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讲讲世界上第一个DIT的故事
人们常说,学习一门专业时,一定要先去了解它的发展历史。
今天这篇文章整理自于作者Jay Kidd,他与两位世界上最早的DIT一起回顾了DIT工具及职业的发展历程。
从中我们能够梳理出从过去到现在DIT工具形态的演变,经典DIT车的来源,DIT一直在致力于解决的问题,面对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长文预警:全文较长,阅读时间15-20分钟。
在片场,总是有一辆神秘的手推车,车上装有电脑、硬盘和储存卡,以及现场最干净、画质最好的显示器,有些甚至还配备了调色台。此外,推车上通常还会贴有一个牌子,写着 "请勿触摸" 等警示语。
我曾作为一名摄影助理,在这些推车旁边工作了很多年。我研究过它们的布局,为它们订购和测试过设备,甚至在准备期间还帮忙组装过它们。
但最近,我开始好奇这些推车是从哪里来的,又是如何决定把什么设备放在上面的, 简而言之,DIT 是怎么出现的?
为了找到答案,我决定联系两位可能是开创这一切的人,艾比·莱文(Abby Levine)和巴里·明纳利(Barry Minnerly)——他们可能是第一批被称为 DIT的人。
1.回到最初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被称为视频工程师"。巴里·明纳利解释道:"以前最早的数字摄影机,没有配备跟焦员,也没有摄影助理。只有摄像师自己。他们控制变焦和对焦,什么都做。"
艾比·莱文补充:"有人会拿着数字摄像机出去,直接调到自动挡,然后拍摄。他们并没有仔细校正色彩和曝光。那时候数字摄像机就是 ENG(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用于新闻采集。然后我们最先从事了EFP(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工作,即现场电子制作。
Minnerly :"视频工程师像是胶水,他们负责将所有设备连接起来"。
Minnerly 和 Levine 已经是 40 年的同事了。他们最初为纽约市及周边地区的独立制作公司工作,从事 ENG 节目的制作。后来,他们开始接触制作多机位节目,在节目中,他们可以使用一些参数控制不同机位的画面匹配度,来更好地提升视频画面质量。
明纳利解释说:"如果有多台摄像机,视频工程师会尝试匹配摄像机。如果只有一台摄像机,他们会尽量让画面看起来最好。"
艾比说:"当时都是标清画面。"然后,在80年代末,高清格式出现了"
2.高清(HD)标准的引入
消费级高清电视机的出现实际上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80 年代初,当时日本工程师开发出了 1,125 线隔行扫描的电视标准 HiVision。1981 年,日本广播协会(NHK)首次在美国展示了 HiVision,促使时任总统的罗纳德·里根宣布将高清电视引入美国是 "国家利益问题"。
虽说高清是国家利益问题,但事实上它的优先级并不高。多年来,高清电视的普及在美国一直徘徊不前。1985 年底,制片人巴里·雷波(Barry Rebo)在巴黎考察项目,在拜访一位朋友时偶然看到了高清技术。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广阔的前景。雷波以150万美元的高价购买了一台索尼高清摄像机、配以四套记录单元、监视器、转接器和一台用于合成的 Ultimatte HD,成为索尼在美国的第一位 HDVS 客户。
雷波和他的制作公司雷波工作室(Rebo Studios)最终与 NHK 合作,成为该行业最大的高清电视制作商之一,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和美国公共广播公司(PBS)不相上下。
Minnerly 和 Levine 于 1987 年左右加入 Rebo Studios,他们在推动这项先进技术的落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广告和M V到原创节目《野外生活历险记》和纪录片《越南之旅》,Rebo工作室的 12 人制作团队无所不能。他们致力于实现雷波的愿景——即实现 "电影风格 "的高清视频叙事。
