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 |北京大视听精品项目《我的阿勒泰》创作分享会,道尽散文IP改编、影视+文旅的创作内核

6月11日 10:09

回首今年国剧最热闹的5月,8集迷你剧《我的阿勒泰》为观众带来了最大的惊喜。

这部剧实现了多个“第一”:国内第一部改编自散文IP的剧集,将李娟同名散文集完美落地;第一部登上CCTV 1黄金档的网络剧,拿下同期收视率第一名;2024年第一部豆瓣开分8.5,后一路增长至20万+人评出8.8分,成为年度口碑榜首的国产剧

同时,这部剧也引起了行业内外无数同仁的好奇,如此具备先锋探索精神的散文IP改编迷你剧,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6月5日,《我的阿勒泰》众位主创一同走进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从专业角度出发,极度坦诚地向大家分享了这部剧关于散文IP改编、现实主义人文精神刻画、影视+文旅发展可能性等方面的创作密码

这场创作分享会由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北京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爱奇艺承办。

活动分为嘉宾致辞、主创分享、主题沙龙三个部分,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张苏,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琳,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陈旭光,新疆网信办社会处处长贾万里,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施生田,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驻会副会长张平,爱奇艺总编辑、副总裁,《我的阿勒泰》总编审王兆楠,本剧导演编剧滕丛丛、总制片人齐康、摄影指导刘懿增等嘉宾莅临现场,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主任、副研究员吕帆担任主持人。

自左至右:吕帆、滕丛丛、陈旭光、齐康、刘懿增

活动伊始,张苏副局长发表致辞。

他表示,作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扶持项目和北京市广播电视局重点资助项目,入选“北京大视听”品牌重点推介文艺作品的《我的阿勒泰》以精品质感、人文关怀、先锋尝试收获广大好评。

这部剧也成为中国首部入围戛纳电视节主竞赛单元的长篇华语剧集,以崭新姿态将中国好故事带向世界舞台,弘扬民族文化自信,为影视创作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后续文艺精品创作应当扎根人民生活、坚持推陈出新、守好价值坐标,让正能量赢得大流量。“北京大视听”品牌也将继续以首善标准打造精品矩阵,为优秀文艺作品保驾护航。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张苏

爱奇艺总编辑、副总裁,《我的阿勒泰》总编审王兆楠分享,这部剧代表华语剧集走上戛纳舞台的首映当日,欧洲的评委和观众两千多人在卢美埃尔影厅座无虚席,结束后掌声持续了十几分钟,经久不息,这意味着华语影视进入了对中国叙事自信表达的新阶段

在他看来,这部剧尝试讲述多民族文化浪漫的舒缓共舞与循环渐进的启蒙,是以国际化的视听语言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待,才能引发海内外观众的共情与向往,实现“影视+文旅”崭新的内容探索。

爱奇艺总编辑、副总裁,《我的阿勒泰》总编审王兆楠


1

散文IP改编

叙事摄影把握精神内核


作为著名新疆作家,《我的阿勒泰》是李娟“阿勒泰”系列里再版次数最多的散文集。她从浓烈的个人生命体验出发,以平实动人的文字,展现了阿勒泰地区的辽阔苍茫与有趣有味的当地人民。

但要将更着重情感抒发的散文,改编成有脉络、有故事、易感知的剧集,难度不言而喻。

导演编剧滕丛丛坦言,散文改编确实很难,相比更常见的小说IP,散文在人物冲突性、故事感上会弱很多。但李娟老师这本散文集实在太好了,让她涌起足够的热爱与冲动,想要把这样的故事呈现在影像之中,带给更加广泛的观众。

于是,她提前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去观察生活、收集素材、寻找人物原型,用创作技术拎出一条符合剧集叙事规律的故事线,以泛受众能够理解的方式来呈现李娟老师原著的精神内核。

至于这部剧能否带起散文IP改编风潮?滕丛丛认为可能性不高。

“我觉得在技术性上来讲,散文改编的实现度依然是很难。我也不觉得有这个风潮就会让影视剧的发展变得更好,其实最直接和最有效的,还是强剧情的小说改编。”

导演、编剧滕丛丛

摄影指导刘懿增结合实例与思考,为到场观众上了一堂生动的摄影专业课。

在前期读完散文与剧本之后,他围绕“治愈”这个核心关键词,主要强调了自然之美、民俗之美、人与环境的共生关系三大方面。

首先,对自然资源的运用分为城市与草原两部分。在城市里主要借助影像呈现了主人公紧绷的生活节奏,用框架式结构压制住人物。

比如高晓亮骑车穿越大桥这个画面,他怀揣着淘金梦,但困在城市水泥森林里,所以会在大画面里把他放到很低的位置,一眼压抑。

进入阿勒泰草原,构图方式就完全不一样了,文秀、巴太、晓亮都更加舒展,进入李娟老师散文中“躺在草地上睡一下午觉,醒来以后发现没有人打扰”的轻松治愈氛围里。

对比之下,观众也好像在精神上撕开一个口子,突然之间出去透了口气。

其次,关于更加丰富壮美的民俗文化元素,刘懿增团队提前做了大量有关哈萨克族文化的功课。学习他们的建筑、服饰、与动物的关系、习俗等等,再选择最合适的时间状态去拍摄自然风景,来匹配上本身就很美的民族文化元素,才呈现了剧中赛马会、乡村舞会等名场面。

最后,是人与外部环境的共生关系。李娟原著中有句话让他印象深刻,“春天里的羔羊也是秋天里的衣服”,人与动物在互相索取与给予中达成和谐。所以摄影组会选择压暗天空、地面,更加突出人与动物。

