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故事、情怀

今天在军博梅地亚有幸看到了在春晚准备播出公益广告,制作很精良,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故事,叫筷子篇,大家应该能在春晚能看到。随后聊起故事及情怀的话题,在梅地亚愉快的午餐后,下午去了北边更远的地方,在聊完事情后已经天黑,想着回家之旅看起来是那么的漫长,而手机已经没电,连让听音乐的企图都看起来无法实现。于是在车上闭目神思吧。突然想起故事以及情怀的话题,所以把自己的随想随手写出来。
前段时间去一个朋友那,看到他正准备的一个剧本提案,故事剧本都是常规之下的结构,但在他的PPT里我看到一个东西,一个关于整个故事时间表,即在多少分钟的时候故事需要出现一个转折,在整个故事之中几个大的结构下细化到几分钟需要出现一个冲突点,就是他已经完全把整个故事数字化,公式化。他跟我的解释是现在制片人希望能看到细化的东西,以确保游说投资人。从拉投资角度的讲这样的做法无可后非,但我想的是一个好的影片真的需要这么数字化的细分吗?在这个表格中我看到三个字:工业化。
其实从产业的角度来讲这种做法一点都没错,从某种意义来说,作品就是产品,而投资人或者制片人希望能看到更加可控以及可把握的项目,而不是看到他无法掌握的事情。2006年影片《疯狂的石头》上映后获得了极佳的票房成绩,成为以小博大的范本,当然在这个影片中能看到盖里奇《两根大烟枪》的影子,一直到最近的《无人区》,我看见另外两个字:结构。纵观整个影片,一根主线之下的分支有重合,有交集,但最终全部在影片的最后贯穿在一起,看完影片后,你可以说他结构精巧,但他是一个好故事吗?因为你看到的是结构已经凌驾于故事之上,最后变成故事为结构服务、虽然是这样,但他在市场内确保不会出现太糟糕的票房,注重结构的好处就在于它能时刻调动起观众的兴奋点。直到把整个影片看完,而不会显得冗长乏味,昆汀早起的低俗小说,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都属于这种类型,人物,场景犹如搭积木一样变化组合,然后组合成一个结构精巧的作品,这是电影的一个发展历程,不能用好还是不好去说,但这种模式之下,你的故事似乎会受到损伤,有时候为了结构,而让故事看起来不那么合理,虽然他能最终能给观众感官的刺激。
其实有时候想想工业化真的是我们需要的,但需要的不仅仅是工业化,电影最重要的表达还是情怀,简单一点的说就是你的思维以及情绪,这种思维可以小众,但肯定是常人能理解的思维,而工业化的结果就是作品同类型化,所有的作品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模型之下的产物,缺乏个性。而情怀是无法工业化的,因为它关乎人的内心,无法复制。而在结构之下,我们看到的只是故事,而不是情怀。
                                                                                                                                                今日随想
本文为作者 枫荷映像(北京)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49952

枫荷映像(北京)

点击了解更多
枫荷映像是立足中国本土的影视制作公司,我们致力于电影、网剧、广告、纪录片等多种不同形式的内容策划以及开发。我们依托自身的编剧以及合作的优质编剧团队等对项目前期做精细化的数字内容策划以及创意,并对整个项目去做全流程的掌控,我们探索并建立了新媒体广告模式,我们认为内容创意是公司发展核心所在,同时通过对整体行业的立体思考,努力在传统影像制作模式上引入新的元素,为互联网传播注入创新活力,并成为行业内具创新能力的电影公司之一。
扫码关注
枫荷映像(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