从1987年到 1996 年的近十年时间里,尽管技术专利与政治的争论阻碍了高清电视的进一步发展,但雷波和他的团队始终坚持信念。在此期间,明纳利和莱文发明了 ReStore,这是一块高清视频插件板,可以让当时任何Macintosh的图像软件以高清格式运行。
从 1987 年到 1996 年,近十年的技术政治争论阻碍了高清电视的出现,但雷波和他的团队始终坚持信念。在此期间,Minnerly 和 Levine 创建了 ReStore,这是一款高清视频板,可让Macintosh系统的软件能以高清格式运行。
因此,当著名导演西德尼·吕美特(Sidney Lumet)决定进军高清领域时,他邀请 Rebo 工作室的明纳利和莱文一起共事,这足矣证明他们的业内地位。
3.《中心街 100 号》
2000年前后,西德尼·吕美特希望回归本源。他是90年代最受尊敬、最常被模仿的电影导演之一,但在他刚出道的时候,吕美特导演是通过拍摄电视剧来锤炼自己技艺。
年轻的西德尼·吕美特曾于 1950 年加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当时电视机刚刚成为家家必备品。经过技术实习后,他执导了悬疑剧集《危险》和以新闻报道风格讲述历史的《你就在那里》。这两部剧都是现场直播拍摄的。
他的作品还包括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的《逃亡者》(The Fugitive Kind)和罗伯特·潘·沃伦(Robert Penn Warren)的《国王的手下》(All the King's Men)的现场直播。1957 年,吕美特离开电视台,执导了《十二怒汉》,这是一部具有浓厚电视直播剧风格的故事片。这部影片为他赢得了首个奥斯卡提名。
很快,吕美特就完全离开了电视业,全职投身于电影制作。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末,现场直播的剧集没有真正的归宿。拍摄好的节目可以投入到利润丰厚的重播市场,但现场直播的画面往往在播出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当时,传播现场直播的唯一方法是将胶片摄影机对准电视屏幕,以胶片形式纪录现场直播。但电子显像管电视的显示质量出了名的差。因此电视行业开始迅速转向预拍摄节目。
吕美特后来告诉《纽约时报》:"对我来说,录制电视节目结合了两个最糟糕的方面——你既失去了现场表演的优势,也没有时间去追求电影中的完美画面效果。"
但在 1999 年,吕美特对现场表演的兴趣再次被唤醒,当时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邀请他撰写一部电视试播片。于是,《中心街 100 号》(100 Centre Street)应运而生,讲述的是居住在曼哈顿夜总会里的人们的故事。尽管 NBC 最终放弃了这部剧,但 A&E 还是决定接手,这也是该电视网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
吕美特起初并不愿意承担如此漫长的拍摄任务。制作一部电视剧非常耗时,比制作一部传统的电影故事片要耗时得多。但当他看到索尼高清系统的清晰度和细节时,他改变了主意。
"这台索尼摄像机让我印象深刻,"卢米特对《纽约时报》说,"它让我感觉像看到了自己眼睛看到的东西。这让我开始兴奋起来,因为作为一个以写实为主的导演,真实对我来说一直很重要。
4.新技术,老套路
吕美特同意执导并制作《中心街 100 号》的条件是,他可以回到他熟悉的制作模式。他决定使用三台高清摄像机,以类似电视直播的方式拍摄该剧。这样的设置使演员可以不间断地表演整场戏。卢梅特希望重新找回他早期作品中的自发性。
这样,任务就又回到了明纳利和莱文身上,他们必须设计一辆独立的 33 英尺制作卡车,供摄影棚和外景地使用。车上需要有四台HDW-F500 24P高清磁带录像机,其中一台用于拍摄现场剪辑。
吕美特通过一台 Snell & Wilcox HD 1010 切换台进行实时导演。同时,三台 CineAlta 摄像机分别将节目录制到各自的录像带上。计划是以吕美特的剪辑作为参考,然后使用高清摄像机的母带进行后期节目剪辑。
5.世界上的第一辆 DIT 车?
