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片,我们是否可以再次拥抱你?数字影像再进化,大家一起屏息以待!

2014-06-29 20:27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HomeBoy Cine Studio,也就是Oh,4K!要发布自己的贯穿影视拍摄制作前后期的色彩整体服务了。
胶片,我们是否可以再次拥抱你?数字影像再进化,大家一起屏息以待!
我们用积攒了多年的技术和知识,支撑创作者在前期拍摄的时候就可以监看到电影胶片的效果,再也不用监看Log的灰色影调或者709的低动态范围而发愁。进入后期,我们只需要一键就可以在DI系统中呈现创作者在现场观看的胶片效果。创作者和调色师可以致力于把影片做的更加精致,而不是因为拍摄的问题在后期缝缝补补。
这次我们提供的贯穿前后期的色彩管理方案是创造性的,可以改变目前的影视拍摄制作中的色彩处理流程。在内测阶段,几个使用过的导演和摄影师都仿佛体会到了初次接触触屏手机时候的High点。

Homeboy Color On Set 发布预热片


这样的创造性的服务的推出,其实是有渊源的。

2005年,小编那会还在拍胶片。当时高清摄影机已经渐渐兴起,数码单反也流行起来。小编就在想,如果能把数字的所见即所得,现场可以监看的特点,和胶片记录的完美影像的特点结合起来就好了。
胶片,我们是否可以再次拥抱你?数字影像再进化,大家一起屏息以待!
那会我有一个设计方案。就是在胶片摄影机的叶子板前方安装一个类似于单反相机的反光镜,除了在“Run”模式之外的时候,反光镜是在下面的,挡在叶子板前面,把镜头过来的光线反射到CCD上,然后把视频信号输出给监视器。而这个简易的数字单元,只需要在机身上设置几个键,ISO,Color Temp,Shutter,fps。其中ISO用来匹配当时装载的胶片的感光度,Color Temp用来匹配使用的胶片的日光或者灯光,Shutter用来匹配叶子板开角,fps用来模拟格数。只要这4个数值和胶片部分的设置一样,就可以监看到正确的影像。当然我们不需要去苛求这个简易的CCD系统,例如他的高光肯定是很糟糕的,也许还有噪点,但是他提供的反差是没问题的,摄影师可以快速的通过监看数字信号确定光圈。一些特殊的曝光点,用测光表单独测量,再去调整打灯就好了。在整个布光过程中,灯光师可以可以直接按照数字信号来参看。虽然那个画面和最终的胶片效果还是两个概念,但是在现场可以快速统一摄影,灯光,美术组的很多工作,极大的提高现场拍摄的准确度和速度。在一切都调整好之后,按下“RUN”键,反光镜抬起,叶子板开始旋转,胶片开始记录,监看系统自动切换到分光系统的CCD上。

当然,那会的小编是没有任何可能去完成这个想法的:) 很快,市场给出了印证,我预想的这些键都出现在了ARRI D21的机身上,但是原理是通过Log去实现胶片效果,放弃了胶片本身。所以,从那时开始胶片后面加了两个字,变成胶片效果。电影后面加了一个字,变成了电影感。

2010年,LOG开始渐渐应用,各种数字摄影机厂家也开始鼓吹自己的设备有多好。那会小编在想,数字摄影机和单反相机相比,那根本就不能比,技术非常落后。原因有两个,数字摄影机总数自己444,12bit如何如何,但是对于单反相机来说14bit,16bit Raw那仅仅就是这个起步而已。更别说12bit了。其次,数字摄影机一秒最少要处理24帧影像,而相机一次就处理一帧影像。所以从硬件原理上来说,相机应该能通过LOG一样的技术做出非常胶片感的影像,超越所有的数字摄影机。小编开始查找各种解开相机RAW文件的软件,市面上所有能找到的软件都是大同小异。小编在一个俄罗斯的博客上找到了一个Unix代码编写的解开RAW文件的数据库和Unix代码。
胶片,我们是否可以再次拥抱你?数字影像再进化,大家一起屏息以待!
(所有的数字影像控制参数)

