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竖一横,交汇出影视语言的更多可能 | 故事人:专访导演张书蘅
流光溢彩,致敬影人。
多年来,国产影视内容诞生了众多优质作品,而隐匿于作品背后的操盘手们,身上又有怎样的精彩故事?为了充分挖掘台前幕后的精彩故事,记录艺术创作的难忘瞬间,导演帮特别推出【故事人系列专访】,在漫漫长河中挖掘大国影人,寻找那些有故事的创作者,从中探索影视艺术的发展之道。
本篇为专题第7篇,故事人的主角是导演张书蘅。今年,三部惊喜之作都有她的身影。她不仅是《田耕纪》《乐游原》的剪辑指导,还独立执导了网剧《绝配酥心唐》。在《乐游原》收官之际,导演帮对话张书蘅,聊了聊她这一年既做剪辑指导又做导演的创作故事。
“制作精良,剧情紧凑”、“棋逢对手,相爱相杀”,《乐游原》的自来水安利越来越多了。
近期,这部古装爱情权谋剧在今年古偶剧市场掀起一股水花,获得了不俗的反响和口碑。随着剧集的火热收官,导演帮对话了该剧的剪辑指导张书蘅,同时发现她也在热播剧《田耕纪》里,有着联合导演和剪辑指导的双重身份。一连两部口碑热剧,不禁让我们好奇她的工作方式和创作方法。
在开启年底总结的时刻,我们与张书蘅聊了聊她这一年所创作的多部不同类型作品的幕后故事,聊了聊她从剪辑师走向导演的那些坚韧与尝试、热爱与突破。张书蘅,中国内地导演、剪辑指导。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08届导演系,中国电影家协会剪辑学会理事。
1
不同的作品背后
独特的创作方法论
“每部片子都有其独特之处,无论是作为导演,还是剪辑师,都需要明确每场戏在整体叙事中的着力点在哪,把其重心与作用力挖掘出来。剪辑功底也能给导演的工作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如庖丁解牛一般,好的屠夫有他精湛的刀法,好的影视工作者也有对影视项目独到的分析技能与创作秘籍。对于如何确定不同项目的剪辑方向,张书蘅也与我们分享了她在实践中摸索出的创作方法论。
“一般情况,我们在看完剧本之后,就已经有一个大概的剪辑思路,等真正看到拍摄素材,这个方向就可以在剪辑刀下落实了。作为剪辑师,我的第一世界观就是从剧本中构建的,这部剧的格局、叙事脉络、人物性格、走向,都是剧本带给我的。”
当聊起故事原著对剪辑的帮助时,张书蘅告诉我们,阅读原著会给剪辑思路带来灵感。在《乐游原》的剪辑过程中,她还经常与原著小说作者匪我思存一起聊创作思路。“匪老师会经常来我们机房,与她沟通能让我看到剧中人物天然的面貌是什么。因为所有的人物都是她创造的,只有她最了解每个人物,只有她最了解李嶷和崔琳是谁。”
谈到与张书蘅的合作,匪我思存回忆道:“书蘅是个锦绣在心的人,她总是会戳中人心里柔软的地方。她有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柔软,但是胸中又自有成竹。”
《乐游原》第一集的“雨中打戏”是李嶷与崔琳“史密斯夫妇”设定的最初亮相,在构思这场戏的剪辑思路时,张书蘅特意为此设计了四组音乐段落,用于分隔这场动作戏的四个章节。
“打斗戏最重要是节奏感,找到动作过程中的骨节很关键。雨中打斗这场戏,不仅表现的是崔琳在肢体上节节败退,更凸显她被李嶷用调戏的混招击溃的内心状态。直到崔琳抢走李嶷的丝绦,这里既扳回局面,又反击了李嶷混不吝的嚣张,也让李嶷的心里种下了崔琳的影子。
“在剪辑的过程中,我也尝试用了很多double的方式,延展两人缠斗的节奏,呈现出你来我往、见招拆招的打太极的感觉,同时也让他们在情感上彼此撕扯。另外,在每一个招式过后,我都会设置小的停顿,在音乐的处理上也是一样,从而让情绪延展递进。”
“我从三四岁便开始学习钢琴,十六七岁又开始作词作曲,2010年还曾签约到高晓松老师的公司。”被问到在剪辑音乐与情绪营造方面的技巧时,张书蘅与我们分享了她曾经学习音乐的经历。
“在剪辑上,音乐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会在每个项目开始之余,先设想音乐风格,找到不同情绪的demo或者loop,再以此搭建我的小型音乐库,在剪辑时,我就能顺手拈来。我也喜欢和每部剧的作曲老师配合交流,找到一些更直击内心的感觉。”
2
从剪辑师到导演
打破想象与实拍的壁垒
作为剪辑师在剪辑方面的长期训练,使剪辑逐渐成为张书蘅的优势所在。而内心对挑战的渴望,也让她勇敢地开启导演这一新身份。“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比较叛逆的人,对一切未知都充满新鲜感和兴奋”。