莱文回忆说:"当我们开始制作《中心街 100 号》时,没有任何东西是便携式的。我们实际上是用这辆卡车装载了我们需要的所有零碎物品。当时的磁带录像机非常大,摄像机控制装置什么的也都不小。
Minnerly 和 Levine 自 1986 年以来几乎一直与高清打交道。他们是美国为数不多的拥有丰富高清视频制作故障排除经验的工程师。
由于《中心街 100 号》经常需要在现场拍摄,两人计划铺设长达一千英尺的光纤电缆,将索尼 F950 摄像机的高清信号传回卡车。但令他们失望的是,索尼公司无法在拍摄的第一天将新摄像机交付,他们不得不另想办法。
A&E 希望以24帧格式拍摄《中心街 100 号》,因此制作公司从 Plus8 Video 公司租用了三台HDW-900摄像机。Minnerly 和 Levine 必须想办法把信号实时传回制作车。
他们的解决方案是在布景旁,架设一台小推车,从三台摄像机各连接一条 100 英尺长的电缆线束。每条线束都传输色彩控制、同步、对讲和 SDI 信号,并将视频传输到 Evertz X-HD9504,将高清 SDI 转换成光信号,通过光缆传输回卡车。
小推车上还安装了高清监视器,这样摄影师 Ron Fortunato 就能知道如何处理灯光。最后,他们还添加了一个静态存储设备,方便匹配每个场景的画面,即使有的场景是几个月前拍摄的。卡车内还安装了一台 Leader LV 5152DA 数字波形监视器,以便 Minnerly 或 Levine 检查高清信号的规格。
有了这台小推车,第一摄影助理就可以自由地架设所有摄像机。拍摄现场附近有一个高质量的监视器也让摄影师能够高效开展照明工作。通常情况下,吕美特到达现场后就能立即开始拍摄。这听起来很熟悉——与我们今天在电影片场的工作方式已经非常接近了。
在创新的过程中,A&E 经常会对这种高清设备感到担忧:多年来在情景喜剧中使用多机位现场直播效果一直很好,但在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制作中使用这种技术却是前所未有的。电视台的担忧是多余的,《中心街 100 号》顺利杀青,成为第一部在演播室和外景地使用多台24帧数字摄像机制作的电视剧,其高清系统帮助制作成本比使用同类胶片摄影机节省了 50%。
6.第一位DIT的诞生
完成《中心街 100 号》第一季的制作后,"Minnerly 回忆道:"当地工会找到我们,沟通说要为我们设立一个全新的工会职位。” Minnerly 和 Levine是节目中唯二没有合适工会职位的人。我们原本想叫DIE(Digital Imaging Engineers),也就是数字影像工程师的。”
"但我们被告知不能用'工程师Engineer'这个词," Levine说:"当地的其他工会已经在使用'工程师'这个词了。商讨后,工会同意我们可以用'技术员technician '。"所以,Minnerly 和 Levine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位和第二位 DIT。
Minnerly笑道:"我们俩一直在争论谁是世界上第一位DIT。”
DIT已经成为工会的一个特定职位,明纳利和莱文决心在他们创建的这个全新的 "胶片风格 "高清世界中开辟一条道路。
莱文解释说:"我们几个从事这项工作的人都没有自有任何设备。"早期的设备都非常昂贵,让人望而却步。所以我会去租用设备,然后说:'我需要一个转换器,我需要一个示波器,我需要一个高质量监视器,我需要一个磁带录像机,还需要一个推车来完成这些工作。'你必须根据你所做的工作来拼凑这些东西。
Levine 继续说:"像我这样的独立人士必须为每项特定工作设计和制造一辆推车。这种情况持续了很多年,直到设备的价格开始变得更实惠。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高清设备很快变得更小巧、更通用。你不必每天都拆卸和重建推车,而是可以将其原封不动地搬上和搬下卡车。虽然以前的DIT小推车的设计不像现在这样通用。但设备变得更加灵活,摄像机的磁带录像机也开始可以放在小推车上录制。所有这一切,让DIT们开始有能力自己购买设备。"
