劳。因为就算玩偶制作得再精良,因为它们本身比较小,经过数倍放大之后放到大银幕上,还是能够看出破绽。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后期上去精修。本来所有的玩偶都是需要对嘴型的(lip-sync),每个玩偶有不同形状的嘴嵌套在脸上,必然会有一圈缝隙,这个就是需要后期去修的。Tracy因为有雀斑,所以更加的麻烦。

她在英国做电影——和强迫症导演拍《犬之岛》是什么感觉?

田宇:那岂不是每一帧都要修嘴上的缝隙了,听起来是很大的工作量……

韩倩:我们团队有个西班牙同事,我们发现他心特别细又有耐心,所以像嘴型和雀斑这些工作都交给他来做了,哈哈。

田宇:有点心疼他。。。

韩倩:那个令人印象深刻的Tracy吹泡泡糖的镜头也是他做的,相当棒!

田宇:你们后期团队一共多少人?

韩倩:30多个。跟真人电影比起来真的算很小规模的团队了。

田宇:对,我前一阵看《头号玩家》片尾字幕的后期人员名单真的被吓到了。在正式工作之前,导演会不会让你们所有人都看一些电影做为参考,比如这次好像参考了很多黑泽明的电影?

韩倩:韦斯的片子当然可以看作是迷影电影,他对于各种流行文化的“拿来”是让人赞叹的,有些参考多是在概念阶段就开始了。作为视效,我们是会要一些参考的,还不一定是电影。我记得在《狐狸爸爸》里橘红色的天空就经过很多版本,结果他们找了Rothko的画作参考,想不到影片的总制片家里就挂着真迹!

她在英国做电影——和强迫症导演拍《犬之岛》是什么感觉?
《犬之岛》剧照

田宇:哇塞,我就隐隐感觉有点Rothko的感觉呢!这么说是不是有点不要脸?(笑)你说的总制片人是Scott Rudin吧?非常传奇的一个影视大鳄,好莱坞有一个以他为原型的片子。他也是韦斯合作多年的制片人。说起橘红色的天空,这次《犬之岛》好像也有一个橘红色的天空吧,还出现在了好几版海报里。

韩倩:对,做《犬之岛》这次这个橘红色天空还有个小插曲。我做了好几版给导演看,导演还是觉得“不够橘红”。最后一次他回复我说“I want ORANGE orange.”我就索性把饱和度拉到爆。这其实在我们后期团队看来是不合规格的,但导演觉得OK。不过当我们看到最终成片的效果时觉得真挺不错的,是韦斯·安德森那个味儿。

她在英国做电影——和强迫症导演拍《犬之岛》是什么感觉?
《犬之岛》剧照

韦斯对于色彩的要求是非常严格,还有一些超现实的颜色,在我们合成师看来会是有些棘手的。比如《犬之岛》中建造木筏的一段蒙太奇,他指定是要橘色的早晨,白色的正午,黄色的下午,粉色的傍晚,蓝色的夜晚。有很多镜头的天空颜色云彩的样子以及飘动速度也是经过很多版本推敲。

田宇:我记得上次制作《狐狸爸爸》的时候他都不怎么来伦敦现场,都是在巴黎家里视频沟通。这次他来伦敦的时间多吗?

韩倩:这次韦斯是住在肯特的家里工作。基本的流程是我们做好后,总监觉得可以,就发给他quicktime看,他会给反馈,有的时候反馈速度也挺快的。对了,他的email都是大写的!每一个字母都是大写的!

她在英国做电影——和强迫症导演拍《犬之岛》是什么感觉?
《犬之岛》剧照

田宇:他有提过什么其它强迫症的制作要求吗?

韩倩:很多。比如小男孩Atari有时手里会拿着东西,比如点点的照片。因为本身玩偶就很小,所以手里的照片没有办法打印的特别小。其实比例还算可以,但是韦斯就是觉得照片太大了,要求把所有画面里的照片都改小一圈。问题是这个照片Atari是举在胸前的,后景中他身上的衣服细节就需要精修,非常难。

她在英国做电影——和强迫症导演拍《犬之岛》是什么感觉?

田宇:他其实还是非常反感三维动画的吧,能前期解决就前期解决?

