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片,色彩也是在讲故事的!好莱坞电影五种基本配色模式
图片制作:moviesincolor.com 文章hypesphere.com
色彩的组合上千万种,当颜色混在一起,就不只是呈现在肉眼下的形态,还可以透过这些配色方式了解电影所呈现的气氛,以及角色的内心世界。然而,这个部分多交由电影摄影师以及美术指导们来负责,也偏属于电影后期制作阶段。开始之前,我们先来点基础知识:
色相环(The Color Wheel),色相环常用于调整色调或是增添效果时,根据色彩学(Color Theory)中的三原色(Primary Colors)、三间色(Secondary Colors)以及六个再间色(Tertiary Colors)而定义出的配色工具。色相环是由RYB上的十二种颜色所组成,亦称减色法(Subtractive Color)。RYB颜色模式中主要以红色、黄色、蓝色为主,亦指三原色。三间色为绿色、橙色、紫色,可以藉由三原色混合而成。剩下的六个再间色则由原色与相邻的三间色混合而成。一般而言,我们多以右半部的暖色调系列来代表欢乐及活力,而左半部的冷色调系列则代表安详及冷静。接下来就进入我们的重点“五种基本电影配色模式”。
互补色模式(Complementary Color Scheme)
互补色是指两种对应的颜色所形成的对比效果,这也是现今最广泛的配色模式。以暖色系与冷色系的两种颜色来强调对比度以及提升鲜艳、突出的效果。最常见的例子为橙色与蓝色、蓝绿色(Teal),这也是多数的好莱坞大片都以这两种颜色作为电影色彩效果的原因。然而,使用互补色模式时须适度调整其饱和度,使该对比效果是令人感到赏心悦目而非刺眼。
上两图为电影《天使爱美丽》中的对应色卡,是一种典型的红色配绿色对应效果。通常两种对比的色彩象征冲突行为,透过外在的互补色彩呈现出角色内心正处于矛盾或身心交瘁的状态。
电影《搏击俱乐部》就为橙色与蓝绿色对应搭配作了完美的诠释。阴暗的部分以蓝绿色表示,明亮的部分就以橙色来呈现,就像人的内心充满着各种正、负面思维来抨击一个完整的个体。
电影《亡命驾驶》与上一个图所呈现的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处。然而,互补色并非总是如此明显,也与使用的对比程度有些关联。以电影《搏击俱乐部》的另一幕场景为例,外观看似全以蓝绿色作为色彩效果,仔细地观察后会发现偏橙色的肤色与其蓝绿色的背景相对。
相似色模式(Analogous Color Scheme)
相似色是指以色相环上邻近的颜色组成,呈现电影中整体色彩的协调感。彼此之间的色彩结合较为柔性,且非为暖色调或冷色调,因此并不会表现出像互补色模式那样强烈的效果。通常以相似色作为电影中的风景色调来呈现自然、柔和之感。最常见的模式是选择一个主色系,并挑选与其相近的色彩作搭配,最后再以黑色、白色以及灰色作衬托。
电影《美国骗局》中的一幕场景以红色、橙色、棕色与黄色彼此色彩相接,使电影的整体色调偏向暖和的氛围,画面几乎不含一丝紧张气氛。
三等分配色模式(Triadic Color Scheme)
三等分配色是指三种颜色在色相环上以120°隔开,虽然整体色彩的饱和度不会太高,但一样给人生气勃勃之感。然而,三等分配色为电影中最冷门的配色模式,不过适当使用仍会展现出令人惊艳的效果。
戈达尔采用三等分配色模式来呈现《狂人皮埃罗》的整体色调。
补色分割模式(Split-Complementary Color Scheme)
补色分割相似于互补色的对应关系,但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于补色分割是以主色及其对应之两侧颜色作结合。一样具有强烈的对比度,但张力的效果较不明显。
柯恩兄弟的电影《阅后即焚》中一幕场景就以红色及其对应之绿色与蓝绿色来呈现。
矩形配色模式(Tetradic Color Scheme)
矩形配色是由两组互补色所构成,通常具有五光十色的缤纷感,但至少有一种主色来突显效果。
电影《妈妈咪呀!》使用了矩形配色模式来呈现派对场景,为该场景展现出良好的协调感,而非沦落为迪斯可舞厅一样的俗不可耐。除此之外,近来多数电影所呈现的色调以橘色与蓝绿色等互补色为居多。橙色多用于明亮及肌肤之处,而蓝绿色则用于阴暗之处。
根据电影《木兰花》中的场景显现出好莱坞对该模式的偏爱。以橙色为中色,强调其脸部的肌肤,而蓝色退至后方阴影处作为衬托。
以下为配色赏析:
电影《2046》
电影《2001:漫游太空》
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电影《重庆森林》
电影《上帝之城》
电影《四百击》
电影《龙猫》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
电影《七宗罪》
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
电影《午夜巴黎》
电影《月升王国》
电影《后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