7.潘那维申的 Genesis摄影机和现场色彩校正
《100 Centre Street》并不是世纪之交唯一使用高清格式制作的项目。1999 年,好莱坞导演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在《星球大战1:幽灵的威胁》中部分剪辑使用了数字素材,一年后,他决定在电影《星球大战:克隆人的进攻》(Attack of the Clones)中采用全数字技术。一个全新的 "电影风格 "的高清视频世界似乎即将到来。
莱文解释说:"当时用高清数字摄影机拍摄的电影,一般是在拍摄后将其转回胶片底片,这样就可以进行传统的胶片后期制作。但这样的想法很快就显得过时了"。
"电影制片人希望全流程都在电子世界里,但他们同样担心失去胶片底片的灵活性"。
很快,索尼和潘那维申公司推出的 "创世纪"(Genesis)摄影机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Genesis是全球第一台从头开始重新设计的数码摄像机,其目的很明确,就是拍摄电影级的动态影像。该摄影机的关键性技术在于S 35 大画幅的单芯片传感器,以及可以更换使用各种电影镜头的能力。
重要的是,Genesis 摄影机终于支持了机内录制,可以不依赖于外部记录单元。这样,就省略了大量线缆,这种新型数字摄影机为电影制片人提供了类似传统胶片摄影机的灵活性。
此外,Genesis 还具有一项重要的现场先进技术:GDP,即 Genesis 显示处理器。它是第一款电影级的现场RGB色彩校正盒,可以接收 LUT(查找表)并将其实时输出到监视器上。有了 GDP,电影制作人员就可以使用 PanaLog 色彩空间进行拍摄,并迅速在高质量监视器上看到经过色彩校正的实时图像。
莱文指出:”这不是一个交互式的实时预览设备" 它不可调整。你必须制作一个 LUT 并将其导入这个盒子中才能使用。GDP 大概能支持6个预设 LUT,你可以把它们加载进去。当时,工作中这个盒子就放在我的DIT推车上,摄影机会传回一张 Log画面。你将图像送入这个盒子,然后你可以选择这6个 LUT 中的任何一个应用,但除此之外你不能对任何东西进行更多调整。
GDP 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但似乎还不够。莱文说:"虽然画面是实时可见的,但不灵活。虽然知道在后期会有这种灵活性,但你不能把本来该在片场做的事情带到后期制作中去。"
在看到潘娜维申的实际应用后,其他公司也开始开发自己的 LUT 盒。Levine 敏锐意识到 Blackmagic 的HDLink Pro 转换器其实也可以具有实时可调色彩校正功能。经过一番试验,他和编程伙伴 Martin Port 编写了 LinkColor 软件,该软件在此后的多年里,一直是美国拍摄现场色彩校正的首选解决方案。最终,该软件被 Pomfort 大名鼎鼎的 Livegrade 软件取代。
莱文说:"所有这一切都促使 DIT 成为摄影师与后期之间的纽带。后来,逐渐演变成在拍摄现场DIT要仔细校准监视器和设备,确保能预览到准确的色彩。这一切都顺理成章的成为了 DIT 的职责范围。”
数字过渡并非一帆风顺。当时的许多摄影师都有一定的神秘感,他们中的一些人希望保持这种神秘感。但也有一些摄影师在拥抱新技术的同时,也很兴奋地将自己的艺术风格能贯穿于前后期。"莱文说:"这些摄影指导不希望出现不受管控的真空区,让一个不受监督的调色师来决定他们的影片最后会是什么样子。
明纳利补充说:"我们这项工作的两个主要意义是,首先尽量减少后期调色的工作量,这样可以节省制作费用;同时也可以让每个人都能实时看到精美的画面,并把现场所有信息发送给后期制作公司。然后,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应用 LUT。总而言之,就是确保一切顺利,让后期不需要做大量额外的工作。
8.你的 DIT 车上有什么
现代的 DIT 有很多职责,包括但不限于画面管理、视频传输、调色、数据备份、质量控制和网络搭建等等。一名优秀的 DIT 要灵活运用软件和技术知识,将摄影指导的构想高效地融入到后期制作中,而这一切都要通过那辆神秘的 DIT 小推车来完成。
