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协定-走向规范的分水岭? -凡影周刊NO.17-【一文】-

2014-09-11 14:55
中韩协定-走向规范的分水岭? -凡影周刊NO.17-【一文】-

导语:


2014年7月3日,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代表与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在韩国总统官邸青瓦台正式签署了《中韩电影合拍协议》,标志着两国政府在推进电影市场的合作上获得了突破性进展。那么《中韩电影合拍协议》包括了哪些具体内容,又会给目前的合拍市场带来哪些影响,以及这一纸协定又会给合拍电影带来哪些新的课题,之前我们看到的都是国内的解读,今天的【一文】我们将通过韩国媒体的视角来看看他们是怎样分析和解读的。

正文:


作者:《韩国映画》54号,韩国电影振兴委发刊

翻译:苗振、香兰

校对:晶晶


2014年7月3日,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在青瓦台与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签署了“大韩民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间的电影合拍协议”(下述“中韩电影合拍协议”)。自2011年8月开始磋商并于2013年6月起草的“中韩电影合拍”最终以习近平访韩作为契机成功签署。协议签署之后,将通过各自的国内法律程序生效并进行相互通报。

这是自2011年4月中韩电影产业部门长官在对电影合作协议的重要性达成共识之后历时3年4个月完成的。韩国政府在继2007年与法国、2008年与新西兰之后第三次签订此类电影合拍协议。特别是这期间与中国在电影产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也一直未曾间断,也使得本次电影合拍协议的签署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中韩电影合拍协议-其重要性体现在?


合拍电影在两国间上映时均享受国产电影待遇。与法国、新西兰相同,被认定为合拍的电影除了可享受本国电影的各类扶持政策和政府支援以外,中韩合拍电影在中国上映时将不再受进口电影配额制的限制,这也是业内电影人普遍认同的此协议的最大利好点。

中国加入WTO后,每年限制引进50部进口影片,其中20部进口分账影片(2012年增加到34部,增加了14部3D、IMAX格式的“特种电影”),30部进口买断片(又名批片)。20部进口分账影片中,除去12部好莱坞电影之外(每月1部),剩下8个配额,由各个国家去竞争。由此,2000年后,每年在中国公映的进口分账韩片1部(这个指标一般都由CJ或者ShowBox获得),进口买断韩片2~3部,可见韩国电影很难打入中国市场。

中韩电影合拍协议-什么变得不一样了?


“合作电影的审查基准更加柔软了”韩国电影振兴委国际事业部韩尚喜如是说。“根据《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管理规定》境外主要演员的比率不能超过全体主要演员的三分之一。《聘用境外主创人员参与摄制国产影片管理规定》主要演员中境外主演及主要助演一般不可超过全体主要演员的二分之一。”也就是说,一部电影的主演中至少要有33%~50%以上要是中国籍。但此次签署的协定书中规定电影的合拍各方在角色、技术、制作方面的人员比例需在20%~80%之间,即,具备了满足至少20%的条件时即可进行合拍电影的申请认证。同时在纯制作费方面也同样达到20%的投资比例时即可进行合拍电影资格申请。

同时还值得关注的是协议中的“第七条出入境便利”与“第八条设备输入”,这期间合拍电影在制作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如制作人员出入境、设备的通关税等问题。此次协定中第七条明确了“以双方法律为基础,允许以合拍电影的制作及宣传为目的的大韩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条款。

同时第八条“积极促进各当事者根据本国法律对合拍影片制作中所需的技术装备及电影物资的短期输出入的无关税,无税金政策”。虽然事实上在签证、通关、汇款等问题上相比协议书来说,更多的是依照本国法律来执行,但仍然值得瞩目的是此次的协定明确了对于问题发生时各国最大程度上进行相互协助的法律依据。”

那么‘中韩电影合拍协议’除了在法制上的进步以外,同时还有哪些扶持措施与制度呢?同‘中韩电影合拍协议’一同发布的还有“文化主题共同基金”项目。“两国政府与民间参与预计融资规模为2千亿韩元(约合 11亿元 人民币),现阶段已向中国的几个相关部门提交议案。”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李舜日长官解释说,“计划以韩国政府出资的母基金与民间资本相匹配的方式构成,中国政府也将能否以国库与民间资本相匹配的方式融资来进行制度性的论证。”

除此以外,为了扩大中韩两国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协作,还将计划组建“中韩文化产业专家委员会”,及启动“中韩文化产业论坛”等。

中韩电影界交流现况


最近能听到的最多的消息就是诸如韩国导演与演员进军中国市场的消息,也由此可以感受到中韩电影人之间的交流也同样是进入了新‘蜜月期’。

但目前的中韩合拍并不是真正的合拍,还是处在韩国导演与主创人员参与中国电影的制作方式。
中韩协定-走向规范的分水岭? -凡影周刊NO.17-【一文】-
那么相比共同制作,目前市场上更多的还是以参与制作的形势完成的中韩合拍片,其原因又是什么呢?

我们汇总了一些业内的反馈:

“随着中国市场规模急速扩大,投资也日渐溢出,但创作人力不足”
“中国主要的电影公司只与像张艺谋,冯小刚这样的10%的中国导演合作制片,等待新机会的中小型电影公司就会找上韩国导演”
“事实上大部分中国电影人并不关心将市场扩充致韩国,更关注启用有认知度的韩国导演及演员来确保制作收益稳定的中国电影”
“韩国希望接受部分投资进行中韩共同制作,但中国投资者对将投资金留置韩国显得并不友好。”
“中国市场对于寻找投资者并不困难,所以并不希望接受韩国投资后在清算及收益配分上变得复杂。”
“由于在中国清算及收益配分上没有透明化的管理保障,也很难说服韩国投资者,最终不得已以100%的中国投资进行电影制作。”

-----------------------------------------------------------------------------------------------------------
注:任何形式的转载请注明来源,以及原作者、译者、校对者的姓名,请尊重这些整理知识的努力。凡影周刊是由一支25人的翻译团队倾力维护的公众号,只为给中国电影行业的从业者带来更多更专业的全球市场信息。关注我们,收获的将是知识,而不仅仅是资讯。
中韩协定-走向规范的分水岭? -凡影周刊NO.17-【一文】-

本文为作者 凡影周刊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54404

凡影周刊

点击了解更多
凡影Weekly 是陪伴电影从业者和观察者的学习助手。我们每周梳理全球优质的文化产业知识,解读当下电影行业现象,希望能够协助优秀的您变得更好。关注我们,您收获的将是知识,而不仅仅是资讯。
扫码关注
凡影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