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打底,传奇添彩 | 故事人:专访《天行健》导演卫立洲

5月17日 13:2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出自《易经》的古老哲言估计很少有中国人不知道。可什么是天行健?又怎么样才能算是真正的自强不息呢?在当今这个和平的时代,这些问题某种程度上很难回答。


现在,有部剧将你拉回风云际会的历史中,去具体地感受这句古老哲言的内在理念。由著名编剧白一骢执笔,楼健、卫立洲执导的原创作品《天行健》于5月8日在腾讯视频和爱奇艺双网开播。虽说是空降,但质量和情节都十分在线,已经显露出爆款的潜质。


导演楼建曾执导过《灵与肉》《面具》《御赐小仵作》等豆瓣高分剧集,对艺术创作也有很高的造诣。导演卫立洲执导过《终极笔记》等热门作品,有丰富的创作经验。



该剧聚焦辛亥革命前几个月出现的一件又一件怪事。先是永定河上冲出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龙震离九,争时易乾坤”九个大字。其后,宫中文渊阁净坛秘藏中的藏宝图又突然被盗,下落不明。与此同时,在距离京城100公里外的天津大沽,客栈内九人意外毙命。三件悬案层层交叠,种种疑点在剧中不断聚集,最终指向某一处。



为更好地了解剧集的故事内核与创作构思,导演帮有幸采访到了《天行健》的其中一位导演,卫立洲。在交谈中,他向我们透露了该剧集的创作理念与思路、幕后精细的制作过程以及他对于剧中主要角色的理解。



1



 严肃性与趣味性的巧妙平衡



《天行健》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铺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第一场戏,该剧就扎根历史深处,以光绪帝关于戊戌变法的慷慨陈词入手,为整部剧奠定了一个叙事的基调。


关于这一点导演卫立洲表示这是在筹备期间就确定的,“从一个导演的角度,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要把这个故事的史诗感拍出来。并且通过很多细节去反映那个大时代的背景。”



《天行健》很好地贯彻了这一创作的中心思想,在后续的叙事进程中各路英雄豪杰你方唱罢我登场。国家危亡之时,清朝侍卫门三刀、武林高手卓不凡、天津捕快王地保、同盟会成员谭先等诸多人物以自身的方式去舍身救国,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在视觉层面上,为了还原出这种严肃的史诗感,楼健导演和卫立洲导演也颇具巧思——“在光影上,我们想实现油画般的效果,以此来强调出历史的厚重之感。“坚实的故事打底,又辅以油画质感的视觉呈现,严肃的史诗感成为了《天行健》最为直接的美学特征。



难能可贵的是,《天行健》并没有落入老旧的正剧传统,而是添加了诸多类型元素。正如导演卫立洲所言“这是一个元素很丰富的故事,既有历史的严肃性,很写实的社会百态,也有娱乐性很强的元素,例如夺宝,破案,追凶,很虐的情感,话痨的人物等等。作为导演,要找好那个平衡点。"



影片中丢失的藏宝图,既将历史中的芸芸众生进行了勾连,同时也为剧集提供了重要的“看点“。藏宝图究竟为何丢失?巨额财富最终究竟花落谁手?卓不凡的命运在历史进程中究竟如何?一切的一切都牢牢地抓住观看者的眼球,观众不自觉地会被悬念所吸引,从而获得一种侦探破案的快感。



趣味性另一个重要的来源便是剧中的动作戏。楼健导演和卫立洲导演根据角色身份的不同去设定了不同的动作招式。门三刀是清朝侍卫,他的武打动作就非常正统,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军体拳”。卓不凡是融天剑派的掌门人,没有什么官方身份,因此动作招式就相对花哨,有一些较为华丽的动作。



而天津捕快王地保与前两者都不同,他的身份既不像门三刀那么正式,又不是卓不凡那种门派的一代宗师,因此他的动作招式就相对杂一些,步伐也相对乱一些。三个主要角色拥有着基于自身身份的独特动作设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角色招式的重复程度,增加了打斗过程中的可看性。


此外,在拍摄的方法上,《天行健》放弃了以往武打镜头中被滥用的慢镜头,而是将镜头的时间缩短,最终实现了干脆利落的动作效果。



在坚持历史厚重感时,《天行健》又兼顾了剧集的可看性。既让人重温历史发人深思,又以悬念与动作吸引观众,在严肃性与趣味性两方面做到了巧妙的平衡。



2

   细节考究,注重历史真实的还原



编剧白一骢先生读书等身,他笔下的剧本常常引经据典,有很强的文学性和哲思。为了更好地吃透剧本和还原那个时代的味道,主创们前期筹备了小半年。


故事发生在1911年,即辛亥革命前半年,主创们查阅了大量的影像资料,仔细的研究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百姓的生活,寻找属于那个时代的味道。其中部分的影像也用在了第一集的片头。



