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拆案:黎明将至》编剧刘宇丨好的剧集,就是用故事给观众把脉

1月10日 12:08


毫无疑问,过去的2023年是悬疑剧最受关注的一年。从年初的《他是谁》《尘封十三载》到年中的《漫长的季节》,再到年末的《三大队》,2023年的悬疑剧佳作频频出圈。

最近的国产悬疑剧市场上,也当然不止有新剧登场,老IP也在持续发力,再创新高。《拆案:黎明将至》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民国、奇案、人心,是《拆案》系列最突出和有吸引力的三大要素。民国时代背景为各类江湖奇案故事演绎提供了更自由的发挥空间,一桩桩一件件奇案则又紧扣情与法的冲突和较量中变化莫测的人心这一主题。

无论是作为分账剧还是悬疑剧,《拆案》系列取得的成绩都是相当出色。

在过去的三年内,《拆案1》和《拆案2》顶住了疫情的考验,逆风而起。《拆案1》上线14天时间内,共跻身网络剧市占率前十名9次,最高排名第6,爱奇艺最高站内热度突破5200。《拆案2》更是在首播第二天就强势登顶爱奇艺站内飙升榜、悬疑榜、分账收益突破7000万。

在爱奇艺的分账期内,两季《拆案》的总票房拿下了9200万的好成绩。

播出形式方面,《拆案》系列采取分账式发行模式、向爱奇艺VIP提供一次性更新全部新剧集的服务,让《拆案》系列在播放形式上就把握住了悬疑剧的命脉:观众可以免受追更之苦,一口气追到大结局,获得最酣畅淋漓的体验感。

剧集内容方面,《拆案》系列的剧本内容扎实抗打,人物个性鲜明,情节发展紧凑、真相反转不断。更重要的是,《拆案》系列选择将故事背景放在民国时期,借助民国上海租界的传奇色彩,融入多种灵异玄学元素,打造出有别于西式探案风格的中式玄学探案故事。

演员阵容方面,《拆案》系列一直以来的核心主角都是董璇+谷嘉诚的姐弟搭档。

每一季的故事都是围绕董璇饰演的上海法租界法医车素薇与谷嘉诚饰演的中央巡捕房总巡顾远联手破案的故事展开,二人协力铲除隐藏于租界的敌对势力,保卫一方国土平安。

此外,每一季的配角阵容也同样亮眼,比如第一季的张雨绮、乔振宇,第二季的韩栋、关悦、萨顶顶、景岗山、何花等。在确保了悬疑惊悚的同时,《拆案》也给足了颜值和演技看点。


1

讲出好故事,是唯一的成功秘诀



这次,我们采访到了《拆案:黎明将至》的编剧刘宇,聊聊这位“幕后玩家”的悬疑剧创作心路。

在今天观众的吸引力越来越被分散,剧作越来越需要靠好的故事留住观众的时代,一部悬疑剧IP能顺利地走过第三部,保证每部都能有稳定的播放量,并且在制作水准和剧作完成度上步步攀升,《拆案》无疑有着它独特的成功秘诀。

刘宇觉得,作为一部民国悬疑剧,类型题材稀缺,竞争压力小,是帮助《拆案》系列能够出圈、形成稳定的观众和粉丝群体的关键原因。

在创作过程中,《拆案》的主创团队也在不断地更改完善自己的创作策略。到了《拆案:黎明将至》,观众已经能够明显感觉到剧情更加注重悬疑探案本身的复杂度和精彩度。每个单元故事,团队都拿出对待电影创作的态度来精心制作。

同时,作为编剧,刘宇对自己写的《拆案》剧情的受众有着非常明确和清晰的认知——观众一是对民国戏有兴趣,因为它既有现代戏的部分元素,又有古装剧的情节烈度。二是观众对强情节的剧有刚需,尤其是女性观众,会非常吃这套有强情节反转的探案剧。

刘宇认为,《拆案:黎明将至》最大的创作挑战在于,在讲完前两部的故事后,第三部仍然需要不断地要求创作者突破自我,在不重复自我的情况下做出新鲜的内容。

尤其是《拆案》系列是单元剧,每一部里都会有很多独立的小案子,这就更增加了一层新的难度——在确保每个故事推陈出新,不同单元新登场的人物和故事都能让观众眼前一亮的同时,还要确保主要人物在形象和情节上保持一定的连贯性。

这种创作上的精益求精,很多时候其实也是分账剧背水一战,不得不追求的绝对竞争优势。

刘宇表示,和其他类型的电视剧相比,分账剧在制作成本上相对来说会没有那么高,往往甚至只有同类题材电视剧的十分之一左右成本,就要拍一部能向观众交差的分账剧出来。

所以,这也就决定了编剧的功底和故事的精彩程度成了分账剧吸引观众、留住观众的重中之重的杀手锏。

无论是故事本身的新鲜程度、节奏的流畅程度还是人物的独特程度,都需要刘宇拿出200%的创作精力来认真求新求变。

因此,从《拆案1》到《拆案2》的创作,刘宇花费的时间不到一年,但从《拆案2》到《拆案:黎明将至》,创作时间则延长到了两年之久。


2

好的故事与人物,倒要追求差异化



在这两年的创作时间里,为了能够构思出更好的悬疑故事,刘宇可谓是做足了功课,用最原始的笨办法,一点点地从已有的悬疑影视剧里寻找灵感,学习经验,力求推陈出新。

为了能选到最精良的案件,我基本上把全球范围内的悬疑推理电影,都看得差不了。能看到的重点剧集,也都会翻一遍。还有一些全球著名的真实新闻案件,灵异案件,还有各类民俗等。因为平时涉及的当代公检法题材也比较多,所以也都需要了解。所以,虽然编剧创作的时候很痛苦,但其实更漫长和深入骨髓的,是时时都要保持对信息和奇观的吸收。这个就是凭借积累和审美,没有捷径。”