摄影指导刘懿增

同时在技术处理的基础上,主创选择尽可能为观众呈现有温暖感、阳光感的故事侧面。以巴太、文秀和奶奶三个人在树下躲雨那场戏为例,主创依然采用了明亮光线下太阳雨的表现方式。

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延续散文、剧本的精神内核,“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


2

现实主义人文精神

角色塑造“冰山理论”


在自然美景之外,《我的阿勒泰》中随处可见的人文关怀,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率性侠气的张凤侠、羞涩天然的李文秀、勇敢帅气的巴太,还有奶奶、托肯、江布尔等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都像草原上吹来的风,盘桓在观众心间。

导演滕丛丛表示,她深信角色是故事最重要的部分,是故事的灵魂,一个好的人物能让观众始终跟随共情TA的人物弧光。

在她看来,影视人物塑造需要把角色放进生活场景中,才能形成属于角色的独特质感。

以巴太为例,主创给他的定位是“一个20岁左右出生在阿勒泰的哈萨克族少年,初中毕业后去读了兽医中专”,这些信息实际上在剧集中不会直接呈现,但这些前情会贯穿在人物的质感中。

“为什么巴太擅长驯马?为什么他会说普通话?为什么他同时具备哈萨克人的勇敢不羁,和汉人的分寸感?塑造角色需要‘冰山理论’,导演要做的功课很大一部分在水面之下。


总制片人齐康补充,《我的阿勒泰》作为一部迷你剧,自带开创性与实验性。除此之外,剧中对女性话题的探讨、对温暖现实主义的呈现,也是作品独特的价值。

比如文秀来到阿勒泰之后,和母亲、奶奶一起洗澡那场戏,澡堂子里几代女性们共同唱起牧歌,在悠扬中传递出一种难言的温暖与感动。这样的女性时刻金光闪闪,是女性导演独特的创造力。

“导演进步速度是惊人的,她既保持了创作中一贯的鲜明与凌厉,又多了善意与柔软,这在现代题材剧集作品创作中非常难得。”

陈旭光教授从艺术、文产角度总结认为,《我的阿勒泰》以女主角视角“代入”观众去领略这片奇异天地的动与静,生命与人生的哲思,行云流水地带出内向化的抒情性和诗意表达,新鲜的陌生化体验。

该剧中短体制、长链化高效运作是颇具创意的“工业美学”探索。他期待未来有更多敢于创新,高品质审美,且具文旅后产品开发潜力的作品。

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陈旭光


3

阿勒泰爆火

影视+文旅的新可能


开播以来,《我的阿勒泰》一度被称为“赛博吸氧剧”“心灵栖息地”,带领观众深度体验了阿勒泰的纯粹自然,还吸引了大量观众亲自奔赴新疆阿勒泰旅游观光。

总制片人齐康表示,阿勒泰文旅局给他提供了一组数据,该剧开播20天后,阿勒泰全地区接待游客达286万人次,同比增长42.05%,旅游收入同比增长77.98%,“故事从阿勒泰生长出来,而影片从某种程度也反哺了土地”。

齐康结合案例,向大家分享了《我的阿勒泰》探索与文旅结合的实践与规划。

在“影视+文旅”内容探索方面,爱奇艺此前已经实践了两大项目。

第一是从《风起洛阳》开始的“华夏古城宇宙”系列计划,围绕这个项目开发了剧集、线下影视城、纪录片等等,实现一部IP的“一鱼十二吃”。

第二是“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系列,目前已经做出了《狂飙》带火江门,观众看完剧去江门打卡强哥同款猪脚面等,这都是此前的创意启示。

总制片人齐康

所以这次,既是为了延长《我的阿勒泰》作为8集迷你剧的作品生命周期,探索影视衍生价值;也是为了深挖区域文旅资源,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爱奇艺与新疆文旅达成合作。

截止目前,开发路径包括共创文化符号、共募生态基金、共设旅游专线、共建会员机制、共办文化活动五大方向。

双方已经开发了小马阿TAI、雪怪阿勒等IP形象,用于开发衍生产品;后续还将与中国南方航空合作,增设“我的阿勒泰”文艺之旅主题直飞航班,让游客直线打卡“张凤侠”小卖部、夏牧场、巴太树等剧中景点;在拍摄取景地举办“我的阿勒泰”不插电围炉音乐会等活动,重温片中美好。

听完嘉宾们的专业分享,主持人吕帆感叹,如果要谈剧 《我的阿勒泰》从文化产品走向文化现象,让我们看到国产网络剧创新的不同样态。而在热闹的文旅成果之外,剧集在中式叙事、边疆书写、散文改编等方面也颇具典型性。

主创团队尊重戏剧、敬畏文本、关注细节和人,让观众从风景入眼到情感入心,也让我的阿勒泰成为了“我们”的阿勒泰。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主任、副研究员吕帆

《我的阿勒泰》的“影视+文旅”实践实现链路化开发,可视为一个继往开来的内容锚点。

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剧,去一个好地方,或将成为后续迷你剧乃至更多文艺精品内容重点突破的创作方向。

最后,陈旭光教授还表示:《我的阿勒泰》可能会成为一个网络剧集文化产业化运营成功的重要案例。 下一步政府层面也应该要“粮草先行”,应全面预案、提升文旅服务接待能力,配套的生活服务娱乐设施要跟上。今年暑假阿勒泰地区可能会火,因此要追求常态化运营,可持续发展而不是短期效应,一锤子买卖。


-END-


本文为作者 导演帮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52918

导演帮

点击了解更多
中国导演聚合社群
扫码关注
导演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