在整个筹备的过程中,《天行健》创作团队在白一骢先生的带领下,进行了四次剧本的围读,用导演卫立洲自己的话来说“从来没有试过一个剧本围读的这么认真和细致”。


“白一骢先生会跟我们分享很多关于剧本的创作初衷,和一些人物的背景故事,更方便我们从导演的角度去找到创作思路。有时候就连一个看似不起眼的道具,我们都会讨论很久。因为它其实是有含义的。”



在与导演的交流过程中,卫立洲戏称《天行健》是一部“公路片”。该剧的空间跨度相对较大,从北到南,从东到西,涉及北京、天津、上海、福建、山西等诸多地区。


“这部剧的主人公很多情况下都在赶路。有趣的是,我们开过一个会专门分析过当时的交通出行情况。那个地方有铁路吗?还是只能做马车?速度是多少?因为我们有不少火车上的戏,所以我们要根据火车的速度去考虑光线的变化。尽可能去还原当时的交通速度。"



同时,《天行健》作为一部时代群像剧,出场人物众多,而且身份各有不同。为了还原历史的真实,美术指导刘勇奇、造型指导陈敏正和主创团队花费了大量的心思来构思相关的服装、妆容与道具。


由于当时正处于新旧变革的时期,服装的种类、款式也多有不同。《天行健》主创团队根据角色的不同,设计了与之相匹配的服装。剧中旗人的服装以马褂为主,而北洋新军的造型则是参考了甲午战争后清廷改革军制建立新军后的服饰。



在一些非常细小的不易察觉的细节方面,《天行健》的创作团队也相当考究。剧中乌兰珊作为皇宫中的格格,她的唇妆有着特殊的设定,是一种“花瓣唇”,这种唇装是清朝末年贵族女子才有的装扮。



看《天行健》这部剧有时会恍惚,感觉像是在看一幅清末的风俗画。《天行健》主创团队像历史学家一般,秉承着一种“求真“的精神,从大到小、从外到内对《天行健》进行了一番历史的复原。服化道的精心设计,赋予了该剧极高的历史真实性与质感。



3

  风云乱世下英雄的悲剧性命运



在拿到剧本时,《天行健》首先吸引导演卫立洲的是故事和人物。


“很多同事第一次读完剧本就特别喜欢,故事非常有张力,人物都特别饱满。我们的统筹老师说没感觉在工作,像在看一本小说。“


门三刀作为皇帝的侍卫,因变法而入狱,后因藏宝图的失窃而复职追寻藏宝图的下落。



卓不凡作为融天剑派掌门,以振兴门派为目标矢志不渝,为获得朝廷认可而替淇亲王做事。



王地保本是一介书生,因科举制被废除而成为捕快,后因大沽九人被杀而千里追凶。



剧中的三个主要角色每人都有着丰富的故事脉络,都有着想要追寻的目标,但因为身份设定的不同又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故事的戏剧张力在人物命运的不断拉扯中被不断呈现。


更为重要的是,在导演卫立洲看来,这三位人物身上最重要的是都拥有着悲剧性,他们都是乱世中的英雄。


“《天行健》讲时代变革,讲新旧交替下人物的觉醒。他们命途多舛,都是历史的棋子。每一刻他们都在冥冥之中被安排,是一种身不由己的状态。"




门三刀虽然说是皇宫中爱国的侍卫,但清朝气数将尽,他无国可爱。卓不凡是一代宗师,一个剑客。但在清朝末年,列强用火炮轰开了国门,他一身高强的本领也即将无处施展。地保王家洛一心只读圣贤书,但他活在了一个没有科举的时代。


门三刀、卓不凡、王地保三人身上某种程度上透露出了一种“命运感”,有着强烈不可知的意味。三人身处乱世,无法真正决定自己的人生,只能被历史的浪潮裹挟向前。


因此,无奈与悲情成为了他们身上最为重要的标签。



“天行健”的意思直译为天的运动刚强劲健。天道有其自身规则与气运,在剧中这具象为乱世,表现为从封建到现代化转型中的阵痛,是当时历史的必然。



但这句话还有后半句。


“君子以自强不息”。


敢于挑战天道、敢于挑战命运,这就是君子,也是历史的英雄。


门三刀与卓不凡如此,王地保亦是如此。




-END-


本文为作者 导演帮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52749

导演帮

点击了解更多
中国导演聚合社群
扫码关注
导演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