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工业网公开课]杜媛:感悟人生(一)三十年剪辑路:剪辑内含、发展与变化
[影视工业网公开课]杜媛:感悟人生——电影剪接三十年,课堂视频上线啦!
◆ 第一部分:三十年剪辑路——剪辑内含、发展与变化
杜媛:之所以把今天讲的课的内容,称为感悟人生。好像这个标题似乎是与剪接是毫不相干的。但是我还是认为这样说最为准确。希望我们交流以后,大家会认同这种说法,也希望我今天讲的,对大家还是有一些启发。
我们大家都知道,剪接是一个选择使用哪一个镜头和哪一条胶片的过程,现在也就称为素材。那么也是弄清楚某个画面持续多长时间的过程。影片的节奏、韵律和流畅程度,是由一段段剪接的画面所决定的。所以剪接之前,已经有许多才华横溢的人做过贡献。但是只有当剪接人,剪接师开始剪接的时候,那些本无联系的素材,才第一次集合起来,并开始有了电影的感觉。剪接师相当于文字编辑,编辑面对的是文字,剪接师面对的是素材。编辑是要具备把一大堆搜集来的素材,用自己犀利的文笔,汇成一篇优秀文章的能力。而剪接师则是要具备从几十万米的胶片中,那么现在则是指从几十个T的素材中,找出最优秀的镜头,选择最光彩的特点,用蒙太奇的剪接手法,将他们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一部影片,从而使一部优秀的影片诞生的能力。
其实从事剪接行业已经有三十余年了。在刚接触剪接这个行业的时候,其实我会在意或者准确的说,会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如何把动作接顺,如何去学习剪接技巧,剪接规则上。其实这也是一个初次踏入剪接行业的人,所必走的道路。在座的很多人,可能都没有机会接触到电影的胶片时代了。在那个时候,每部电影,导演都必须有分镜头剧本,那么对每一场戏,每一个镜头都会有设计。为了控制成本,厂里,一般电影厂对片比的要求是在1比3。也就是说,一个镜头最多只能拍三次。那么大家可以想想,一个剪接师在这些有限的素材中,去完成导演的创作意图,那么他的创作余地,也可以讲他的创作空间是很有限的。我记不清是哪一年哪一届电影节了,我是以跟张艺谋导演合作的《秋菊打官司》,入围最佳剪接提名。《秋菊打官司》是一部很纪实的片子,全部是拿16毫米偷拍的。我们用了七个月的剪接时间,素材量很大,剪的很辛苦。
但是最终我落选给另外一部故事片了。当时它的理由就是,合拍片的资金会比国产片的资金多,那么的素材也就会多,那么相对来说,它提供给剪接的创作余地就大,所以可能就是很可笑的是,其实我跟张艺谋合作了十几年,十几部戏,它的每部作品,基本上都在国际国内获奖,比如《秋菊打官司》、《活着》、《菊豆》、《大红灯笼》、《有话好好说》等等。但我始终都没有拿过单项奖。我是在与一位年轻导演金琛合作的《网络时代的爱情》,我不知道有没有人看到,一个小投资制作的影片中,拿到最佳剪接奖的,大概是在2000年。其实那一年,张艺谋是用《我的父亲母亲》拿到了最佳导演奖。我们当时在获奖中互相握手,好像记不清说什么话了,因为很多感慨。
好,下面我们就讲讲现在吧!现在不同,数字化电影时代的到来,影片不受控制,导演可以有多种方案,多机拍摄,演员也可以尽情用不同的表演方式,来完成这种塑造。而这种变化带来的是剪接业务的拓展和剪接思维的转变。主要会在三个方面,比如,第一,影片在开拍之前,可以先剪接出动态和动态试听的故事版。看到影片拍成后的大致效果。这个现在在拍3D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因为3D很多的特技,你在现场你是看不到的,那么它究竟最后合成出什么效果,你只有在开始用动画剪出一个故事版。
我下面要跟《画皮2》的导演,乌尔善合作,他在拍《鬼吹灯》,现在已经开拍了。我那天到剧组,他就有人已经开始剪。他可以把每一场戏都剪出一个,用动画编出一个大致的轮廓,然后不同的部门就可以根据这个轮廓去自己设计每一个镜头,剪接也可以给你自己看到最后大致呈现的效果。因为你在剪3D的时候,你是两条片子,任何东西都看不到的。所以现在的这个优势是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
