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第一部》你想了解的都在这了——专访导演乌尔善

2023-07-25 22:53

7月20日,电影《封神第一部》终于揭开面纱。

从2014年起,导演乌尔善就与编剧团队就开始了剧本创作,结合《封神演义》和宋元话本《武王伐纣平话》,通过五年十多稿剧本的反复打磨,最终确立了“三部曲”的叙事结构,既独立成篇又互相关联,展现封神故事最核心的部分。


《封神三部曲》项目于2014年6月启动,历经近5年的筹备,于2018年8月27日正式开机,2020年1月杀青,拍摄18个月。三部连拍,对于仍在摸索本土工业化道路的中国影视行业而言,《封神三部曲》可谓是一次重要的成长。


导演乌尔善认为电影工业化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类型化的创作,每个类型都有一定的创作标准,无论从剧本、制作都有一定的规范;第二是科学且系统化的制片管理,以保障大规模的生产;第三就是新技术的应用,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也是电影工业化的重要标准。”


导演乌尔善


影视工业网:《封神三部曲》被称为神话英雄史诗类型,那电影需要完成的内容都有哪些?


乌尔善:史诗分为两个分支,一个是创世史诗,这类故事就是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还有一种是英雄史诗,这个来自民族的想象,或者是假借真实人物,让他去为整个民族解决困难,抵抗危险,带领这个民族走向美好生活,像大禹治水、后羿射日都具备英雄史诗的一些特点。


作为神话史诗,要处理的题材就要有时代变革,要有善恶斗争,还需要有一个宏观的历史背景和战斗的过程,以及还要有最终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表达,这样才可以形成史诗表达。如果要去界定神话史诗,一定要拥有这几个基本元素。《封神第一部》讲的是亲情伦理,这是我们民族的核心价值。这个故事主线也在父与子的关系中展开,这是两个王者之间的斗争,也是善与恶的斗争,触及到了时代变革。还有一个就是英雄成长,电影的主角代表着我们这个民族最理想的一种英雄人格,他要历经困难、灾难,通过他自己的反思能力,最后逐渐成为一个领导者,成为建立新文明秩序的人。商与周的变革,改变了中国文明的走向。当电影具备这些元素,它就是神话史诗。


神话史诗这个类型在中国电影上几乎没有被拍摄过,中国过往无论是在文学历史还是电影,对神话史诗的创作都是非常有限。可能过去我们有看过一些有具有神话元素题材的影视作品,比如《西游记》,但它属于神话,不具备史诗特点。《三国演义》具有史诗格局,也具备了时代变革、善恶斗争、英雄成长的这种格局,但它并不是一个神话故事。所以,具备神话史诗两个元素的,其实就是《封神演义》比较具有代表性。


然后,这个故事要具有国民性。它一定是来自民间千百年的流传,是民间共同喜欢的一个故事。所以具备这三个条件,那《封神演义》是首选。它既有国民性,又有神话的世界观设定,在题材上也具备神话史诗格局。只不过作为电影表现来说,会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很难通过技术手段去实现。所以大多影视作品改编都是进行局部改编,比如哪吒、杨戬、姜子牙这种单独人物的故事非常多。


影视工业网:你认为《封神三部曲》这个故事,可以为当下带来的闪光点有哪些?


乌尔善:电影最适合造梦,而神话就是我们整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也可以说是集体的梦境。既然去造一个梦,为什么不去造一个恢宏壮丽的梦?而且这个梦境中有我们精神上的视觉化,所以我认为它特别适合拍电影。


我一直很关注流行文化的演变,我们开始去希望了解到我们的文化本质是什么,我们的根源来自于何处,以及我们的文化属性和其他文明有什么不一样?这些思考特别适合在电影中讨论,尤其像《封神三部曲》这样的故事,它讲的就是中华文明的根源。商周之变,让中国文明走向了伦理世界。三千年前这两个家族的战斗,姬昌家族战胜了殷氏家族,中华文明走向了现在的面貌,也形成了伦理观念和我们自己的人格标准,我认为这是个很重要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另外从文化的角度,通过家庭伦理来建构社会结构和道德标准是中国人特别典型的亲情关系。中国一直用家庭来形容社会结构。这种伦理关系一直贯穿了三千年,已经融入了我们基因中,变成了文化的自觉。这和我们现在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以怎么去讲这个故事?虽然“封神”这个故事中有很多丰富的神话元素,但是最终还是要回到故事本身,什么东西打动了你?故事中最核心的人物,最打动你的情感到底是什么?我自己认为只有两个情节点和事件特别打动我。一个就是文王食子,另外一个关系就是殷郊和他父亲的关系。