韩倩:对,比如说像水波,都是用的塑料布等实物在前期做出来的。这里可以再透露一个秘密,临近结尾Atari带着狗狗们在水上划船回城市那个段落,大场景的水的感觉实在没法只用实物做出来,怎么着都差点意思。我们整个制作团队就瞒着韦斯偷偷加了一点三维动画,把三维的效果往定格的效果靠。韦斯应该不知道,哈哈。

田宇:这次你们后期团队都用的什么软件?

韩倩:还是行业常规的那些:三维用MAYA,绘景用PHOTOSHOP,合成用NUKE。

田宇:说说合成具体是做什么的吧。然后再说说你自己整个的工作流程?《犬之岛》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是什么?有没有被提过过分的制作要求?

韩倩:合成就是把各种元素结合起来送到调色处理后成为最后观众看到的镜头。

在这之前,已经会有非常详细的故事板和动态分镜,比较复杂的镜头会有previs(预览)也基本上决定了需要拍些什么,怎么拍,速度如何,哪些是需要绘景哪些需要CG。视效剪辑把制片厂的拍摄的原镜头导入进来,如果有重定时(retime)、补丁,或者不同部分用到不同素材,会大体做一下,给合成一个指导,合成会依照这个精细去做(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最后成果不一定是一气拍成的,有些部分是一个take,有些是另一个take,即使是拍好的动画也会用retiming来提高,甚至一个角色的不同部分会是不同的take,这点对于定格比较特殊,比较容易达到目的,所以常见,实拍就比较困难,相对会少一些)。其中的视觉效果还是会有很多发展空间,一般是相同的序列先做几个主镜头,定版后其他的会照样以保持连续性。

总的来说,合成是画面上(排除调色)的最后一关,所有碰到的问题都必须在这里解决。从一开始去除rig到修木偶不完美的部分,到变速的不留痕迹,不同素材一层层加入,把很多不同的部分连成一个一气呵成的镜头都是在合成这个环节完成。

有些是现实中无法做到的,可以在视效里做。比如大家记得有个镜头老奶奶给Tracy一瓶牛奶喝,这个镜头实际上有3段接起来,中间的衔接的房间内景是拼的,实际牛奶的道具颜色灰暗,本身是不动的,在视效里加白,并且顶上一层略白,给予乳脂的感觉,明暗上也突出了体积感,在合成部分让牛奶随着动作而摆动,类似这种细节,虽然观众不一定会注意到,但它们的存在都会让镜头更好看。

当然一般实拍的参考都会是找些真实的东西,在其基础上美化来做。而定格动画就比较难办,谁也没有看到过棉花的云彩,我们一般是在可能实际拍摄出来的视觉效果上加以发挥,去给出导演很多选择,在他不断选择中,团队可以领悟到他的意图,达到默契。

她在英国做电影——和强迫症导演拍《犬之岛》是什么感觉?
《犬之岛》工作照

田宇:这次你从compositor升职成lead compositor,工作的职责是不是也有一些改变?

韩倩:是的,改变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会让你负责一些重要的镜头作为定调,你做好了之后同事们会以你的镜头作为参考。另一方面是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比如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衔接,还有与其它部门(摄影、剪辑等)的配合问题等等,不能只是专注于单个镜头的工作了。

田宇:你们每天的工作时长大概是多少?加班多不多?

韩倩:这次真的算是相当惬意的一次工作了。真正的加班只有两次,一次是去年10月底的试映,一次是刚才说的柏林之前赶成片。这两次也只是连续工作了七天,没休周末,每天加班到8、9点。平常基本都是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7点。
不是所有项目都这样的,如果你在这边特效公司挂职的话加班还是常态的。而且制片人和supervisor的工作压力更大,有时通宵都有可能。

田宇:讲讲你是怎么进入这个行业的吧。

韩倩:我上学的时间比较早,当时还没有特别多的专门课程,所以不能算是科班出身。我原来是在圣马丁学习平面设计,这个课程有影视板块,也不是像电影学院那么专业分工,就是一组学生大家一起拍短片。我只是发觉不知不觉中我担任比较多后期的工作,就觉得这也许是个发展方向。在圣马丁毕业后读了一个短期的课程,帮助我找到行业的第一份工作,roto画mask。然后慢慢在工作中学习,加班,吃萝卜干饭,没有什么特别花哨地逐渐升到合成的。

田宇:你参与过的项目里印象最深的是哪个?