第二,在拍摄现场即时剪接,并根据粗剪的效果提出建议,让现场导演和其他工作人员有所依据,来决定补拍、加拍、改拍或停拍等具体措施。现在我一般跟导演合作,他都希望你能开拍的时候就进组,这样的话,你就可以随时对现场所拍的素材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那么就弥补了后期可能会发生的一些遗憾的东西。可能你们在座,如果有从事剪接的,应该也知道,现在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他们都希望跟组剪接。但过去都是拍完了以后才做后期,所以过去有后期制作之说,现在就不太分了,现在基本上就是剧本一开拍,剪接就到位,现在基本上是这样的合作方式了。
第三,剪接已成为与其他部门平行交汇,并成为交流汇息的核心平台。在这里多讲两句,就是在过去的胶片时代,任何剪接技巧,声响、音乐,在没有进行合成的时候,你是无法感受到的。很简单的叠化,都是要凭剪接师的经验和积累来想象,从而决定叠化的程度。叠化的程度,你都是看不到的,是要拿笔在胶片上画印子,然后直到后期套片套底的时候,出来拷贝的时候,你才能看到。那么为什么过去有一校、二校,就是因为拷贝出来以后,可能会发现这个叠化长了或者短了,完了才会根据修改以后,再做出二校、三校,为什么有二校、三校就是因为这样。但是也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制作费用的加大,就也可能一些,小小的一些遗憾,就不再去做修改了,因为他要再做一个拷贝,会费很多钱。所以这也就是说,过去可能有一些片子,大家会觉得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也跟这个有关系,包括过去的那个对编也是这个道理。
你要修改一个镜头,你就要把前头的所有抹掉,抹掉那个点,再重新剪。可能做过对剪,对编的人,会应该有这个经验,就是他必须要下剪子下的很准,当你反过头来,觉得我前面有哪个镜头接的不好的时候,要想修改,后面就得全部得扒掉,要不就得再转一番,再转一遍,这样就会影响画面质量。所以应该说,现在影片的质量,应该比过去,各方面的要求高的多,跟这都有关系。过去会有很多不是剪接师没有感到,而是觉得如果再翻一版,质量会受影响,那么小小的遗憾也就算了,也就放弃了,所以现在对剪接师的要求比较高,跟这儿都有关系。
我记得我们在剪《红高粱》的时候,其实就是我在前面摇着片子,赵季平老师在后面唱着那个歌,张艺谋导演在旁边打着片子,其实颠轿曲确切的讲,是在剪接室里诞生的。所以我们当时还开玩笑,说剪接师是革命的摇篮,就是这么开玩笑这么说的。而现在我们在非线编辑台上,在镜头组接过程中,很容易就可以进行参考音乐的分布,主要音响效果的模拟布局,动画合成以及特技等加工的直接预演。这就让我在初次接触非线编辑的时候,有一种很爽的感觉。我不知道在座的一些剪接师有没有习惯,现在很多剪接师都是希望在剪片子的过程中,用一些参考的音乐,用一些动效,做一些特技,你都很容易的就做到了。但是在过去,这些都是达不到的。
那么在最近几年的创作中,我认为运用剪接手法,表现最充分的是《疯狂的石头》。所以这也就是我今天为什么要讲《疯狂的石头》?我觉得可能对于现在正在做这个行业的人,这些东西可能对你们更实用一点,所以下面我就以《疯狂的石头》为例,讲几点。
继续观看第二部分:(二)《疯狂的石头》影片长度的依据和剪辑手法的应用
第三现场答疑部分:(三)剪辑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问答
◆ 第一部分:三十年剪辑路——剪辑内含、发展与变化
杜媛:之所以把今天讲的课的内容,称为感悟人生。好像这个标题似乎是与剪接是毫不相干的。但是我还是认为这样说最为准确。希望我们交流以后,大家会认同这种说法,也希望我今天讲的,对大家还是有一些启发。