在校期间,她已经跟着导师在一些影片中担任剪辑师。毕业后,她做过场记,从事过广告导演,又去游历山河很久,再回归剪辑。
至2015年,她独立剪辑了三部电影作品,渐渐开始涉足网剧和电视剧的剪辑。2017年,她独立剪辑的第一部网剧是好朋友好同学洪泠导演的《我的青春也灿烂》,之后做过《玫瑰行者》《喵,请许愿》等几部网剧的联合导演、分组导演。
“我并没有给自己设限一定要做什么。我喜欢拍摄,这种平地起大楼的创作过程给予我兴奋感。同样,我也喜欢坐在剪辑台前,揣摩、拼接素材,天马行空地讲述故事,实现脑海中的想象。这对我来说这都是令人愉悦的工作。”
直到《绝配酥心唐》,张书蘅真正开始独立执导。“第一次独立执导,让我需要独当一面。”
聊到这次创作,她认为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了想象与实拍之间的联系。新的执导经历让她不断更迭以往对现场拍摄的认知,也给她带来了信心,“剪辑看得见摸得着,而导演是没有边界的。只有经历过现场,才能理解想象与实拍之间的壁垒在哪,也让我知道我的优势在哪。”
再到《田耕纪》,她同时担任联合导演与剪辑指导,第一次以双重身份参与创作。如何让剪辑功底与导演经验相辅相成?这种双重身份下的工作状态让我们产生好奇。
“双重身份只是我以先后顺序做了这两个工种的工作,其实在拍摄过程中,我不太会去想剪辑部分的事。剪得久了,一些节奏和感觉便会深入骨髓。所以在现场,只需要做好导演的功课就好。
如果在做导演时偶尔不自觉地陷入‘当局者迷’的情况,那就把一部分空间留给真正剪辑的时候。我会先放空一段时间,再重新开启一个新的工作过程,重新排布调度、取舍。”
既在剪辑方面继续精进,又在拍摄现场修炼调度技能。在行业里不断摸索积累的种种经验,让她在剪辑师到导演的身份转换间找到更多的信心。
3
在行业前进的方向中
不断更迭理念
除了过往的经验不断给张书蘅带来创作灵感,她也希望一直跟上影视行业发展的潮流,不断更新自己的创作理念与方法,不管是作为一个新导演还是老剪辑,都始终做一个谦卑的学习者。
在《田耕纪》《乐游原》的不少精彩段落处,“电影感”这三个字总在弹幕里刷屏。这种剧集里的“电影感”评价,正是影视剧不同于以往传统电视剧的发展特点。张书蘅认为观众对于“电影感”的认同可能更多指的是影像风格,“相较于传统电视剧,不少制作精良的网剧,精致的影像风格对观众来说是更电影感的。”
“不管是在《田耕纪》还是在《乐游原》的创作中,我们都不仅是在影像风格上强化它的电影感,也把电影的叙事语言加入其中,希望找到一些和以往电视剧不同的叙事风格。”对此,她感受到这是中国影视剧前进的方向,并坦言:“我们也是一直身处其中,去更迭自己的信息、技术与理念”。
“比如像《乐游原》齿轮状一样的叙事,其实也是一种电影感。”对于齿轮状叙事,张书蘅解释道,“《乐游原》剪辑的主要着眼点是龙凤斗,所以会尽可能地提高权谋部分的节奏,释放出双强角斗的爽点。
在龙凤斗阶段,尤其是在男女主表达各自的立场,但实际上又是相同的意思时,我们会挖掉一些双方相同意思的台词或情节,让它们像齿轮一样交错在一起。这样叙事节奏是快的,也不影响逻辑的充分性,同时又能展现出双强在智谋上的相似之处。”
张书蘅还与我们分享了她刚刚完成的作品——电视剧《幸福草》。对她而言,这一个全新的题材,一场全新的挑战。
“这是在我的师父周新霞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共同完成的一个作品,令人紧张又让人兴奋。我的紧张是因为它是一部人物传记类的剧集,还是国家广电总局‘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这一类型的作品在剧本、拍摄和剪辑阶段都有表达上的挑战,如何让观众因人物事迹而产生代入感,成为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而我的兴奋在于有师父的坐镇,我更从容了,只需要耍的开就行,有人管的孩子是很幸福的。”
被问及这一年的收获与未来的计划时,她十分诚恳。“可能还有很多做的不够多,不够好,可我坚信,不管是我,还是我们的团队,我们都会坚定不移地去深耕喜爱的风格,慢慢找到我们自己想要的,找到我们自己。”
好的年末总结,也是为了更好的启程。张书蘅还期待着迎接更多的挑战,更多的可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