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小道》摄影指导林韬专访——人物传记电影的美学探索

2022-12-08 15:17

世上的道路千万条,小平小道只此一条!电影《邓小平小道》展现出了邓小平同志刚毅坚忍的政治品格和深沉博大的爱国情怀,以及作为父亲对子女深深的爱,获得了观众与业内专家的高度认可。

影片《邓小平小道》4月22日在国内公映的同时,还不断收到入围和获得大量国际影展的好消息!上映前期2月6日入围法国尼斯国际电影节,4月25日,第55届休斯顿国际电影节官网公布该片获得外语长片铜雷米奖;5月8日,入围中加国际电影节。祝贺影片全体创作团队!


影片讲述了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邓小平在江西南昌城郊的原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三年零四个月的劳动生活。当年小平同志家国情怀系于一身,坚强隐忍,忧国忧民,一边劳动,一边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但仍然思考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令人感慨。正如影片所揭示的那样,一条乡间小道伸出了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这也是影片《邓小平小道》名字的由来。卢奇在该片中担任主演并联合导演,他60余次饰演不同时期的邓小平,而这一次,真真正正地走进了邓小平的内心世界。



电影《邓小平小道》预告片


还原年代感的同时又要兼顾电影艺术创作高度,拍摄一部好的年代戏对于导演和摄影指导来说是非常考验创作功力的。我们请到该片的摄影指导林韬老师来聊了聊本片的拍摄过程。


林韬老师给我们解锁了很多年代戏的经验干货,比如年代戏的拍摄都要有哪些准备?色彩上如何创作?布光的方法和技巧上有什么特点?整体的拍摄风格上又要做哪些思考。


 

(林韬老师,摄影作品有:电影《邓小平小道》、电视剧《新时代青春之歌》等;导演作品有:电影《失控.幽灵飞车》、电影《阳光照耀塔什库尔干》、网络电影《爷们信条》等。是北京电影学院和CSC电影学院的明星导师。)


《邓小平小道》剧照


影视工业网:第一个是《邓小平小道》在整个影像上的追求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林韬:拍摄前期,我跟导演首先考虑的就是在整体影像上应该怎么做。整个项目从制片方到导演,大家都有一个很明确的创作诉求,我们希望超越传统的主旋律的拍摄方法,把《邓小平小道》作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物传记片来创作,希望影像在整体上呈现出庄重并且尊重史实的氛围,同时又希望影像具有一定的国际化审美方向。制片方和导演找我来合作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我比较擅长国际化影像风格的创作。

 

在初步沟通阶段,我给导演推荐的参考影片《至暗时刻》,同样都是刻画伟人,同时我给导演的建议,不会像《至暗时刻》的比较幽暗风格,适当参考一下《至暗时刻》对影调控制的味道,导演给我推荐另一部影片《林肯》。其实这两部影片都是讲政治伟人的故事,在影调上做了很好的控制,并不是100%写实主义,属于经典主义的风格,但又柔和了一些古典风格在里面,整体显得非常的庄重、大气并且很有深度。这种感觉和传统的现实主义不完全一样。还有要根据主要内容,人物的造型、年代的质感等等为影像来设计可行性的创作方案。有针对性的细化了整个创作方案,这个是我们在影像上整体的追求。

 

《邓小平小道》剧照


影像特点是比较国际化的,突破传统主旋律的拍摄手法,特别是在审美上要靠拢国际伟人传记影片的这种表达方法,同时又表现出了我们祖国那个年代的面貌,要给观众一个正确的展示。

 

影像风格的实现要落实到很多具体的手法上,除了上面谈的影调外,镜头的运动方式上也做了重点的设计,使用了很多细腻的运动方法,影片使用了多种形式的长镜头以及复杂的运动方式,摄影机的运动要配合整个叙事以及演员的表演,摄影机和演员是共同进行“表演”的。这部影片中,摄影机的运动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突破点。

 

在构图上不是以现代风格的构图为主导形式,总体上是遵循较古典的风格,时稳重的、均衡类型的构图,但会在一些个别的情绪和情节有张力的地方使用比较有力度的构图。

 

《邓小平小道》剧照


影视工业网:年代感是《邓小平小道》重要特点,在还原年代感上,影像做了哪些手段和技术手法?