殷郊很爱自己的父亲,但因为妲己杀掉了他母亲,他去复仇,结果被自己的父亲推上了断头台,被亲生父亲斩首,侥幸被仙人施救。而他获得法术之后欲来复仇,但最后还是站到了父亲那一边,成为了父亲的维护者。这一对父子关系很矛盾,他有什么样的理由可以这样做?以及儿子这么恨他,为什么又最终回到了父亲身边?这两个情节都是关于父子关系。唯一的难题就是两组关系怎么连。所以我们设定了姬发成为质子,在商王殷寿身边长大,商王殷寿成为了他精神上的父亲,这样两个家庭就联合在一起。所以我当时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就是用家庭来贯穿整个故事,而情感关系放在父子线索上。这个重要的改编就是把姬发放在了殷寿身边长大,这样让姬发和殷寿建立起一个非常独特的人物关系,从而贯穿三部电影。


所以《封神第一部》是讲姬发是选择追随这位精神上的父亲,依照他的成功学,来不惜一切代价获得权力,还是回到他伦理上的父亲,回到他的故乡。这样就有可能让一个神话史诗回到每个人日常生活中能体验到的情感关系中去,但这个主题也是最根本的善与恶的选择。所有的听起来很宏大的问题都要很具体和本质。姬发是有良知的,那个就是善的种子,这个善良的种子最终要做出真正的判断和选择。姬昌给他提示:“你是谁的儿子并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这些问题和我们每个人的体验相关。


神话史诗从来不是遥远的故事,也不是所谓的虚构假象,它是我们内心经历的一个隐喻式表达。神话永远是当代的,只不过是用了一个超现实的方式去做表述。这是神话电影的美妙之处,它好像跨越了现实,或者跟现实有一定视觉上的距离感,但它所触及到的新现实一定是非常贴近我们每个人内心的体验。


影视工业网:改编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


乌尔善:文本写作的前4年时间很多都是用在研究神话学、历史这些方面,后来又在寻找如何把它改编成三部曲结构的方法。但主要是重新认识什么是神话。神话学影响力最大的一个观点是:“神话是公开的梦,梦是私人的神话。”,这个观念非常重要,对我启发最大。所有的神话都不是过去的故事,它是对我们精神世界的隐喻,它永远是当代的。


我们去了解《封神演义》的文本写作,也邀请了社会学家、民俗学家、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来给我们讲《封神演义》的文本。其实《封神演义》在写作上也是增加了那个时代的当代性。道家学说在商周时期并不存在,而故事里出现的很多神仙都是和时代混搭的方式,这是因为故事在明代写作,它是为了符合明代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我们作为当代人,一定要找到当代性。那当代性的标准是什么?就是我们创作者是否认同这个世界观,是否认同这些不同的价值观,以及美学体系。我们自身就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物。我感兴趣的是这两组家庭、两组人物他们在想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在他们关系中我能感受到亲情关系、伦理关系和善恶选择,这些非常能打动我。


神话史诗类型需要一个观众能够投射感情的核心人物来带动故事的主题发展和变化,从而最终完成一个成长的过程。神话史诗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个民族传承千年的经典构架?那是因为它符合我们每个人的心理结构。我们每个人成长的时候都会面临善恶抉择,以及如何回归自我,成为自我生命的王者,这是心理学结构决定的。所有的神话学研究最终又都回到心理学研究,所以这里除了集体无意识、集体心理学之外,还有个体的心理共性,这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过去那些文化片段的传说故事形成了很多碎片,但它需要进行重新整理和组合,让它变成一个有成长曲线的故事,这是戏剧需要。中国有很多片段故事,比如后羿射日、夸父追日,但这些都是个别事件。作为电影来说,这些片段无法支撑这么长的时间。作为戏剧和电影剧本的需求,我们必须把它重新做出整理,能够通过三部电影来完成每个人能够共同经历的一个心理过程。神话给故事提供的一些碎片,但是创作者要把它形成一个神话叙事来讲述,这是需要我们在写作能力和专业方面要把它整理、提炼出来,这是一个技术问题。


影视工业网:《封神三部曲》的视觉构建有什么特点?


乌尔善:在电影的视觉世界构建上,当时也有两个方向。这个故事触及到了真实历史部分,同时它又是来自明代想象。明代人不了解殷商时期,所以他们的写作都是来源于想象。我们去考察了很多元明时期的道教壁画和泥塑,比如:永乐宫、玉皇庙,还有明代双林寺的彩塑和壁画,这些画面的视觉元素是按照明代人想象中的神话世界来塑造的,所以他们和小说的想象非常像,这是非常重要的方向。然后,我们也去了河南、陕西、山西,比如殷墟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周公庙等等。主要来考察殷商时期的文化和出土的文物古籍。


