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十大掌镜人”之潘恒生谈如何进阶优秀电影摄影师?


“金马十大掌镜人”之潘恒生谈如何进阶优秀电影摄影师?
台湾金马奖秉承着“向摄影师致敬” 的主题,从历届获得金马奖最佳摄影奖的摄影师中选出的十个代表性人物,潘恒生就是其中之一。他凭借《滚滚红尘》与《阮玲玉》两部电影双双获得金马奖最佳摄影,组委会也称他的影像是“镜中也嬉戏”。潘恒生是严浩、于仁泰、周星驰等大导演的最佳拍档,主要作品《功夫》《长江7号》《叶问2》《霍元甲》,他也有闯好莱坞的作品《51号公式》《佛莱迪大战杰森》《小叶刀》等。

大峰传媒本着“分享技艺,传递价值”的理念,在成功举办黄岳泰、李屏宾、程小东等前辈的电影大师课基础上,幸运的邀请到了潘恒生大师开办大峰传媒第四期大师班。潘恒生老师专程来到北京,我们进行了很好的沟通,对他也进行了专访。采访共分为三期,前两期谈了一些电影摄影的观念以及和导演的合作经验,最后一期着力于电影摄影中光影的处理和移动镜头的心得体会。潘老师把自己40年的电影摄影创作技艺托盘而出,他也着重的强调了电影摄影师的专业和业余的区别。
“金马十大掌镜人”之潘恒生谈如何进阶优秀电影摄影师?
电影《叶问2》剧照

采访者:田波
被采访者:潘恒生

光线设计的罗辑思维
问:我们都说光线设计是电影摄影最重要的,就像《末代皇帝》摄影师维托里奥·斯托拉罗他说用光写作。我不知道您平时是怎么锻炼自己对光线的敏锐程度的?
答:早期,我在电视台里工作了好几年,也去过很多不同的场景,这样的经历让我不管看到什么样子的景,马上知道怎么用灯,要怎么拍。不同的环境给了我不同光感经验,对光影的思考就变成我生活的一部分。简单来说,我们要拍太阳出来时的晨戏,还有傍晚太阳刚落下的夕阳,这些机会都非常多。有人说晨曦和夕阳都是太阳在地平线上一点的位置,所以夕阳可以当成晨曦或者是晨曦当夕阳呢!?我觉得是不可以的,因为颜色是不同的。晨曦的时候你看到天空中的云是有不同的色彩,它有湖水蓝、有绿色、有紫色、有红色,非常丰富多彩。到夕阳的时候,云是变灰了,太阳完全是红掉的,而且是非常强的金黄色,没丰富的色彩在了。

很多时候你以为白天的阳光会从窗外照进室内来,但是光从窗户进来是特定的几个时间点,一般是下午2点或3点以后,或者早上8点到10点之间,其它时候光是进不来的。通常照进来的光是太阳照到屋子旁边景物反射进来的光,反射的光也是非常丰富很精彩的。也有可能是太阳晒到窗户旁边的地上,太阳光通过地面再反射进屋子里光。反射光是很精彩的,层次也非常的丰富。通常把光线从窗外直接照射进来,效果是很单调的,大多数人就是这样子打光,逻辑思维不够细。所以我们摄影师知道拍戏的时候要跟导演沟通这些问题,这个戏是白天的几点?是什么月份?春天的12点跟夏天的12点当然不同的。我们要了解这个这个自然世界,光线是怎么进来的?我们在布灯的时候。室内本身就有灯光设计,有些时候设计不好看,那我们尽量把设计的灯光挡掉,要把自己打好的光夸张起来,要不然就关掉一些灯。这灯关与不关还是根据人生活的逻辑性有关,白天人家进屋把灯全开了,这不正常。他为什么这样子,怕鬼,还是吓唬朋友?所以逻辑性很重要。我们拍摄的时候要非常顾及故事的逻辑性,我们生活习惯的逻辑性,还有环境的逻辑性。我觉得这是我用光的态度。
“金马十大掌镜人”之潘恒生谈如何进阶优秀电影摄影师?
电影《小夜刀》剧照

布光的步骤
问:您一般到了片场是怎样的布光的步骤呢?
答:通过布光在前期沟通时就大概定下来了。作为电影摄影师,前期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前期是把故事画面化,也定了调。定一个调的时候必须跟导演沟通,跟创作人沟通,跟美术总监沟通,是按什么调去做。然后这光线是怎么处理,这先是纸上谈兵。纸上谈兵是谈一个概念,为后面看景取景作准备。取景以后你有什么需要,比方说这个环境是否用自然光?这个环境是拍多长时间?是在阳光变化之中能完成?还是我们要控制阳光来完成?这些我们必须要在前期时知道。等定完以后,再回去商量,然后落实,落实之后到拍摄期的时候我们还是要提前到现场打光,因为所有人到现场是要花钱的,去到那等打光是不合适的,不符合经济原则。所以必须要先只有几个人去打光,等到大部分人到了,马上可以开始工作了,这种安排是必须的。所以如果到现场完全没有头绪,这不是摄影师,这是学生。我们分别专业和业余的区别是什么,去到现场完全不知道发生什么事,这不是正常的,这就是业余;正常的是第一秒进场就是开始工作,进片场前你已经有了很多准备,你就执行的之前定好的东西,现场已来不及你想的余地。如果前期没有做好准备,这样子不是专业搞电影的,很多学生就会这样子。
“金马十大掌镜人”之潘恒生谈如何进阶优秀电影摄影师?
电影《佛莱迪大战杰森》剧照