太阳底下无新事,其实想做到前无古人的故事,完全不可能。故事模式、套路很难绝对创新,只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标准,眼看着2024年,跟2020年的审美就完全不同了。怎么利用老的故事模型,讲好当下观众可以代入的故事,这个很关键,也就是创新和差异化。否则,金庸古龙,也不会常拍常新了。”

“《拆案》这个系列的差异化,相对来说是好做的。因为民国这个年代背景,让观众和戏剧人物之间,有一定的信息差。民国很多东西,也都是现在观众所不了解的,利用这个年代背景的限制,去做一些悬疑故事,相对来说好做。如果想做当代悬疑故事,就困难了。因为很多原本情节上可以设置的难点、挑战,在现代的办案条件下,其实都不是困难。

在人物层面,相比于前两季,《拆案:黎明将至》对角色的塑造更加聚焦于顾探长和车法医这对探案黄金搭档身上。刘宇表示,在做这个系列剧集的人物设计时,主角的形象搭配是他非常重视和下苦功的部分,他参考了大量的中外剧集,尤其以韩剧居多,最后确认了“高冷男神+干练女主”这一风格的主角搭配。

此外,之前两部惯用的模式是设置一个活跃气氛的男二号,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探案铁三角组合。但到了第三部,刘宇作出一定程度的创新尝试,选择在探案小分队中加入了颜俊杰、任梦瑶这样两个新面孔,组成一个四人探案小组。


3

优秀的编剧,

要学会给观众对症下药



在《拆案》系列之外,我们还和刘宇聊了聊他的编剧职业生涯。

无论是现在的《拆案》,还是之前的《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从这些出圈的爆款影视剧作品中,相信观众都能从刘宇身上看出他作为编剧的认真态度和理想主义底色。

在刘宇的故事里,观众总是被摆到第一位来考虑,他形容编剧的工作状态,就是学会对观众对症下药。

“电影创作和剧集创作,就是两套审美系统。商业片看的是奇观,因为时间短,大家只想看些新鲜的。剧集因为太长,很难给观众那么久的新鲜感刺激,就像男女谈恋爱,新鲜感也超不过18个月。观众的新鲜感很难保持90分钟以上——好在《拆案》一个案件也就是一个电影的长度。所以,电影是创新,剧集主要是给观众摸脉,就是找到观众能带入的情感点。

擅长处理男性题材的剧本,擅长喜剧和悬疑剧,是刘宇作为编剧给业界留下的深刻印象。但如果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这条编剧之路,他反而觉得这是一次“误入歧途”。

“高一时,媒体渠道比较少,我参加了《萌芽》的新概念作文大赛,拿了一等奖。之后就注定一直从事文字工作。本来在吉林大学读工科,还是放不下创作。后来就在北电读了文学系研究生入行。从来没想过转行,因为其余的啥都不会,也算是误入歧途吧。”

19年以前,影视行业风生水起的时候,刘宇的创作热情其实并不是很高,总以为挑挑拣拣,有的是时间和机会慢慢打磨,慢慢寻找更好的机会。但疫情后,随着编剧行业的内卷程度越来越严重,刘宇反倒意识到了更多的危机感和焦虑感,重新找回了自己做编剧的动力和热情。

当下,刘宇觉得自己最需要做的就是调整对自己和对他人的预期,尽可能多地创作作品——只有不被市场淘汰,才有更多的机会追求自己的理想,创作更多好的作品。他同时也意识到,不同阶段,每个职业编剧确实都应该即时地调整自己的创作心态。

“每个阶段,对从事编剧的素质要求都不一样。刚入行时,感觉最重要的是得热爱;干了三年,还需要能坚持,多参与项目,不怕白干;干了五年,就需要放下心态了,千万不能感觉自己写得好;干了十年,感觉最关键的素质就是先保证自己能活下去。”

“十年之后的必须明白:想做好编剧,能力只是必要条件,成功都是偶然,完全是小概率事件。任何时候能转行,就尽早转行,如果实在转行困难,就做好一辈子艰难度日的准备,坦然接受它。”

入行到现在,刘宇的编剧之路已经走了有十二年了,也过了两个本命年了。他觉得在创作技术上,他有足够的自信相信在自己的年龄范围和题材领域内,已经没有明显的短板和欠缺了。当然,也不会觉得自己比别人更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视角和优势。

最重要的是,几经磨砺周转,心态上已经宠辱不惊了。他觉得这种宠辱不惊的心态,对于编剧来说很有可能才是最重要的,文科都是服务行业,影视行业更甚。所以,放平心态,做好最基础的服务,获得的任何东西,都是人生的赏赐。


-END-


本文为作者 导演帮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51433

导演帮

点击了解更多
中国导演聚合社群
扫码关注
导演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