这个故事如果完全按照殷商时期拍摄其实是无法成立的,因为这个时期无法发生这些故事。但如果按照明代拍摄,故事又缺少殷商时期的特点。所以我们提炼了殷商时期青铜器文化的一些符号元素,放在明代的造型基础上做了重新组合。《封神三部曲》在视觉上有七成来自元明时期,有三成来自殷商时期,同时,自然环境的审美有些部分借鉴了宋代山水画,比如昆仑的概念部分主要是来自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殷商时期的青铜器,是中国器具造型方面的巅峰,元明水陆画是中国人物肖像画的一个巅峰,而《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的色彩关系,也是中国的古代艺术的巅峰时代。也就是我们要把贯穿2500年的整个中国代表性的美学文化元素重组。依照七成元明,三成殷商,再补一部分宋代山水来构建《封神三部曲》的视觉世界。


所以,我们电影中所有出现的建筑、服装、道具都是原创。这也是根据电影类型所决定。《封神三部曲》是一部神话史诗电影,那我们一定要按照神话想象的方式来进行美术、服装、道具的创作,来组合出历史和美学的特点。所有视觉的元素就必须是虚构,但要看起来特别真实。


影视工业网:在演员方面,殷寿选择了费翔是怎样的思考?


乌尔善:荀子讲过殷寿的形象,叫“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超劲,百人之敌也”,高大、英俊、高贵、壮硕、人中之杰,是战场上非常勇猛的一个人。另外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里面讲商王叫“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他的知识足以拒绝任何人对他的劝谏,他的口才可以把坏的说成好的。我们尽量是在《封神演义》这种古典文本,或者是历史记载中寻找依据,重新去把这些人物做得合理。


影视工业网:质子之舞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相信您在舞蹈的编排上也花了很多功夫,为什么这些在电影中你认为这些是重要的?


乌尔善:我特别喜欢读《史记》《战国》这类的古典文本,在那里可以读到一种中国人特别鲜明、特别灿烂的性格。这些人特别有力度,我特别想要把这种力度表现出来。另外从人的形象上,那个时代是中华民族的青春时代,每个人都充满了生命的美感,小伙子应该特别健美,在人物整个的生活形态、精神面貌和视觉美感上,我都觉得它应该有一种独特的呈现方式。并且那种表演,具有礼仪性质,更接近我们对历史的了解。


在训练演员的时候,每阶段都有一次汇报表演,他们会表演他们学到的这些武术、兵器。当时动作指导给他们排练的一个战舞,我就特别感动。小伙子们的阳刚力量特别有青春气质。所以我看后,认为一定要加到电影中,这是质子获胜后耀武扬威展现他们男性魅力的舞蹈,这样才真正有上古的那种美感。


影视工业网:如何理解工业化?《封神三部曲》在工业化制作上有什么体现?


乌尔善:工业化有三个层面:第一是类型化的创作,每个类型都有一定的创作标准,无论从剧本、制作都有一定的规范;故事项目的文本策划都要有类型意识和要达到类型标准。神话史诗也是一个类型,所以《封神三部曲》要达到触及的主题要求和制作标准。像《寻龙诀》是夺宝冒险类型,它也有属于它的创作范式和质量标准。这是创作层面的工业化,大家有标准去判断你的创作质量和制作完成度。第二是科学且系统化的制片管理,以保障大规模的生产;第三就是新技术的应用,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也是电影工业化的重要标准。


《封神三部曲》在视效方面有两个特点,工作量超级庞大和工作难度非常高,《封神第一部》的视效镜头超过了1700个。《封神第一部》在视效难度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首先是数字角色,如何让雷震子既要保持中国传统造型的审美效果,又要让观众相信这个生物有人类的情感,真实存在。第二级别的是数字生物墨麒麟、九尾狐、龙须虎、饕餮等。然后还有集群动画,用于制作千军万马的战争场面等等。


我们决定自己成立一家公司视效公司,叫魅思映像。来做《封神三部曲》视效全流程的管理,监控质量,最终监督完成所有的制作。但是因为工作量很大,也会出现分包的问题。我们会把不同的技术难度的段落,分包给8家公司。


《封神三部曲》雷震子面部表情捕捉及面部建模分层


影视工业网:怎么评价国内的影视工业化进程?


乌尔善:一直在进步,但是我们要客观地来评估我们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我认为首先大家要有一个正确的观念,不要对工业化理解得太过狭窄。掌握技术是容易的,但最重要的是人才积累。我们只有通过项目去积累出有制作经验的工作人员,才能让这些资源真的变成自己的资源。


从制作管理层面来讲,复杂的电影制作培养了很多工作人员,他们又可以在不同的剧组,把这套工作方法传播出去。只有通过高难的项目,才能逐渐去掌握那些经验和技术能力。技术的发展能够帮助我们讲好中国故事。

本文为作者 王涛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49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