我们大家都知道,剪接是一个选择使用哪一个镜头和哪一条胶片的过程,现在也就称为素材。那么也是弄清楚某个画面持续多长时间的过程。影片的节奏、韵律和流畅程度,是由一段段剪接的画面所决定的。所以剪接之前,已经有许多才华横溢的人做过贡献。但是只有当剪接人,剪接师开始剪接的时候,那些本无联系的素材,才第一次集合起来,并开始有了电影的感觉。剪接师相当于文字编辑,编辑面对的是文字,剪接师面对的是素材。编辑是要具备把一大堆搜集来的素材,用自己犀利的文笔,汇成一篇优秀文章的能力。而剪接师则是要具备从几十万米的胶片中,那么现在则是指从几十个T的素材中,找出最优秀的镜头,选择最光彩的特点,用蒙太奇的剪接手法,将他们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一部影片,从而使一部优秀的影片诞生的能力。
其实从事剪接行业已经有三十余年了。在刚接触剪接这个行业的时候,其实我会在意或者准确的说,会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如何把动作接顺,如何去学习剪接技巧,剪接规则上。其实这也是一个初次踏入剪接行业的人,所必走的道路。在座的很多人,可能都没有机会接触到电影的胶片时代了。在那个时候,每部电影,导演都必须有分镜头剧本,那么对每一场戏,每一个镜头都会有设计。为了控制成本,厂里,一般电影厂对片比的要求是在1比3。也就是说,一个镜头最多只能拍三次。那么大家可以想想,一个剪接师在这些有限的素材中,去完成导演的创作意图,那么他的创作余地,也可以讲他的创作空间是很有限的。我记不清是哪一年哪一届电影节了,我是以跟张艺谋导演合作的《秋菊打官司》,入围最佳剪接提名。《秋菊打官司》是一部很纪实的片子,全部是拿16毫米偷拍的。我们用了七个月的剪接时间,素材量很大,剪的很辛苦。
但是最终我落选给另外一部故事片了。当时它的理由就是,合拍片的资金会比国产片的资金多,那么的素材也就会多,那么相对来说,它提供给剪接的创作余地就大,所以可能就是很可笑的是,其实我跟张艺谋合作了十几年,十几部戏,它的每部作品,基本上都在国际国内获奖,比如《秋菊打官司》、《活着》、《菊豆》、《大红灯笼》、《有话好好说》等等。但我始终都没有拿过单项奖。我是在与一位年轻导演金琛合作的《网络时代的爱情》,我不知道有没有人看到,一个小投资制作的影片中,拿到最佳剪接奖的,大概是在2000年。其实那一年,张艺谋是用《我的父亲母亲》拿到了最佳导演奖。我们当时在获奖中互相握手,好像记不清说什么话了,因为很多感慨。
好,下面我们就讲讲现在吧!现在不同,数字化电影时代的到来,影片不受控制,导演可以有多种方案,多机拍摄,演员也可以尽情用不同的表演方式,来完成这种塑造。而这种变化带来的是剪接业务的拓展和剪接思维的转变。主要会在三个方面,比如,第一,影片在开拍之前,可以先剪接出动态和动态试听的故事版。看到影片拍成后的大致效果。这个现在在拍3D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因为3D很多的特技,你在现场你是看不到的,那么它究竟最后合成出什么效果,你只有在开始用动画剪出一个故事版。
我下面要跟《画皮2》的导演,乌尔善合作,他在拍《鬼吹灯》,现在已经开拍了。我那天到剧组,他就有人已经开始剪。他可以把每一场戏都剪出一个,用动画编出一个大致的轮廓,然后不同的部门就可以根据这个轮廓去自己设计每一个镜头,剪接也可以给你自己看到最后大致呈现的效果。因为你在剪3D的时候,你是两条片子,任何东西都看不到的。所以现在的这个优势是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
第二,在拍摄现场即时剪接,并根据粗剪的效果提出建议,让现场导演和其他工作人员有所依据,来决定补拍、加拍、改拍或停拍等具体措施。现在我一般跟导演合作,他都希望你能开拍的时候就进组,这样的话,你就可以随时对现场所拍的素材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那么就弥补了后期可能会发生的一些遗憾的东西。可能你们在座,如果有从事剪接的,应该也知道,现在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他们都希望跟组剪接。但过去都是拍完了以后才做后期,所以过去有后期制作之说,现在就不太分了,现在基本上就是剧本一开拍,剪接就到位,现在基本上是这样的合作方式了。