林韬:一方面美术服化道上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另一方面在影像上我们也做了充分准备,在拍摄前期花了两周时间做风格测试,做这种风格测试,使用了前期调色,还使用了光学滤镜,另外也结合了镜头和摄影机的选择来共同打造这种年代感。

 

影视工业网:电影中涉及到比较大的事件,比如文革,这个特殊年代具有特别的色彩,比如红色,在还原上想法是什么?

 

林韬:文革那个年代的色彩是很独特的,与《至暗时刻》和《林肯》就大不相同了。不仅是大面积的红色,还有大面积的绿色,那么同一个环境下,红与绿要怎么处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这个领域上,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来展现这种色彩关系。

 

常规影片一旦定下影像风格之后,因为需要建立统一的影调,摄影指导通常给美术创作团队提很多建议,但这个影片我并没有给美术和服化道太多干预,因为整个美术服化主要是进行大量的对当时环境和人物的一个质感的还原,所以我们对被摄体的设计上调整空间并不大。我们在色彩上的创作,主要是集中在摄影上。

 

我们在色彩上分为两个主要类型色彩关系的处理。一个是纯度较高的绿色和红色,以及没有红色时,以绿色调为基调的创作。为了处理好这种红绿互补色的关系和年代感,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使用了前期调色、滤镜、还有特殊镜头的选择等等综合的来控制。

 

《邓小平小道》剧照


影片中展现出很真实的红色和绿色,这也是导演原来一直很担心的问题。试片效果画面非常柔和,导演看了试片以后非常的激动和满意。在不失真的情况下,红色和绿色在色彩的展现上非常富有层次。


另外那个年代会有很多低纯度的场景,比如画面中灰色的衣服,居家的内景以及厂房,那么我们在低纯度的环境里有意识的塑造了中低纯度的冷暖关系。那么这种冷暖关系也是提前和主创团队都做了深度沟通并达成共识的。比如大家可以看到场景中画内暖光源,这是摄影照明组和美术组密切合作增加上去的。

 

这些暖的点光源是为了在最终的影像中建构这种不失真的冷暖关系而布局和准备的,但这些光源又没有完全还原,又用了前期调色和滤镜来控制色彩的表现度,最终达到一个整体上很和谐又富有创造力的效果。

 

影视工业网:在布光上,主要考虑环境光还是人物光,布光的技术标准是什么?

 

 林韬:在这影片中,强调的是整体氛围的光效,我们在中近景的人物塑造上也进行了突出设计,对一些典型场景,比如邓小平同志居住的房子、厂房等,像这些主场景,在整体氛围上是做足了功夫的。特别是工作的厂房,到底拍成什么基调大家有很多的讨论,最后采取了我的意见,厂房的基调不完全还原,把这个厂房的气质往上提升了一点。让他展现出一些工业化的冷暖调的感觉,部分参考欧美影片中的工业化场景的质感,最后完成整个布光和色彩的运用。

 

《邓小平小道》剧照

 

影视工业网:确定风格之后,如何选择机器和镜头、附件?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林韬:我们选择器材主要是考虑两方面,一方面是衡量创作的风格,另一方面是权衡整体预算,从中挑选最佳的组合。摄影机选的是阿莱mini,在影片中会存在大量斯坦尼康和手持复杂的移动关系。为这部影片专门选择了库克的镜头S4,这个镜头带有一种很浑厚的油画质感的调子。另外大量使用GFM DOLLY,以及与之可以匹配联合使用的那种小滑轨,当然遥控炮也会使用,但是还是要侧重的布局这些器材。

 


在布光上,怎么和灯光师配合,对于场面从器材和方法上如何管控光效?

 

林韬:这次照明上工程量非常大,为了展示出符合预设基调而使用了大型传统灯具,这种灯光营造的光效是更厚重和细腻的,虽然我们现在有很多新的光源,但光质不同,大量使用镝灯营造的光效与我设计的整体基调的匹配度是非常高的。

 

另外在拍工厂这个场景时,其中包括很多运动光效,这实际上是人工控制的,比如说片尾坐火车通过隧道,画面由暗一点一点转亮起来,这实际上都是摄影组和照明组组密切配合通过布光的设计来营造的这种气氛。整个影片在美学上的探索是值得大家深入品味的。


—全文完—


本文为作者 影视工业网小影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47231