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比 Hi-Res」一机一镜,视频照片通吃的全能组合﹣﹣佳能 R5C+RF 24-105mm ∨F2.8 L IS USM Z

6月13日 15:46



大家好,这里是我的宇宙,我是yoga。


最近这几年的相机市场,各家为了争视频这块领地,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但不论视频规格有多高,它们之中的大多数,还是采用了在相机系统的基础上,优化视频菜单的做法。只有佳能EOS R5 C 这一台机器,同时囊括了大家最熟悉的相机系统,还有佳能 Cinema EOS 产品线纯正的电影摄影机系统。



不得不说对于这样的做法,我喜闻乐见。并不是说照片菜单与视频菜单水火不相容,而是我认为将两种系统完全独立开,设置互不干涉;回放互不串台;UI 界面、辅助监看,针对照片或视频拍摄分开设计;这样更能提高工作效率。两种系统的工程师,也不需要为了对方的功能相互将就,能够完全保留这两种系统十几二十年来的设计精髓与专业度。



对于消费者来说,除了需要更长的上手时间以外,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它可以是一台 4500 万像素的专业照相机,也可以同时是一台最高能够录制 8K 60p RAW 视频的专业电影摄影机。我想佳能的相机系统大家都很熟悉了,反倒是电影机系统大家过去接触起来门槛比较高,现在好了,EOS R5 C 就是电影机系统对民用级产品的第一次下放,我来列举几个 EOS R5 C上针对视频非常重要的特性,大家应该就能大概了解电影机系统和相机系统的区别。



首先它的拍摄界面设计和布局就非常不一样,为了直观展示更多的拍摄信息或功能,也为了给视频画面让出更多空间,电影机系统的字号和图标明显就要小上一号。每张卡的剩余可录制时长、录制格式、镜头焦段、对焦模式、色彩配置文件、监看模式、风扇状态、文件编号、录制状态、帧率、时间码、画幅、分辨率、视频编码、波形图、四声道的音频柱状图、自定义视频宽高比的遮蔽显示、不遮挡主体的水平仪、手动合焦框、角度快门……这些针对视频拍摄的信息和辅助监看功能都一应俱全,它们能够帮助你精确地把控焦段、合焦点、色彩、曝光、监看、动态模糊、声音等等等等的参数,没错,绝大多数相机的视频规格也很强,但它们不能给到你这么细致的数据,这些数据在你拍摄视频时为你保驾护航。



其次它的拍摄规格组合多如牛毛,具体细分为三种幅面、三种幅面下又细分为不同的分辨率和帧间 / 帧内编码、格式上又有 RAW HQ / ST / LT、XF-AVC、HEVC、H.264 可选。这些不给我半天的时间,是真的看不过来,但它有最重要的两个特性是我们值得去了解的,一个是在全画幅正常记录模式下,不论拍摄 4K 还是 2K 的分辨率,画面都是由 8K 超采样而来,这就意味着不管你拍什么分辨率,它的像素质量都非常高,你只需要按照你需要的分辨率、编码,和你所能承受的文件大小,尽情的选择拍摄格式,这里面就没有一个画质差的选项。4K 120p 的升格记录虽然不是超采,但相比较 EOS R5 来说也增加了同时记录声音的功能。



另一个特性属于是佳能这个品牌的加成,他们是市面上为数不多能够内录视频压缩 RAW 文件的品牌,内录Cinema RAW Light文件能够最大限度的保留视频画面的原始数据,在后期时拥有更多的可调空间,EOS R5 C就能够内录不过热的,最高 8K 60p 的 RAW 视频,后期还能通过转换,解锁在机身上不存在的 C-Log 2曲线,这样的性能对于 EOS R5 C 现在的二手价格来说,简直是性价比爆表的一台机器。



只不过要注意这个格式对 CF-B 卡的持续读写速度要求比较高,最好是要高于 500MB/s。另外在这个格式下,仅靠机身电池的供电是没有办法驱动电子镜头的,包括手动对焦也不行,必须搭配外部 PD 供电才能无限制的拍摄这个格式,好在第三方配件厂商现在已经推出了各种各样完善的供电方案,所以这一点基本不用担心。




搭配佳能的色彩科学,不论你是在拍照还是拍视频,不论哪种色彩配置文件下,都能获得一个肤色非常漂亮的画面,而且根据我的实际使用,拍摄 RAW 视频在后期中基本不需要怎么调整,就已经能够获得一个比较明显的 HDR 的效果了,这两点对我来说都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