通过这套代码,可以把RAW文件解成各种各样,他是基于数码影像的最原始的线性数据的,这一步的数据,是在LOG之前的一步,你可以通过命令行把一个raw文件处理成线性图像,通过命令后面加参数可以选择,输出成不同的色彩空间,不同的色温,不同的降噪算法,最后再加上LOG曲线加载就可以得到和艾丽莎拍摄的Log画面质感一样的画面,再然后你就可以和电影工业接轨去制作你的胶片感了。过了几年有个商业公司在这段代码的基础上制作了具有Interface的软件叫做RAW PHOTO PROCESSOR,操作界面是这样的:
胶片,我们是否可以再次拥抱你?数字影像再进化,大家一起屏息以待!
(看看这里面的控制选项,这已经是非常接近电影胶片控制逻辑的数字软件了。)

很快市场又有了验证,CINESTYLE出现了,装载在5D机身里。但是他的处理方法是很粗糙的,只是在机内做了曲线调整,之所以说他粗糙,是因为这步调整介入在最后整个数字成像编码的最后一步,所以整体影像质量是不好的。所以,他们也很客观叫做Style。后来过了几年有了所谓的摩灯破解,现在5d3可以拍摄4k raw了,这个东西才是真正接近小编最早设想的产品。从这里面我们看到那个俄罗斯开发者做的编码,他不是商业工具,连做个interface(人机交互界面)也没有。极大的限制了他的传播。而做照相机的企业,他们的工程师更多的还是基于自己的圈子的设计,直到Cinestyle,魔灯这样,慢慢发展,整个单反视频才完善起来。但是小编可以告诉大家,从魔灯开始这仅仅是个开头,后面继续提升相机的数据处理能力,存储的记录速度,把raw转换胶片效果的技术过程直接做成插件装载相机里,未来你就能直接拍摄胶片的效果,你可以直接通过触摸屏选择胶片型号得到胶片效果,视频和照片都是如此。

2013年,小编发现了一种新的方法把相机的RAW一键转化成Log然后再通过胶片Lut在PS里通过电影DI思路实现电影感的方法,在Oh,4K!上发了之后,很多人都非常关注。

小编自己是个摄影师,同时又在管理一间调色公司,我们在平时的调色中结合前后期的创作理念不断的更新胶片感在数字上实现的方法。这些年来我们一直的梦就是拥有数字的快速便捷的同时,给画面赋予胶片的质感。这事基本已经变成了一种植入骨髓中的反应一样,每天琢磨的就是这些。前几年在我们设计并制作Canon C300测评片的时候,片尾也谈到了这样的梦想。在2014年的今天,我们马上就要发布我们的全新色彩管理方案了,让这个梦变成现实,让数字摄影和胶片效果零距离!让每个摄影师在现场就能看到并选择你喜欢的胶片效果!
胶片,我们是否可以再次拥抱你?数字影像再进化,大家一起屏息以待!
我们联合影视工业网,已经在互联网上建立了我们的网络发布会页面。7月1日,晚间9:00我们将正式发布我们的贯穿前后期的色彩管理方案。目前,已经进入倒计时,请点击倒计时页面获得更多发布会信息!
http://homeboy.107cine.com/fabuhui/624814/

发布会当天,前100位观看并填写表单的用户可获得HomeBoy Cine Studio的价值1000元的调色会员卡。

说好了的7月1日,晚9:00,我们不见不散!
本文为作者 HomeBoy Cine Studio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51727

HomeBoy Cine Studio

点击了解更多
HOMEBOY 电影数字洗印厂是一家专注创意、品质、技术流程的后期调色公司,调色业务涵盖剧情片、广告、MV;前期DIT;最终合片、影院DCP打包。 更多作品及信息,请查看官网: http://colorgrading.cn
扫码关注
HomeBoy Cine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