怎么决定镜头的运动
问:有人说您作品的特点就是运动,运动是摄影造型中非常重要的摄影手段,对于这您是怎么看待?或者说您在现场的时候怎么去使用您的摄影机,怎么决定什么时候该运动?什么时候不该运动?怎么跟导演沟通和给导演建议?
答:这个通常从分镜头时就决定了的。尽管现场的时候我们分镜头还是有点改动。当然我们有试拍,试拍的时候机器动给导演看,看他的意思,导演会说不要推了,还是近点再近点什么的,他需要调整,这个是沟通。摄影师是电影的第一位观众吗,摄影师看那个镜头,画面人物有感情时和没感情时的构图是不同的,你觉得左边特别有感觉的时候你就会往左边移过去。有些时候演员的眼睛往下看,镜头肯定往下走,之后他上面有戏就继续往上摇去接这个戏。电影的镜头就好像是让观众在演员身上看什么,有时候看眼睛看头发,有时候是看手的触动,亦或是看环境。拍摄的时候摄影师会有空间,会有个人创作,当然这个要导演最后决定要不要。
“金马十大掌镜人”之潘恒生谈如何进阶优秀电影摄影师?
电影《叶问2》剧照

滤镜的使用
问:我们看《阮玲玉》这部片子的时候,对人物有极为细致的侧逆光的勾勒,还有您刚才说到那种高反差,还有个高光非常柔和漂亮,整个片子的年代感跟迷离的气氛都非常强,您是全片都加了那种滤光镜吗?
答:以前我们拍电影总是准备柔光镜在手上,因为那个时候菲林出来的画面都是蛮锐利的。用灯可以把影片的质感处理得很柔,可是要费很多时间。那时候我们拍女的演员一般都会加柔光镜,因为可以把皮肤颜色和脸上的质感柔和一点。柔光镜在《滚滚红尘》的时候用得特别多,那个时候是拍林青霞。林青霞其实很漂亮,可是老是要镜头特写,观众看90分钟以后就会挑剔,再漂亮的女人也会看到瑕疵。那个时候我们特别用了丝袜,是真的丝袜。我记得我去百货公司定丝袜的时候,他们有一些样板,我们在那里看,旁边那个售货员就觉得这个男的有问题。最后我们挑了几个,服务员一脸不高兴,觉得我们肯定是变态的。她拿那个新的丝袜给我,我也拿出来重新检查一遍。然后她说:“先生这是新的,肯定没有味道”。她还以为我在闻这个丝袜,觉得我变态到这个程度。那时候她说这话我才觉醒过来,有点尴尬。拍摄的时候把这种丝袜放在镜头前面,用了不同层,不同绒度的丝袜有不同柔光度。我们那时拍全景就用一层丝袜,有一种迷迷糊糊的感觉。大银幕看效果很好。

拍《阮玲玉》的时候当然我们也有加丝袜,加柔光镜,因为那个年代的感觉是没有这么锐利的。还有我们拍《阮玲玉》的时候我们用的是富士菲林,富士菲林的特质就是把绿跟蓝的颜色很好地表现出来。这是因为富士菲林它能把东方人皮肤、肤色变得特别柔。柯达是老美的东西,外国人比较白,皮肤没有黄颜色的,菲林出来也没有绿颜色。所以为什么他们拍特技的时候用绿色背景,因为绿颜色不会把老美的颜色褪掉。在东方人的世界就得用蓝色幕布,要不我们学老美用绿色的可能把黄皮肤的绿给褪掉。当然这也是十年前的东西,现在用电脑后期什么颜色都可以拿走,就没有这个需要了,这是历史的知识。那时候《阮玲玉》用富士的菲林是因为富士绿蓝的东西出来会好一点。可是后来拷贝的时候,我们用的是柯达。在质感的方面我们做了一个试验,然后发觉配柯达出来的拷贝比用富士拷贝得更漂亮。
“金马十大掌镜人”之潘恒生谈如何进阶优秀电影摄影师?
电影《月满轩尼诗》潘恒生工作照

大峰传媒大师班-潘恒生大师课学员报名正在进行中,2014年10月26日前报名有优惠。
报名链接:http://107cine.com/filmaction/panhengsheng/
本文为作者 北京大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55730

北京大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点击了解更多
扫码关注
北京大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