那再来说说佳能最新发布的镜头 RF 24-105mm F2.8 L IS USM Z,它也是我所认为EOS R5 C的最佳拍档,它跟EOS R5 C一样,不仅规格爆表、前所未有,而且同样是照片、视频双栖的专业级怪兽。它俩这样单独搭配的时候,是这套系统的拍照模式;如果要拍视频,那我必须再整备一番,把拍视频必要的滤镜、套件、供电给装上。其实说实话,目前这样的状态只是看起来块头很大、很重,实际上这套系统的机动性很强,左手柄可以任意适配高低角度的拍摄,平时的话 V 口电池可以顶在胸口作一个支撑稳定。单看重量,这样一套大概是 3.8 公斤的样子,但其实我提起来的体感重量,是要比想象中轻很多的。



其实我们这次还带它跋山涉水的拍了一些东西,反而一点也不累,是因为我们带了印迹的拉杆箱,这个箱子内部的长度刚好就是我这一套系统的长度,其它地方还可以用隔层放一些配件之类的,它的轮子的尺寸很大,走草地、土路都没什么问题,实在走不动道的时候,你还可以用肩带把它给背起来,非常方便。



说回这一套系统,RF 24-105mm F2.8 让我非常喜欢的一点,就是镜身上分布的四个控制环,每个环都针对视频拍摄做了特别的优化。首先它在 RF 镜头中第一次加入了无极的光圈控制环,这一点对于视频拍摄来说非常关键,在紧急情况下,无极光圈控制环可以替代掉一部分外置 ND 的作用,以便应对室内外的光线变化,但是在照片系统中,这个无极光圈环是起不到控制光圈的作用的,你只能在机身滚轮上操作,期待后续固件优化。



第二个是焦段控制环,没错,RF 24-105 F2.8 是一支内变焦镜头,同时它的变焦环拧起来意外的轻松顺畅。而且这样不管我在镜头前面加什么滤镜,都不会影响变焦的重心,像外变焦如果本身拧起来就不顺畅的话,再加个滤镜,那真是雪上加霜。



当然像上稳定器不需要反复调平、还有防尘防水滴的特性,也是内变焦天生的优势。另外虽然官方没有提及,但这支镜头应该是带有一定的 Parfocal,也就是齐焦效应的。可以看到在手动对焦模式下,变焦过程中焦点基本保持不变,只要在这个基础上加上一点点的自动对焦,就没什么问题了,否则官方也不会那么自信的给它搭配一个电动变焦模块。



再往前是对焦控制环,别看它简单,实际上它的对焦阻尼调校得非常舒服,一点也不像是平时电子对焦环的手感,这只镜头的对焦呼吸效应控制得还算不错,在 24 端比较明显,反而在 105 端非常轻微,这个特征非常有意思,在支持的机身上,可以打开对焦呼吸矫正功能。最近对焦距离为 45cm,在 105 端的放大倍率能达到 0.29 倍,这个数据算是中规中矩吧,拍一个动物、花瓣的大特写还是可以的。最前面是 RF 镜头特有的自定义控制环,像我就把它改成了选择被摄体。



除了这四个控制环,镜身上还有两个相同功能的自定义按钮、一个镜头旋转支架,不过它没有 90° 限位,只能肉眼观察。一个对焦距离选择开关、一个对焦模式开关、一个镜头光学防抖开关、一个防抖模式选择开关,模式 1 对应的是固定手持场景,模式 2 对应的是手持追踪或追随物体的场景,模式 3 对应的是拍照定格高速移动物体的场景。



EOS R5 C 虽然作为电影机本身没有防抖,但是镜头 IS 自带的 5.5 级防抖也能够一定程度上的弥补这个缺点,实在不行还可以打开EOS R5 C裁切画面的数字影像防抖,不过注意在 RAW 录制下不适用哈。如果你有EOS R5 或者 R6 Mark Ⅱ 的话,搭配这支镜头是可以实现 8 级防抖的。



总而言之,RF 24-105mm F2.8 这支镜头针对视频拍摄做了相当多的优化,就像EOS R5 C的定位一样,我在它身上看到了相当多佳能 Cinema 电影镜头产品线才有的特性,22599 的指导价相比较其它 RF 镜头来说,确实挺贵的,但相比较电影镜头来说,这个价格就显得非常白菜。



在创作中,如果你需要兼顾平面照片和视频拍摄,又不想牺牲高画质,在单人单机的拍摄过程中,还要追求严谨专业的制作,那么EOS R5 C和 RF 24-105 F2.8这套搭配,肯定是最具性价比的选择。


-完-


本文为作者 影视工业网活动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52933

影视工业网活动

点击了解更多
107cine活动账号不定期组织各种利于机构和从业者提高制作水准,了解行业最新动态的线上线下交流活动,和您一起进步、共同努力、推动影视工业的发展,欢迎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