第三,剪接已成为与其他部门平行交汇,并成为交流汇息的核心平台。在这里多讲两句,就是在过去的胶片时代,任何剪接技巧,声响、音乐,在没有进行合成的时候,你是无法感受到的。很简单的叠化,都是要凭剪接师的经验和积累来想象,从而决定叠化的程度。叠化的程度,你都是看不到的,是要拿笔在胶片上画印子,然后直到后期套片套底的时候,出来拷贝的时候,你才能看到。那么为什么过去有一校、二校,就是因为拷贝出来以后,可能会发现这个叠化长了或者短了,完了才会根据修改以后,再做出二校、三校,为什么有二校、三校就是因为这样。但是也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制作费用的加大,就也可能一些,小小的一些遗憾,就不再去做修改了,因为他要再做一个拷贝,会费很多钱。所以这也就是说,过去可能有一些片子,大家会觉得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也跟这个有关系,包括过去的那个对编也是这个道理。
你要修改一个镜头,你就要把前头的所有抹掉,抹掉那个点,再重新剪。可能做过对剪,对编的人,会应该有这个经验,就是他必须要下剪子下的很准,当你反过头来,觉得我前面有哪个镜头接的不好的时候,要想修改,后面就得全部得扒掉,要不就得再转一番,再转一遍,这样就会影响画面质量。所以应该说,现在影片的质量,应该比过去,各方面的要求高的多,跟这都有关系。过去会有很多不是剪接师没有感到,而是觉得如果再翻一版,质量会受影响,那么小小的遗憾也就算了,也就放弃了,所以现在对剪接师的要求比较高,跟这儿都有关系。
我记得我们在剪《红高粱》的时候,其实就是我在前面摇着片子,赵季平老师在后面唱着那个歌,张艺谋导演在旁边打着片子,其实颠轿曲确切的讲,是在剪接室里诞生的。所以我们当时还开玩笑,说剪接师是革命的摇篮,就是这么开玩笑这么说的。而现在我们在非线编辑台上,在镜头组接过程中,很容易就可以进行参考音乐的分布,主要音响效果的模拟布局,动画合成以及特技等加工的直接预演。这就让我在初次接触非线编辑的时候,有一种很爽的感觉。我不知道在座的一些剪接师有没有习惯,现在很多剪接师都是希望在剪片子的过程中,用一些参考的音乐,用一些动效,做一些特技,你都很容易的就做到了。但是在过去,这些都是达不到的。
那么在最近几年的创作中,我认为运用剪接手法,表现最充分的是《疯狂的石头》。所以这也就是我今天为什么要讲《疯狂的石头》?我觉得可能对于现在正在做这个行业的人,这些东西可能对你们更实用一点,所以下面我就以《疯狂的石头》为例,讲几点。
继续观看第二部分:(二)《疯狂的石头》影片长度的依据和剪辑手法的应用
第三现场答疑部分:(三)剪辑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问答
本文为作者 影视工业网公开课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54090
影视工业网公开课
点击了解更多
旨在集合影视制作工业化流程中最优秀的创作者,通过公开课的形式分享传播成功的经验和最前沿的思考;
我们期待这样的分享传播能够给行业带来工业化制作的基本常识;同时期待能够在国内推动对工业化制作流程中各环节的基本认知和尊重;
以期对国内影视制作的工业化生态环境的优化有所帮助。
扫码关注
影视工业网公开课
影视工业网公开课
相关文章
剪辑
查看更多 >-
Adobe PR升级:智能语音转写、全新导入导出模式助力创作者
-
声音、剪辑组看过来,影视同期录音对白套底流程分享
-
首映之前——为电影做一场手术
-
做工扎实,使用方式灵活的无线桌面麦克风—麦拉达Q8W
-
两个月涨粉千万,@张同学 都用到了啥技巧?
杜媛
查看更多 >-
修行在己,成就更好的你——杜媛寄语中国剪辑师社群会员
-
[影视工业网公开课]杜媛:感悟人生(三)答疑解惑:剪辑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
[影视工业网公开课]杜媛:感悟人生(二)《疯狂的石头》影片长度的依据和剪辑手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