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黑明对谈《影像·人·理想》,开始报名!

2013-06-09 10:57
贾樟柯、黑明对谈《影像·人·理想》,开始报名!
刚从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电影载誉归来的导演贾樟柯,将和著名纪实摄影家黑明将与我们一起探讨“影像·人·理想”。6月14日,北京电影学院标准放映厅,与他们面对面,欢迎各位朋友报名参加!
活动免费
时间:6月14日(周五)13:10签到
地点:北京电影学院标准放映厅(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4号北三环学院路蓟门桥北约300米)
贾樟柯、黑明对谈《影像·人·理想》,开始报名!


嘉宾介绍:
他自命为“一个来自中国基层的民间导演”,追求影像“对现实表象的穿透力”。他的作品通过个性鲜明的纪实性风格一一拓展;也倾力专注于历史变迁中的细枝末节,在冷酷的现实中保持着一种温暖的基调。
从95年拍摄第一部57分钟的短片《小山回家》得了香港映像节的大奖。2006年凭借《三峡好人》荣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奖,2010年,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授予他终身成就金豹奖,成为有史以来获此殊荣最年轻的电影人。
在中国电影集体向好莱坞投降,沉沦于虚无缥缈的非现实主义题材的时候,他对中国现实的强烈人文关注显得尤为可贵。从《小武》发端,到如潮好评的《三峡好人》,到2013年5月斩获第66节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的《天注定》……他的影像世界正在逐步成为理解中国的一种特殊方式,亦在重新诠释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他是享誉国际的导演贾樟柯。
“人有的时候是善于遗忘的族群,我们太容易遗忘了,所以我们需要电影。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在缓慢的时光流程中,感觉每个平淡的生命的喜悦或沉重。我是一个在场者,而不是一个闯入者。摄影机关切、从容不无冷静;然而它又是一种凝视与顾盼,其中暴露而出的,是一位目击者深藏的欲望,一份在冷静的凝视中隐抑的激情。” ——贾樟柯
***
他生于西北,长于高原;他真诚直率,善于思考。他是一个话题,更是一个传奇,他对自己的追求充满热忱和探险般的兴趣。他牢牢抓住自己的每一个灵感,把它变成现实。
他拍摄的《公民记忆》《走过青春》《西藏影像》《塬上情歌》《100年的新窑子》《中国的僧人和凡人》等20余种摄影集和图文集,不仅上了多家书店的排行榜,而且还获得了中国摄影界的最高图书奖。他先后在中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摄影作品展览,先后获得中国当代摄影师大奖和中国十大摄影师等多种奖项,两次获得中国摄影艺术金像奖。
多年来,他一直用纪实摄影的方式在关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他所关注的话题,往往会在很长一段时期成为大众话题……他是中国著名纪实摄影家,黑明。
“对于摄影来说,虽然有不同的解读方法,但摄影师最起码要有自己的观点和关注点。对我来说,不仅希望用好自己的摄影语言,更希望所表现的题材和内容能有一定的人文情怀。平时我每天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许别人在酒吧的时候我却在工作,因为每完成一个选题,没出一本书,都要耗费大量时间。” ——黑明

本文为作者 107分享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6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