Levine介绍说,他的DIT推车上有 "几台24英寸的索尼OLED监视器——它们不是高动态范围的,也不支持4K,但它们能准确呈现色彩,还有一台传统的示波器、Teradek COLR、一块转换器,这样我就能查看 Log 画面和修正修正后的画面,并将它们进行组合,还有帧捕捉设备,这样我就能抓取静帧和录频。
他说,"我可能需要为下一个项目升级一些硬件。但目前我已经不止一次与这位摄影师合作了,当前的一切他很满意"。
此外,现代的 DIT 小车可能会附加无线视频接收器(Teradek 是当前的宠儿)或 RAID 硬盘用于拷贝和数据管理,但并非总是如此。无线图传和素材拷贝有时是摄影机跟机员的职责,这是另一个工会职位。在拍摄现场配备跟机员可以让 DIT 集中精力做更重要的事情,比如协助摄影师,或对摄影机画面进行实时调色,然后将这些参数保存为 CDL(Color Decision Lists,色彩决定列表)。
莱文补充说,"做DIT最重要的是,让DP知道有人在身后默默支持他。"
9.DIT 的未来
Frame.io云技术和日益增长的多部门协同需求正在推动电视和电影现场制作的创新,而 DIT 肯定会成为制作方征询意见的对象。随着后期制作中远程工作的比例不断增加,对强大的现场互联网、现场同步剪辑和基于设备的画面查看等功能的需求也将随之增加。这些新兴技术及其不可避免的故障排除工作,很大可能还是落在 DIT 的肩上。
虽然在现场直播、贸易展览等方面,这些变化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但传统的叙事电影制作呢?未来的格局真的会有那么大的变化吗?现在还很难说,但似乎有这样的现象:流媒体正在重新变成有线电视。也有越来越多的创作者主张采用传统的单机位拍摄,而不是无处不在的多机拍摄方式。
就连在 YouTube 和 TikTok 上爆红的视频,似乎也与20世纪初在杂耍表演间隙和戏院里播放的古怪音乐短片如出一辙。就像西德尼·吕美特(Sidney Lumet)导演和他的 "现场"视频剪辑一样,新兴技术可能只是给我们提供了做同样一件的新方法而已。
无论如何,技术总是在不断进步,而 DIT 和他们的手推车也将与之并肩前行。
全文完
如果你想系统学习现代化的DIT全流程知识,我们新一期的DIT职业入行班现已开启招生。
课程教学由DIT一线行业专家的担纲指导和领路,以实战化思维的学习入门,更有机会获得入行工作机会,成为专业DIT近在咫尺。
让你在DIT一线行业专家的指导和领路下,以实战化思维的学习入门,更有机会获得入行工作机会,成为专业DIT近在咫尺。
主讲导师
韩叙
资深DIT专家
旗鱼映像创始人
主要参与作品包括
《芳华》《我不是药神》《恶棍天使》《神探蒲松龄》等
特邀导师
3分理论基础,5分实践动手
再加2分经验之谈
透彻学习DIT的生存之道
全新独创7+3+X课程设置
7天全日制脱产课程教学
结业后不低于3次的可预约一对一辅导
后续公开课教学日进行课程复习
全面深度加固学习内容
人均超长指导时间
课后练习助教协助,上课下课无盲区
各型号DIT设备提供使用
全流程设备人均超过2套可自由搭配使用
片场真实工作场景模拟
摄影机、记忆卡,真机实操,熟练上手
开启职业生涯更有信心
结业后提供实用的设备搭配方案
铺平职业道路
练习时间充足,考试检验合理
帮助突破内心恐惧,踏上职业道路
结业即可上岗
每期成绩优秀学员
有机会获得带薪实习机会参加一线实战
极速入行不再是梦
有转岗需求的剧组其他部门从业者
剪辑师/剪辑助理/调色助理等后期从业者
对影视制作感兴趣、有入行需求的朋友
想深入了解DIT工作流程的影视从业者
影视制作/数码媒体等专业的大学生
16800RMB/人
7+3+X课程设置
7天脱产教学
3次预约一对一辅导(结业后30天內)
每月公开课教学日(半年有效)
具体信息请咨询老师
北京/中央美院国际学院
北京/旗鱼映像(北京)本部
具体报名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咨询老师
课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