韩倩:个人印象深的项目是,丹尼·博伊尔的《太阳浩劫》,感觉这是他一部被忽略的作品。这是我第一部合成的片子,在MPC,遇到一个非常好的主管,他不但经验丰富,更是为人谦虚,在他的帮助下我有很多进步,工作得也很开心。而且《太阳浩劫》的影像风格也非常迷幻。

还有是马丁斯科塞斯的《雨果》,可以说是甜酸苦辣。这部片我是奔着项目跳槽去做的,虽然这部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但由于一些管理流程的原因,最后加班是非常厉害。我觉得我现在应该加不了这么多班了!

田宇:当时加班到了什么程度?

韩倩:因为要就着LA那边的时间,每次都是下午5点我们做好东西发过去等回复,然后他们回复过来我们还要再改一版,经常是每天做到1、2点钟。

她在英国做电影——和强迫症导演拍《犬之岛》是什么感觉?

田宇:国外的特效总监一般是从什么工种做上来的比较多?

韩倩:做合成的比较多。因为做合成时基本就可以熟悉到后期的各个流程。做三维的后来做总监的也有,但就要自己去摸索。

田宇:2013年Rhythm \'N Hues这家特效公司在因为《少年派》而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特效奖的同时宣布了破产,这件事好像对整个欧美的影视后期特效行业的触动挺大的。你能感觉到在那之前和之后你所处的工作环境有什么改变吗?

韩倩:英国的视效行业也确实是十多年发展起来,《哈利波特》这一系例功不可没。另外英国与美国无语言文化障碍,影视业的基础扎实,资源也历史上一直融合,再加上税收优惠,薪资水平低于美国,招收欧盟人才无障碍,这些我觉得都是英国特效得以大大发展的原因。

视效行业美国早已不是重头,而是一个非常全球化的产业。但是近10年来发展成劳动密集型,跟其他行业一样,也是出现很多问题,studio追逐税收优惠,从业人员不得不跟着工作满世界跑,大量低层次工作外包到印度,公司之间underbid利润薄, 依靠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来完成任务,客户要的东西越来越多,周期越来越短等等。Rhythm n Hues的事只是一个公开的对这些问题的暴露。 不过近来高端电视剧集的兴起,VR也给一些中小型的公司带来机会,所以伦敦一些中小型公司也有扩张,也有想在可以控制的范围里来改善工作环境。

田宇:退欧会对英国的影视行业有影响吗?

韩倩:肯定有。现在看来最直接的是人员上面,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来英国工作可能会受到影响。英国本身没那么多行业人才,而且某些欧洲国家的人工确实还比较便宜。现在德国都虎视眈眈地盯着伦敦即将拱手相让的行业地位。

她在英国做电影——和强迫症导演拍《犬之岛》是什么感觉?

田宇:我记得你之前还回国考察过一些国内知名的特效公司。你觉得现在国内的特效公司怎么样?

韩倩:国内公司实际技术上差距跟国外在缩短,我了解下来,觉得可能是审美,经验上的差异。

田宇:那种找个国际著名的后期特效总监来带领国内团队,盯着国内团队做后期的做法你觉得行得通吗?

韩倩:这种做法可以从大方向上做到一定的把控,但是制作每个镜头的时候还是有每个制作人员的机动性因素存在的。你不可能盯住每一个人,时间成本不可控。所以还是需要在技术追赶上来的同时,进行审美的培养,这个是在通识教育阶段就应该做的。而且项目前期的靠谱程度也是会直接影响后期质量的。

田宇:你会打算一直做合成吗?还是会打算换个其它职位试试?一般欧美特效公司里是不是很多人整个职业生涯都在专心做一个工种?

韩倩:也不会,这里很多人也都想做supervisor或者干脆自己出来开个小公司。我以后可能也会想试试前期的工作。以后如果是做自己的私人项目,我比较喜欢的风格实际上是文艺和抽象的。比如Chris Maker, essay film式的软科幻,不注重故事性,着重于气氛的渲染。当然这种我也知道会是小众,不会有什么成本来做特效。在工作上, 我觉得类似电影《她》就是我比较喜欢的类型,在实拍的基础上以视效为扶持,巧妙的变化下给人以科幻的感觉,避重就轻。我觉得格局大小跟质量高低没有关系,即使是小格局的作品,我希望可以踏踏实实,在一个气氛开心的团队里,尽可能做到让自己满意的成果。

文章使用图片来自:豆瓣和官方花絮截图

点击这里,查看:当强迫症碰到技术党,《犬之岛》就是这么一帧一帧肝出来的全文完

本文为作者 中国声音制作者社群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