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次迟到》——小场记有话说

2013-06-04 15:29
关于《一次迟到》——小场记有话说 《一次迟到》的出现是偶然亦是必然。
在那之前我们一直在筹备一部大电影,但因为一些变故原本的计划搁浅了,这不仅是一部电影的搁浅,更是一群人的搁浅。
那段时间原本忙碌的进程突然停了下来,大家互相询问着却没有人去问导演。
也许是因为刚从学校出来百无禁忌,也可能是因为本身就没心没肺,一次只有我和导演,还有摄影师三个人吃午饭时,我说出了所有人的疑惑,那一天我才知道,是资金出了问题,导演卖了自己挚爱的那台车,他之所以不告诉我们,是因为这群人是他召集起来的,每一个人都是他挑的,他不想就这么散了,我看得出,他在害怕,害怕有人离开。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决定跟随他,一个愿意为了自己坚持的事情付出一切的人是值得追随的。
事情在第二天的会议讲开了,意料之中,没有人离开,我看着每一个人,我知道,他们跟我想的一样。
两个月过去了,这两个月每个人都在想办法,想过拍纪录片,想过拍宣传片,想过拍情景剧,最后把目光放在了微电影上,但拍一个什么样的微电影成了重点。
我看着大家每天都在讨论微电影的题材,虽然经常跑题...我想,动起来吧,总比这样干呆着强,大家都说,干点什么吧。
导演那时候的压力应该很大,这些人马首是瞻的跟着他,而这么长时间却一片未成。
终于,在我们每天叫喊着“拍点什么”的时候《一次迟到》的剧本出现了。
我当时的确不觉得剧本有多好,只是觉得可行性比较大,而且终于要动起来了,那一天群里讨论的很热闹,感觉上突然“活了”。
剧本确定后,各部门的人很快进入了状态,其实每个部门也就一个人。
在联系好学校后我们迅速去挑演员,一个班一个班的过,架着摄影机,小孩在讲台上自我介绍,一个小男孩匆忙的说了两句话便往座位上走去,在经过导演身边时被导演一把搂回了讲台,然后对摄影师说“拍他”,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汪小帅。
其实当时我和副导演都觉得另一个男孩更合适,但导演坚持,我们只能听从,现在想来,幸好...
终于,所有的一切都准备好了,电影要开拍了。
初看剧本时我觉得两天也就拍完了,毕竟是很简单的几场戏,可是导演却计划了五天,我多少觉得有些小题大做。等真的开拍我知道是我掉以轻心了。
也许大多数未接触过电影拍摄的人都跟我一样,觉得拍一部电影根本不难,架好机器,设定好情节,演员按剧本的要求做出表情念出对白就可以了。
我没法说《一次迟到》是一部多好的电影,但对我来说,它是独特的,它让我真正意义上认识了电影。
在这之前我不知道什么是正反打更不知道那个小小的镜头可能再偏一毫米就会出现镜头里不该有的画面。
看和做的区别真的很大,我以为自己看的电影够多了,也够资格去指手画脚一些电影了,但当我真的参与到其中,我知道有些遗憾是无能为力的,有些想法也终究只能是想法,我们能做的只是尽力去做到最好。
当看到导演和副导演为一个镜头吵得不可开交时我是感到新奇的,因为没见过,原来一个导演发火的原因是这么简单,就为了可能微不足道的一个镜头。有时候为了一个好的角度摄影师甚至要趴在地上或者变换各种高技术含量的姿势。
一部电影的结尾不是杀青而是剪辑,“神剪辑”这种话听得多了,却从来不知道怎么剪,原来剪一部七分钟的微电影剪辑师要在电脑前坐24小时甚至更久,每一场只是一个小片段,剪辑师要看过所有的片段之后找出最合适的一段然后把所有最合适的连接在一起。
我想我对电影的未知还有很多,我还想知道更多,我希望我们可以一直走下去...

本文为作者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6124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